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100篇.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100篇
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100篇整理时间:2017年12月7日目录第一部分: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 6学习新思想 引领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一】 6十九大精神传达参考提纲(17200字)【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二】 3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三】 53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XX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四】 61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以崭新姿态履行XX职责【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五】 77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在新时代奋力建设一流xxxx【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六】 8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七】 97党的十九大精神通用宣讲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八】 108进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九】 146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 153科学把握新时代政治论断 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一】 171赴新疆民族乡村社区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二】 179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 把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三】 190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四】 206深入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 共同开启伟大时代新征程【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五】 237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六】 244领导干部赴基层联系点宣讲十九大精神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七】 270第二部分: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 315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15王岐山: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326张高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35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47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357赵乐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368刘奇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380许其亮:牢固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391杨晓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402陈希: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 410黄坤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7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7蔡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437陈敏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44周小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52王晓晖: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 461黄守宏: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68冷溶: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476何毅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484曲青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491王伟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497宁吉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504苗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511王志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18李洪峰: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 526甄占民:“四新”彰显党的十九大思想灵魂和精髓要义 532王伟光: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 539冯俊:深入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546陈晋: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52石仲泉: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559季晓南: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 566马建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573杨宜勇: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579李君如: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 586陈肇雄: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591王宏: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 598王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604刘家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 611黄浩涛: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18甄占民:领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义 624刘海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629张明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635彭劲松: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641彭晓春:统筹推进“四个伟大” 646郝鹏:在“四个伟大”中担当中央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651张忠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 659董振华:担当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665赵昌文: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672张晓燕: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新时代意蕴 679董根洪:论中国智慧的基本特性 685曲青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690邱学强:把握新时代战略导向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701郝永平 黄相怀: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707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 715何立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728顾伯冲:党的思想理论之树常青的根脉支撑 735崔禄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 742孙绍骋: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 747舒国增: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内涵 755王君正:坚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的 762张军: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根本遵循 768郝全洪: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775李海青: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781古荒:奋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784唐爱军:新时代需要新的指导思想 787熊若愚: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790徐延彬:学习十九大报告要“悟其道而出” 793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800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809吴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817古琳晖 汪玉明 刘鹏:牢牢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824陈曙光: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830周立存: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836任天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843邓一非: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 849李瑞兴徐贵忠:迈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时代 855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861汪象华: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866何雷:新时代推进强军伟业的科学指南 872金民卿: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878张瑞敏: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884李伟: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889韩震: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 896张志明:“伟大工程”建设的行动纲领 902潘维:持续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906陈晋: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911第三部分:附件 918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918——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9192.中国共产党章程 97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 9803.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 10194. **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10375. **书记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奋斗 10416. **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 1045第一部分: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学习新思想 引领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一】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我们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十九大精神的最大特色、最突出亮点,就是鲜明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中的思考,就这个重点问题同大家作些交流探讨。一、深刻认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和重大意义第一,从时代背景看,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新时代,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发、国家治理制度弊端日益显现。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体量已成世界第二,但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好、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在新时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消极因素尚未根除,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特点,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是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光辉思想结晶。第二,从理论特征看,体现了继承性、创新性、人民性、真理性的有机统一。在继承性上,这一思想没有丢掉老祖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贡献、历史性发展。这一思想既注重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又注重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在创新性上,这一思想提出了破解时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了很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话,回答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答案的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强大的时代洞见、战略远见和理论创见。在人民性上,这一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践言,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和价值追求。在真理性上,这一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处处闪耀着马 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特别是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 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归其根本就在于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导,就是这一思想真理力量的生动实践、具体体现。第三,从历史影响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 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就政治意义讲,这一思想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政治问题,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前进的政治旗帜、政治方向和政治纲领。就理论意义讲,这一思想作出了新时代、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战略等重大判断,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大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就实践意义讲,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安排和大政方针,是我们推进“四个伟大”、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就世界意义讲,这一思想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探索和实践一条 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系统掌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重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创造性回答**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概括起来就是指导思想层面的“8个明确”、行动纲领层面的“14个坚持”。(一)突出政治建设,开拓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 为统领,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书记反复强调、牢牢抓住的。总书记多次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总书记抓工作,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都是从坚持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到强化党的建设上。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摆在“14 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抓住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命脉。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整体的。没有哪个地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可以脱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领导。各级党委都要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领导又是鲜明的、具体的。坚持党的领导不能空喊口号,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成效上。首先是要坚决维护**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会议,就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明确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要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释放了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的强烈信号。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是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比如,针对一个时期党内在讲政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比如,讲到党的纪律问题,明确指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并列举了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提出了“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比如,在管党治党上,非常鲜明地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比如,谈到政治担当问题,提出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做到“三个坚决”。这些重要论述,讲得很深刻、很有现实针对性。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中,贯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3.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在总结管党治党经验的基础上,总书记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思想,体现了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总书记多次讲,“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必须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在思想建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党章规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共产党人的“德”,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经”。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把理想信念坚定起来、宗旨意识确立起来。同时,我们党注重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制度治党上,强调要依靠制度管党治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断织密制度的笼子,实行刚性约束。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超过 50 部,从真正意义上规范了党、净化了党、升华了党。我们要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4.坚持治标与治本相互促进,形成并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总书记上任之初,就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确立“现阶段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以不敢腐推进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反腐败战略安排。这几年反腐败斗争形势,经历了从两军对垒的“胶着状态”,到逐步形成压倒性态势,再到形成并巩固发展压倒性态势的过程,充分证明了总书记反腐败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推进反腐败斗争,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查处腐败分子。比如,在作风建设问题上,总书记一开始就强调“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严厉整治“四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刷新党风,带动政风、民风根本好转。 最近,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审议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表明锲而不舍抓作风的鲜明态度。比如,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党高举自我革命的旗帜,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向党内一切腐败现象开战。这几年,我们查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 人,这个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推进反腐败斗争,最根本的举措是坚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的同时,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比如,落实“两个责任”,创新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巡视巡察制度,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等。通过深化标本兼治,完善制度体系,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走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长期 执政之路。5.坚持好干部标准,全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等要求,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公道正派,充分发挥好党委(党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标准要求和选任程序,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不以票取人。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党员干部既要修好党性大德,始终忠诚党、听党话、跟党走,又要修好个人私德,将道德这一“软约束”变成为官从政的“硬标尺”。强调坚持政治标准,选拔干部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干部。强调坚持实绩导向和能力导向,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注重培养各级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引导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二)提出新发展理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中国经济发生深刻变革。1.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现实依据看,“两个没有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是总书记讲的,“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目标指向看,总书记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两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发展矛盾看,解决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正如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摆在核心位置,一心一意谋发展,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筑牢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2.牢牢把握新常态大逻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总书记立足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重大判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着眼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对经济工作的理念思路、思想方法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形成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的政策框架,解决了新常态下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关于怎么看,关键是要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新常态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短期就会过去的。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就是稳定在中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我们必须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怎么干,关键是要方法上对头、工作上得力。比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最根本的就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最迫切的是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以产业链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建链、补链、强链,不能还老想着搞土地财政、搞房地产,热衷于修路、建楼、扩大城市规模; 比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着力点是发展实体经济;比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我们要准确把握大逻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思维定势、行为惯性、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把抓经济工作的注意力聚焦到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来。3.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总要求、是目标。“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在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物价运行、社会预期上求“稳”;“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坚持科学地进、改革地进、协调地进、高质量地进。“稳”和“进”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实践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当前,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政府债务、互联网金融 等各类风险正在累积,必须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增强大局观念,看到全国性风险是地方风险的累积,不能认为某些风险在局部不成问题、全局性风险与己无关而无动于衷、放任不管。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担当、 锐意进取,既看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新官不理旧账”,把问题留给后人。4.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了我们党高度的生态自觉和全新的执政理念。比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整体系统观,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出用最严密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强调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论述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从现实看,环境问题历史欠账还很多,有些地方的思维惯性、行为惯性还没有根本改变过来。环保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认识的问题,有的涉及到利益问题、腐败问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5.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总书记讲“以人民为中心”,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在一起,既突出抓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就业、收入等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注重抓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比如,在脱贫攻坚上,强调“决不让一 人掉队”;在深化改革上,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推进法治上,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城镇化问题上,要求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在民生问题上,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等等。归结起来,就是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的新境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创造性回答了文化建设领域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系统性理论表述。1.始终以文化自信拓展中国道路、构筑中国方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总书记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几乎在每次讲话中,总书记都会引用古典名句。比如,10 月 25 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引用了元朝王冕《墨 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引起了热烈反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我们现在提出的道路也好、理论也好、制度也好,都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凝结在党史国史中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有很大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从实践来讲必须处理好“古与今”、“守与变”、“中与外”的关系,坚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扬弃继承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广泛借鉴各国文化优秀成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要以优秀文化为滋养、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不断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奋斗、走好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2.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权安全。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与信息化、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接连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目的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比如,在形势研判上,强调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要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在理论建设上,要求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 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在新闻舆论上,强调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在网信工作上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管好用好互联网;在阵地管理上强调“宣传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要求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工作格局上要求坚持全党动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扎实抓好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网络、高校等各类阵地建设,坚决抵制西方新闻观和各种错误观点影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3.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总书记强调,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形势下,有效整合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方面,要解决认知认同的问题。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要推动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通过宣传教育和研究阐释,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不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解决落实落地的问题。这就是总书记讲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坚持长期抓、常态抓,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养成、法律政策、公序良俗之中,融入社会治理、行业管理、公共服务之中,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4.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作出全面深刻阐述,强调文艺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强调文化事业发展重在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就是要扭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把握好坚定信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十八届党中央上任伊始,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鲜明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为什么总书记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就是因为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信仰的传承筋脉相连,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铸就了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中养成了深深的爱民为民情怀。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的就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保持强大的信仰定力、思想定力、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2.把握好为民情怀。**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事实上,总书记无论在基层、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 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要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3.把握好实践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就是为了察实情、求实效。关于想问题的立足点,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关于做决策的前提条件,强调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现在,我们有的同志上项目、搞建设盲目追求“高大上”,动不动 提出要“超前三十年、五十年”。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现在发展阶段看,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超前,关键是要适度,合理有序,做到最科学、最优化、最经济。关于抓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 部署,九分落实”,强调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我们推 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鲜明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们一定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加强调查研究、反对形而上学,善于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思路、政策和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4.把握好问题导向。**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 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总书记对问题从不回避,着眼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严治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比如,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就是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这个人 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问题导向就是工作方向。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工作导向相统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彰显责任担当、彰显能力水平。5.把握好科学方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强化战略思维,用战略眼光审大势、观大局、抓大事,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从全球视野中谋划事业发展;比如,善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兜住民生底线、严守生态红线、守住法纪高压线;比如,坚持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在深化改革上要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比如,注重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一锤一锤把工作落到实处;比如,抓住“关键少数”,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领带动大多数。此外,还包括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凝聚“最大公约数”、一以贯之抓落实,等等。我们要把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懂弄通,自觉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去。三、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 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创立者是**书记,与总书记数十年的成长经历、实践历练和理论思考紧密相连,彰显了独特的理论魅力、鲜明的个人风格。我们要紧密结合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大思想的实践根基和理论特质,真正把来龙去脉弄清楚、搞明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带着感情学,增进情感认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来源于总书记一以贯之以身许党、以身许国、以身许民的情怀,来源于他在地方和中央领导岗位长期实践、长期观察、长期思考的历练,来源于他自觉的党性锻炼和艰苦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考验。纵观总书记走过的光辉足迹,从政经历遍及 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市、省、中央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饱经锤炼、政绩卓著,每一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比如,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15 岁就下乡插队,尽管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但经过艰苦磨砺,与群众建立的感情最深、对基层情况摸得最清,正如总书记自己讲的“我的成长经历、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我们坚信这样一位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炼中、丰富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所凝练的思想、所开创的理论,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我们要结合总书记成长历程,深刻理解**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书记成为新时期党的领袖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强化“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要追本溯源学,做到融会贯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一个历史和逻辑展开的过程。总书记十八大之前和十八大以来的讲话、著述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我们要追本溯源学、深入系统学,切实把这一重大思想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融会贯通起来。比如,总书记关于人才的战略思想,早在定工作时就把“人才经”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比如,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就与在宁德工作时提出贫困地区要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有着内在联系;比如,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就脱胎于他在浙江主政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比如,总书记要求“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种为民情怀早在当知青的时候就确立了,等等。我们要善于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学习领悟总书记的“思想历程”,从更大视野、更大格局全面系统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更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要联系实际学,促进改革发展。学习理论不是空喊口号、装点门面,关键是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学,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上,体现到推动改革发展上、体现到增强执政本领上。比如,在抓发展上,有的地方为什么还是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一讲到稳增长就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习惯于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习惯于以往做法、按部就班,归结起来就是对新常态新理念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没有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比如,在脱贫攻坚的问题上,有的地方还大量存在识贫不准、方法简单、形式主义、急于求成等问题,从中折射出的深层次原因,也是没有真正把**书记精准扶贫脱贫的战略思想学深悟透,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我们观念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还得要从理论学习、思想政治上找原因,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联系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不断深化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自觉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领域,落实到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各个方面,体现到本职工作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用党的创 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用这一重大思想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把原则要求具体化、目标任务落地化,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十九大精神传达参考提纲(17200字)【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党关注、人民期待、举世瞩目。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了**书记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高度自觉和自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下面,分三个部分传达汇报大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精神。一、大会盛况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历史盛会。大会应出席代表2280名、特邀代表74名,代表全党8900多万党员和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组成38个代表团。十九大代表分布广泛,涵盖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省、市、县、乡镇、村组和街道社区等各个层次,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代表中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占33.8%,比十八大时提高3.3%,其中工人党员占8.7%,农民党员占3.8%,专业技术人员党员占12.4%。代表中女党员、少数民族党员数量增加,其中女党员占24.2%,少数民族党员占11.5%,43个少数民族有代表。代表年龄在55岁以下的占70.6%,大专以上学历占94.2%。各个时期入党的都有代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入党的占87.8%,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成为十九大代表的主体。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这次大会经过了充分认真的准备。一是精心组织起草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党中央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报告起草组,由习主席担任组长,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参加,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央专门下发通知,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党的十九大议题的意见。中央组织59家单位就21个重点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报告起草组组成9个调研组,分赴16个省区市进行实地调研,还就一些问题请有关部门、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提交了专题研究报告。对这些调研成果,文件起草组进行了认真汇总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始起草工作。7月13日、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审议报告稿。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报告稿。7月26日,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十九大报告涉及的重大问题作了通报。8月5日,根据中央政治局决定,报告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地区各部门、人民团体和党内部分老同志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人数4700余人。8月21日至25日,中央召开6次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主要负责同志意见。8月30日,中央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各方面共提出意见和建议2017条,修改986处。可以说,这个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产物,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党章修改工作也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修正案同十九大报告稿一起,在党内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二是严格选举产生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党中央高度重视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习主席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进行研究。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选举单位严格遵循党章,坚持党的性质,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政治标准和先进性,注重改善代表结构,规范代表产生程序,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审核把关,严肃选举纪律,圆满完成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据统计,基层党组织参与实现了全覆盖,党员参与率达到99.2%。全国40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代表选举产生后,仍然坚持从严要求,对当选代表进行认真审核,凡是有信访举报或者发现有问题线索的都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孙政才等27人因存在违纪违法等问题,经中央批准不再作为十九大代表。重庆市因为代表出缺比较多,按照中央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召开了党代表会议,补选了14名代表。9月29日代表名单公布后,又发现7人存在不适宜作为代表的问题,经党中央批准不再作为代表。选出的代表总体上符合中央规定的条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作风品行和较强的议事能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三是认真部署开展十九大“两委”人选的推荐、考察、提名工作。2016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十九大有关人事准备工作,决定成立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习主席亲自担任组长。一年多来,习主席先后3次出席省区市和中央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十九届“两委”人选考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多次听取考察组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先后组建46个考察组,分批对31个省区市和12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金融企业、在京中央企业等单位进行考察。军委也派出10个考察组,对全军29个大单位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进行了考察。“两委”人选的推荐、考察、提名,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总体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考察单位”“谈话调研和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深入考察,提出遴选对象”“听取考察组汇报,提出建议名单”4个大的步骤,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十九大干部考察领导小组先后召开7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6次会议,逐一听取各考察组的汇报,研究提出了十九届“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并决定提交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在做好上述3个方面准备工作基础上,10月11日至14日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习主席作了重要讲话,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的工作报告、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的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决定将这3份文件提请党的十九大审查和审议。10月17日,大会召开预备会议,通过和产生了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大会主席团及其常务委员会、大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大会秘书处机构设置和工作任务,以及大会议程。各代表团选举产生了团长、副团长和秘书长。10月18日上午,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主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整个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8日下午到20日,各代表团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党章修正案等文件。第二阶段,从21日至23日,进行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人选的酝酿和预选。24日上午,进行正式选举并通过有关决议后大会闭幕。——审议批准了**书记同志的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当口,着眼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习主席报告过程中,代表们70余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各代表团深入讨论十九大报告,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催人奋进,是一个集中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愿望、充满真理力量的报告,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审查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党章,忠实履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大会通过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总结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充分肯定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把纪律挺在前面,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形成和巩固发展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报告要求,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大会决定,党章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这些年来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纲部分主要修改9个方面内容:一是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增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的内容;三是充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内容;四是调整充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的内容;五是充实完善党的基本路线方面的内容;六是充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七是充实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族关系、统一战线、外交方面的内容;八是调整完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九是把习主席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与总纲部分修改相衔接,条文部分也作了适当修改。大会同意,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写入党章,在党章总纲部分将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中的“领导”修改为“绝对领导”,增写贯彻**书记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等内容,有利于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在第3章“党的中央组织”部分,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把这一领导体制在党章中确立下来;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普遍认为,这次对党章的修改,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10月24日上午,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72人,中央纪委委员133人。10月25日上午,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同志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同志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书记同志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许其亮、张又侠同志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全会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代表们一致认为,大会和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坚强、同心同德、步调一致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战斗力的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作风优良、清正廉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信赖和拥戴的中央领导集体。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后继有人。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会闭幕后,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出席十九大的全体代表。26日下午,习主席和军委领导在京西宾馆接见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全体代表。这次大会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600多个外国领导人、政党和组织纷纷致电或致函表示热烈祝贺,1818名港澳台和外国记者注册采访报道了大会。与会代表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畅所欲言、参政议事,展现出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民主开放的风貌。大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二、大会主要精神这次大会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政治意蕴深刻,思想内涵丰富,实践意义重大。(一)庄严提出十九大主题,郑重宣示我们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主张和前进方向大会报告开宗明义,提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定力。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代表们一致反映,报告提出的68个字主题,立场鲜明,言简意赅,字字千钧,是大会精神的高度凝练,是贯穿整个报告的灵魂和总纲,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关键一条就是全面准确深刻理解这个主题。(二)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历史性变革,高度评价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报告从10个方面,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特别是把“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单列为一部分。指出,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代表们一致反映,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主席领航掌舵、引领前行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三)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深刻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大会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强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代表们一致认为,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长远战略、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重要指引。(四)鲜明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阐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大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五)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大会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大会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六)科学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会提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大会认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报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指出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七)明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任务举措,着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大会对统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大会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大会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会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大会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代表们一致反映,大会提出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任务部署,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务实,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更加美好的新篇章。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把国家求发展与群众得实惠有机统一起来,像“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鼓励更多农村青年实现高中教育,更多人实现高等教育”“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回答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八)突出强调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部署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大会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大会明确,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报告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军队和武警部队代表一致反映,报告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对全体官兵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们要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强化练兵备战,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懈奋斗。(九)鲜明昭示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大会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提出了对外工作方针,强调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十)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大会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念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会还部署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会号召,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大会期间,武警部队代表现场聆听了十九大报告,学习讨论了大会精神。中央将下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军委专门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部署会,并下发意见提出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军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学习宣传贯彻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深刻认识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大会总结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多维度反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前所未有的提升,全景式展现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前所未有的变化,极大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辉煌成就来之不易,道路前景无比光明。这一切最根本的在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武警部队官兵要紧密联系习主席领导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开创的崭新局面,联系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民生改善、外交布局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联系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的生机活力极大焕发的深刻变化,深切体悟习主席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领袖风范,进一步增进由衷信赖拥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把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二)深入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牢固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大会鲜明提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章中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十九大的最大亮点和最深远的历史性贡献,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成熟自信,对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要认真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学习,与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结合起来理解,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真正掌握精神实质、领会精髓要义,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立起精神旗帜和根本指导。要突出学好**书记强军思想,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牢固立起这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在武警部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重改造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扭住着力重点,切实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积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这次大会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全面部署,科学绘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重点更加突出。武警部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全体官兵要深化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大意义的认识理解,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拥护和支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决策部署,有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美丽中国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四)坚决贯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奋力推动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大会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鲜明提出**书记强军思想,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指明了方向。全体官兵要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充分认清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任务,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要全面理解把握大会关于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战略举措,理解把握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根本要求,理解把握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深入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着力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五)认真落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大力加强武警部队党的建设。大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总结5年来管党治党新鲜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彰显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意志,指明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着力重点和努力方向。武警部队各级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部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和全部工作的关键,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注重培养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着力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切实坚强战斗堡垒。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打好纯正政治生态翻身仗,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精神和武警部队三十二条措施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实现政治生态根本性好转,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把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的要求,变成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做到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切实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六)深刻理解对武警部队建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赋予武警部队的新目标、新任务,饱含着党和人民对武警部队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按照十九大战略部署,牢固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深刻理解把握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警部队的目标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武警部队的绝对领导,坚定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对武警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遵循“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适应武警部队“战建一体”特点规律,大力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深化练兵备战和军民融合,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三】同志们:党的十九大于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18日上午,我们组织集中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聆听了**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在回望历史、聚焦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贯通中,在揭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当前,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认识,与同志们共同学习提高。一、关于十九大报告的重大意义**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通篇展示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创新成果,通篇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通篇体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阐明了基本方略,描绘了宏伟蓝图,体现为民宗旨,强化从严治党要求,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我理解,十九大报告的意义和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政治上要始终高举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根本性的政治问题。大会的主题,就是全党的理论和实践的政治焦点,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第二,思想上要始终维护核心。通过聆听十九大报告,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书记掌舵领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忠诚核心、 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第三,理论上要始终坚定自信。报告用“八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八个明确:①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⑥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旗帜鲜明地写入党的章程,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必须持之以恒学、反复跟进学,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第四,实践上要始终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凝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二、报告的主要核心内容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我这里做一简要解读。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从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布局、全面从严治党10个方面,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得出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新论断。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用“三个深刻认识到”回顾了我们党96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历史(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报告强调,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工程”就是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内容前面已经提到,就是“八个明确”这里就不重复了。主要说一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包含十四条。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个方面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六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七个方面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第十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调,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第十一部分,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第十二部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八个方面强调,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三、关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指明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行动。当前,要突出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过硬举措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一要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上下功夫,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固根守魂。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纲领性文献。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学、原原本本地学、静下心来学,吃透精神实质,掌握精髓要义,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入心入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所在党组织的学习,带头宣讲十九大精神,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带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各单位回去后要认真组织学习,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三会一课”的主要内容。中心组今天带头学习,下一步要做好交流研讨的准备,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二要在深入宣讲、广泛宣传上下功夫,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党委宣传部要选调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和党校职校教师组成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单位、学校,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辅导,帮助干部群众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进展新成效,在全局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新热潮。 组织部门要在党校办不同批次、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全覆盖。三要在强化本领、提高能力上下功夫,向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看齐、对标提升。**书记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切实增强“八项本领”。增强学习本领,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增强政治领导本领,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增强改革创新本领,要提高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的能力,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增强科学发展本领,要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要牢固树立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要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四要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落实、在行动。各单位各部门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抓学习、创新思路谋发展,切实把学习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当前已经进入第四季度,各单位各部门各战线要对全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一次综合盘点、梳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思路,把十九大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同志们,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与全国人民共同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篇章!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XX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四】同志们: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 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一次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谈几点意见。一、大会基本情况党的十九大出席大会的党代表共2280名。按照惯例,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十九大代表选举产生以后,仍然坚持从严的要求,对当选代表进行认真审核,凡是有信访举报或者发现有问题线索的,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对不符合代表条件的,按照党内有关规定进行了坚决调整。十九大代表的选举过程当中,代表的名额是2300人,而之后公布的代表名单是2287人,十九大代表名单公布以后,又发现7人存在不适宜作为代表的问题。经十九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2280名代表资格有效。这样做,既体现了对十九大代表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大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18日到20日,共三天时间,主要包括大会开幕会,**书记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各代表团讨论审议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等文件;第二阶段,从21日到24日上午,共三天半时间,主要是人事酝酿和大会选举。24日上午,十九大举行闭幕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204名、候补中央委员172名,中央纪委委员133名。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党章(修正案)的决议和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这是一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在十九大开幕会上,**书记同志所作的报告,旗帜鲜明、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大气磅礴,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代表们认真聆听**书记同志所作的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持续3个半小时的报告过程中,全场先后响起71次热烈掌声。掌声就是党和人民的心声,就是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习总书记的衷心拥戴,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史性成就的无比自豪,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代表们高度评价报告对过去5年的工作总结,认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应了实践发展要求,明确了新时代的实践主题,这必将极大激发和鼓舞干部群众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情和斗志,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次团结民主、凝心聚力的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各条战线的代表肩负着神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参加大会各项议程。代表们围绕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等重大成就、重大思想、重大决策部署,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代表一致认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是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适应时代新变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全党的意志。代表们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次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大会。党的十九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从大会开幕到闭幕,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各种方式,积极收听收看了大会盛况。参与大会采访和报道的中外记者达3000多人。十九大首次开设党代表通道,大会期间共安排了8次党代表集体采访活动,近距离回应媒体关切。大会安排34个代表团在讨论时向中外记者开放,安排了6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外记者参加旁听、进行采访,代表们应答从容,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国外媒体高度评价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认为十九大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二、十九大报告的主要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集中体现在**书记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九大报告共分3个板块、13个部分。第一板块包括导语和第一至第四部分,是总论。第二板块包括第五至十二部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展开。第三板块包括第十三部分和结束语,主要是讲党的建设和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报告开宗明义,鲜明提出了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报告第一部分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报告从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10个方面阐述了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7个方面困难和问题。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报告第二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报告第三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报告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报告第四部分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报告进一步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第五、六、七、八、九部分分别阐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于经济建设,报告第五部分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6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关于政治建设,报告第六部分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6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关于文化建设,报告第七部分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从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关于社会建设,报告第八部分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第九部分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4个方面作出部署。报告第十、十一、十二部分分别阐述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工作。报告第十部分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报告指出,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历史任务。报告指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报告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报告第十一部分提出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强调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报告指出,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报告提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报告郑重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报告第十二部分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全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报告提出,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报告第十三部分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报告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强调“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这个总要求,报告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8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报告最后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报告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报告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三、党章(修正案)的主要精神党的十九大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在党章中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和党的建设实践取得的新成果,有利于更好推动全党学习和贯彻党章,有利于全党更好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次修改党章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次大会对党章的修改,主要有10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增写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位的内容。三是充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内容。四是调整充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的内容。五是充实完善党的基本路线方面的内容。六是充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七是充实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族关系、统一战线、外交方面的内容。八是调整充实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九是把**书记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十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四、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过去五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忠诚履职,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经受了锤炼和考验。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效,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树立起忠诚干净担当的价值导向;纪律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群众对作风建设成效交口称赞;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力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百名红通人员”48人落网。全面从严治党,维护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党心民心更加凝聚,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更加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第二部分阐述了五年来的工作体会,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归其根本得益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得益于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辛劳和智慧。第三部分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建议。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总的要求,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紧紧围绕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报告建议,今后五年重点要做好6项工作:一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决服从和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管党治党能力和水平;三是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坚持不懈改进作风;四是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部署;五是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六是建设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队伍。五、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主要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0月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出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72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书记同志主持会议并在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作了重要讲话。**书记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同志们,以上就是党的十九大的主要精神。学习好领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组织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落地生根,推动***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要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着力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刚才,我们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全面学习,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反复学、持续学上下功夫,重点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领会党章修正案的内容和意义、深刻领会中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深刻领会**书记在参加贵州团讨论和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十三个方面的精神,大家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确保入脑入心,做到真懂真信真用。第二,要全面推进宣传教育,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当前,我们工作总的要求就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形成生动实践,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新发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迅速行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要开展集中学习。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制定系统学习培训计划。要开展大规模的专题轮训培训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二要广泛开展宣讲。要认真组织好中央宣讲团来我市的宣讲活动,认真组织好本市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宣讲。宣讲团要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宣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要通过宣讲,真正起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效果。要紧密联系实际,捕捉干部群众的兴奋点,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三要深入抓好宣传。要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作用,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和理论文章,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推出一批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报道,及时宣传各级各单位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新成效新进展;积极开展网络宣传,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宣传强势。第三,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行动,归根结底是要落到一个“干”字上来。一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科学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二要扎实做好惠民生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三要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持续抓好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舆论引导和管控等工作,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做到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四要科学谋划发展举措。科学制定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围绕发展目标,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贯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五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准则》《条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不断深入。同志们,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需要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作为谱新篇,奋力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以崭新姿态履行XX职责【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五】10月18日,**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整个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主题鲜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是一个高举旗帜、指引方向、谋划未来的报告,也是一个集中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愿望、充满真理力量的报告,更是一个凝聚党心、鼓舞人心、振奋军心的报告。首先,讲一讲应该怎样看待十九大报告的伟大意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对于过去五年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变化,创造力的增强被置于十九大报告首位。创造力体现在哪儿?最根本的就是党的理论创新能力,最突出的就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贯穿3万多字报告的灵魂,也是解读党在新时代政治宣言的关键。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8个明确”的鲜活内容、“14个坚持”的具体方略,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有力彰显了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力。正是有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个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革命性,体现了**书记的崇高风范和个性魅力,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旗帜和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火炬,必然在进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引航和推进作用。二是建党规律的深刻揭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对建党规律的深刻摸索,就在于习主席发挥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核心作用。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进一步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提出增强“8项本领”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凝聚意志、鼓舞人心,指明方向、加快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三是发展新蓝图的战略擘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既需要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来提供思想指南,也需要更为具体、针对性更强的基本方略来作为行动导航。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这一目标变得更加深刻: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增加了“美丽”,使之更加丰富。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中是这样定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强烈现实指导性和深远影响力。四是开辟新征程的誓师动员。新目标催人奋进,新蓝图舒展在前。十九大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重大判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使我们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其次,讲一讲应该怎样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实质内涵一是抬高站位学。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关键是要提升思想认识高度,深刻把握重大理论价值、实践指导作用和贯彻落实要求,确保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措施推进报告精神落地生根。坚持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门对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系统的新概括,对当代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谁奋斗、怎么担当”作出了响亮回答。这饱含了以习主席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和“跑好历史接力棒”的责任担当。事实雄辩地证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治党治国治军的卓越才能和丰富经验,具有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高超艺术和非凡智慧,是一个执政为民、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是一个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信赖和拥护的领导集体。我们必须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信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坚持带着忠诚学,学出忠诚来。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全面重塑、浴火重生,重整行装再出发,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关键。如果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体系比作一条‘巨龙’,军委主席负责制就是‘龙头’,居于统领地位。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军队维护核心、听从指挥,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这是军人最大的忠诚,也是铁规铁律,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当代革命军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十九大报告主题宏大,思想深邃,气势磅礴,是矢志富国强军的好报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好报告。聆听报告,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过去的5年,习主席带领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在砥砺奋进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必须衷心热爱这个时代;过去的5年,习主席带领我们取得极不平凡的成就,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须衷心拥护这个思想;过去的5年,习主席的领袖风范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成为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我们必须衷心拥戴这个核心。我们每个人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奋发的姿态、更加艰苦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持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报告详细描绘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蓝图,这充分体现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从“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意义非凡。我们要迅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牢固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真正转化为推动军队建设发展的强大力量。按照十九大部署全面推进军队各项建设,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努力实现治军方式的“三个根本性转变”,不断提高军队建设整体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军队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努力奋斗。二是把握重点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时代特点鲜明,举“旗”的根本指向性强,固“魂”的政治思想性强,立“纲”的战略前瞻性强,担“责”的历史自觉性强,充满政治智慧、富有远见卓识、给人信念力量。突出举“旗”这个重点。研读报告能够感到,富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们党通过一以贯之、攻坚克难的接力探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矢志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举旗人,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的根本着力点,热爱旗帜不怀疑、理解旗帜不盲目、高举旗帜不动摇、坚持旗帜不松懈、捍卫旗帜不受损、丰富旗帜不停滞,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突出固“魂”这个重点。报告通篇贯穿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红线,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抵达这样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归其根本在于有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产生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历史充分证明,只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现实也充分表明,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有了无比坚强的前进力量。突出立“纲”这个重点。报告分析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等新的目标、要求和举措,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四梁八柱”性质的基本框架结构。它们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它们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我们必须按照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突出担“责”这个重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翻阅报告,在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14条坚持”中,“一头一尾”的第一条和第十四条分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报告最后部分又重点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时,“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等新措施也写入了报告,详细勾画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三是扭住问题学。报告中提出,“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围绕着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新使命,回答了我们沿着什么道路、依靠什么力量、保持什么状态、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扭住“沿着什么道路”这个问题,深刻领会什么是“伟大斗争”。目前,东南沿海问题、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中朝问题以及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都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紧迫要求。报告中特别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让我们深感职责重要使命重大。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扭住“依靠什么力量”这个问题,深刻领会什么是“伟大工程”。报告鲜明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这就是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重点把握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指导意义,深刻认识推进人民军队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时代特点、时代标准和时代要求,不断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同志们作为军校学员,将来成为一名基层军官,更加迫切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示要求,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在如何发挥职能上下功夫,为提升学习训练质量效益增添砝码。扭住“保持什么状态”这个问题,深刻领会什么是“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方针举措,顺应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时代需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着力围绕提高军队党组织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认真贯彻先进性、纯洁性要求,坚持以上率下,把握“关键少数”,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加广泛地凝聚强军兴军的宏大力量。扭住“达到什么目标”这个问题,深刻领会什么是“伟大梦想”。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视野运筹国内国际大局,大手笔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根本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战略支撑。四是融会贯通学。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把理论播火与实践淬火结合起来,用理论之‘矢’射单位建设之‘的’。结合“两学一做”专题学。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原原本本、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通读、精读、研读报告内容,深刻领会十九大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逐人签订《党员承诺书》,定期组织支部审诺,重点把“‘学’得怎么样、‘做’得好不好”纳入评定范畴,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支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生动实践。融入日常工作经常学。坚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学在深处、做在实处、谋在战处,提振精气神、展示新作为。充分利用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党团活动等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深入学习《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全军政工网等权威媒体的评论员文章和相关解读文章,抓好常态性学习贯彻。。利用配合活动牵引学。注重灵活学习方式,靠丰富活动促进学习贯彻动力。结合上级下发的宣讲材料,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辅导,帮助掌握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掌握。围绕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和触点,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内容要看齐对表、符合实际、特点突出,力求有理论深度、有认识感悟、有落实措施,集中展评一次,浓厚学习氛围、跟进鼓动鼓舞。适时组织开展“学习十九大、永远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引导带动自觉融入、学以致用。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在新时代奋力建设一流xxxx【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六】同志们:10月18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主席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3万2千余字,共分十三个部分,主要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治国理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领域、各方面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做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历史方位作出了新的概括,对党、国家和军队事业作出规划和部署,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该怎么干,作出了科学规划、绘制了宏伟蓝图。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时期一个重大科学判断,同时也是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所以今天,我结合自己对大会报告的学习理解,围绕“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奋力建设一流XXXX”与同志们作个交流,主要是框架式的帮助大家梳理下报告新知识点。一、理解“新时代”,需要认识新面貌、聚焦新成就、把握新变化新时代是报告中提出的第一个新观点,标定了中国发展历史方位。习主席讲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因此我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下我对新时代的理解认识,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背景新时代,顾名思义就是和过去时代不一样了。“新”字,说明刚出现,以前没有过的。为什么是新时代?在报告中习主席用了“三个意味着”来表述。一是我们无限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维度来看,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仆后继、接续奋斗。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的带领下,党和国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比如动车提速、港珠澳大桥建设、美丽乡村、共享单车、手机支付等等,大家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报告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外交布局、从严治党十个方面总结了国家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为中国奠定了实现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崭新的面貌。所以说,我们现在最为接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无限生机活力。站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来看,从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挫折到复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其中,东欧有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亚洲有六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美洲一国(古巴))。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阵营许多国家内部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外部受到资本主义阵营封锁,各种矛盾开始激化。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1年苏联解体,资本主义席卷全球,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仅存5个(亚洲:中国、老挝、越南、朝鲜;美洲:古巴)。以美国学者福山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唱衰社会主义,甚至发出了历史终结一说,认为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将全部灭亡,资本主义将是世界的最后一个社会形态。然而随着一代代人中国人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得社会主义这面大旗高高飘扬。我们前面提到的福山,也多次到中国学习考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说到:“中国确实成为了自由民主制以外一个真正的替代性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三是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站在世界发展历史进程看,和平发展是世界的主流,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进入世界现代化国家行列。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探索、经验成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2013年3月,习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展重要演讲,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这一理念,2014年亚洲博鳌论坛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几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与11个沿线国家签署自贸区协定,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用“中国红利”助推世界经济复苏。同时,中国积极引导国际体系变革。一直以来,在世界眼中,中国只会顺从国际规则,比如在联合国投票中,总是习惯投弃权票,被国际上不少国家讽刺为“只斗地主,不当地主”。然而,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中国力量在世界越来越重要,世界越来越需要倾听中国声音,需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参与国家规则制定,推动新的国际秩序建立。现在听新闻联播,可以发现我们在联合国表决投反对票的次数明显增多。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五年来我们“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带动了世界进入新秩序。(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报告中关于新时代的特点,归纳起来有5个方面。一是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把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二是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系。首先,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次,开启了从2020到建国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状况。新时代,人民生活要实现从温饱到富裕、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争取美好的生活,从收入差距不平衡到共同富裕。四是中华民族的建设发展。在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和理想旗帜下,为了这一目标而戮力同心、努力奋斗。五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处在世界舞台中央,将在国际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将为全世界人类建设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判断依据毛zx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它则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工作要学会统筹、“十指弹钢琴”,要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在XX中,主要矛盾就是我们能不能完成XXX好任务,这时候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XXXX来开展。而撤场时,主要矛盾就变成了能不能安全顺利到家,这时工作重点就是做好安全检查,为大家提供好各类生活保障。同样的道理,一个社会发展也有主要矛盾,只有准确地把握、科学地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党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我党施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国民党对我发动了五次围剿,当时社会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亡种威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党的政策也发生了改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地主进行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应该说党的八大对国内矛盾认识是比较准的,也比较客观。但是随后,我党将主要矛盾进行了调整,改为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发生十年文革,对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再次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判断,这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国家重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跨越式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发展的形势、程度、水平与以往不一样了,主要矛盾也将不一样。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而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多需求;另一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群体差距等。不充分,主要是虽然我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发展,但没有发展成熟,没有达到人民预期。依据事物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判断我们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基本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习主席在“7.26”讲话中明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虽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从矛盾产生的根源看,仍然是生产力发展不够的问题,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发展时期。所以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个地方。二、迎接“新时代”,需要担当新使命、学习新思想、实现新目标十九大报告从第二部分开始到第十三部部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党的领导来进行谋篇布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恢宏,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前景,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内容。(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只有伟大的使命、伟大的梦想才会催人奋进。新时代我们党的使命是什么呢?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同时还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主席为什么提出这一伟大梦想,为什么认为可以实现这一梦想?通过学习报告,我感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历史前后对比激励复兴。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了璀璨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强盛走向衰弱,人民饱受压榨和剥削,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耻辱,使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够重新站在世界的巅峰。二是先进社会制度推动复兴。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有部电视剧叫《走向共和》,里面详细介绍了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可是无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君主立宪和共和立宪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却能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党发展成一个拥有近8900万党员的党,并取得中国执政地位。为什么?关键一条就是结合中国实际找到了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正确方向,然后再沿着方向不懈追求,必然能够实现复兴。三是时代潮流发展呼唤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数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积累的成绩由量变到质变,促成了历史性成果,使得中国已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正在东方和平崛起,因此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合乎潮流、顺应民意。行百里者半九十。报告中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谈了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前面我们谈到,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攻坚阶段。就像登山,越接近峰顶空气越稀薄,山势越陡峭,条件越险恶,体力消耗越大,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关于要进行哪些斗争,习主席强调了5个更加自觉,概括起来就是要同否定歪曲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损害人民利益、改革中顽瘴固疾、破坏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各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不懈斗争。二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报告指出,伟大工程就是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国梦想关键在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我们党现在将近有8900万党员和440多万个党组织,如果党组织结构松散、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怎么可能使这么大的国家团结、统一、稳定。三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曾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文明的兴衰、国家的成败,梦想的实现,最终决定于脚下走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付出千辛万苦、巨大代价取得的,最符合中国特点,所以要一以贯之的走下去。(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过去5年中,习主席思想的伟力不仅带来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也以广阔的人类视野、超凡的政治智慧、卓越的战略眼光,吸引了整个世界的关注。《**书记谈治国理政》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600多万册,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在学习十九大报告中,我感到最耀眼的地方就是提出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是时代的声音,思想的领先才会产生磅礴力量。回顾我党思想理论发展进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一共产生了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毛zd思想,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第三次“飞跃”,就是产生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回答的内容,习主席在报告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这句话有两个关键,首先,逻辑起点是新时代,就是前面讲的中国社会建设取得非凡成就,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次,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后,再次将社会主义理论向深层次推进,着力探索坚持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这句话。前半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习主席在报告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八个明确”。这八个明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进行论述。这八个方面的重大理论观点,大家在各种习主席系列讲话辅导读本都有学习,都比较熟悉,十九大主要对这些思想理念进行了集中概括和梳理。后半句,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主席在报告同样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十四个坚持”,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并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在报告中,还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进行了明确,主要体现在四个关系。①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报告指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与广大党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与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伟大实践的关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决胜之路是两个阶段安排如果把使命目标比作过河,那么思想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过河,解决的是坐船还是架桥问题,而阶段安排则是具体的行动方式,解决的是坐轮渡还是坐快艇,建钢铁大桥还是架浮桥。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前两步目标完成基础上,党的十五大对第三步进行了细化,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并在十八大时进行了重申。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九大到二十大恰好站在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因此党对两个百年目标再次分步细化,即:从现在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三步走”的最后一步提前了十五年;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并在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基础上加入了“美丽”目标。为什么我们党提出“三步走”的目标后,又要提出“两个百年目标”,十九大又分“两个阶段安排”呢?我理解,一个大的目标在人们看来总是那么遥远,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而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路径更清晰,更容易实现。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三组人分别向着一万米以外的三个村子出发,第一组人既不知道村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多远,只是让他往前走,结果不到两三千米就有人叫苦,走到一半,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第二组人知道村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这群人大部分只走到了全程的3/4。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名字和路程,每千米都有路牌,这群人最终都走到了终点。所以,十九大将“两个百年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更有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力量,更有助于实现目标。对“两个阶段”目标具体落实,习主席从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也就是报告的第五部分到第十三部分,主要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党的建设,里面涉及许多新理念、新提法。比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等等。后面大家还要分专题详细学习,考虑时间原因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论述了。三、适应新时代,需要抓住新机遇、拿出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报告第十部分,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并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擘画宏伟路线图。从现在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基本实现国防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弯道超车,朝着把xx建设成一流XXXX目标而奋斗!(一)新时代连接历史未来,要始终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新时代,标志着我们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定历史方位。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对军队来讲,首要的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上的忠诚坚定首先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习主席在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当前,最紧要的就是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理解。要在原原本本学习基础上,以上级印发的十九大重大理论观点解读和授课辅导材料为基本内容,扎实搞好党委中心组带机关和基层学习,系统理解把握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基层要认真参加理论集训,深刻理解掌握十九大精神的要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开展基层理论辅导能力素质,积极普及十九大理论知识,认真答疑解惑。要用好“XXXX”“新闻点评”,人人上讲台、谈体会,用身边人身边事相互解答思想困惑、解读理论观点,共同感受伟大成就、感悟理论真谛。要加强理论研究,重点思考如何将大会精神落实到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去。二是端正价值追求。习主席在报告中号召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青年一代,渴望成长成才,追求进步是人之常情,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有的同志在提拔、送学或受奖后,总喜欢说“感谢组织”。我感到,这只是一方面因素,最根本的应该是“感谢自己”,因为组织培养是外因,自身努力是内因,通过努力奋斗,获得良好的人品官德、能力素质、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这才是取得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希望大家在成长进步上不跟人、不站队,不靠跑找送,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走”,把自身的工作干好、能力提高,这才是王道、才是正道。三是加强党性锤炼。习主席在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政治建设既要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更要在实践中通过党性锻炼来培塑。有的同志讲,战争年代,党员干部随时面对刺刀见红的生死考验,现在和平年代哪有什么考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战争年代的考验很直接,但和平年代的考验更加多样化、更加隐蔽,“温水煮青蛙”让人防不胜防。当下,一些热门电视节目如xxx等,一些热门游戏如xxxx等,一些新兴的手段如各类庸俗网络直播等,都本着“娱乐至死”的理念,把搞怪、恶搞、卖萌、装傻、出丑当成一种时尚,造成许多年轻同志盲目跟风,失去了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敌对势力的矛头直指xx,试图“拨根去魂”,披着“民主”“自由”“平等”的隐身衣,恶意歪曲历史、抹黑英模人物、贬损革命先辈、丑化妖魔化军队。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和平时期,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时时刻刻经受着一场党性的考试,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自觉担负起党的思想阵地守望者的重任。(二)新时代蕴含巨大机遇,要着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新时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一是转思想。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改革首要的就是转思想,思想解放与改革进程总是相互激荡的,形势变了、体制变了、职能变了,我们思想还一成不变,“穿新鞋走老路”“新瓶子装旧酒”,那肯定行不通、走不远。所以,我们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精神,开阔眼界,勤学善思敢闯敢试,努力实现人与体制的同频同步,尽快释放新体制的优势和活力。二是提能力。习主席在报告中提出:军队战斗力建设最终要“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是对军队能力新的定位,这句话体现了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理念由被动应付变成了主动作为。比如,以前南海问题,总是美军弄个幺蛾子出来,我们想办法处理,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后来不一样了,我们宣布了防空识别区,开始主动出击,让美国感到了不适应。三是抓保障。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许多同志都说,这个决定比涨工资有过之而无不及,让所有军人感到暖心。我们的同志非常辛苦,多数干部骨干正面临着事业发展的压力期,事情多任务重要求高,压力责任大;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岗位责职与能力提升之间的差距,产生了一种焦虑感;面临着家庭困难的叠加期,恋爱结婚、家属安置、两地分居、照顾老人、子女教育等现实负担重;面临着精神的苦闷期,事业、家庭和个人的烦恼不断增加。我们说依法从严,但法治不是不讲人情,有时关心关爱也是一种力量,而且更能激发动力、潜力。作为组织和领导不能光讲严的一面,还要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多做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当大家有了进步、取得成绩时,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当大家有了思想压力、遇到沟沟坎坎的事情时,做领导的要主动谈谈心、做做工作;当大家有了实际困难、遇到急事难事的时候,有时候光靠他们自己难以解决,组织和领导要多出出面、想想办法。总之,要把工作做得既有原则又有人情,努力把每个单位变得都像家一样温暖,让大家对组织充满感情,自觉安心本职。(三)新时代亟需满格状态,要努力保持追求一流劲头习主席在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一流”等不到、喊不来,只能创出来、干出来。要创一流,需要具备一流的视野、一流的能力、一流的作风。一是敢于担当。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仅站在个人角度看问题做事情,那么天地只有巴掌那么一点大,但如果站在单位的角度思考问题,整个单位就是你的舞台。这种工作的格局和责任感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来自于工作的担当。列宁说过,“工作能力来自于工作热情,工作热情可以弥补工作能力”。我们要从领导和上级交代的任务中看到信任,从批评教育中看到关怀,把工作当事业,坚定执着、敢于担当,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二是乐于吃苦。这几年任务多,演训考核改革工作一项接着一项,压茬推进,很多同志是“五加二”“白加黑”,没日没夜、通宵达旦,超负荷运转。但我觉得工作苦中有乐、苦有所得,能力素质就是在苦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十九大开幕式后,一段话刷爆朋友圈:“64岁,210分钟,32440余字,全程站立无休息,喝一次水,没有一个人能够很轻松的对待工作,没有一个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得到众人的青睐。”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演讲中这样对学生们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什么”。各行各业都有光鲜的一面,当然也有苦的一面,我们不能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真正的高手,都是乐于吃苦的,因为他把当下正在努力做的转化为内心所追求的目标。希望大家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能力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当你成功时,你会感谢当年吃过的苦。三是追求卓越。许多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每年的工作内容基本都是XXXX等,但一年要有一年的进步,不能年年从0到1,就算一些工作出现反复,那也是前进2步后退1步,总体上是螺旋上升的。要追求单位的不断发展,追求一流的业绩并不容易,需要长久的努力。最重要的要有工作的高标准,标准多高,工作成效就有多大,低标准是干不出好成绩来的。二是做法要有创新,单位建设是一个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过程。我经常给机关的同志讲,要加强对工作的调研和思考,一项工作你干和别人干有什么不一样,今年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基层到底有什么需求,存在哪些问题,机关的同志心里要有个数,不能固步自封、年年原地踏步,这样干工作才有意义。基层更多的是落实机关的要求,但也不能机械的去执行,制度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基层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动大家想办法出主意,高手都在民间。以上就是我的学习体会,希望对大家学习有些帮助。授课到此结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七】同志们:今天上午我们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行专题宣讲,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坚决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原则,全面推进单位转型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为建设xxxxxxxx、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和行动根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今天的宣讲内容。一、党的十九大简介及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10月18日上午**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10月25日上午,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25人组成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选举了**书记、**、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书记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了以**书记为主席,许其亮、张又侠为副主席,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为委员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这是8900多万名党员的领路人,这是13亿多人民的主心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航中国,扬帆再出发。(一)党的十九大会议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二)党的十九大议程包括:1.听取和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2.审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3.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4.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5.选举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三)党的十九大会议重要意义在于: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十九大报告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以其巨大的理论贡献和时代意义载入史册。这5年来我们所进行的探索,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最为宝贵的是确立习主席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形成**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习主席这个核心,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就有主心骨;只要全面深入地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的事业就有行动指南,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是未来一个时期强军事业的发展蓝图。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们坚信,有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一定能够提高我军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从十八届一中全会到七中全会重点回顾为了使大家更立体了解这五年来我们党所走过的征程,下面我通过每届大会的重点内容,向大家做一个概括。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重点是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另外:1.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3.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重点是人事事项,其中:1.全会审议通过了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2.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是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是“十三五”规划,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点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1.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中央党委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2.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3.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4.决定将这3份文件提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查和审议。三、**书记十九大报告内容精解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一)历史性成就报告首先列举了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7.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9.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10.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书记强调,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一个历史使命和“四个伟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四个伟大是指: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八个明确”会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④坚持新发展理念。⑤坚持人民当家作主。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⑪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⑫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⑬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3.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书记说,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1.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4.社会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5.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6.国防军队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7.祖国统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8.外交方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党建方面,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这里我要着重谈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九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1.目标方位: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2.固本强基: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3.备战打仗: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4.军民融合: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习主席深刻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历史无数次证明:越己者,恒越。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谱写出融合共享、创新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做合格党员,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必须:1.要有“先天下人之忧而忧”的抱负;2.努力学习,充实自己;3.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一)不忘初心跟党走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十九大报告的背景,是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又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现实。总书记的讲话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对腐败问题认识非常清醒,学习领会讲话,就是要在党忧党,清醒看到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二)做一名合格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总书记报告中谈的是治党治国治军的韬略,贯穿的是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要求。他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学习领会讲话,就是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把对部队建设各项事业的热爱、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作为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强军改革的职责和使命中。(三)为实现中国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高举“一面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把握“三个新常态”、推进“两大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新的精神状况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个鲜明主题”的明确宣示,表达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鲜明政治态度。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同志们,昨天合格,未必今天就合格;今天合格,不一定明天仍然合格。共产党员既然宣誓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就会面对如何始终保持合格的问题。做合格共产党员,也是永远在路上。“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一辈子做合格党员,基础是知行合一、坚守底线,关键是长期坚守、追求高标准。今天的授课到此结束,散会!党的十九大精神通用宣讲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八】同志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我们迅速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常委扩大会议进行学习传达,并且下发了学习贯彻的通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全党要来一次大学习”的要求,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了全面安排,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十九大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和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还有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中,其中最重要、最集中的就是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书记在三个多小时报告中,坚定自信、从容不迫,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展示了新时代中国自信强大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我们要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重点学习好十九大报告。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思想精髓、核心要义、部署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使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学习理解,重点要领会以下八个方面: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和主要成果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一)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魂。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68个字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有四层意思: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集中出现在媒体上的高频词。这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要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2020年我们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要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二)党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现在大家对党的十九大评价比较集中的是四句话:一是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二是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宣言书;三是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心骨;四是修改后的《党章》是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指南针。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刻领会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报告第一部分,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过去5年的工作,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把握。一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因为这5年,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不断深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为什么说是开创性的?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数据: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年均增长7.2%,今年可能达到82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今年可能达到35%;粮食总产量都在1.2万亿斤以上,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均减贫13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万人以上。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尤其难能可贵。二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5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以身许国的崇高情怀,直面问题,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总书记在7•26讲话中,用“九个明显改变”来概括这些历史性变革:即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里,我想列举几方面情况。在改革方面,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5年来,**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在管党治党方面,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包括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多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年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实行“河长制”,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响“蓝天”保卫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有效遏制了漠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倾向。在军队改革建设方面,党中央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果断作出在全军开展正风肃纪的重大政治决策,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5年来的变革不仅带来了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巨大的有形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深刻变化带来的无形变化,作用将会更加持久,影响将会更加深远。三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5年来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有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书记同志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正是由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以超凡魄力和顽强斗争精神力挽狂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实现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才有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过去5年最大的变化是党自身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们党更加团结,更有信念,更有纪律,更有力量。实践证明,**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更加成熟、高度自信。十九大提炼概括**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书记同志。**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书记的名字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深入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好这样几点:一要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所以我们才称之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时代、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二要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它回答的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书记同志以非凡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忍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要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观点和实践要求。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为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主要有14条。这14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完全统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则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这体现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须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四要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这一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三是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旗帜鲜明,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价值观、又有方法论;既有目标导向、又有问题导向;既登高望远,又深接地气;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性;既有理论品格、又有个人风格;既有鲜明党性、又有厚重人民性,闪烁着博大精深的真理光辉。习总书记的语言鲜明生动,充满哲理,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比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等。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有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目标任务,要开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五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国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70年,影响最大的是苏联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最终遭到了失败,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在世界上重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搞资本主义的占绝大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甚至战乱不断。中国模式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榜样和启迪。“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作了“五个时代”的精辟概括,明确了新时代我们的发展道路、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个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伟大”,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早是1956年在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指明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据。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2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1位。从农业看,我国粮棉油肉蛋菜果茶等多种农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了52%、农业机械化率超过了65%、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6%,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均超过50%。这些都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既有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不均衡,也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好。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六、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上世纪80年代,根据**同志的设想,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总要求,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宣示了三年打赢决战的必胜信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左右。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既鼓舞人心,又有鲜明特点:一是根据这个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比原定的目标提前了15年。经过对各项指标的测算,这个安排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二是与以往不同,这个规划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性展望和要求,并没有提“翻番”类的指标,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三是把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增加了“美丽”二字,这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了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要求。可以看出,经过十九大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完整、更清晰了。就是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七、深刻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创新举措,这里提纲挈领讲一些重点内容。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注意把握好报告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其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对我国发展新方位的判断,这句话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的重大判断。其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清晰地指明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其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这一要求,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组关键词: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求我们不能只看重发展速度,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动“三大变革”,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这三大变革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就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这是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两个力”,就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习领会报告对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里面作出了非常深刻的论述。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二是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三是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就意味着把文化提到道路、理论、制度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第四,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我们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决不能搞寅吃卯粮,决不能好大喜功、邀约民心。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党建部分占4100字,占总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由六个方面构成: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求是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根本遵循。把握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和重大部署,要突出三点: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十九大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写入党章。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已经写入党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第一条个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都是有丰富内涵的重大提法。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过去5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要清醒认识到,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尽管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总开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尽管从严治吏取得重大进展,但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但一些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尽管“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不良作风树倒根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违纪问题仍然频发,“小官大贪”“微腐败”问题比较严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绝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报告结束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个字,与报告开篇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前后呼应,一脉相连,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使命与担当,也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可以说这16个字直达人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学笃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进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九】同志们:10月18日,我和大家一样,在区委八楼视频会议室,聆听了**书记所作的报告,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一名区长,说实在话,我当时确实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次是我入党21年来,受到的一次最深刻、最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总书记三个半小时的报告,气定神闲、一气呵成、荡气回肠,令当时很多收看大会的区里党员领导干部都为之动容。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深邃精辟、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全区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努力把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区委统一安排,今天,我来到☆镇,主要想结合十九大精神,和大家作一次学习交流,谈一谈关于个人对十九精神的体会和理解。我宣讲的主题是:进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下面,我分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关于十九大精神解读十九大报告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7.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9.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10.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一)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五个定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代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时代。四个伟大:1.实现伟大梦想(中国民族伟大复兴);2.进行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3.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本国情的新判断: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新指南:报告提出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贡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思想是前进的灯塔,这次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顺应新时代要求,体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八个明确: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治党。十四个坚持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为我们把握好今后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指明了总的遵循和大政方针。(三)新战略: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大步”、“两个15年”、“两大阶段性总目标”。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具有很强的方向引领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向标和路线图。(四)新举措:九个方面的重大部署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民生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军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港澳台方面: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外交方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建方面: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第二个方面:个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十九大精神主要体现在**书记的报告中。☆省长用“四个最”作了高度概括,即:最鲜明的基调是标定了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最重大的贡献是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最显著的特点是宣示了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最振奋的谋划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在深刻理解“四个最”的同时,落实好“四个新”。(一)紧贴“新时代”,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贯穿报告的主线。准确领会和把握十九大精神,必须学深悟透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并以此确定☆区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和坐标。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不足正是☆区的主要矛盾,发展不平衡正是☆区的突出短板。为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对照全面小康指标,加强监测调度,逐项比照、找准弱项、拿出措施、缩小差距。特别是发改、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全面小康各项指标的分析研判,认真“算好账”,做到心中有数。(二)担当“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建设美丽☆决胜全面小康上来,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三)贯彻“新思想”,用重大理论引领发展实践。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十九大最大亮点和最重大历史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这一思想“8个明确”和“14个坚持”基本方略作为引领☆区发展实践的理论武器和力量源泉,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迈步“新征程”,坚定☆发展的前进步伐。报告清晰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党走出历史周期律,达到“长治久安、再攀高峰、再创辉煌”新的长征,也是我们党为民族复兴履行使命、向中国人民兑现承诺新的长征。我们要增强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脚踏实地把☆区的事情办好,为新余市“三区两典范”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下一步,我们要抓紧谋划,分析研判全面小康各项指标,科学制定“两个阶段”☆区的发展目标。第三个方面,学习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都不明显,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比较凸显,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把发展搞上去,努力展现新时代的新作为。不管是对全区来说,还是对☆镇来说,当前我们各项工作都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把十九大精神作为促进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强动力,积极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拿出一往无前的干劲和拼劲,以决战的姿态,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干实干60天,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从前三季度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全区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元、10562元,增长7.5%、9%。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除规上工业增加值外,其余指标的增速均达到或高于年度目标,全区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们要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尤其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两级的对接和沟通,以一项项指标的顺利完成,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尤其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一个个项目的建成,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尤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一天天环境的好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其要抓好民生福祉改善,以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完成,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要积极谋划明年工作。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年,我们既要抓好当前,也要谋划好明年。要善于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切实提高统筹能力和执行力,做到重点工作早部署、重点项目早安排、重点任务早启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十九大提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对☆区而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较为集中,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增长动能,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保护等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严格按照十九大部署,科学合理地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包括财政预算、政府性投资项目、民生实事项目等。这里,我也希望☆镇的各位领导积极思考,认真谋划,拿出符合☆实际的明年工作的思路打算。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用六个关键词来总结我对党的十九大的感受:一是“爱戴和拥护”。通过听报告、学报告,深刻感受到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感受到总书记的领袖魅力,从70多次掌声感受大家对总书记的拥戴和追随。二是“自信和自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领导、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感到非常自信、也非常自豪。☆区的党员干部群众,都要珍惜这么好的时代,珍惜这么好的发展局面,珍惜全国人民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持续推动伟大事业。三是“使命和责任”。总书记在报告后面强调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条“长征路”不是鲜花铺地,而是需要艰辛奋斗。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一份执着、坚守、奉献、担当和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人民美好生活,为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贡献智慧、贡献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同志们: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必将对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要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中央国家机关各项工作中。怎样才能学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10月27日,**书记同志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即“在学懂上下功夫,在弄通上下功夫,在做实上下功夫”,提出了“列出专题,细化题目”“分专题进行学习”的要求。我们要认认真真按照**书记同志的这个要求去下功夫。结合中央国家机关这几年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的实践,我体会,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在全面学、系统学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工作实际,抓好分领域学、分专题学。做党的工作的同志,要重点学习贯彻好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为履行好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提供坚强保证。今天,我想就十九大精神中的党建内容与大家进行专题学习交流。党的十九大用了很大篇幅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进行阐述和部署,报告中16次提到“党的领导”、13次提到“党的建设”、7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首尾都是党的建设方略:第一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第十四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第十三部分,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个序言、一个总体要求、八项重大任务”,共4100余字,占报告全文3.2万字的八分之一。由此可见,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的分量之重。下面,我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主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一是充分认识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就,主要谈如何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贯通起来;二是全面把握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新部署,主要谈如何全面、系统、深入地学懂弄通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整体部署;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的思路举措,主要是对如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谈点初步思考。一、充分认识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就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5年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分突出的一大亮点。十九大报告评价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是十个方面重大成就之一。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靠着“不惜得罪千百人,决不辜负十三亿”的政治魄力和历史担当,兑现“打铁还要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解决了一大批党内存在多年的顽瘴痼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较大的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证。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把握:一是勇于使命担当,砥砺形成坚强领导核心。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书记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抉择,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是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坚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奠定了长远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向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气象。始终把思想建党摆在首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政治生活面貌一新,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四是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党的作风转变引领社会风气变革。从落实八项规定破题,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风”入手,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全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官场陋习和作风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5年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61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3.9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8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40人受处理。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显示,94.8%的受访者肯定中央八项规定成效,85.5%认为身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改进,89.5%认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带动社会风气改进。中央八项规定已经成为适用全党、家喻户晓的热词,成为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话语。五是强化党内监督,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构建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中央巡视开展12轮、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开展巡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同时,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进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设立47家派驻中央一级党和国家部委纪检组,实现中央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六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实现纪法分开,使纪律真正严起来立起来,执行到位。创新执纪方式,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层层设防。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有5.8万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提醒、函询、诫勉干部60多万人次,累计调整副处级以上“裸官”1300余人,查核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125人次,处理12.5万人。全党遵规守纪自觉性不断提高,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七是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起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共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共追回外逃人员3453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已有48人落网。回顾历史,没有哪个时代曾经有过现在这样的反腐力度;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反腐的难度和要求像中国这么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满意度从2012年的75%直达2017年的93.9%,上升18.9%。八是坚持依规治党,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共修订颁布了党内法规88部,占现行188部中央党内法规的47%,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衔接,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九是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确立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十是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党建的生动局面。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从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让管党治党有人抓有人管,到层层落实责任、打造横到边竖到底的责任之网,再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涵盖明责、落责、问责的清晰链条逐步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渐成全党共识。从2014年到今年6月底,4225个单位党组织和49990余人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问责。通过五年来的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更加纯洁、更加先进,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其中一些成功经验应当长期坚持,概括起来有“七个必须”:一是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必须紧紧抓住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根本,打牢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思想基础,确立“四个自信”。三是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四是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夯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五是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坚持纪严于法,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六是必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根本性基础工作来抓,努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七是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就中央国家机关来看,五年来,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把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目标。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把维护**书记同志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把一切工作置于党中央集中领导之下,把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部门业务工作、党建工作等各个方面,强化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工委制定印发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方案》,各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积极抓好党建主业,普遍建立了党建责任体系。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把深入学习贯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发挥工委中心组和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两个龙头”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分领域分专题学、党组(党委)中心组示范学、主题联学等多种形式,打造机关学习品牌,不断增强党的理论武装成效,工委编写出版了《学习**书记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一书,43个部门汇编了**书记同志关于本领域重要论述58种。坚持把学习系列讲话与推动部门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思路,转化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三是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延伸。针对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是“高层里的基层”和“基层里的高层”的特点,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延伸作为加强机关党建的重要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落实**书记同志关于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要求,截至9月底,中央国家机关已全部实现社会组织“两个覆盖”目标要求。推动各部门把优秀的业务干部放到党务岗位锻炼考验,把经过党务岗位锻炼考验成熟的干部放到重要业务岗位大胆使用,激发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四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将中央国家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落地生根,按照中央部署,工委组成5个巡视组对10个部门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巡视,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1个、处置问题线索122件。十八大以来,共给予198名违反八项规定的司局级党员干部党纪处分。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对15个部门开展巡视“回头看”,发现整改未完成、不到位等问题58个,移交问题线索31件。挺纪在前、强化日常教育,形成警示教育长效机制。调查显示,98.3%的干部职工对中央国家机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成效持正面评价。五是深化机关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中央国家机关党建难题。工委坚持以改革思维和法治思维谋划推动工作,以解决机关党建体制不畅、关系不顺等突出问题为牵引,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设立部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从根本上解决中央国家机关存在的党建资源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个老大难问题。推动党建工作与干部人事工作“同一分管、交叉任职、合署办公”,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和干部人事工作有机融合,有效发挥机关党组织在干部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健全完善机关党建考核评价工作机制,连续3年安排部门机关党委书记到工委现场述职、审核书面述职材料、参加部门现场述职,并建立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任用、岗位交流、责任追究等挂钩工作机制。建立机关党建“制度群”建设机制,确保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六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好履行机关党建职责使命。聚焦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职责,把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业务工作完成提供服务保障作为机关党建的根本着力点,坚持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引导党员干部在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任务中履职尽责、建功立业。深入宣讲中央精神,中央每次召开重要会议,工委都迅速召开动员部署会,举办系列辅导报告会,综合运用《紫光阁》杂志“三纸六媒”对重大政策进行权威解读。动员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把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成促进工作、落实任务的发展优势,不断凝聚党员干部支持改革发展的思想共识,激发党员干部谋事干事的动力。回顾总结五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我们感到,有七条经验需要继续坚持和遵循: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书记同志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解决机关党建的指导思想问题。二是把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和中央国家机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总体设计规划,解决机关党建的总抓手问题。三是落实机关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的“关键少数”作用,解决机关党建的领导体系问题。四是深化党建工作方法的总结提炼推广,解决机关党建任务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认真开展述职评议考核问责和巡视监督检查,解决机关党建责任不落实问题。六是坚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解决机关党内教育的长效机制问题。七是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解决机关党建的与时俱进问题。很多同志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全面从严治党,不仅站位高、行动快、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而且在学习贯彻**书记同志机关党建重要论述、深化机关党建制度改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等方面有许多创新,实现了不少历史性突破,有效发挥了“走在前、作表率”的引领示范作用。调查显示,中央国家机关90.2%的干部职工认为,当前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工作总体状况“很好”和“比较好”,比2012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之所以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根本在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书记党建思想特别是机关党建思想的理论武装。二、全面把握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新部署新时代标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对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行了深刻阐述,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我们对党的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党的领导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我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个人体会,要深刻领会把握以下七点。(一)深刻领会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新行动指南。在指导思想上,党的十九大阐明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新党章中,增写了如下一段内容:“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的最大亮点和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在理论武装上,党的十九大要求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部署,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塑造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解决好“三观”问题,夯实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二)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党的建设指导方针、总体布局、基本要求、总目标等进行了完善。一是根本原则,把**书记同志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更加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指导方针,把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三是工作主线,就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四是总体布局,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科学布局。五是基本要求,增写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修改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写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将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从四项扩展为五项。六是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七是基本精神,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做到“三个不能有”: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要求持之以恒、善作善成,做到“四个更加”: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三)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实现了五大突破。一是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摆在首位。这是十九大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和党的建设内在要求,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二是明确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是首次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五是明确要强化政治担当。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四)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干部标准。一是明确好干部标准。党章第三十五条,强调要“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第三十六条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带头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二是突出政治标准,强调要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为推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三是注重专业能力精神,强调要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全面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做到既政治过硬,也本领高强。四是要求基层艰苦锻炼。强调要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去历练、经受实践考验,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五)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党组和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有六大新变化:一是压实党组主体责任。党章第四十八条中,新增了党组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内容,赋予党组“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的新职责。二是强调政治功能,十九大报告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突出建设重点,强调把提升组织力作为重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四是充实基本任务,党章将认真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理想信念等写进相关条款。五是明确党支部地位作用,强调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六是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党章第三十二条中,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对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修改为“对每个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将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由“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修改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首次明确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六)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新要求。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在纪律建设上有五项突破:一是首次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章第四十条,增写了“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二是强调纪律建设的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此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三是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四是运用好“四种形态”。党章第四十条增写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七)深刻领会把握新时代党员的新标准新义务。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对发展党员的标准和党员的义务作了新规定。一是明确发展党员政治标准是首位。党章第五条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二是充实党员义务。党章第三条增写了“认真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三、以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思路举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书记同志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丝毫松懈。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意志必须弘毅如铁,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中央国家机关作为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上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责任。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走在前、作表率,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增强机关党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开创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新局面。具体地说,有“六个更加”。(一)更加深入搞好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实效。**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要的、核心的是深刻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重要思想统一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三个下功夫”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切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一是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机关各级党组织要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深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铸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灵魂。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做到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深入开展分领域分专题学习。要在全面学、系统学基础上,深入开展分领域、分专题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学用结合。同时,积极运用机关学习品牌,依托机关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载体,开展主题联学活动,通过领导讲座、读书讲坛、支部学习、书记讲党课、党员写感言等系列活动,推动学习贯彻深入扎实开展。工委将适时修订完善《学习**书记同志新时代机关党建重要思想》一书,更好指导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各部门要继续汇编好**书记同志关于本领域本系统的重要论述,指导做好业务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好工委中心组和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两个龙头”示范引领作用。要把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制,坚持以工委中心组学习带动部门机关党委学习,以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带动部门各级党组织学习。要把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部门党校、干部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进机关、进教材、进课堂。(二)更加坚定抓好政治建设,切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中央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所做的一切工作中都包含政治,必须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机关党建的方向。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落实十九大各项政治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本色,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规范和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着力解决不按规定开展党内活动和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切实树立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三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聚焦党建主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部门党组(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党委推进落实、司局长“一岗双责”的党建责任体系。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作用,引导党员干部肩负好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三)更加扎实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强化机关基层党组织功能。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农村、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不同,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基层党组织也不同,对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使命,有着特殊重要性。机关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作出的新定位、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一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建设坚强战斗堡垒。突出政治功能,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强化对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注重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群众工作本领。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管到人头的优势,把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职责落到实处,扎实开展党员教育,严格党员日常管理,做好党内激励、人文关怀和帮扶工作,依靠党支部把党员管住管好。三是探索改进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要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要积极创新组织设置的形式、组织生活的内容和组织活动的形式,深入做好机关支部工作法总结、提炼和推广工作,推广“微党课”“支部委员轮值”“网上支部”等活动,拓展党建云平台和“支部工作”APP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党内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四是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以培养“两委”书记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党务干部选配、培训、考核、交流机制为关键,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好“两委”书记的带头人作用和专兼职党务干部的骨干作用。(四)更加坚定正风肃纪,全力营造中央国家机关良好政治生态。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十九大对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新部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直面顽瘴痼疾,精准用力、持续发力、措施得力,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一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对“四风”。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政治局新修订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坚持抓早抓小,持续开展“超标准接待、超标准出行”专项治理,紧盯无视中央八项规定我行我素、隐形变异潜入地下、改头换面、糊弄整改等突出问题,紧盯年节假期、出国出差、干部岗位变动等重要节点,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推动反“四风”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二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要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做好信访举报的源头管理,规范问题线索处置,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要正确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加强执纪问责,传导责任压力,形成持续威慑,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决定性胜利。三要强化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以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要坚持挺纪在前,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切实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四要深化机关纪检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完善纪工委对部门机关纪委的领导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压实部门机关纪委的职能责任。要加快推进机关纪检工作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执行。(五)更加科学破解党建难题,进一步提高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当前,在机关党建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机关党建工作观念僵化、思路固化、模式套化、创新不足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机关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仍较分散、形成合力不够,机关党建工作开展还有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机关党组织的活动和工作自我封闭、内部循环,党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这些问题,不但影响机关党建成效、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还制约着新时代机关党建长期发展、制约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破解党建主要矛盾,集中发力解决机关党建体制机制性重大问题。特别是要继续抓“灯下黑”问题整治,全面消除“暗区”“盲点”。一是从组织和制度层面探索解决问题。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核心职能,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健全完善“一岗双责”制度,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与干部人事工作“同一分管、交叉任职、合署办公”,实现建设队伍组织化。二是从整合资源和力量上解决问题。要全面统筹推进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各方面工作,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协会商会以及行业系统党的建设,统筹使用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推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范运行、更好发挥作用,使各个方面围绕机关党建工作同时同向发力。三是从发动广大党员共建共享中解决问题。党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广大党员对组织不仅有身份认同、组织归属的需求,还有对思想引领、成长进步等各方面的需求。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强化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服务,努力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获得感。全面从严治党也要紧紧依靠党员管党治党,要坚持共建共享,积极调动每一名党员参与党内活动和党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从加强联动和交流中解决问题。工委将加强与中央党的工作部门的联动,加强工委、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组织的联动,推动部门机关党组织、直属单位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行业系统党组织之间加强联动,健全完善常态化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六)更加务实高效狠抓落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狠抓落实是**书记同志的一贯思想。五年来,**书记同志在治国理政中不仅高度重视总体谋划、顶层设计,而且身体力行、狠抓落实,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也丰富和发展了抓落实的科学方法论。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运用**书记同志关于抓落实的科学方法论,掌握抓落实的科学方法,切实以抓好落实的过硬本领和实际成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现在,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更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奋发作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各项建设发展。一要把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供服务保障作为新时代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效,很大程度体现在推动各部门、各级党员干部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对十九大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作出的部署,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分工抓好监督落实,既要细化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打通“最先一公里”;也要抓好方案和举措的执行与督查,打通“最后一公里”。工委将根据十九大的新部署新要求,制定中央国家机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方案,各部门、各单位也要细化措施,制定“路线图”“施工图”,排出“时间表”,推动十九大决策部署落实。二要以抓机关党建考核问责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要从全面从严治党全局出发,把抓党建作为主责主业,把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扛起来、承担好。工委、部门党组(党委)、机关党委、机关基层党组织要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加大主体责任情况考核,加强和改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三要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抓落实的过程作为锻炼和检验党性的重要过程,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中提高党员干部抓落实的实际成效。要把抓落实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加强对抓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调动党员干部狠抓落实、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落实工作中,机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强请示汇报。十九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就明确作出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成员主动将重大问题报请党中央研究,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并及时报告落实的重要进展。这为全党作出了表率。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抓落实上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标准,建立健全机关党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并严格抓好落实。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做到既政治过硬也本领高强,既有担当的宽肩膀,也有成事的真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开创中央国家机关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同志们,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征程的帷幕已经拉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进、善作善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科学把握新时代政治论断 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下面我结合学习理解,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个汇报发言。一、大会主要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出席代表2280名、特邀代表74名。解放军代表团共251人,其中代表247人、特邀代表4人,是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大会精神主要体现在习总书记的报告中,中央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决定》明确了要重点学习领会10个方面的内容。从我们广大官兵来说,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就是68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是贯穿整个报告的灵魂和总纲,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二要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贯彻这一思想,报告又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个坚持”。我们要全面学习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问题我后面要重点阐述。四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习主席指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五要深刻领会“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十九大对统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六要深刻领会**书记强军思想。报告明确,要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一切工作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为我军未来发展定了型、正了向。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七要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大会强调,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念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这些大会的理论要点和主要精神,我们在前期初步学习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深化。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主题鲜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涵盖了方方面面。这里,我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政治论断谈几点认识体会。(一)“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特定丰富的科学内涵。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用五句话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理解这个科学内涵,要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一是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6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党的十二大开始,“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核心词、关键词和高频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二是体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这个承诺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始跨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而且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当前,我们正在进入决胜期,还要迈入新征程,要吹冲锋号,要做总动员,举全党全国之力锲而不舍、不懈奋斗。三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是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人类的历史责任。历史上,中国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硬实力、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都明显增强,我们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的繁荣进步作出新贡献。(二)“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坚实厚重的现实依据。一是五年发展的新成就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生态、国防、外交、党建等各项建设事业均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对这一点,我们广大官兵都既是改革建设的参与者,也是辉煌成就的见证者。经济上,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特别是科技快速发展,量子通信、“天眼”技术领先世界,“中国制造”享誉全球,高铁、航母、大飞机、歼20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令人鼓舞,社会发展也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微信支付、共享经济推动和影响了全世界经济形态的发展。在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方面,我们推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创办“亚投行”、举办20国集团杭州峰会等一系列战略外交活动,都彰显了我们深度参与和引领塑造全球治理的能力和实力。另外,大家感受比较深的还有,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打“虎”拍“蝇”,全社会拍手称快,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可以说这个新时代,是我国经过长期努力、快速健康发展,量变引起质变,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发生历史性影响的重要时期,标志着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上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此后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阶级斗争被认为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一论断,并始终致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今非昔比,“落后的社会生产”表述已不够准确。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也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物质文化这些“硬需要”,还有更高、更广泛的比如稳定就业、更好教育、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民主公平、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以及由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对比人民群众的需求来看,我们更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全社会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我们生活在新疆,驻地在塔城,在这方面感受可能更明显。新疆与内地相比发展就比较滞后,贫困面仍然很大,经过3年的脱贫攻坚,目前,未脱贫人口还有47.6万户、189.7万人,深度贫困县还有22个。塔城地区托里县今年才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仍有一些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因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基础。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尽管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很大,已超11万亿美元,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比如,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实现重大创新,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改革、促发展,决策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四是历史交汇期的新目标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一方面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而后还将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十九大又提出第二个百年目标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立足当前,又展望未来,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路线明确,内容具体,呈现出稳步推进、行稳致远的发展脉络。这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作出的科学规划,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提出的战略任务。五是军队改革强军的新气象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军队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布局展开强军兴军的战略举措,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召开古田全军政工会议,彻底肃清郭徐流毒影响,开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新篇章;亲自领导设计推动改革,实现体制结构重塑,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聚焦能打胜仗强化练兵备战,推动科技兴军,展开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提振了国威军威;围绕保持人民军队本色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军队面貌形象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三)“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重大深远的政治意义。一是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和坐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上?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是凝练党的指导思想、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确定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自身建设的根本依据。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结论和基本尺度,以此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总结我们党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凝练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重大成果,同时也为在这一新的时代明确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推动新的理论创新、对中国未来发展进行战略擘画、推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四个全面”建设,提供了基础和坐标。可以说,其他各项战略指导、战略筹划、战略部署,都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方位出发的。二是为世界和人类发展提供了镜鉴。十九大作出新时代的科学判断,说明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尽管充满艰辛和曲折,但前进方向是对的,走的道路是对的,推进的措施是有力的,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一步阐明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逐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且验证和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并为世界一些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开辟拓展了道路和途径选择,在中华民族、人类发展和世界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三是为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吹响了号角。新时代也是新起点,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科学总结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的历史使命,部署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明确党的建设的具体要求,要求我们要以崭新的面貌和精神状态,把目标装在心中,把任务扛在肩上,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迟疑守旧、懈怠享乐的念头,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努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月31日,习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凝聚了全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的力量。三、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扎实履行使命任务党中央、中央军委和部队各级党委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们部队官兵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紧紧围绕习主席强军目标,围绕争做“四有”革命军人,围绕担负的各项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使十九大精神真正进入思想、进入工作。(一)着眼入脑入心认真搞好学习教育。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原原本本学习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党章》,逐段逐句理解消化,跟进学习《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和专家解读,切实掌握大会理论观点。要按照军区李政委在军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要求,党委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学,基层部队融入教育普遍学,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强大阵势。要自觉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真正吃透精神实质、搞清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之转化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提高自我、推动工作的能力。(二)着眼“三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十九大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党的基本方略,把“三个维护”写进党章,体现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和建军治军规律的深刻认识,标志着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大家要站在政治高度和时代高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历史与现实的脉络里、当前与长远的对接中,全方位多维度认识“三个维护”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决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做到习主席有指示坚决落实、习主席点问题坚决纠正、习主席交任务坚决完成。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彻底肃清郭徐流毒影响,确保绝对讲政治、绝对守忠诚、绝对听号令,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三)着眼强军兴军大抓战斗力建设。这是党的十九大对军队提出的鲜明导向,也是习主席最为关注、强调最多的问题,更是我们军人的主责主业。要大力加强军事素养提升,深入学习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系统学习信息化知识、军兵种常识、经典战例和军事法规,不断开拓思维视野,强化联合作战理念,为备战打仗奠定坚实理论和能力基础。要坚持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更加鲜明地立起备战打仗的“指挥棒”,推动形成工作跟着打仗走、部队瞄着打仗建、官兵围着打仗转的常态运行机制。要持续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四)着眼确保“三防”提升边境管控效益。分区部队边防口岸通道多,抵边人畜多,流动人口多,有的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旅游探险的热点,这些都给边防管控带来不小压力。要加强有关边防政策规定的学习,掌握基本内容,熟悉各类情况处置的原则方法、力量运用。要改进执勤方式,既用好传统的巡逻执勤方式,又注重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增强边防管控实效。要加强党政军警兵民“六位一体”联防联控,与友邻单位加强情报互通、信息共享、结合部协防,形成边防管控无缝对接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一个出不去,一个进不来。(五)着眼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参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鲜明回答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根本所在。习主席视察军区部队时,也对我们当好“三队”作出重点强调。我们要认真贯彻习主席指示要求,积极做好宣传群众工作,当前就是要进村入户宣传好十九大精神。要积极做好社会援建工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协助搞好边民的脱贫发展,实现扶贫周边综合效益。要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使各族军民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促进团结,营造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六)着眼从严治党全面抓好部队风气建设。要大力加强政治纪律教育,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自觉投入明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养敢于担当、干净做人、踏实做事的忠诚品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持续纠“四风”正作风,坚决落实“禁酒令”,大力维护基层的权益,努力纠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微腐败”问题,突出抓好当前年终评比表彰、士官选改、干部调整等敏感事务中的风气问题,让官兵切身感受到新时代的新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正作风、树形象,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为官兵做好表率。赴新疆民族乡村社区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参加大会的2280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264名,占代表总数的11.5%。新疆共选出43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党关注、人民期待、举世瞩目。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了**书记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高度自觉和自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一、党、国家和军队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报告从10个方面,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特别是把“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单列为一部分。指出,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在以**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区党委领导全疆各族人民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书记重要指示,牢牢抓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在反恐维稳、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新疆工作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实施对“三股势力”和极端暴力恐怖活动精准打击、毁灭性打击。加强社会面管控,完善网格化管理,织密城乡维稳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开展声势浩大的“发声亮剑”宣誓活动,严肃查处“两面人”,牢牢占领思想舆论和文化阵地。全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方式、多形式走动互动,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宗教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加强“三非”整治,一些长期困扰、空白薄弱的敏感复杂问题得以破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态势。2012年至2016年新疆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由7505亿元增加到9617亿元,2016年地区人均GDP突破4万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4.65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63.4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3.18元,增长8.0%。大力推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工程,全面取消农村义务工,实现了双语幼儿园全覆盖,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开展医疗惠民工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饭碗”多起来,“短板”补起来,“底板”托起来,暖暖的民生阳光照耀千家万户。紧紧扭住干部作风,加大考核监督问责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执行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总书记领航掌舵、引领前行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我们就是要坚定地捍卫核心、爱戴核心、绝对忠诚核心,坚决做到新疆距首都北京虽远,但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始终与**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贴在一起,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一件事做实,一项一项任务完成,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在新疆落地生根,为新疆的美好明天,为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今天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共同奋斗中共享着祖国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宛若石榴果般甜美绵长。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水珠投进海洋,生命就会无限。我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新疆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19个兄弟省市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新疆大力的支援,随处可见的援疆工程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对口援疆不但带来了项目、资金和技术,也带来新理念、新方法,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2014年2月,新疆启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2016年新疆又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150多万干部职工同基层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许多群众感受到:和结对亲戚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交融,手拉手叙家长,肩并肩干事业,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让我们的亲情越来越深。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新疆已进入大开放、大发展、大建设新时期,天山南北正在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但是,一段时期以来,“三股势力”不断制造暴力恐怖犯罪事件,给全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犯下了滔天罪行,充分暴露出其穷凶极恶、丧心病狂、灭绝人性的狰狞面目和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凶残本性。他们是国家的公敌、是社会的渣滓、是民族的败类!他们倒行逆施,严重践踏法律尊严,滥杀无辜,手段凶残,令人发指,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我们民族的名声与形象被这一小撮十恶不赦的犯罪分子的无耻行为所玷污。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允许,也绝不答应任何人破坏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十九大代表,玉山江·肉孜说:“暴恐分子罪行累累,我要义无反顾地站在反恐最前沿,誓死与‘三股势力’作战到底。”面对“三股势力”和“两面人”的罪恶图谋,我们不能再沉默,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精心维护,要认识到反分裂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是保卫、建设家乡的“正义战”,我们要在反恐维稳中打头阵、当尖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赢反恐维稳的人民战争,共同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历史和实践证明,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我们每一个人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崇高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要我们各民族同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够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铸就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民生福祉等兴边惠农政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坚定农业投资者的信心。中央和自治区紧贴群众实际需要,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80%以上的资金投入到县及县以下基层,越来越多的项目向乡村倾斜。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162亿元,建成农村安居工程150万户,近600万农牧民入住新居;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92.97万套,230余万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实现“出棚进楼”的梦想。建成医院、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622个,一大批乡村道路、饮水、用电、文体等民生项目落地使用。下一步,中央将不断加大对新疆特色林果业质量提升和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新疆剩余23个贫困县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解决群众优质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使群众既增产又增收。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自治区的脱贫攻坚,南疆是重点,新增的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都重点向南疆地区倾斜,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努力通过发展生产转移就业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把扶贫举措落到实处。2013-2016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9.3亿元,对于南疆地区电子产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价、运费、社保、培训、标准化厂房建设,以及财政税收等方面都给予政策支持。将38万兜底脱贫对象、护边员家庭人口和一线贫困边民纳入农村低保。通过技术培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十九大代表、和田地委委员、皮山县委书记艾合买提·买买提说:“我们让贫困群众共同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提高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效果很好!”。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特别是双语教育不仅关系到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才培育,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自治区努力落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对贫困学生的各项优惠帮扶政策,南疆全面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使孩子们上得起学、学到真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筑起美好未来的根基。十九大代表、阿合奇县第三幼儿园园长古丽孜娜提·吐坎说:“从2016年开始,自治区将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作为重大教育惠民工程,在全区积极推进。一年多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双语教育发展得快,孩子们学得快,家长们都欢迎。坚持双语教育,我们任重道远。”建立教育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对60.8万名建档立卡学生按学段进行梳理,实施有针对性的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如:普通高中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资助标准2000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2000元,经济困难大学生入学资助每人500-1000元,全日制本科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3000元。今年秋季开学,自治区在各地乡村新建和改扩建的4408所质量高、环境好、设备全的农村双语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有117.62万名农村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自治区农村幼儿园“应建尽建”、适龄儿童“应入尽入”目标全面实现。惠及贫困县、边境县市农村学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补助4元用于伙食,使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惠及百万余名学生。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自治区把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2013年以来,安排产业促进就业资金132.4亿元,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35个,吸纳就业52.3万人次。计划通过10年超常规发展,使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吸纳就业人数增至100万。在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打造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有华孚、雅戈尔、永翔、联发、巨鹰等纺织企业20余家已入驻,服装远销中亚、欧美市场,方便了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老百姓们都说:“厂子建起来,娃娃有活干,收入增加了,再也不闲转”。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今年4月,自治区启动喀什和和田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三年转移就业10万人,截至八月底,已转移38163人,转移家庭收入成倍增加,努力实现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13亿人的幸福梦。从2016年起,新疆城乡居民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自治区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使患大病、慢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受益,得到分批救治,兜底保障。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并且这两项保险全部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整合并轨,在全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治区基本形成了基本养老、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大病、失业、工伤、生育等7项社会保险,多层次、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各族群众织牢织密了社会保障安全网。一项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落在了老百姓的一屋一田、一餐一饭中,各族人民看见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获得的是真真切切的实惠。村子越来越富裕,村民住上了新楼房,走上了柏油路,开上了小汽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有41年党龄的,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尤喀克喀孜热克村老党员吾吉艾买提·巴拉提说:“报告中反复提到‘人民’,我听了心里特别高兴。现在住上了安居富民房,孩子上学不花钱,每年还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来源于党的好政策,一定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五、守边固边忠诚奉献10月28日**书记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肯定她们父女两代接力爱国守边的行为,感谢长期为守边固边忠诚奉献的同志,勉励广大农牧民扎根边陲,守护好祖国,建设好家乡。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新疆各族人民有着爱国爱疆、忠诚奉献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敌侵略,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打击侵略者,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疆域的完整。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各族人民与解放军一起抵边设防,把红旗插上雪域高原。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领土争端仍然存在,边境地区蚕食与反蚕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很严峻。特别是新疆,边界线长,周边情况复杂,有多处争议地段,围绕领土主权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随着一批边界口岸和边界县、市的开放,出入境人员明显增多,一些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和不法商贩利用口岸偷运武器、走私贩毒、潜入潜出、从事分裂破坏活动等问题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巩固和稳定边防,边疆各族群众发扬爱国守边的光荣传统,为边疆巩固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新疆广袤的边境管理区,一座毡房就是一个哨所,一个护边员就是一名哨兵,他们生活在祖国的边关,把放牧、守边作为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不穿军装,却与边防官兵一样,用自己的满腔赤诚守卫着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他们是万里边境线上的“千里眼”“顺风耳”。柯尔克孜族大妈布茹玛汗·毛勒朵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在帕米尔高原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玛山口义务守边40多年,用双脚丈量着守边路,相当于走出七个万里长征;她始终把守护边境安全作为唯一的目标,被誉为“帕米尔高原上永不挪位的界碑”。现在,自治区按照“全线设防、重点布防”的原则,合理分配护边员力量,实行“定沟报防、跟群放牧”,并为每名护边员配发智能巡边手机终端。还按照高原防区护边员补助每人每月补助2600元,平原防区每人每月补助2000元的标准,发放护边补贴。广大护边员发自内心地为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鼓掌点赞,表示将更加尽职尽责,和戍边官兵一道守好祖国的边境线。2016年以来,护边员累计提供有效线索千余条,对打击潜入潜出,维护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扎根在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我们要把对祖国的爱与对家乡的爱紧密结合起来,认识到,没有稳固的边防和稳定的边疆就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没有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就不可能有幸福、安定、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把守边固边与建设大美新疆结合起来,认识到,只有把边疆发展好、建设好,国家安全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只有实现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新疆各族人民才能与全国人民一起携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壮美蓝图催人奋进,美好生活令人向往。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 把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三】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我们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十九大精神的最大特色、最突出亮点,就是鲜明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中的思考,就这个重点问题同大家作些交流探讨。一、深刻认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和重大意义第一,从时代背景看,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新时代,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发、国家治理制度弊端日益显现。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体量已成世界第二,但发展质量不高、效益不好、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凸显。在新时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消极因素尚未根除,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特点,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是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光辉思想结晶。第二,从理论特征看,体现了继承性、创新性、人民性、真理性的有机统一。在继承性上,这一思想没有丢掉老祖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贡献、历史性发展。这一思想既注重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又注重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在创新性上,这一思想提出了破解时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了很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话,答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答案的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强大的时代洞见、战略远见和理论创见。在人民性上,这一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践言,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和价值追求。在真理性上,这一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特别是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归其根本就在于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导,就是这一思想真理力量的生动实践、具体体现。第三,从历史影响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就政治意义讲,这一思想紧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政治问题,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前进的政治旗帜、政治方向和政治纲领。就理论意义讲,这一思想作出了新时代、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战略等重大判断,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大观点,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就实践意义讲,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安排和大政方针,是我们推进“四个伟大”、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就世界意义讲,这一思想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探索和实践一条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系统掌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创造性回答**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指导思想层面的“8个明确”、行动纲领层面的“14个坚持”。这里,我就几项重点内容谈些认识和体会。(一)突出政治建设,开拓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次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书记反复强调、牢牢抓住的。总书记多次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总书记抓工作,无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都是从坚持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到强化党的建设上。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摆在“14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首要位置,突出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抓住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命脉。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整体的。没有哪个地区、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可以脱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领导。各级党委都要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领导又是鲜明的、具体的。坚持党的领导不能空喊口号,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成效上。首先是要坚决维护**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会议,就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明确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要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释放了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的强烈信号。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是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比如,针对一个时期党内在讲政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比如,讲到党的纪律问题,明确指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并列举了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提出了“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要求。比如,在管党治党上,非常鲜明地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比如,谈到政治担当问题,提出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做到“三个坚决”。这些重要论述,讲得很深刻、很有现实针对性。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省各项事业发展中,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3.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在总结管党治党经验的基础上,总书记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思想,体现了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总书记多次讲,“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必须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在思想建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党章规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共产党人的“德”,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经”。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把理想信念坚定起来、宗旨意识确立起来。同时,我们党注重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制度治党上,强调要依靠制度管党治党,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断织密制度的笼子,实行刚性约束。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超过50部,从真正意义上规范了党、净化了党、升华了党。我们要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4.坚持治标与治本相互促进,形成并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总书记上任之初,就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确立“现阶段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以不敢腐推进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反腐败战略安排。这几年反腐败斗争形势,经历了从两军对垒的“胶着状态”,到逐步形成压倒性态势,再到形成并巩固发展压倒性态势的过程,充分证明了总书记反腐败战略思想的正确性。推进反腐败斗争,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查处腐败分子。比如,在作风建设问题上,总书记一开始就强调“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严厉整治“四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刷新党风,带动政风、民风根本好转。最近,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审议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表明锲而不舍抓作风的鲜明态度。比如,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党高举自我革命的旗帜,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向党内一切腐败现象开战。这几年,我们查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这个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推进反腐败斗争,最根本的举措是坚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的同时,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比如,落实“两个责任”,创新和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巡视巡察制度,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等。通过深化标本兼治,完善制度体系,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探索走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长期执政之路。5.坚持好干部标准,全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等要求,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公道正派,充分发挥好党委(党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标准要求和选任程序,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不以票取人。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党员干部既要修好党性大德,始终忠诚党、听党话、跟党走,又要修好个人私德,将道德这一“软约束”变成为官从政的“硬标尺”。强调坚持政治标准,选拔干部看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干部。强调坚持实绩导向和能力导向,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注重培养各级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引导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二)提出新发展理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中国经济发生深刻变革。1.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现实依据看,“两个没有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就是总书记讲的,“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目标指向看,总书记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两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发展矛盾看,解决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正如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摆在核心位置,一心一意谋发展,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筑牢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2.牢牢把握新常态大逻辑,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总书记立足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重大判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着眼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对经济工作的理念思路、思想方法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形成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的政策框架,解决了新常态下经济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关于怎么看,关键是要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新常态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短期就会过去的。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就是稳定在中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我们必须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怎么干,关键是要方法上对头、工作上得力。比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湖南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最迫切的是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以产业链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建链、补链、强链,不能还老想着搞土地财政、搞房地产,热衷于修路、建楼、扩大城市规模;比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着力点是发展实体经济;比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核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我们要准确把握大逻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思维定势、行为惯性、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把抓经济工作的注意力聚焦到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来。3.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总要求、是目标。“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在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物价运行、社会预期上求“稳”;“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坚持科学地进、改革地进、协调地进、高质量地进。“稳”和“进”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实践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当前,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政府债务、互联网金融等各类风险正在累积,必须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增强大局观念,看到全国性风险是地方风险的累积,不能认为某些风险在局部不成问题、全局性风险与己无关而无动于衷、放任不管。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担当、锐意进取,既看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新官不理旧账”,把问题留给后人。4.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绿色发展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了我们党高度的生态自觉和全新的执政理念。比如,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整体系统观,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出用最严密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强调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论述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从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我省督察看,湖南环境问题历史欠账还很多,有些地方的思维惯性、行为惯性还没有根本改变过来。环保问题的背后,不仅仅是认识的问题,有的涉及到利益问题、腐败问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5.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总书记讲“以人民为中心”,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在一起,既突出抓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就业、收入等物质方面的需要;更注重抓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比如,在脱贫攻坚上,强调“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在深化改革上,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在推进法治上,强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城镇化问题上,要求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在民生问题上,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等等。归结起来,就是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创造性回答了文化建设领域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系统性理论表述。1.始终以文化自信拓展中国道路、构筑中国方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总书记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几乎在每次讲话中,总书记都会引用古典名句。比如,10月25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引用了元朝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引起了热烈反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我们现在提出的道路也好、理论也好、制度也好,都同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凝结在党史国史中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有很大关系。坚定文化自信,从实践来讲必须处理好“古与今”、“守与变”、“中与外”的关系,坚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扬弃继承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广泛借鉴各国文化优秀成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湖湘文化独具一格。要以优秀湖湘文化为滋养、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支撑,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不断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奋斗、走好中国道路的精神力量。2.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权安全。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与信息化、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接连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目的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比如,在形势研判上强调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否则就要犯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在理论建设上要求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在新闻舆论上强调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在网信工作上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管好用好互联网;在阵地管理上强调“宣传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要求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工作格局上要求坚持全党动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湖南是网络、网民和舆情大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扎实抓好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网络、高校等各类阵地建设,坚决抵制西方新闻观和各种错误观点影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使全省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3.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总书记强调,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新形势下,有效整合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方面,要解决认知认同的问题。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要推动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通过宣传教育和研究阐释,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不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解决落实落地的问题。这就是总书记讲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就需要坚持长期抓、常态抓,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养成、法律政策、公序良俗之中,融入社会治理、行业管理、公共服务之中,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4.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作出全面深刻阐述,强调文艺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强调文化事业发展重在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湖南来讲,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就是要扭住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当前,重点是发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优势,以影视出版为重点、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抓手,着力打造文化创意基地,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把握好坚定信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十八届党中央上任伊始,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鲜明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十九届党中央上任仅一个星期,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红船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身不渝”。为什么总书记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就是因为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信仰的传承筋脉相连,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铸就了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中养成了深深的爱民为民情怀。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的就是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保持强大的信仰定力、思想定力、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2.把握好为民情怀。**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事实上,总书记无论在基层、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每次到地方调研最为关心的是百姓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生活幸福不幸福、脸上有没有笑容。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3.把握好实践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就是为了察实情、求实效。关于想问题的立足点,强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关于做决策的前提条件,强调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提好高骛远的目标。现在,我们有的同志上项目、搞建设盲目追求“高大上”,动不动提出要“超前三十年、五十年”。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现在发展阶段看,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超前,关键是要适度,合理有序,做到最科学、最优化、最经济。关于抓工作的基本要求,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鲜明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们一定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加强调查研究、反对形而上学,善于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思路、政策和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4.把握好问题导向。**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创新的起点;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总书记对问题从不回避,着眼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严治党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比如,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就是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这个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问题导向就是工作方向。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工作导向相统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彰显责任担当、彰显能力水平。5.把握好科学方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强化战略思维,用战略眼光审大势、观大局、抓大事,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从全球视野中谋划事业发展;比如,善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兜住民生底线、严守生态红线、守住法纪高压线;比如,坚持精准施策,在城市工作上要注重精明增长、精细管理,在脱贫攻坚上要落实“六个精准”,在深化改革上要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比如,注重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一锤一锤把工作落到实处;比如,抓住“关键少数”,通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领带动大多数。此外,还包括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凝聚“最大公约数”、一以贯之抓落实,等等。我们要把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懂弄通,自觉运用到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去。三、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创立者是**书记,与总书记数十年的成长经历、实践历练和理论思考紧密相连,彰显了独特的理论魅力、鲜明的个人风格。我们要紧密结合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大思想的实践根基和理论特质,真正把来龙去脉弄清楚、搞明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要带着感情学,增进情感认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来源于总书记一以贯之以身许党、以身许国、以身许民的情怀,来源于他在地方和中央领导岗位长期实践、长期观察、长期思考的历练,来源于他自觉的党性锻炼和艰苦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考验。纵观总书记走过的光辉足迹,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市、省、中央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饱经锤炼、政绩卓著,每一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比如,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15岁就下乡插队,尽管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但经过艰苦磨砺,与群众建立的感情最深、对基层情况摸得最清,正如总书记自己讲的“我的成长经历、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我们坚信这样一位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炼中、丰富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所凝练的思想、所开创的理论,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我们要结合总书记成长历程,深刻理解**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书记成为新时期党的领袖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强化“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要追本溯源学,做到融会贯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一个历史和逻辑展开的过程。总书记十八大之前和十八大以来的讲话、著述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我们要追本溯源学、深入系统学,切实把这一重大思想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融会贯通起来。比如,总书记关于人才的战略思想,早在正定工作时就把“人才经”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比如,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就与在宁德工作时提出贫困地区要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有着内在联系;比如,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就脱胎于他在浙江主政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比如,总书记要求“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种为民情怀早在当知青的时候就确立了,等等。我们要善于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学习领悟总书记的“思想历程”,从更大视野、更大格局全面系统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更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3.要联系实际学,促进改革发展。学习理论不是空喊口号、装点门面,关键是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学,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上,体现到推动改革发展上、体现到增强执政本领上。比如,在抓发展上,有的地方为什么还是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一讲到稳增长就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习惯于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习惯于以往做法、按部就班,归结起来就是对新常态新理念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没有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比如,在脱贫攻坚的问题上,有的地方还大量存在识贫不准、方法简单、形式主义、急于求成等问题,从中折射出的深层次原因,也是没有真正把**书记精准扶贫脱贫的战略思想学深悟透,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我们观念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还得要从理论学习、思想政治上找原因,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联系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不断深化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自觉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领域,落实到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各个方面,体现到本职工作各个环节,切实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用这一重大思想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把原则要求具体化、目标任务落地化,转化为推动我省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四】各位同行,10月18号上午9点,全国干部群众一直在电视机前,收音机前,党的十九大正式开幕,这次会议也引起了各国记者的关注,一共有1818名外国记者来自134个国家、地区,报名采访大会。**书记历时3小时28分钟赢得71次热烈掌声,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报告。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党的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修改了新党章,选举产生了新的党中央。这次会议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段话。大会做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并且产生了我们这个新时代党的使命,对我们未来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央政治局10月27号专门就学习贯彻大会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大会,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突出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学习大会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各地要抓紧对干部的集中轮训。大家有事干了。所以我们进店济济一堂就是为完成总书记的号召,做的思想理论的准备。今天是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的精神,准备讲7个部分,供大家参考,因为我们的任务是一样的,我们一块来研究商量怎么能够把这个大会精神解读好,宣传好,这一次我既没有用解读也没有用体会,我用导学。第一个问题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大会的精神集中体现在总书记的报告当中,凡是总书记报告的重要内容,都写进了党章,所以我们抓住了总书记的报告,也就抓住了我们这次大会的主要精神,如果我们分板块,我喜欢把板块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1到4部分,为什么摆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它的特征,它的使命,它的理论,它的奋斗目标,我觉得可以划为一块。这次大会跟过去那次大会一样讲5年来的光辉成就,这一次讲成就跟过去不一样,过去讲完的成就,是要得出我们的几条经验,我们的工作原则,我们的体会,我们的认识,这一次不是这样,这一次成就的取得是为了引出时代的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我们现在新时代,以后就把它摆在一起了。第二板块新时代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第5到第9。第三个板块就是讲国防、军队建设,统一过两次还有外交。第四个板块,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讲第5到13都是部署工作。我呢为了我们学习理解的方便,这个工作部分分为三个部分一个五位一体,一个还有导语。主要是三个号召,号召全国各国人民,号召全党,号召青年。报告的结构,报告较之以往的报告有明显的特色,首先它有自己独特的政治特色。这个政治特色就是通过回顾过去5年的辉煌成就,来得出我们进入新时代,以这个新时代党的工作、奋斗目标作出了具体部署,所以这个报告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二它有鲜明的思想特色,思想特色就在于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方略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的文献。第三特别要提到的语言特色,上次在贵阳讲说这次报告听起来特别舒服,与研究是不一样,通篇高瞻远瞩、气宇轩昂,外媒评价,这篇报告看成中国模式宣言书。第二平实与优美的完美结合,平实比如说大白话、老百姓的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比如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大家爱听,听着顺耳,这叫平实。有的也很优美,比如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引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着13亿中国人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务必广播的历史五代,具有务必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采用大幅度的排比段落,这个排比段落可以贯穿全文,要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再比如每部分都是同志们,作为结语给我们强烈的印象,这些结语或者是概括前面所讲或者引申前面的内容或者所表达的随心和自信,使每一步得到深化。地算我们怎么来讲解这个设计,总的要求,准确无误,引导学习,启发思考,推动贯彻,是我们的任务。但是有难度,因为总书记一口气不停讲了3小时20分,而我们一次宣讲就考虑2.5小时吧,农村干部还不能用这么长时间,那就1.5小时,要在这个短时间里,讲这么长的内容,本身是高难度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好两点,一点讲解的框架,今天我就拿了一个框架给大家,进一步来提高,第二个讲什么,既然我们时间没有那么多,我们就得有选择和取舍,驵什么呢,琢磨三句话,这就是讲要点、分详略、留作业。所谓讲要点报告的重要论断、重大举措、理论难点、新提法新举措我们都要讲,你时间再紧张也得讲,总书记本人在报告的第二天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他强调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要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还有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还有我们对党的建设新要求,本人就列了这4个方面,所以很显然这也是我们要讲的重点、要点。第二分详略,该详的要详,该略的可以略甚至可以不提,我觉得有三种情况,凡是要点都是讲解重点,要给予详细解读,凡是听众有亲身感受的,容易理解的,都可以略讲。第二一般来讲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要详讲,具体措施则可以略讲。第三点根据我们宣讲的对象来决定详略。比如对一般的听众讲国防军队建设港澳台外交会适当的略讲,如果有人特别想学习就开专题,要对基层干部理论问题可以略讲,比如只讲论断、结论、判断,要求知道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可以略讲或者不讲。而对具体措施特别与它相关的重要精神,比如对农民你们一定要告诉他本期责任制到期之后,要演唱30年,为什么要延长,延长的意义是什么中央代表团同志搞发言已经给我们做了示范,7个代表团先是讲总的,然后结合工作讲报告的各个方面,这是结合工作来讲,我们可以学,根据工作的岗位进行详略。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部分供大家参考。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及党的历史使命。这次报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呢,因为它太重要了,讲总书记的思想专门有一部分。十八大以来这5年,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的重大工作,解决了很多难题,办成了很多大事,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些成就、报告把它列为10个方面。从这10个方面来看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它带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层次和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进了新时代,这就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那么这个新时代的论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一、它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明显的感到我们强起来了。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吧,菲律宾到国际法庭就南海问题起诉我们,最后法庭判他们胜学者就开始解读这不得了,不得将我们在外交一系列的活动陷入被动,南海怎么样,美国开了两个航母战斗来到南海,就提这个管制怎么办,国际舆论对我们这么不利,美国又施加压力,总书记稳住钓鱼岛,说几号我们在东京多少度北纬多少度,30英里的所有外国船只军械全部离开,结果美国战斗航母乖乖的撤到菲律宾,我想听到这个太厉害了,一个非常有智慧,第二有足够的底气,没有足够的底气怎么跟美国玩,美国的力量多强大,中国强起来的具体表现。二、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真是了不得,500年前社会主义还是空想,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变成科学,列宁把它变成了实践,但是后来陷入低潮,一个最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我们长期贫穷落后要说社会主义好真是理不直气不壮,经过改革40年来看看,我们自己,外国人你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有它的独到之处,变成资本主义变不成的事情。它居然就在短时间内,实施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跨度的发展和飞跃。最近网上经常有段子30年前是什么,30年后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对比做的很有意思。它就讲带来的这个变化,所以是我们中国为社会主义争了一口气,打出了社会主义的品牌,过去我们的干部纷纷到欧美去学习,现在倒过来了,我们不出去了,我们大量的培训外国人,国家行政学院领导满校园都是外国人,要看白人有白人要看黑人有黑人,所以我跟黑人粘在一起很高兴,我还不是最黑。所以这个社会主义焕发着勃勃生机。三、意味着世界上所有想搞现代化的国家,欧美不好学,为什么,欧美发展的历史,它有这个殖民地的历史,有掠夺的历史,有侵略的历史,哪个国家能学呢,中国可以学,原来那么贫穷落后,一不侵略二不掠夺三不搞殖民地,短短几十年把中国发展成这样,所以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的方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们首先看看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理论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党的十三大这么描述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发展进行充分活力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人们分期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大家看前三个阶段,贫穷、落后、农业人口占多数,手工劳动,农业国,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这是30年前,当时就处在这个阶段。现在呢,30年之后呢,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0年是我们讲未来的这个起点完全不一样。正因为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我们为什么要找主要矛盾,我们由一个工作方针,什么是主要矛盾我们就重点解决什么,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1956年党的八大就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不能满足这个需要之间的矛盾,比如1979年理论务虚会上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发展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矛盾。1981年中央做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写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表述就成为此后30年来我们的一贯表述。从十三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都是如此。十九大报告根据我们进入新时代这个事实指出这个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这种判断,具有充分的依据。第一个依据我国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有的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每当我坐上高铁我都是自豪,1992年我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我坐上公共汽车我东摸摸西看看我赞叹不已,这在我们中国是接待外宾用的,而在美国是属于公共汽车,而在北京就是最好的招手停小面包,90年代我在人民大学读书的时候,小面包招手停,现在我们高铁、航天、钢铁、道路、桥梁、高楼建筑、计算机、通讯、天文观测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当然有的地方还很落后,农村还很落后,总体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第二个依据,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再过两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前我们人均的城乡居民收入343元,去年年底达到33000元,城镇,农村从134元增加到12363元,农民的房子已经盖了3遍,第一遍从茅房房变瓦房,第二从瓦房变成小楼房,第三从小楼房变成大别墅,弄不好就要拆了,高铁一拐弯就到我们家,这地方能不能保住我母亲说你要留住啊,肯定留,留不住没办法,建设发展太快了。第三个老百姓它的需求就变了,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了,现在还吃饱穿美,还要吃的合理,不光暖了美了还要轻,现在100块钱到街道上买一件衣服,我到苏州一个镇上买了1件衣服150,就这么一小码,我经常用它,别看个小,可是很保暖的,顶得上十几斤的羊皮毛,很轻,又是绒的还很便宜。老百姓更盼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老百姓盼望回到过去几十年,河里的水舀上来就喝,而我们现在呢,不能够满足这些需要,无法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多方面的需求,问题就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们各方面存在着短板。农村的贫困人口,公共服务不够,社会建设欠账,环境污染破坏,地区发展不平衡,很多人感叹现在找女朋友容易,找个保姆难。春节期间,一个老人被铁链锁在门前的树上漫天大雪,人家就问女儿为什么这么不孝,她说没办法,老年痴呆,把她摆在家里砸东西,走到人家全部砸东西,一天到晚人家告状,没办法采取这一招,全国据说有几百万这样的老年痴呆,现在都交给家庭来照顾。有一个奶奶把自己孙女就栓在这个石头上十几年暗无天日,这个小孩子没办法,刚换上就乱拉乱尿,最后就栓在牲口的这个地方,应该有集中的地方集中管理。日本是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制定了国家战略,形成一个帮助痴呆症患者的网络,上海普陀区成立一个看护中心,8名痴呆症患者由护工看护,但是这样的机构在全国寥寥无几,这就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表现。事实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个转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工作的着力点。生产力要继续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着力解决那些短板,比如,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示范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要花多大的力气,我曾经有一度时期当时还没有改革的时候,一个人大代表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两三个胡乱判决的案例,世道不公,而在很多地方,还没有通广播电视,人家广电部门说的对,我的任务在通电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你没通电的20户以上的自然村,20户以下太小不经济没法安排,现在就要求户户通,通了广播电视,通广播电视,有的说通不起,买了电视不开,要电费,文化生活需要大大加强,所以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就唤醒我们着力调整工作的方针,特别是补短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这个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本人讲,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第三这个矛盾的变化我们工作着力点的调整,形成的格局也会产生积极意义,比如说我们高铁的输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投行的运行一定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你想想一带一路的建设这些国家也已经搞起来,世界格局不就变了吗。我们的亚投行我们的投资部附带任何附加条件,就是搞建设,但就这样人心都是肉做的,是中国奔着改善交通情况,给水情况,医院养老,还有重大经济工程,人家心里不感激你吗,不记住你吗。我到坦桑尼亚他们到现在还给我们讲感谢中国帮我们建了这条铁路,我到一个市的广播电视台参观,他说这是哪一年,中国政府给的,广播设备,我一看老的一塌糊涂他们还当个宝贝告诉我,我实在看不下去我当场就觉得再给你们送20台电脑。后来为了说话算数我说我们就在坦桑尼亚买,我说海南日报你们负责,20台的电脑要到,因为跟我们还是友好城市,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我们还是友好城市,20台电脑,所以我们这些虽然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说你在联合国投我一票,没有附加条件。但是人家会记住你。亚投行的运行最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在金融的世界的这个制定上我们还没有主要的发言权,主要是美国说了乱,我们现在有78个国家,一起来参加亚投行,这个影响大了我们自成一体了,主宰世界的金融体系就不得不找上门来听听我们的意见,你做大了就好了,我到广州,广州海运局的同志告诉我们,说在散中船的规则制定上我们有发言权,我们拥有世界最大的散中船队,你微不足道就无视你,大家在学校生气,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没有找你商量商量,对不起,你份量不够,等你份量够大了校长不会忽视你。所以这个新时代主要矛盾,它的依据,它所产生的要求,以及它带来的意义是很大的。既然我们进入新时代,我们就要思考我们党在这个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党一成立,就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因为在此之前无数的仁人志士已经转为梦想,我们党一成立就承担这个历史使命,等大家有机会到上海一大会址看看,总书记已经看过了你们还不去吗,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去了,就是要看一看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你打开一大通过的重要文件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开宗明义推翻资本家阶级,依靠苏联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工人、农民、士兵解放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初心。96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今天呢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目标让它彻底实现,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开展四个伟大。首先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携带、回避矛盾的思想都是错的,要做到五个更加自觉。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潮流;更加自觉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更加自觉防范各种风险;任何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坐享其成这种想法都是肮脏的都是不应该有。而且这起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第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特指党的建设。第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把从严治党单独作为一部分讲的原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制定新的奋斗目标,大家知道我们的奋斗目标,通俗的讲叫三步走,是1978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庭郑芳(音)要搞现代化,我们这个现代化跟你们不同,就是小康,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我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他觉得说多了不就改口为800美元,为什么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我们人均国民收入381美元,经过20年要达到1000美元,这是天壤之别,因为381就相当于几十个美元,所以改成800美元,依据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国家提出三步走。第一步80年到90年,人均500美元,第二步90年到2000年800美元,这两步都实现了,就有这个第三步是不停的变,为什么呢,我们自己也没想到发展这么快,我们原来定的是第三步2000年到205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这是当时公认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到2010年达到人均4300美元,这个问题就没法弄了于是党的十八大就以2010年为基数,用10年的时间,翻一番,人均达到8000到9000美元,到2020,现在是多少我们现在是8300多美元,总量从40万亿人民币达到80万亿,现在我们是多少,76万亿,再过2年多这个事是一定能够完成的。这叫三步走,第三步老变,没办法,因为发展太快,我们自己都没想到。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又为我们开启了新的征程,这个新的征程,就把原来的2050年目标再细化,我可以说,又是一个新的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然后在此基础上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接着再奋斗15年,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大家一起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真不愧是老师啊,说的一字不差,这是第三步,作为把现代化国家变成现代化强国,我一直在说这个强国,第一个强国是人才强国,第二个强国是文化强国,第三个强国叫科技创新性国家,这次有多少个强国,这个底气强了,气宇轩昂,振奋人心,中华民族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如期完成这个历史使命,我们就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这个思想走下去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第三部分我们就要来谈谈这个新思想,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停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探索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成果**理论,探索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形成的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实现这个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这三个理论成果,十七大就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三大理论成果的总称。党的十八大以后形势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党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结果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你们现在把简称弄出来,简称什么?**书记思想,或者叫中特理论。这个思想最初被表示为**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后来被表述为**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别说倒了,第一新理念、第二新思想、第三新战略,这个都是要注重的,不能小沟里翻船了,要注重这个顺序,包括五大发展理念,顺序排列,大家一起背。那么**书记思想的内容是什么,报告提出了6个方面,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上达到了新高度;二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上做出新判断;第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摆出了新布局,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第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上绘制了新蓝图,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这个我们基本功要会背,全满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两句话,一个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呢,也是两句话,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体系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法治实践体系,就是现在我们用的这一套叫实践体系,包括立法、司法、监督还有法律法规,还有党内法规几个方面。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包括教材体系、学科体系,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法治体系,这个体系是三个部分组成的,但是这不是结果,这是手段。我们的结果是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治国家是年代的,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立,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五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上提出了新任务,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这个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党的领导。第六个方面前五句话是我自己概括的,概括的准不准,照片可以不拍,人还没交,课件已经交来了,我就想我可以不来了,来不就是要课件吗,所以你们觉得好照着讲就行了,我知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我也知道是来做什么的。就是这样一个伟大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行动指南,我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高明,因为拆开大家都会用,是不是**书记理论,那提什么,没有人想到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想的太好了而且位置摆的非常的准确,是对他们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并且它还宣布这个思想要继续发展,它没有终极。所以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提出基本方略,第一条坚持党的一切工作的领导,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发展观,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第十三坚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方面讲的就是今后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方针、战略,又讲方略,毫无疑问世界、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的理论要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满怀信心的预料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大家有信心吧,一定是这样。第四步,就讲新时代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我们获得五位一体的认识不可容易啊,我们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面,把精力转经济建设,那个时候让我们精神振奋,因为只有抓经济我们才能翻生,结果很快,黄赌毒出现了,小平同志还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于是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很快我们就认识到,政治文明也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应该大胆吸收,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文化,这个社会,过去是我们长期忽视的地方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于是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就这么来的。十七大报告把它成为新布局,就在于它是把它摆在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大事底下做出的部署,我们不是一天在讲五位一体,首先我们来看,经济位、,政治位,文化位,生态位。我们首先来看经济位。经济位的关键词,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今天中午我老家的市领导问我,大会提出真心乡村,怎么真心,我说我还没有考虑过,但是我们可以慢慢的抬,真心,第一我们要叫做现代经济体系,要在这个事情下来研究问题,也就是第二,要强化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第三传统的方法做不到我们觉得创新,无非是国际国内市场,无非是以互联网为引领的科技。还有跟市场跟消费紧密相关,所以你回去好好的组织一个班子来研究怎么真心。你抓住这些一定能琢磨出新办法,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经济位的关键词,所以为此首先要提高质量,我到现在还记得,俄罗斯的报纸上出现了一则漫画,在它的国家穿上一直鞋才走了第一步大拇指裂开了,这就是俄罗斯的鞋出现的严重质量问题,到最后就出现一股热潮烧中国产品,这就是我们经济的一个毛病,量现在不小了,但是质量不够,现在大家看得到买汽车最好是买原装的,同样是外国来的零件,那我们一拼装,就走样了。结果到日本把马桶盖买空了,德国人造一个什么样的厨具,菜刀啊,有一个人对比1955年买的这个指甲刀,到现在还很锋利,而现在的指甲刀没用几次就坏了,产品质量告诉我们我们发展经济要从数量取胜走向质量取胜,这就从供给侧加强改革,保证我们攻击方面的提供,质量好的主题。从而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我国经济告诉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来打造制造强国,在这方面我们有偏差,这个偏差也有它的理由道理,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忽视服务业,忽视第三产业,大家说以前到北京八九点钟就关门了,就黑灯瞎火了没有服务业,这是很多地区,尤其是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晚上才有夜生活内地大部分的生活晚上关门打烊,服务业很不行。我还记得10块钱,被撕得要命,然后填单子,然后汇款的,还要带身份证,单位盖公章,有一次人家寄给我,周文彰少三撇,我说你就对着人看,这个章和这个彰是一个人,现在我不求你了,我给家人发一个红包,昨天一个领导问我,补助怎么给你,你是拿现金还是转账,我说给我发一个红包,红包到手了,所以以前我们服务业极差,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我们金融手段极其落后,所以大家现代金融。我们的政权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我们不屑一顾,现在我们开始重视股票了。所以第三产业发生了,结果呢,我们竟然产生了一个认识偏差,忽视了服务业,忽视了虚拟经济,把实体经济忽视,所以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因为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现在我们很多东西都已经是制造强国了,在现代这个科技条件下,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制造实体强国,一定要跟踪大科技,所以中央提出互联网+,国家号召是互联网+,我们本人我们单位呢,要+互联网,倒过来说,比如我们干部教育的,干预教育+互联网,卖西瓜的,西瓜+互联网,国家是互联网+,它是大战略,为此,我就把科技界提出的互联网思维,做了一个大文章,因为我是学哲学的,研究思维的,互联网思维这是立足于互联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我经常碰到我说用微信吗,我们对一下,说我没有,我立刻毫不客气,你以为你清高,你已经成为了旧时代的遗老遗少,一个干部,尤其高级干部,你的微信新工具不屑一顾,你就自觉的跟这个时代隔离,一天在给我讲完课,觉得讲的太好了,我说你们以后搞不搞群,不一定告诉我,说你搞多好,常委一个群多好,政委一个群,政协一个群,然后四大班子一个群,一呼百应,一发百知,多好。更何况现在手的功能太厉害,一部手机就是一个世界。到现在我们先看手机,我说先不要泼冷水,总比到哪里都在蒙头睡大觉要好,这个微信带来的好处,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素质,大大提高。加快步伐,为什么呢,第一个,它使得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显得阅读习惯了,这奇怪了,不读书不看报的人变成手机就愿意看,我明白了,小孩子厌食不吃饭,你把面食做成小白兔,大人不是一样的道理吗,第二是以前没有条件阅读的人,他现在打开手机就可以阅读到的材料,当然对于搞学问的来讲,比如说我的博士研究生,你们要少看手机,少看文章,因为你们是做学问的,做学问要懂源头水。你看100篇文章都没有用不如读5本,一本一本的读而且读经典书,大家公认的,既是理论的源头又是我们的楷模,认证啊、描述等等。所以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发展实体经济,一定要跟互联网AI大数据紧密的深度融合,使我国的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及先进制造业群,毫无疑问是要靠创新,这些创新型国家,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央提出来,要让创新贯穿党和政府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里首先说的是科技创新,所以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素质中国,智慧社会,科技靠它来提供支撑,科技为这些提供支撑。与此同时我们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我希望在这点上大家要多讲讲,因为这是我们国家承诺的一个大目标,就是消灭三大差距,第一大差别就是城乡差别,我们执政之后,提出来的第一个口号,差别消灭没有,不但没消灭,还扩大了。于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我们想到了5个统筹,第一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最后又进一步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说这个概念太好了,去年上半年,我到海南的琼海,它是一个县级市,是琼海你们可能不知道,说红色娘子军你们就知道,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万泉活水出海口,市委书记领着我看了几个乡镇,他说我在搞全域旅游,全域,全方位的,要把这个市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搞成旅游目的地,为了实现旅游就开始搞公路一体化,网络一体化,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无限,镇容镇貌,我们老讲一体化,这个书记要把全部的地方变成全域旅游,从而推进一体化,没过多久国家领导人来到琼海一听说全域旅游,就说调研组研究了几个礼拜回去在全国推广全域旅游,什么叫创新,这就是创新。我讲全域旅游,不是讲旅游是讲城乡一体化建设,变成文化强市你要话题,你要一体化,城乡建设,这也是好载体。所以一定要创新,在这个地方优先发展农村,这个时候,我们小学学过的数学叫追击应用题可以大显身手,一列火车时速180公里,开出第二列火车的时候,就出发了,现在出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要想在5个小时之内,第二列火车赶上第一列火车请问时速多少,第二要想在5个小时之内,赶上第一列火车时速多少,现在100公里的时速前进赶上第一列火车要几个小时,第一列火车,就是城市,第二列火车就是农村,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二我们要计算出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到底是多少,第二我们要定时间表要多少年追上它,比如30年,第三我们计算出,30年追上这段距离我们每年的投入增长比例,应当是多少,你只有把它算出来,每年多少,然后你最后农村赶上城市才有可能,否则就只能变成口号,在这方面你们要主义。再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还有不愿意投资,所以就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说到农村,我们要把老少边穷,要把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在这里希望我们统一思想,今天我们强调统筹,强调缩小收入差距,我们不能否定当初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新发展的思路错了。长期以来我们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同步富裕,理解为肩并肩、手拉手齐步走,这样做的结果,最后导致共同贫穷,为什么呢,因为只能向发展速度最低的人看齐,这就好比在战场上,我们被敌人包围了,班长看看我们冲不出去了,我们抵挡不住了,班长把战士们叫过来,同志们你们撤我掩护,战士们齐刷刷跪在班长,要死,死在一块,班长火了,混蛋,滚,因为在班长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在敌人包围圈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能够逃就是好,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都处在贫困包围的时候,谁先发展,你们先走,你们死先付,最后回过头来拉兄弟一把,是这样才走出来,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拉大差距,道路是设计者,小平同志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说到本世纪末,我们再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让富起来的人多交税,多作贡献的事,所以今天有人抱怨说我们当初的方针错了,你们才错了。今后还得这么走,我们绝不可能说要上海、江苏、山东、浙江,你们等着我,我们中西部先发展再走,不对的,还是要率先发展,所以这条道路我们不要有。第二个我提醒大家,共产党宣言有一句话,共产党人有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这就是消灭私有制,共产党的私有制不共戴天,是一定要推翻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计划经济,结果有的人抓住这句话对我们现在非公经济的数量、规模耿耿于怀,老是以此来衡量我们是不是在搞社会主义,告诉大家,马克思要消灭的私有制不是中国的个体户,也不是中国的民营企业,那是特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指资本家的私人占有,我们国内的民营经济,是翻身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我们共产党搞革命,就是为了让无产者成为无产者,现在一部分人成为有产者了,我们反而害怕了,不叫社会主义,这是奇怪的事情。至于来路问题,我们把它管好,你管好,不是因为有了财富就可以,这是两个概念,所以早在96年我就写文章写出我们看到私害怕那我们把私有财产变成公民财产,每个公民的财产带个公,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望文生义,见到这个私就想到共产党讲的这个私,这是两个私。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态度升腾活泼乱套,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这种思想我们再也不能做,总书记对我们现在存在的教条主义指出三条形式,第一把经验作家,以他那个时代的个别现象,个别的垄断当成普遍真理,到处乱搬乱套。第二个,把经验作家的话作为标准,超过它的话一句都不让讲,超过一句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第三个什么事情都引用马列的话来说他们早就提出来早就说过,说这是非马克思主义,他提出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主,不能以本本为中心。那我们今天做的事情有本本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只能从理论从实践当中从所有的事情当中提取理论,发展本本,而不能相反,然后改变现实去迁就本本,教条主义,总书记这些话讲的非常清楚,如果我们报着本本不放我们就无法理解一带一路,因为本本里面没有,无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本里没有,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本里没有,无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本里也没有,我们搞学问的容易有这种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我们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用我们的努力来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在改革和开放。改革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请大家注意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有一年在海南讨论,银企和企业的这个关系,大会做了一个讲话,我说银企关系这个是什么关系,银行贷款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它要还,企业贷款一想到,一开始就没想到也要还,为什么呢,这个产权不是我的,公家的,所以债权人压根没有把债权当债权,贷款人也压根没有把贷款当贷款,只有一个办法推进产权制度,在银行只有国有或者股份的情况下那就把经营者的收入,与经营一起挂钩,这是产权制的延伸,所以现在市场情况下,产权明晰非常重要。现在有些老总,干干就不想干,为什么,干得再多,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分配制度带来的问题。所以这个产权制度改革特别重要,我们搞经济学的同志你们深入研究,要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没有一种机制比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更合理,你说这个市场的力量多大,只要有市场,哪里缺电影院就盖电影院,哪里缺老人服务中心就有人去搞,这就是市场力量,是自动的推动资源,这都是我们计划经济这么配置资源,坚定不移推进要素市场配置。实行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现在我们农村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你土地经营权,你也可以转让,你也可以出租,你也可以入股,这就是产权制度进一步明确的重要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开放呢,要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设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提高对自由这两个字的认识,一定时期还出现不敢讲自由这个怪现象,实际上自由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观,它终身的理想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因为马克思看到,现在人不自由,一方面自然界的压迫,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这个压迫,同时又是社会的分工,每个人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卓别林的看过没有,机械化的时代,一个人每天就拧这个螺丝,结果搞出精神病来了,拿出大钳子在街道上看到就拧,人就片面的发展,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能力提高,能够战胜自然的摆布,社会分工取消了,那个时候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干什么也能够干成什么,所以设想的社会,一个人上午打渔,下午放牧,晚上从事批判,也就是精神文化生活,马克思当然不会想到会上网,这就是时代局限,任何伟人他的想法还不能超过这个时代,我们如何把马克思理论固定化,如何视为发展的这个绝对真理呢,怎么不故步自封呢,所以要向前推,我们今天的改革,可以说,就是以,自由为目标,我们改革的制度就是为了大家迁徙治理。我们消除市场壁垒就是让商品流通自由,我们给企业自主权,就是让企业经营自由,我们消除各种各样的摊派就是让老百姓消费自由,现在仍然还有体制机制,传统观念束缚我们,我们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这些束缚。大家看到没有,清理废除统一市场,放开服务业的准入机制。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另外的场合讲都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要去扫外国的汽车,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力量用错了地方,有本事到钓鱼岛去站岗去。这是经济位五位的第一位。在政治位,核心就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我们的政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在这里民主是一个关键概念,民主是什么首先是一种手段,黄炎培在毛zx之前提出周期律的问题,因为在历史上看一个政权兴也快,败也快,毛zd说我们不怕我们找到那个手段,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监督政府我们就可以摆脱周期律。这就是把民主当作手段来看。第二民主是一种目的,我们搞革命,有些牺牲就是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政权,让人民说话说了算,所以民主本身是目的,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第三民主还是一种制度,我们的政治制度,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把它固定下来,按照这些制度,我们就能够有效的督促官员为人民服务,督促官员不再腐败。让人民当家作主。总书记强调印象最深的就是要让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历来有一种声音,说月亮是外国的圆,鼓噪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肯定有它的长处我们不能否定,但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绝对有它的优势,当我们还在贫穷落后的时候我们说话底气不硬,今天我们完全有底气说我们政治制度创造了世界上最叫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40年的变化胜过过去多少年,针对这些议论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这就是理论难点了,历史逻辑,就是说我们这个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2014年总书记在欧洲学院发表讲话,贴切的说明了这个道理,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制度推翻了,新制度用什么呢,中国人开始苦苦探索,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去了这样一条道路,并取得了成功。政治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模式,那么我们要推进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而人民当家作主是这个制度的最好的安排,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既然搞法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大还是法大,总书记说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这个话是别有用心的。我们当家的人很清楚,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带头执行法律,党也要在法律的框架运行,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在法律面前没有豁免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的太清楚了。所以我今天告诉大家,不要猜疑被他们拐走,老是拐骗妇女和儿童我们有时候一些理论工作者经常被他们拐走。协商民主,就是人民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和独特优势,我到现在还是全国政协委员,的确我感到政协还没做好。所以协商民主我们就是由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做到有事好商量,重任的事情由重任商量,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要实现民主就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异常深刻革命,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主要是人治社会,也有不少开明人士提出过法治,但这种法治跟我们现在的法治根本不是一个概念,1954年我们党制定了第一部法律,《宪法》开始了法治的进程,但是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以后,国家主席**手捧宪法也没有逃脱知识革命,文化大革命把法治破坏得干干净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展了迅速的法治进展,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全国政协有一年的这个发言上赢得十几次的掌声,是叫什么,中国社会是一个找人社会,办什么事都是找人,还在母亲肚子里找人超,是男的女的,孩子出生了找一个产科医院,花钱少,服务好,少幼儿园,小学、中学要找人,大学毕业安排工作要找人,工作以后找人,最后到火葬场还要找人,找人的背后,是对公权法政府的不信任。人情关系成了决胜的因素。结束这种情况,自由推行全面的法治才有可能,将来总会有一天,不能办的找人也没用,该办的不找人照样办,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找人就没有用,这就是法治社会的形成。在这个当中尤其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建设法治政府。8月份我到南京大学参加一个理论论坛,叫社会矛盾与社会治理,我们要分清楚我们这个社会矛盾是哪些引起的,我们就发现,有企业行为引起的,比如不按期发工资,劳保福利不到位,克扣工资,一些社会群体社会团体引起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也有个人的行为偏执行为引起的,比如我不是潘金莲,我就要告这个状,我要证明我不是潘金莲,偏执的不得了,还有就是政府主体引发的社会矛盾占多数,因此要化解社会矛盾,首先要化解减少政府行为引发的社会矛盾,这就是要建设法治政府。政府依法办事,让政府不要违法让政府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就在这里。使我们的政府真正的成为人民政府。这两年实施下来的结果,中央认识到加大力度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要实现社会民主就要改革现有的机构和行政体制,比如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长期以来,比我们的政府官员认为这就是他们的主要的工作,那么这个审批呢,一个效率低,耽误了很多商机,耽误了很多事情,大家还记得吗,镇江市的市长拿到国家发改委审批的一个项目他走出大门口一个吻,为此跑了8年,行政审批不光误事还乱审批,现在这个产能过剩,多数都是经过审批的,行政审批,造成的腐败,重的部门也就是在审批大的这个部门,行政审批丧失了很多机会成本,因为政府忙于审批就忽视了市场监管,忽视了公共服务,忽视了环境保护,忽视了宏观调控,现在我们改革审批制度大量的资源,靠资源市场配置,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回到它应该管的地方去,那么政府和市场,各就各位。结果我在电视上看到,杭州的市长,在电视上说一个局长急了,发火了,市长你让我这个不审批那个不审批,干脆你把我这个局撤了算了,这个局长改革到现在局存在的必要就是审批,现在削减审批就不要这个局了。国家科技部做的好,国家科技部改革到最后我们不保留一个审批,全部下放到省里我们这个国家可以发展规划、人才政策这些东西。所以要深化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省市县这三级,责任相近的党政机关,要探索合并,或者合署办公,比如组织部和人社局,为什么要合并,很多部门能够合并,宣传部和文化部,我当过宣传部长,完全可以搞合并,要合并的机构很多,你们不同意,我就举这个例子,我认为就包括这些单位,包括政协的一些职能还有统战部的一些职能。人家中央从地方记件监察部门合并,赋予省级以下政府更多的自主权,要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在这里提到了做好新的社会建设人士的工作,促进非工业经济发展。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智慧的贡献。文化位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长期以来文化被理解为洗洗画画、蹦蹦跳跳就被认为是宣传部门的事,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文化呢,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实力看三样,经济、军事、科技。进几十年来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认识到,这叫硬实力,光是硬实力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软实力,这个软实力就是文化,在文化当中,最核心的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文化的强盛,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一定要建设文化。在这里,总书记强调了一个新东西,就是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我们历来认识有误区,思想模糊,一谈到意识形态就认为是控制,大家看到由于意识形态混乱,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障碍,我们要搞改革,他说这是姓资,我们再搞社会核心价值观,结果它出来的节目鼓吹淫乱,我们要大家艰苦奋斗结果它出来的东西让大家学会享乐,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把它管起来。是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当前我们意识形态工作之一就是要**书记思想,深入人心。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行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德,这个道德有境界的高低,最高的德大公无私,无私奉献,要全体人民都做到,不可能的,最低的德不偷不抢,如果我们满足最低的德不偷不抢怎么行呢,所以在为我们共同的高不成低不就怎么办,我们就在能够做到的共同的德当中找一个共同点,最大的共同点,比如十二、二十四、三十六、四十八、六十四,能够被2除,被3除,被4除等得,2是最小公约数,12是最大公约数,我们就把12确定为这个共同的德,使得我们有共同的价值共识我们都认为这样的共识是值得赞美的,这样的行为是值得批判的,这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这样的行为是被鄙视的,同时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评判要有一个价值准则和标准,所以在这个当中文化凝聚力是核心所在,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只要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广泛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激励人民向上向善。要繁荣文化,就一定要重视文艺创作,文艺界也出现过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解决这个问题,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广播乱七八糟,干嘛呢,就卖性药,有一个女的,操着半生不熟的这个普通话,在里面讲我老公吃了这个药,我爱人一听乱七八糟,后来我到广播台开会我说你们做的节目,你们妻子看吗,女儿看吗,那人不说话,我说说啊,不好意思,我说这就对了我们广播电视节目一定要有正能量,不能庸俗、媚俗、低俗,要讲品位,我当时说给你们100多万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调整节目,增加广告吸引力,然后三年之内把这个品牌做出来自食其力。创意创造一定要反对庸俗、媚俗、低俗,创造文艺精品。所以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文化体制改革,我们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最大的成果是我们认识到文化有两种,一个是文化产业一个是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由政府提供,满足人民基本的文化诉求,文化产业由企业提供,满足人民多层次的需求,比如我们现在提供的你在农家书屋借书,你在门口健身房健身摆摆腿,玩玩单杠,你说我不行我要打高尔夫,我要到俄罗斯的大剧院看这个天鹅舞,这不行。过去我们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分,是我们文化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本来由政府承担的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本来由企业运行的文化产业,由长期躺在政府身上,主义要想繁荣文化还要继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总书记满怀豪情的说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人民应该一定能够担当起中华文化使命。第四社会,我们社会位的任务就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主义重点是提高水平,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人民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首先建设教育强国,这里把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是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现在优质资源成了一个稀缺资源,才开始,你可以执教,你要想上好的学校你多交钱,社会安定了一阵子也踏实了,要多交钱,才能进优质教育,没有钱就不进了。经过这些年发展,第一大家有钱的人多了,第二对孩子的教育重要性增强了,都上优质教育,都执教,结果学期也上去了,怎么住在北大清华的孩子就可以上北大清华附小,这不公平,真正的公平使得每一个中小学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重点非重点的区分。一样的投入,让现在的重点优质教育的校长分头到各个学校去,不合格的清除出去,新鲜血液吸收进来,把每一个学校变成优质教育资源。将来这个孩子随便进哪个门口都是优质教育资源,这就是真正的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家主义者里的话都很深,当然就业是最大的民主,老百姓实行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要提高民生质量就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留守儿童现在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每到群体之后报纸就渲染孩子说妈妈汽车开动了,孩子还在追着汽车哭,没办法,为了脱贫为了养家活口只有出口打工,结果留下老人没有人关照,留下儿童没有人关照,山西省、陕西省石泉县是一个贫困县,早在,2012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决定,每年拿1000万连续三年在全县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关爱中心设在每一个学校,然后要求党员教师跟留守儿童集对子做代理家长,这个项目在申报地方政府创新奖,地方政府创新是民间奖,是由北大教育学院和中央教育局共同评的,去年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才开始调查摸底看看全国到底有多少留守儿童,我也为他叫好,着手搞留守儿童的关爱,这是民生重要方面。为了让人民住有所居,就要采取多渠道的住房制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引导人们去买房子,结果刚性需求很高很高,结果把房子用来操作。总书记一句话房子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炒的,你要看清楚盖房子的实质,只要有房住,住也行,多层次的住房制度,在这个当中,特别要保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能够脱真贫,真脱贫。为了提高民生水平,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健康中国这个概念,这就要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文明生活方式要向党校老师做起,做到理性吃饭而不能感性吃喝,理性感性什么好吃我就吃什么,第二我喜欢什么就吃什么,就会带来很多的毛病,理性吃饭,明明好吃但是对身体不利,就不吃,明明不好吃但是对健康有利我逼着自己吃,当然还有河里的作息时间制,有的人喜欢熬夜这是非常不好,我劝大家宣讲十九大的任务再紧张你们不要超过十一点半,我读了这么多年书写了几百万字,我从来没有熬过夜,我都是在12点钟之前睡觉,但是我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了,当别人打哈欠的时候我已经工作2个小时,有的人因为熬一个晚上第二天睡一个上午划不来,所以你们一定要睡健康的觉,你长期坚持这样多好,我现在散步我就写诗,我现在一年隔着诗写200首,我做领导干部这么多年我每年一本讲演报告集,从02年一直到现在,以前那个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讲演报告,到国家行政学院这10年多,总想有新意,凡是都要下工夫,最后一年撞钟就要撞响,副标题,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史,这就是要做的东西,现在退了这两年又形成周文彰讲稿,是我的讲课稿,讲演稿,访谈稿,有的主持会议什么是讲话什么是发言都搞不清楚,讲话是冲在领导地位的人发言,所谓发言是处在被领导下级部委讲话,一个市委书记在这个市什么样的发言都是讲话到了省里什么讲话都是发言,就这个区别,是我悟出来的。我在海南开会我经常讲,讲话之前确切我最大我就放开的讲,要是有更大的领导当然他讲,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时间,我这一辈子,就得益于时间管理,我特别会管时间,有一个讲课是让时间更有意义。干部讲,是让业余更有意义,差距在业余,让时间更有意义两句话,让更多的时间成为有意义的时间,第二让单位时间产生更多的意义,所以希望大家带头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体系,政策环境。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小事当作大事,从人民关心的事情做起,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态位,重点就是建立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在几大文明当中,是出现的最晚的文明,虽然我不能说它是最高文明,但是它肯定是在我们吃饱喝足之后,追求的一种新形态的文明,没有办法,温饱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因为生产力一直低下加上社会原因,忍饥挨饿成了我们的常态为了适应这种艰苦的环境,能力遗传形成一种叫贫穷基因,我们靠的这种贫穷基因就使得我们在几百万年的计划当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没有追逐,靠的这个贫穷基因但是就是最近这几十年,我们的日子一下子好起来,结果我们的基因没变,结果就成了我们小马拉大车,这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的机理就是在这里。贫穷基因应该应对贫穷生活,散在我们贫穷基因在对付富裕生活,那不就是糖尿病嘛。所以我们一直在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因此不惜代价,能够搞成甜的全部搞成甜,所以毁林种田,围湖造田,把草原变成良田我们都干过,我们把烟囱的多少干更公有化的标识,你看最自豪最骄傲的地方也就是烟囱林立,所以我们不要太抱怨很多事情我们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往后看是没有办法走的道路,所以更多的还是要便于理解。现在我们温饱解决了,过去不在乎环境,现在在乎环境了我告诉大家我在农村待了20年然后在城里生活每天早上就是做煤气炉,每天是在那煽,因呛的烟都没有认识到PM2.,因此就没有注意,现在有条件的讲究空气不能再差了。所以提升了生态文明。我们得到的经研究是我们伤害自然,自然一定给我们以报复。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它的自然变革法当中就告诉人类,人类不要过分桃醉自然界的胜利,人类对自然界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人类因为他看到人类为了用铁用铜,青山变成不毛之地,人类为了发展化工穿有颜色的衣服,结果把泰晤士河变成污河,人们为了发展工业把伦敦变成雾都,我们也饱尝这种伤害之口,因此现在我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跟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提供物质精神的财富满足人们的需要也要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这就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三种方式,第一绿色生态方式,生态过程,没有污染,包括环境,使用过程消耗少,不污染环境,这叫高科技,第二绿色生活方式,在海南参加一项活动跟妇联共同畅想的活动,扔掉塑料袋拧起菜篮子控制白色污染,第二少用化学洗涤用品,洗衣粉、洁厕灵、沐浴露、洗发露,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明明这么大个头,结果弄这么大的泡沫然后又用水去冲,走进洗手间半个小时出不来,哪有这么脏,我的想法很简单,跨进浴室,香皂一涂5分钟就搞定,半个小时和5分钟你浪费多少,这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第三项内容,禁止捕食野生动物,我在宣传部的办公楼突出这样几个制度,第一大白天办公室一律不准开灯现在我们有多少会议室窗帘拉得灯火通明,第二上下两层楼之间不准坐电梯,隔一层可以。第三离开办公室关掉空调,第四不成文的稿件反过来打印,第五打5号字,到现在我还用的5号字,还行。我现在想这叫绿色工作方式,这是第二个方式,你们回去都向干部群众推荐绿色生活方式,所以招待客人不要摆满吃干净为止,将来汽车搞二代了,买电动环保汽车,和少浪费,这都是为了节约资源,绿色发展,所以提出了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我估计将来都会成为一个评比,环保部门,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共同来搞评比。环境已经成为我们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必须打赢蓝天保卫战,有人说这个土地污染比水污染更严重更难解,农药、重金属等等,事实上这个战役我们已经打响,据外媒报道中国已经关闭了数万座工厂,有的外企甚至说有40%的中国工厂暂时关闭,他在中国待了近20年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治理制度,因为中国消费者想要的不是红色的蓝色的河流,不想每天都看到灰蒙蒙的天空。这个天灰蒙蒙的难得来个晴天月亮挂载蓝天竟然让我产生写诗的冲动,因为难得见面,见一次面就把它留在记忆里。为了做到这些,中央全会决定,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这个叫什么部门还没有听说,叫什么部,统一行使,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五位一体的这个战略布局,我讲的稍微长了一点你们可以讲短意见,你们在听我就讲的高兴,所以责任不在我,在你们第五部分我认为可以少讲,可以一带而过的国防。第一部分强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总书记这个思想很准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你只有能打仗你才能避免打仗,你只有拥有核武器,你才能够直指核武器,世界上就有这个道理,所以我们部队大家都在改革,前所未有。港澳台大家注意这句话,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坚持爱国制为主体的,这个香港人老是在那闹事,这次讲话给了一种威力我们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在国际上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上220多个国家,过去我们把它划分为两大阵营,这边是资本主义阵营,这边是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格格不入,水火不相容。社会主义所采用的应当是资本主义没有的,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所不齿的,凡是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后来把世界划成三个社会,美苏超级大国,第一世界,整个欧洲再加日本,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其他亚非拉穷国家落后国家等第三世界,现在总书记提这个概念叫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道理吗,我们看事实,要在几十年前美国纽约曼哈顿两座大楼被飞机撞倒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它立刻酿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袭击。要在几十年前,美国一家房地产公司倒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是在全球划时代,它立刻酿成世界金融风暴,到现在还没有走出它的阴影,人类真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我们是一棵树上的瓜,一棵藤上的果你好我才好,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如果美国经济崩溃了,对我们有啥好,中国经济崩溃了,对美国又有什么好,我们反过来给美国人说这个道理,把我们搞惨你没有什么好处,你也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又是利益共同体,因此我们这个共同体就应该担负起我们共同的责任。总书记上任以来力求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派兵参加维和,哪个国家需要我们立马去,我们派医疗队长期支援非洲,我们还要承担更多的事情,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被写进了联合国的文件。如果这个世界大家都成为命运共同体认识到这一点,按照这个来相处国与国的关系,我们这个世界正是美好与和谐。总书记既是说给我们听的也是说给外国人听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所以美国卫报说,特朗普说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书记说中国将信守承诺,特朗普削减美国的救援预算,**书记则向穷国提供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且不附加任何要求,特朗普拒绝世界银行增资要求,**书记闪亮的亚投行财力雄厚,随时愿意提供贷款,特朗普要终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书记说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世界经济的大海,文章题目是特朗普转身背对世界,舞台为**书记搭好,所以这个文章可以看到是苏联解体以来,中国首次对美国发起全球挑战。很有眼光。保持三个清醒认识,清醒认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清醒认识面临的执政考验是长期的,第三个我们面临的危险也是长期的。这是新时代建设总要求。通过这些工作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党的建设当中,政治建设要始终摆在首位,这就是保持一致,这就是听党的话,这就是要消灭任何圈子、码头、宗派,对党要绝对忠诚,为民要坚决勇于担当,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政治建设第一位的。思想艰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理想信念是什么,是一种精神追求,有了这种追求,我们就不会碌碌无为,有了这种追求我们就不会浑浑噩噩。第二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动力,只要有追求就有使不完的劲,花不完的力,第三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顶住让你挺过去,为什么在困难之中坚持下来,对困难的克服,天天想,就这样天天想过来,共产党为此想了多少年,从1921年想到1949年总算成功了任何艰难险阻这么一想就抵过来了。从这个意义来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精神信念就缺钙得软骨病。中央决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我们下面的任务还多着。毫无疑问我们建党的重要人物,就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这里要着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鼓励干部担当,也鼓励我们党组织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八项规定颁布以来,才开始大家还不相信,为什么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不止发过多少的文件,有人说,八项规定过来之后我们再聚,怎么过永远在路上过不了。这件事情,抓的老百姓特别的拥护我们干部自己也感到好,为什么呢,这个糖尿病缓解了,胆固醇高的现象也在减弱,那么回家吃饭多了,家庭更加温馨了。这些事情给我们党就带来极大的信心,只要我们用心抓没有抓不好的事情。反腐败斗争我们已经取得压倒邢台市,但这不够我们要变成压倒性的胜利。报告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为了这个事情我专门找过纪检的同志,行贿的要把他放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要先整行贿,行贿在前,受贿在后,我们不是要把关口,就是这个关口,第二行贿人是坏干部的,他是坏人我们当然要查他,第三个如果他行贿没有成本把干部送进大牢之后就瞄准下一步,我们有多少干部被他弄了,一定要对行贿的严惩不贷,谁怪我们干部受不住,自己也要负责所以总书记说就说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获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要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推广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组建监察委员会,在这里宣布要留置取代两规措施,这次中央明确的回答两规不存在了。第九要增强执政本领,我们政治教育,建设使大家政治过硬在这里提出本领高强,说了7个本领,值得我们老师一个一个开发课题,你们老说没课题讲,你就讲一个本领。报告我就分6个部分,就算是结束,最后一个大家看行不行,讲一点贯彻落实学习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导学的重要内容,提出四句话,总的题目,以总书记的崇高境界落实十九大精神。第一句话以总书记人民至上崇高境界落实十九大精神,总书记报告通篇充满着人民至上,只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这样的精神来贯彻十九大精神,戮力同心,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第二以总书记强烈的责任担当情怀来落实十九大精神,责任担当是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也是山药在十九大报告中强烈的情怀。在27号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当中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不但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诚实的真本领,只要我们敢于担当,以这样的精神贯彻十九大,戮力同心做好各项工作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我们宏伟目标。第三以总书记的改革创新魄力落实十九大精神,这个改革创新的魄力也通篇贯彻在文章当中,而且这一直是总书记倡导的时代精神,在他的思想体系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只要我们各级领导,拿出改革创新的魄力,以这样的境界贯彻党的十九大戮力同心做好各项工作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宏伟目标。第四句话以高度自信来落实十九大精神,报告让人提气让人振奋,让人受到巨大鼓舞,在于通篇充满自信。五年来总书记一直号召我们要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甚至讲到2050年,他说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生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么自信,我们只要充满自信,以这样的精神贯彻十九大,戮力同心,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最后推荐给大家一本书,我的讲稿,讲三严三实这里也有,核心价值观也对大家有用,就讲到这里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深入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 共同开启伟大时代新征程【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五】同志们,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围绕十九大报告进行了认真学习,相信大家都记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全新的理论术语和重大的理论判断,也记住了诸如“乡村振兴战略”“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等新提法,有的同志也多少都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今天,我就结合一些权威专家、新闻媒体以及自己学习的一些感悟,围绕十九大报告精神,从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一次学习交流。第一个方面,讲一讲这次大会的基本情况。在解读报告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次大会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了解。这次大会会期共计7天,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10月24日上午9时胜利闭幕。大会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通俗点讲,十九大是总结过去、研判现在、谋划未来的一次大会,是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动员做谋划的大会,它也是要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会。另外从国际影响来讲,不少外媒称这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这次大会代表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将会给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机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中美国《财富》杂志网站这样评价十九大:“如果你想只花一个星期就了解世界第二大强国的发展,那应该是这个星期。”《澳大利亚人报》则称:“十九大的这些举措将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现今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奥地利《标准报》则称:“中国是过去的世界中心,也将是新的世界中心。”法国《世界报》则幽默地称:“是什么让中国人这么开心?”,因为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自2010年以来,超过80%的中国人宣称对国家的发展方向表示满意。大会主要有五项议程:一是听取和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是审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是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四是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五是选举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十九大党代表的选举情况也在这里“科普”一下,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16年11月开始启动,截至2017年9月29日,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共选举产生了2287名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的党代表有几点明显变化:一是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明显提高。当选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771名,占33.7%,比十八大增加79名、提高3.2个百分点。二是女党员代表、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当选代表中,女党员551名,比十八大增加30名,占24.1%;少数民族党员264名,比十八大增加15名,占11.5%,涵盖43个少数民族。三是代表分布广泛。当选代表来自方方面面,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行各业,省、市、县、乡镇村组和街道社区等各个层次,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四是代表年龄结构合理。当选代表平均年龄为51.8岁,比十八大降低0.2岁。其中,55岁以下的1615名,比十八大增加144名,提高5.7个百分点;45岁以下的424名,比十八大增加25名,占18.5%。五是代表文化程度较高。当选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2154名,占94.2%。其中,大学学历727名,占31.8%,比十八大提高1.5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1227名,占53.7%,比十八大提高1.5个百分点。六是各个时期入党的都有代表。当选代表中,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入党的,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入党的,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入党的。其中,1978年12月以后入党的2009名,占87.8%;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成为十九大代表的主体。第二个方面,讲一讲十九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可以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环节,就是**书记向大会作报告。这份3万多字、3个多小时、赢得了现场71次掌声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这个报告代表了整个大会发展的方向。下面,我们就从多个维度对报告进行解读。(一)关于报告的总体脉络。报告主要由13个大点构成,从哲学角度讲,总的思路按照“具体——抽象——再具体”的思路来谋篇布局。其中,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讲的是5年来10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报告第一大点,主要包括:①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③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④思想文化建设成取得重大进展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⑦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⑧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⑨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⑩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主要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做了很多的工作,都是很实在、很具体的事情。接下来,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抽象总结出了一个重大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第三大点,具体包含14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后,再运用这一重大思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具体规划(报告第四大点,其中包括两个重要时期:①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②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两个阶段: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给出了九个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从第五大点到结束)对进入新时代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防、党建各个领域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现在再回头看一下,我们可以更通俗地将这个报告概括为:一份执政成绩单,一份新时代的思想方略,一份目标实施路线图。(二)关于报告中的新判断、新提法、新概念。在开始解读之前,请大家先观看一个微视频《**书记为你描绘新时代》(5分钟)。刚才通过视频,相信大家对新时代也有了直观的印象。近期在网络上,关于十九大报告的“N个新思想、N个新提法、N个新举措”等等新闻消息可谓铺天盖地。《网络传播》杂志联合新浪微舆情,专门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并进行了一次排名,按照“网络热度”依次为: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微博阅读数达2.2亿。②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博阅读数达1.8亿。③新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微博阅读数达到6857.6万。④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微博阅读数达到4358.7万。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四个新”一一为大家进行解读。(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开宗明义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这个新时代,报告的定义是“五个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时代”,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世界舞台。五个关键词,回答的是这样五个问题:我们要走什么样的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2)新思想——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飞跃”,产生了毛zd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判断是,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系统的回答,针对的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书记曾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分成6个时间段:①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④苏联模式逐步形成,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⑥我们党做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中国现在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前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深化。或许,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中看,才能更理解这一新思想的意义。(3)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样的变化,让矛盾的两方面都不同了:先看人民需求这一方面。温饱问题解决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仅包括吃饱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还有“非物质”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再看社会生产这一方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值的注意的一点是,主要矛盾的两方面,都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领域,而是拓展到了社会发展的领域,这也意味着未来对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我们会更加重视、着力更多。(4)新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两个一百年”,对于这两个时间节点要达到的目标,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着调整。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这一目标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三)关于报告中的热点问题。十九大报告信息量巨大,我主要围绕大家比较关心问题,主要通过11个关键词进行一一解读。关键词1:港澳治理。**书记所作中共十九大报告,香港、澳门部分可谓亮点多多。总体上,有五个关键词。第一是“履责”。近年香港一些激进分子从挥舞港英时代的龙狮旗,到公开鼓吹“港独”,都印证了香港履行宪制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告特意点出这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也是一种亮剑。从在香港中小学加强中国历史教育,到完成23条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有牢牢抓住宪制责任这个牛鼻子,“一国两制”才能在香港行稳致远。第二是“融入”。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都是重点。制定完善便利的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也写入了报告。一个现实的例子是,近年来香港女性嫁内地男性数目大增。如果北上的港人能够获得“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与内地同胞“同等的待遇”,他们将是融合发展的最佳黏合剂。第三是“壮大”。香港回归20年,人心回归的问题还需要加大力气。报告强调要“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相信就有这方面的考量。比如,保证“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能够以“爱国者为主体”;多做当地青少年工作,鼓励他们到内地读书交流,体验内地的生活文化,确保爱国爱港爱澳的内核薪火相传。第四是“共享”。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普通港人对国家发展成就的分享,缺乏实质的利益关联。下一步要通过切实落实“国民待遇”,让他们获得与内地同胞“同等的待遇”,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逐步树立“国家认同”。第五是“展望”。报告对港澳发展的前景,做了明确的展望和规划。之前**书记在回归20周年之际视察香港时,即强调了要“谋划未来”。关键词2:台湾问题。这几天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听了十九大报告,“台独”分子当晚一定睡不着觉。过去长期以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和“独台”分子不断欺骗台湾人民,说“十九大以后大陆会改变,大陆会与台湾之间建立两岸的‘互动新模式’,而这个‘两岸互动新模式’不会再坚定要求台湾接受一个中国下的‘九二共识’”。而这次**书记在报告里涉台的部分,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四度提到“九二共识”,所以“台独”分子第一个谎言已经被粉碎了;第二个谎言就是,蔡英文过去一直骗台湾的年轻人和民众,大陆涉台部门讲过,“台独”的尽头就是统一,“那我们就慢慢走、小步走、走迂回,就没有走到‘台独’的尽头,就没有武统的压力了。”而这个谎言在这次**书记提到的“六个任何”里面,已经把它毁灭了、粉碎了,没有留下任何空间。大陆不仅反对暴走式“台独”、“明独”或者法理“台独”,它也反对渐进式“台独”、“文化台独”、“教育台独”,即任何形式的“台独”。通过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一方面招招反制“台独”、一方面诉求情感融合,十九大报告涉台部分,主要体现在“三柔二硬”对未来的对台政策定调。一柔,强调和平。报告强调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二柔,报告强调两岸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愿意尊重台湾现有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并率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也就是说,不会强迫台湾人接受大陆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为将来统一后的安排做了铺陈。三柔,报告中提到,要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促进心灵契合。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终极目标,这是大陆追求两岸统一最理想的状态。“两硬”主要体现在,一是报告中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无可动摇,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双方才能开展对话,对于两岸关系的性质没有模糊空间。二是将“六个任何”写入(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强化“硬的一手”。关键词3:住房保障。官方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9月,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在内的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全面“止涨”的状况。当月,70个大中城市中,44个城市房价上涨,这是2016年1月份以来的连续20个月新低。大中城市房价降温的态势进一步显现。对于房地产市场问题,尽管报告的字数不多,但基本上确定了十九大后新时代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仅仅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基调,也将是长效机制的主基调,这四个字将指导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本走向:第一,短期内,调控政策不会放松,甚至趋于强化,尤其对于新热点和次热点城市都出台了限购政策。第二,租赁必然成为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最近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宣布租房平台上线,首批开通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成都、西安、郑州等八个城市线上租房服务,有超过100万间公寓将“入驻”支付宝。就在10月24日下午,京东也正式宣布进入房地产租赁市场。住建部部长王蒙徽预计,30年后,中国至少要实现居住环境、居住条件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报告中提出的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而且届时居住设施设备能够更方便、更齐全,让我们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获得感更强。关键词4:教育。人类的文明,事实上就是教育和技术的赛跑。当教育能够赶上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氛围就会比较祥和、人们也比较淡定。但是当有一天技术带来迅猛发展,出现了重大突破,带来了重大进步的时候,人们会对经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来应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这个问题,心中没有底数,产生社会焦虑。比如,十八世纪的英国,蒸汽机出现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在这之前课程基本上是哲学、历史和文学这些人文学科。但是有了蒸汽机,人们发现,仅仅这样的课程体系没法应对未来了,所以那个时代教育开始有了科学内容。十九世纪电动机深入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细胞,人们发现,不上学没法应对未来。所以教育那个时候就从小众、某一些人的专利走向了教育的大众化。今天,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出现,远远超出过去两次技术进步。我们怎么应对不确定的明天?据估计,未来二十年的时间,会有60%的职业消失,今天用学校里12年时间学习,或者加上大学4年时间学习,然后工作,把人生分成工作和学习两段,已经行不通了,无法应对变化的未来了。那到底应该怎么办?所以这次十九大报告总书记提出来,要加强网络教育,这是党和政府的报告里第一次提出来网络教育,仅仅靠现行的传统教育没法应对未来。怎么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来形成各种形态的学习型组织,使大家不要仅仅把学校当做起跑线、更要去终身学习。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可能是下一步非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5:环保。中央环保督察是由**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2015年底从河北开始试点,到十九大之前,已经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在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目前共受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截至目前已有10.2万件得到办结,共问责1万余人,有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有力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三四百项相关法规制度得到建立健全。在十九大报告中,相比十八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图景,又多了一个新的关键词“美丽”,围绕“美丽中国”的环保议题被热议。10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促中国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称到2020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到10000亿元。并称在每个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另外,物联网、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管理软件等都将在环保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关键词6: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民来说,未来要当“职业农民”,这是毫无疑问的。职业农民也分成几种,一是做规模经营的职业农民,二是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职业农民。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势头非常明显,比如现在的大田托管。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自己不一定完成所有的农业生产,可以借助社会化服务。有一部分农民可能一亩地都没有,但是却是真正的农业劳动者,专门来给别人提供社会化服务。未来,农民的职业分化会非常明显。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直接的农村工作者,还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未来除了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管理者或农村工作者的队伍也要能够跟进。所以,职业农民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职业的区别,还要体现工匠精神、体现企业家精神、体现精英意识。接下来的5个关键词,都是和我们军人息息相关的。在开始之前,先请大家看一个《央广军事》的采访视频,看看老百姓眼中的军人。(4分钟)关键词7: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个关系200多万现役军人和5700万退役军人,以及无数军人家庭军属的重大国家举措,一时间在网络上刷屏,许多战友欢欣鼓舞。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退役军人的优抚政策,对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给予了许多关心照顾。各地为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子女入学和生活实际困难,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贵阳市就推出了退伍军人免费乘公交的举措,让广大退役军人倍感温暖。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就是党和国家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长远建设的角度,给现役和退役军人一个坚强的后盾。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建立退役军人保障机制,对于激励现役军人、优抚退役军人、稳定军心和鼓舞士气,对于稳定社会发展、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让退役军人不仅在军营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回到地方,依然能够感受到这身军装带给自己的荣耀和自豪。同时,可以使“一次参军,终生光荣”成为社会共识,切实让军人荣誉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让拥军优属活动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关键词8:军官职业化。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在此解读一下军官职业化的五大变革:一是实现法制化保障。从法理上明晰军官法权关系,明晰社会定位和应享有的权利和权益,改变重军官义务与责任,轻权利与权益,造成事实上的权利与权益缺失或保障不力,降低职业吸引力的局面,打造现代开放的权责统一型职业军官制度。军官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权益将受到法律更好保护,军官维权的腰杆更加直挺。二是优化科学化编制。从体制编制上优化,按岗编配,法定军官员额,实行军衔主导等级标识等级制度。遵循军官能力生长释放规律,改变以往编制等级高、数量大现状,实行一岗一衔,提升中级军官晋升门槛,合理调控军官发展节奏,呈现“前慢后快中间稳”的特点。初级军官,放缓晋升节奏,相对均衡发展,保证扎实墩苗;中级军官,给予较大服役空间,充分释放能力,提高使用效益;高级军官,加快流动,增强活力,确保保持编制与部队战斗力提升的良性发展。三是实施常态化服役。树立常态化不等于长期化的理念,不区分军官级别和等级法定军官服役最高年限,通常情况下依法服役,不因法定原因而提前退役。充分尊重军官择业的选择权、自主权,实现军官职业社会属性适度开放,保证职业能力提升的科学性和服役效益的最大化。四是落实资格化任职。借鉴外军任职资格方法,细化量化不同岗位军官任职条件,依据资格条件选拔,赏优罚劣,根据自己的任职资格实际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形成资格主导、因岗择人、人胜其岗的良好局面。加大军兵种、基层机关、部队院校交流力度,提升师职干部研究打仗能力,厚实院校代职教员经历,丰富年青干部基层主官经历,凭经历选拔任用干部。五是提供优厚化待遇。实现付出与回报正比例发展,较国家公务员和社会各行各业人员工资水平有明显优势,实行军衔等级主导、待遇级别调节、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待遇保障模式,不因经济动荡而工资“缩水”,处于相对稳定的“中高薪阶层”;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大幅提升,不再愁后顾之忧,职业吸引力和荣誉感大幅增强。让“嫁人就嫁解放军”回归如初。关键词9:实战化。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强军的号角吹响,部队训练越来越贴近实战。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断得到优化提升,通过“去脂肪、强骨骼、聚内功”一系列手段,让人民军队向着更加精锐、高效、多能的方向发展。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由此可见,聚焦实战依然是强军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要做好更加吃苦的准备,这样适应新形势。关键词10:军事理论及专业技能升级革新。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无论是军事理论、军事人员还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都说明现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需要面临升级革新。尤其是对于军龄比较长的老士官、老班长,能否将丰富的经验与新的专业理论相结合,在新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将是一个巨大考验。关键词11:加强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科技强军、科技兴军的思想如今早已深入人心,未来的战争、除了是国力和意志之间的比拼,更是科技之间的较量。加强建设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人民军队整体战斗力,为军队发现、培养、留住更多人才。最后,讲一讲如何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凝聚党心、鼓舞人心、振奋军心,在党、国家和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部署,是未来一个时期强军事业的发展蓝图。我们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上必须要做到“标准更高,走在前列”,具体来说就是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实践,推动团队建设新发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前提是“学”,落点是“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下面我就从“如何学”和“怎么做”两个方面给同志们提示一下。先讲一讲“如何学”的问题。一要通读原文深入学。习主席所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长达三万多字,有些同志一看长篇大论容易望而却步,不自觉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直接去学要点、看图解,这样往往会断章取义。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意防止和克服这种“速食”学习,避免囫囵吞枣。只有充分通读原文,才能理解到习主席报告的原笔原意,才能汲取到原汁原味的理论营养。报告原文在报纸都进行了刊登,单位网站上也进行了转载,同志们要一句一句地阅读报告内容,一段一段地品味报告内涵,一遍一遍地思考报告精神。各级干部要做好报告领读,各级骨干要进行提示导读,党团小组要开展集体研读,确保人人逐章节领会,逐观点理解,做到烂熟于心。二要吃透辅导系统学。“十九大”精神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只有系统学习、深刻领会,才能真正吃透精神、掌握实质。今天的授课是学习十九大精神系列辅导的“开篇”,我们还精心安排了丰富的“下文”——侧重报告各个方面的专题解读环环相扣,理论宣讲、微课辅导、“热点面对面”、“主题故事会”等配合活动将会依次展开……大家要跟随系统学习规划,认真聆听每一次授课,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加深理解体会。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知识竞赛、理论考核、笔记展评等形式,评选团“十九大精神理论学习标兵”。XX,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下真功、用实劲,取得喜人成果,被树立为先进典型。同志们要鼓足学习劲头,在比学赶帮中当先锋、站排头、创佳绩。三要紧跟媒体及时学。要坚持好“三个半小时”制度,通过电视、报纸、跟踪收听收看相关新闻报道,做到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必看,《解放军报》等报刊的重要报道必读,每天早间新闻摘要广播必听。不仅如此,大家还可以利用连队学习室的军网、团“政工网+”等新媒体渠道,广泛获取专家解读、代表访谈、评论文摘、图解漫说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干部骨干要组织好新闻引导和讨论交流,同志们要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让十九大理论观点热起来,在团队刮起“学习十九大精神”流行风。再讲一讲“怎么做”的问题。一要在思想上统起来。只有在思想上自觉统一,才会在行动上主动看齐。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首要的是高举**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追随核心。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到习主席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心所向、军心所向、民心所向。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要继续带着忠诚、带着感情、带着使命真学真信真用,要人人亮明真实思想,表明政治态度,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内心深处增进对习主席的敬仰爱戴,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更加坚定地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指引下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二要在本领上强起来。习主席在报告中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一重要论述给部队实战化训练定了总基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坚持将学习十九大精神焕发出的热情化作履行新职能、新使命的动力。同志们要充分认清我们的新职能、新使命,瞄准未来可能遂行的使命任务,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切实把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成为能打胜仗的实战本领。三要在岗位上干起来。通读十九大报告原文后,我做了一个统计,在全文十三大点中,“责任”一词出现了11次,“担当”一词出现了9次。这两个词汇频繁出现,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强烈的时代担当精神。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我们的平台就是岗位,我们每名同志都要负担起自己的职责,守住自己的那份责任,时刻树立干一项工作出一个精品、完成一项任务树立一个样板、履行一次职责当一次标杆的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保持一种殚精竭虑、夙夜为公的工作干劲,保持一种流血流汗、绝不流泪留遗憾的奋斗精神,保持一种宁可身受苦,不让脸发烧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不偷懒、不糊弄、不应付,真正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新起点,承启伟大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强军新作为。同志们,让我们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兴军思想,定好新目标、拿出新举措,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把单位建设得全面过硬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授课完了,谢谢大家!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六】大家上午好,我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谈谈体会。十九大已胜利闭幕,但总书记做的3万多字的报告,还有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以及到党的诞生地重温入党誓词时激动人心的场景,仍让人久久回味。大会期间,我作为央视特邀撰稿人,几乎每天都要紧盯大会进程,赶写评论,当晚就要发稿。这些评论新华网、人民网和各门户网站都转载了,有的同志可能看到了。这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总书记在大会上的报告和几次讲话。可以用十六个字来形容,就是“纵观历史、展望未来,大气磅礴、内涵丰富”。其中浓缩了5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2035年、乃至2050年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央已做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好,首先要找准两个支点:一个是重点学什么?另一个是怎么学? 其实总书记已在不同场合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关于重点学什么,**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了“四个深刻学习领会”:一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二要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三要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四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关于怎么学,在新一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书记提出,要在“学懂、弄通、做实”这六个字上下功夫。学懂,就是要多思多想,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把每一点都学深悟透。弄通,就是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学、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学、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学,要同理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同把握十九大提出的各项新任务新部署贯通起来。做实,就是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学,排出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中央要求落到实处。习总书记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处级以上干部是重点,还要深入浅出地向广大群众宣传解读好十九大精神。我报告的题目是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共分9个部分。一、牢牢把握新时代这条主线如果要求只用一个字,来描述大家对总书记报告的感受,绝大部分同志都会选择“新”字。报告中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之多,可以说让人目不暇接。这不奇怪,因为**书记是向全党、全国和全世界宣告了一个重大历史进程的开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贯穿于报告的一条主线。这里所说的“长期努力”,主要指进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届中央领导集体长期探索接力推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方位、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使长期积累的量变发生质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的新的发展起点、发展方位、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产生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发展要求等。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横空出世、突然冒出来的,更不是我们党自说自话,而是有客观标准和科学内涵的。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三个意味着”的第一个意味,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报告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因为当时几乎世界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花巨款从英国和德国买来的现代海军,因为清政府的腐败而全局复没,战后日本不仅获得西方列强在华一切特权,中国还被迫割台湾给日本,还被狮子大开口地勒索了2亿3千5百万两白银的赔款,而且是三年必须付清。当时的日本内阁大臣井上馨承认,日本朝野谁都没有想到,会有相当全日本三年半收入的银子滚滚而来。于是所有的人都顿觉自己无比富裕。结果战胜国一夜暴富,打下发展资本主义、称霸亚洲的基础。甲午战败给中国人的刺激太大了。过去我国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一直以来都比自己落后的东方小国打败了,还败得那样惨,条约订得那样苛刻,真是奇耻大辱。习总书记每当和军队的同志谈到这里,都感到痛心疾首。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废除了列强强加于我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建国之初的三年抗美援朝战争。在一个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半岛上,双方在犬牙交错、宽度不到300公里的战线上,投入的兵力最多时达300多万。我军也经历了三个“空前”,就是兵力密度空前、火力密度空前,敌方空中轰炸密度空前,我们也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仅作战伤亡就达37万人。但这一战的最大意义,就是开创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被一个技术装备相差悬殊的军队打败的记录,从此任何战争狂人再也不敢轻易地打中国的主意, 为我们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时间,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被奴役被压迫到真正站起来的第一个历史性飞跃。全国解放以后,党带领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了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但由于1957年以后曲折的发展历程,到1978年,当时占世界人22%的中国,仅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城市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多元人民币,农村只有100多元,勉强维持温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进程,经过不懈努力,到了2016年,由于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在世界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降到占五分之一以下,但国内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仅次于美国而稳居世界第二,超过排位第三的日本和排位第四的德国的经济总量之和。人均GDP则已超过8000美元,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分别超过33000多元和12000多元人民币,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第二个伟大的历史性飞跃。而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对强起来的愿望从未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是强军梦,强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已成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行动。这是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报告说得第二个意味,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昨天是苏俄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但26年前的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最繁荣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1/4以上,人口和国民收入均占世界1/3,工业产值占世界2/5。而剧变后原来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锐减为5家,土地面积损失70%,人口损失22%。世界各国共产党也由原来的180家左右减少为130家左右,党员人数由原来的9100万左右减少为6600万左右。除了中共还有5600多万党员,其他所有共产党的党员加起来,还不足1000万,净减少70%以上。当时就有西方政治家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发源于20世纪的共产主义必将终结于20世纪”。他们认为,从1991年苏联解体算起,只剩下“一党独大”的中国共产党,最多也撑不过9年。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低谷,面对黑云压城的国际形势,中国如何应对?已经“船到中流”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前进还是后退?问题如同两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中国共产党人心头。这时,有一句话在北京悄然流传开:“京城老翁,坐看风起云涌。” 无论传说是否属实,人们的目光,已不约而同地转向北京地安门附近的那个院落。期盼着听到那个不止一次地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老人的声音。这时**已年近九旬。作为凡人,他的身体、手脚都不太听使唤了。但那敏锐深邃的目光,那吐字清楚、斩钉截铁的声音,却没有太大变化。他说:“苏东剧变给我们党带来的最大危机感,应该是抓住历史机遇、兴利除弊、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只有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幸福感,才能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活力,才能提高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才能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渗透中,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走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有些人似乎没有听懂小平的意思,包括有的主流媒体,也在改革“姓社还是姓资”问题上纠缠不清。于是,**决定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视察南方,发表谈话。他要趁自己 还走得动时,依靠个人的意志力和影响力,再推中国一把,给正在减速的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1992年春的南巡讲话,如一声春雷,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而在小平南巡21年后,又有一位中央领导人沿着这位老人当年的足迹,到深圳、珠海、佛山和广州等地走了一遍,并到深圳莲花山向小平铜像献花圈,表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决心。大家都知道,这就是18大新当选的党的总书记**书记。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蓬勃发展,让《资本论》重新畅销,让“历史终结论”悄然破产,甚至让学者感叹“西方必须向中国学习社会主义”。中华大地百年沧桑,正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从低潮而重兴的历程。这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报告说的第三个意味,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发展中国家占了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的绝大部分,他们渴望摆脱贫困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但在本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发展方式,往往水土不服。而有的拉美大国,如巴西、阿根廷,也曾有过一些年的高速增长,但很快就因坠入等在收入陷阱而长期停滞。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他们认为,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因此,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而报告中讲的五个“是”、五个“时代”,则概括出新时代“新”在哪里?这些报告里都有,不重复了。我认为,他们的核心是一个是:就是这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民族愿景转换为辉煌现实的时代。这一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报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5年。总书记在726讲话中,说的是“很不平凡的五年”,但十九在报告稿形成过程中,很多同志都认为这样说还不够,应该把“很不平凡”改为“极不平凡”,这是恰如其分的。所以极不平凡就在于,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正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最重要的是以**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勇于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严重隐患,这场革命对党的革命性锻造,对军队的革命性重塑,其力度和成效都是空前的,使我国发展能够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新时代产生新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曾有过几种表述。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我国正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当时把社会主要矛盾归纳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总体正确。但此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长期在低水平徘徊。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在十二大上得到再次确认。既继承了八大的正确判断,又肯定了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发展不足的实际情况。因为物资匮乏是当时困扰中国社会的基本民生问题。有位十九大代表在会上讨论时说:“过去六七十年代我们见了面,一个习惯的问候语就是‘吃了没’。”因为在人们意识中,吃饱饭是最要紧的事。北方人冬天吃菜就靠“老三样”:土豆、罗卜、冬储大白菜。我记得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居民买肉都限量供应。北京人沾首都的光,买肉不要票,但限制每人每次只能买两毛钱猪肉,大约二两三钱重。外地旅客回家过年,在北京站或永定门、西直门火车站换车的空档,就到附近的菜市场或副食店,排起上百人的长队去买这二两多肉,有的为了给孩子和家人多买一点,排完一次又一次,在数九的寒冬中排了两个多钟头,还没凑够一斤肉。卖肉的售货员尽管已经切得两手都麻木了,但刀工也练得非常准,一刀薄薄地片下来,肥瘦搭配,分量也分毫不差。那时城市居民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买大衣柜要家具票,出差要带全国粮票。而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拿“吃”来说,总书记在报告中讲,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也就是人均达到450公斤左右。已经能够保证主粮绝对安全,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实际上,现在我国每年还会进口占全球大豆交易量60%的8000万吨大豆,还有300多万吨优质大米和300多万吨小麦,目的是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现在南方有的城市吃的就是泰国香米,本地产的籼米很多用于做饲料。中国人年均肉类消费量已达5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是我们身边以吃烤肉出名的韩国的1倍半。而人均水果摄入量,1961年时只占食物总量1%,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水果对很多人是奢侈品。现在已经接近食物总量的10%了。而夏天必备的消暑解渴的美食西瓜,现在不到世界人口20%的中国,每年竟然吃掉了全世界60%的西瓜产量!而从工业生产看,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品总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工业大国的总和。汽车市场已经饱和,正在降价竞争,很多消费品还出现库存积压。显然,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明显过时了。**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十九大做出的第二个新的重大的历史判断。总书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是什么呢?一个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不止对衣食住行等物质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福利保障也提出更高要求,对蓝天绿水、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也越来越突出。这一需求变化是和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人口质量提升分不开的。现在城市居民已经占中国人口大部分,中等收入阶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已经将近一亿,占了劳动力总量的六分之一。这还不包括数以千万计的专业学校毕业生和正在普及的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而且当今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正义感,有主人翁精神,因而也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社会需求。因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的已经超出经济领域,而更多地指向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领域。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紧密咬合。但也必须承认,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是说与社会现在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比,人们在很多方面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例如,随着长期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空气、土壤、水质的恶化,在我国农产品供给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提供优质安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而绿色、有机食品的高价格又使很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兴叹。还有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两亿,进入体弱多病的时期,医院早就人满为患,但过去的大家庭却越分越小,老人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如何应对老年社会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全社会还缺乏必要的准备。广大群众在育儿、教育、就业、安全等方面也面临不少难题。农民工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个是工资待遇,另一个是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城市育龄妇女担心就业歧视,青年父母更关心婴儿的食品安全,学生的人身安全,国有企业的职工,也不止关心薪酬待遇和福利,还关心职业发展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还有现在我国居民寿命明显延长。1953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为什么?因为当时很多地方还没有解决温饱,医疗卫生事业非常落后。虽然没有计划生育制度,但婴幼儿死亡率很高,特别是很多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去世。那时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1岁左右,五十岁的人就被称为“年过半百”。绝对算老人了,六十岁是年逾花甲,七十岁是年近古稀。在座同志可以看看自己爷爷那辈的照片,特别是农村老人的照片,很多人到六十岁就已经勾腰驼背、显得非常衰老了。而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6.3岁。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列的。 但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很大,现在还在执行着半个多世纪前的退休政策。例如女同志还是50—55岁退休, 而现在女同志普遍都能活到85岁以上。女同志活得还长、退得还早,非常不合理。因此,前年两会后首先出台了处级女干部也同男干部一样60岁退休的制度。当然有的女同志想早退休带孙子可以写申请。但总之要保证男女同志都有同等的工作权和就业权。这也是我国宪法“反对性别歧视”的要求。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差距还很大,很多方面有不少历史欠帐。不同地区、不同阶层能够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我国的精神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不少,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总书记说,这些不是靠敲敲锣打打鼓就能够实现的,而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报告强调了两个“必须认识到”,第一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第二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尽管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8000美元左右,但只相当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三四十年前的水平,我国人均GDP只相当美国七分之一。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发达国家比,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高,而平均到每个人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很有限,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些都制约着我们提高职工收入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财力。因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对主要矛盾转化的这种判断,既体现了历史的飞跃,也体现了历史的清醒,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三、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两步走”绘制新蓝图改革开放不久,我们党就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第一个目标你马上就实现了,十九大报告对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时,作出了 “两步走”的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本来是两个百年目标中2050的目标。表明我们党有能力提前15年实现这一目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呈现出崭新图景。这个规划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只要再过18年,中国人就能过上基本现代化生活。现在60岁以下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亲身为之奋斗、并亲眼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这就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憧憬,也是多么巨大的鼓舞!而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里有两个刚性标准,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二是突出了“强国”的标准,就是要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际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也在历史的进步中不断升华的。解放初期我们认为实现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因为那时国家太落后了! 50年代,全国6亿人口中5亿人务农,在地里刨食。当时毛zx说:“什么时候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前面全都是烟筒,我就高兴了”。烟筒指的是工厂。后来我们又把工业化扩展为“四化”:就是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1975年1月的第四届全国人代会上、当已身染沉疴、身形憔悴,但仍然目光如炬、意志坚韧的周恩来总理,做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总理已病得很重,毛zx要求起草组必须把报告时间控制在40分钟之内。当周总理再次宣告要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化,使我国走在世界前列时,引发了全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催人泪崩的掌声,使在“文革”这个非常年代中已经压在人们心头太重太久的共同愿望,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让人们多年后都难以忘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启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十二大报告在沿用四个现代化的同时,又把“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特征。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加上了“富强”的要求,十七大报告则增加了“和谐”,成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十九大报告又在和谐之后加了“美丽”,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我们党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就有了更好的对接,中国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也更趋完美。而从“现代化国家”到“现代化强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正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前来的历史进程相契合,说明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更清晰、更全面,也更能激发人们去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报告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100里的路程,走到90里只能算走了一半,因为最后10里更考验人们的耐力、毅力和决心。这就如同爬山,越临近登顶,山路就会越陡峭、 越崎岖。总书记说,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书记在十九大上首次完整提出“四个伟大”,这是适应新世代需要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斗争,展现出的是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伟大工程,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的勇毅担当;伟大事业,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总书记说,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四、新时代呼唤新理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是灵魂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要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为重要标志。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破题强力正风高压反腐取信于民,到深入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到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战略目标。因此,尽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才命名的,但他的科学内涵是在十八大以来这5年的创造性实践中孕育、产生、升华和形成的。他的丰富内容、精神实质,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引领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思想火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报告中都有,我不重复了。我认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四个重要思想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具有“四梁八柱”的作用:一是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全面从严治党。在“14个坚持”中,摆在开头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其中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就尤其重要。报告说,“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5年来,**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宣传、文化、党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新闻、网络等方面的全国性会议,核心内容都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既要努力造福人民,也要提高宣传群众的水平。列宁曾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书记论治国理政的两本文集,既引经据典,非常厚重,又语言生动,通俗、平实。包括“撸起袖子加油干”这类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活,随处可见。我们也要善于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学术话语、政治话语与群众的日常用语、流行用语相结合、相转化,才能产生舆论的影响力、控制力,掌握话语权。而“14个坚持”摆在最后的一条,是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把“打铁还需自身硬”改成了“打铁必须自身硬”。在十九届常委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十四个坚持中的一头是党的领导、一尾是党的建设,这是贯通十四个坚持的灵魂。 二是既要一切为了人民,又要一切依靠人民。**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万多字的报告提到“人民”超过200次,而十八、十九两届政治局常委和中外记者见面会,总书记的讲话都只有1000多字,但提到人民都不下十几次。在五年前的见面会上总书记讲;“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脍炙人口的话当时就轰动全国,成为一段人们回味很久的金句。在今年见面会上的讲话,他在重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后,又讲了两句给人印象及其深刻的话,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第一句话“一个不能少”,就是要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第二句话“一个不能掉队”。就是讲2050年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两段话,时间跨度非常长,但都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但这并不是把我们党当做救世主,单纯地讲给予,讲帮扶。他更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五年前的见面会上,他在谈过老百姓期盼的“十个更” 之后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在今年的见面会上,他再次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因此,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开展的第一个集中教育活动,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增强群众感情和走群众路线。这也是不忘初心的要求。有人说,战争年代我们党群众工作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抓妇女解放。妇女支持共产党,上可以影响父母公婆、中可以影响丈夫,下可以影响子女,于是半边天就变成了整片天。 三是既坚持改革创新,又坚持法治思维。总书记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色。总书记说,改革的肉都已吃完,剩下的都是骨头,而且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越来越少,有得有失的利益调整型改革越来越不能回避。小平同志讲过“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但现有些人是摸石头上瘾,不想过河了。因为他们摸到了好处,摸到了宝贝,他还过什么河呀。他们想的就是怎样把在转型期形成的不合理的但对自己有利的利益格局长期化、固定化。显然,不打破利益固化的僵局就无法前进。**讲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则是摸石头上瘾不行过河了。五年来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总书记强调,要实现新两步走的目标必须依靠改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但**书记也多次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他说,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生动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书记是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出身,他特别强调要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他坚持依法治党治国治军治吏,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既讲大责任、大担当,又讲大智慧、大气度。**书记一上任就坚持问题导向,动手整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体现了一种大担当;他从抓八项规定的具体事入手,从政治局委员这个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抓起,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在极短时间内就为之大变。这就是大智慧。他说,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其实,从他治国理政的很多思想中,都可以感受到这个特点,包括防范风险“要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国防建设上“能战才能不战、敢战才能言和”。还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上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通过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大智慧、大气度。正是以**书记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有同志问,为什么“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字面看有不少重复。其实只要认真学报告,就可以看出, “八个明确”是习总书记在长期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思想理论精华,而“十四个坚持”则更多地从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从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其丰富内涵。 因此,“十四个坚持”比“八个明确”着眼点更多,内容也更为丰富。 十九大报告谈到过去五年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变化时,突出谈到了 “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其中创造力是第一次提出,并被摆在首位。创造力体现在哪儿?最主要的就是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在十九大党章修改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一致建议,把**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提炼概括,上升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五、新时代促进新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今后的发展目标更注重发展质量,而不是量化指标。很多同志都注意到了,报告阐述“新两步走”战略目标时,并没有像过去那样重提GDP翻番的目标。报告提出六条要求。第一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构性扭曲,努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从而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大家看看,这不正符合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转化的要求吗? 我简单谈谈报告的几个亮点。去库存重点是房地产库存。三四线城市正在将去库存与城镇化相结合,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也因地制宜推进棚改,不仅改善了民生,还避免了重复建设。尤其总书记在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影响很大。现在住建部和很多省市都在采取一系列组合拳来规范房地产市场,遏制炒房。包括加强商品房预售监管、启动一批共有产权住房建设并实现常态化供应、共有产权住房只能自住,不得擅自出租、转借、改变用途。还要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对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地铁职工等长期从事城市市政公用行业运营维护作业人员,以及青年医生、青年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在分配公共租赁住房时可实行分类保障、定向供应。这些新的政策“组合拳”出台后,部分地方房价不合理上涨、过快上涨的房价应声回落。现在最难受的,就是拥有多套房卖不出去、同时要归还巨额房贷的,但这不是坏事。住房不是普通商品,而是重要的民生品,发达国家的管控也很严,例如美国。据调查,在中国亿万富翁中,炒房专业户的数量仅次于私营企业主而位居第二,这很不正常。私营企业主在积累个人财富的同时一般也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炒房者则是靠钻政策的空子,靠侵害那些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的利益来暴富,因此,阻断他们靠炒房谋取暴利的途径,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是符合广大群众要求的。二是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获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我国创新底子薄,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中央对于实现科技创新的紧迫感是很强的。2016年3月5日**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语重心长地说,“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一个有志气的人对每一年光阴都非长珍惜,一个可以被称为贤人的大学问家每一天都会努力地学习和充实自己。而可以被称为圣人的人,则会对每一时刻都非常珍惜。总书记说:“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强国可能是两个五年、三个五年、四个五年,甚至是三十年、五十年。但我们必须把握时机,找对了创新驱动发展这条路,就要保持定力,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地走下去。”现在,我国需要高端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但引不进、买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创新。” 18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而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是一国两制修建的,我们这边速度快、质量好,香港那边情况不断,到底哪种制度优越,大家一目了然。5年来,还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达2万2千公里,占了世界三分之二。而且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的纪录,已经开始 “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强调,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是一大亮点。因为第一轮土地承包制是1983年开始的,承包期15年,第二轮则从1997年开始,承包期30年。再过10年就要到期了。期满后怎么办,非常令人关注。因为,如果农地产权期限短,农民就更倾向于靠加大化肥用量等短期行为增加产出,而不会做长远打算。延长农民承包期,可以让他们根据30年不变的基本政策,规划自己的农业经营行为,包括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对农地进行更多的保护利用,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总书记说,这就是要给农民一个定心丸,也是报告的重大亮点之一。农业企业和种粮大户,也会更放心大胆地与农民签订合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搞集中生产。如今,全国有7000万户农民流转了土地,占全部农户的30%,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到总的承包面积的35%,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前年我去了安徽阜阳,这是我国的一个产粮大市,市委的同志告诉我,由于大批青壮年进城打工,很多土地都流转到种粮大户手里。结果出现了4个20%:种植面积增加了20%,种粮成本降低了20%,粮食产量提高了20%,农药使用减少了20%,这就为家庭农场化、农业现代化铺平了道路。六、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民主法治建设长足进步 这部分我讲三个亮点。一个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不能定于一尊。每个国家的制度都是独特的,是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生的。第一个搞资本主义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英国女王至今还是国家元首。而法国大革命,则一反英国的做法,把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实行激进共和制。而立国更晚的美国,则实行了与英法都不同的联邦制。我们同样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首先是历史形成的,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28年浴血奋战,在付出了300多万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生命的代价后建立了新中国。当然这300多万是领了烈士证的,无名英雄还不知有多少。当然,打天下者不一定永远坐天下。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的执政资格,是现实证明了的。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进入历史上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即使偏见很深的西方政治家,也没有谁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谁可以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因此,全盘西化是一条走不通的邪路。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我们也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二是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西方的多党制民主。各个政党都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通过竞选和票决,嬴者通吃,似乎就完成了从分化到整合的过程。但实际并非如此。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基本支持面和反对面至今没有发生大变化,反对的始终反对,还有一批人无论如何都支持他。美国出现社会分裂已是公认的事实。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党,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渠道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例如,世界公认中国今天无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能做长远规划、也是最能落实长远规划的国家。例如两个百年目标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多少次民主协商的结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就与前几代领导者接力棒式的接续奋斗分不开,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两步走规划,尽管还要经过30多年,远远超过本届领导的任期,却基本没有人怀疑这个前景。因为大家认定一点:人民的最大愿望,就是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谁当领导都会这样做。而西方的大公司尽管都有短、中、长期的规划,但西方国家几乎没有这样的规划。因为在政党轮替的背景下,他们只考虑在任期内能产生效果、有利竞选连任的事。三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坚持司法为民。十八大以来,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法律的修改完善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合拍。还有老百姓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了,还有依法解决因流动“超生”等问题导致的长期无户口人员的户口登记问题,还有《居住证暂行条例》施行,让两亿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扎根”。这些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报告要求,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黑拐骗是第一次和黄赌毒一起进入党代会报告。黑就是黑社会性质犯罪,拐就是拐卖人口,骗就是经济诈骗。他们的危害一点不低于黄赌毒。如果说,因黄赌毒活动受害的还有很多是涉案者自己。而黑、拐、骗则百分之百地是伤害别人、是伤天害理。一个孩子被拐可以毁掉一个家庭。一个大学新生被骗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加大打击力度正是回应全国人民的呼声,还有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群众反映的打官司“立案难”的问题,按照中央部署,从2015年5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要求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从以往的“立案审查制”到现在的“立案登记制”,两字之差,降低的是当事人的诉讼门槛,保障的是当事人的基本诉权,收获的是当事人的司法信任。实行立案登记制以来,全国法院一审受案数由2014年的1500多万件增加到2016年的2300多万件,95%的案件当场立案。解决了立案难,还要解决“判案难”。如果人民群众在诉讼过程中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过高,同样有悖公正。过去有的轻微犯罪案件判决时,被告人就要当庭释放,因为他被羁押的时间已经超过刑期了。因此,司法机关探索了对于事实清楚、被告人自愿如实认罪、真诚悔罪认罚、接受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盗窃、诈骗、危险驾驶等轻微刑事案件的刑事速裁程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是试点单位之一。从2014年试点起两年里,试点法院速裁案件超过90%立案后10日内审结,被告人上诉率仅为2%,审判效果和诉讼效率明显提升,有效避免“刑期倒挂”现象,推动了当事人权利的有效保护。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十八大以来,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投入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16亿元,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了2016年达到了21.2亿元,同比增长了12%。除了法律援助外,司法救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每年拿出20多亿元资金,对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给予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我们看,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闪烁着司法为民的思想光辉。七、新时代离不开新生活,努力满足人民美好愿望 报告提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里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书记最关注的工作就是贫困人口脱贫。五年来他在国内50次调研,共150多天,其中30次是贫困地区。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都走到了。甚至他离开多年后仍不忘他见过的贫困群众。当得知2013年到过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3年多实现了全部脱贫,当年的40个光棍,已有一半成了家,新娘还都是外村人。他非常高兴。说明这里已经真正成了梧桐树,引来了凤凰。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怎么做到?**书记提出,东部经济发达县要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一万家民营企业的亿万富翁,要结对帮助一万个贫困村。这是个重大的创新。 **书记认为,全面小康不能只看人均收入,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完整的。他提出,要像绣花一样,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扶贫还要同扶志结合起来。对于那些“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人,要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大包大揽做法。要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同时要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他看望了一个一家三口人人有病,收入的大部分用来看病吃药的家庭后心情沉重。他提出,除了农村大病医保外,对因病致贫群众还要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这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总书记还非常关注中央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国家规定,对农村个人因重大疾病住院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可以一次性给予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大病救助金。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镇民政所原所长何建湘, 就利用自己负责该镇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发放审核的权力骗取补助。他以妻子“患”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先后11次申报和获得大病救助;他的父亲也先后“患”重病8次、母亲“患”重病10次,居然每次都被“抢救”了回来;甚至丈母娘、侄子、堂兄、朋一个个也都病的不轻。直至案发,何建湘先后为自己的家人、亲戚申报并获得国家民政大病医疗救助资金6.82万元。而真正患有重病的村民,有的人的救助金被他私吞了大半,有的甚至完全被他顶名冒领。他的权力不大,但用的很足,冒领的钱看起来也不多,但却是国家给几十户患重病农民雪中送炭的钱。因此,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这些近在眼前、嗡嗡乱叫的“苍蝇”,感受更为真切。**书记对此类现象深恶痛绝要求,他要严肃查处一批“天高皇帝远”、对党纪国法不知敬畏的干部。要把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作为一项重点,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正风肃纪带来的变化。总书记还强调,党中央没有硬性要求地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就是说,你们不要今天一个来报告我那提前脱贫了,明天又来一个报告。他强调,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总书记的这些指示,可以说句句都说到点上,而且都带着非常鲜明的**书记个人的语言特色,单靠专门部门的写作班子是写不出来的。这是他亲力亲为,深入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调研的思想结晶,其中饱含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也闪烁着勤政务实的思想智慧,报告说,五年来,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因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2年,中国这一比例为10.2%。正在这个区间。因此,五年来我们脱贫攻啃的都是“硬骨头”。而且再过三年,必须把这些骨头啃完,兑现我们党的在2020年让全体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庄严承诺。**书记说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报告提出,要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其中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更是新增加的内容。但报告也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书记提出在改善民生上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这个底线就是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这个重点,就是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这个引导预期,就是要确定合理的可以实现的目标,不要把人们的心理预期吊的过高,否则就会落入希腊式的福利陷阱。去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就是英国的脱欧。英国为什么要脱欧?就与此分不开。总书记说,**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还是要把改善民生定位在2020年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上。群众的有些愿望一时解决不了,需社会提高承受力。这种情况下,公众的信心高于一切。信心高一度,承受力就自然多一分,社会前进就更多一份保障。八、新时代催生新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最大亮点之一。长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逼近了极限,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数据,就是2014年10月14日,北京东南部pm2.5浓度普遍突破了1000。中央认为,资源的紧缺性、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像其它领域那样,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来推进改革。那样可能会花费的时间更长,老百姓的容忍度也是有限的。需要一个顶层设计,从上往下去推动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2015年9月22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提出包括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内的8大制度。从2013年起,我国陆续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并迈出坚实步伐。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下降都超过30%,全国酸雨区面积占比已从历史高期的30%以上下降到当前7%。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变化的背后的是中央环保督察巡视首先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始环保督察。从28个城市排查出需要整治的“散乱污”企业达17.6万家。明确表示排放不能达标必须关停。不仅达标有期限要求,而且没达标时按日计罚。最近有报道说,有个中型企业三个月就被罚款近1个亿,相当4年的利润。现在,我国已实现对31个省份的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而“环保钦差”每到一处,都掀起了一场治污问责风暴。两年来,各地已有一万多人被问责。这让不少领导干部认识到,生态环保不是说说而已、督察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条真正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而“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更把这种问责进一步常态化。十九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写进了党章修正案。而建设美丽中国,标本兼治,才能持久。5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15年9月,我在列席全国政协常委会时,有幸认识了亿利资源集团的董事长王文彪,他告诉了我自己治沙的经历后,我非常惊奇,也非常感动。他是一个生长在内蒙库布其沙漠的农家子弟,28岁时当上了库布齐沙漠腹。地一个濒临破产的盐场的厂长。那个盐场储量丰富,但受沙漠所困,65公里的直线距离需绕道350公里才能运出去。为了不把利润都撒在路上,王文彪开始带领几百工人修一条65公里长的穿越沙漠的公路。但一场大风刮过,刚修好的路就会被完全掩埋。为了保住盐场的这条生命线,王文彪带领员工在公路两侧种草植树作为防沙保路的屏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从网格栽培、瓶装种植到导管滴灌,最后用三年时间,硬是建成了一条长65公里、宽10公里的沙漠绿化带。这就是650平方公里,后来他又修了几条路,绿化面积达到两三千平方公里。他的治沙事业就是这样开始的,一直不停地干了27年,王文彪带领自己的团队,培育驯化了1000多种耐寒旱、耐盐碱的植物种子,还自主创新了100多种生物固沙种植方法。原是北京三大风沙来源地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已经出现了大约有8个新加坡大、1.1万平方公里的沙漠绿洲。更重要的是,他从最开始仅仅为了防沙固沙,到后来从沙漠中找效益,近30年来,发展了生态健康、生态牧业和生态旅游等一系列产业,包括依托沙漠中种植的高蛋白沙生植物资源,公司就地发展有机饲料产业,发展本土化畜禽养殖,帮助10多万沙区群众脱贫致富。他还从 “绿土地”发展到绿能源。他搞的生态光伏项目已经并网发电,在大片的光伏板下,由于阳光被遮蔽蒸发量变小、高温被阻隔,底下的草长势更喜人,而羊群则在光伏板下悠闲地吃着草。实现了治沙、种草、养殖和发电四位一体的模式。2013年,王文彪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全球治沙领导者”奖。今年两会总书记在内蒙组参加讨论时听了他的发言,很赞赏。今年上半年召开了一个“库布齐模式”的治沙研讨会,在国内外都产生很好的反响。建设美丽中国,可以说前程远大。九、新时代要学新党章——精准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精髓报告在党建部分提出了八个方面要求。我重点讲三点。一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披露山西吕梁有个被查处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讲,开始自己一心想靠实干做出成绩获得提升,后来发现很多工作上不如自己的人提拔得更快,弄清背后原因后他才明白,有些人常说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在这里是确实存在的。类似的所谓党内潜规则还有很多。例如所谓“眼睛向上才能上去,眼睛向下只能下来”,“领导喜欢的会进入领导层,群众喜欢的会留在群众中”等。甚至还有人说“为领导做十件好事,不如和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一起干坏事就成了自己人。不肯同流合污的就会被逆淘汰。这些潜规则一旦泛滥起来,就会造成“染缸里倒不出白布”的局部小环境,总书记说,好人到了这里都会变坏。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就是要防范和清除这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而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坚决、越彻底就越好。报告还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表述是第一次提出,中心讲的就是反对拉帮结派等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在政治上和以**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例如,十八大以来,全国组织系统按照中央的指示,对领导干部不如实填报档案资料的问题做了专项清理。包括“学历越填越高,年岁越来越小”。其中包括高级干部,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卢恩光就是被从入党志愿书上查出来的。最典型的是河北省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档案中除了性别是真的,其余信息全是假的,档案中的90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诫勉谈话3万多人,不提拔3000多人三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最重要的是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和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报告提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总书记在六中全会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我们共产党人靠什么带动和引领群众?就靠这六个字:信念、人格、实干。实际上,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书记就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誓厅,面对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书记领誓下,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这里有两重重要意义。一是要求全党铭记党的优良传统,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是政治局常委集体宣誓党章规定的入党誓词,也是要求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切实尊崇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统管所有党规党纪的总章程、总规范,具有最高权威性。同时党章又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党章的生命力第一在于执行。8900多万党员都要将党章的精神和要求牢记于心,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上,贯彻在蓬勃发展的党的各项事业中。党章的生命力第二在于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后的每次党代表大会都要修改党章,在保留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和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地把治党治国的新鲜经验充实进去,使之更加成熟完善。因此党章修正案是“变”和“不变”的统一, “变”的是把十九大精神中最核心、最精髓、最不可缺少的新内容充实进去,以党内大法的形式凝练和固化下来,其中每句话、每个字都经过反复锤练、反复推敲,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十九大精神的标准版,每个党员都应烂熟于心。尤其是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章修正案的最大亮点和历史性贡献。 党章中“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赖以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最终目标、组织原则等,在**书记同志亲力亲为指导下修订的新党章,在党的组织制度部分,保留了“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这一条款,还保留了“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这一条款,就让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散布的流言不攻自破,也避免了有的党员对十八大精神可能出现的误读和误判。因此,把新党章中的“变”和“不变”结合起来学,在“不变”中领会“变”,温故知新,才能更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十八大精神的思想精髓。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内容就不展开讲了。以上就是我的九点学习体会,不对之处,欢迎同志们批评指出,谢谢大家。领导干部赴基层联系点宣讲十九大精神提纲【十九大精神宣讲提纲十七】***的各位父老乡亲,同志们: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我想,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为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希望,对实现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国上下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是我的基层联系点,今天我来这里和大家面对面座谈,主要目的就是和大家共同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一次再学习、再认识,更好地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和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同学习。一、关于大会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九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大会应出席代表2280名,特邀代表74名,分38个代表团,邀请554名党内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党外人士列席。大会受到国际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前来采访报道的中外记者3068名,其中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818名,创历次党代会记者人数之最。大会开幕后,有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其中有814份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和重要组织机构领导人发来的。国外的一些媒体报道,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成为同一时期全世界的主角事件,堪称全球盛事。18日上午,大会隆重开幕,**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大家也通过电视直播聆听了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确实让人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近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全场响起70多次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时更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觉得,掌声代表着党心军心民心,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书记的衷心拥戴,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史性成就的无比自豪,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心。开幕式后,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0月18日下午到20日。主要是各代表团讨论审议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等文件。19日上午,**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十九大精神,突出强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为我们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提供了重要遵循。**、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参加团组讨论并讲话。第二阶段,21日至24日。主要进行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人选的酝酿、预选和正式选举。24日上午,十九大举行全体会议,选出了由204名中央委员、172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选出了由133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闭幕会上,**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出勇气干劲,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25日上午,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25名,**书记、**、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7位同志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同志全票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全会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书记同志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许其亮、张又侠同志为副主席。全会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人选,赵乐际同志任中央纪委书记。随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我省参加党的十九大的代表共**名,其中我市有**名,代表带着全省**万多名党员和***万各族人民的期盼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昂扬的精神状态,充分履行代表职责,正确行使代表权利,高度负责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大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九大隆重开幕、胜利闭幕,会议始终充满着民主团结的气氛,贯穿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洋溢着强国复兴的豪情,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二、关于十九大的主要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体现在**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报告分为导语、正文、结束语三大板块。报告导语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了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明确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第一部分,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报告从10个方面总结了过去5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也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进入新时代,最鲜明的历史坐标,就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集中展现了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清醒的历史自觉,为我们党科学决策、描绘蓝图提供了根本前提和依据。第二部分,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深刻阐述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第三部分,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用“八个明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报告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一个主题鲜明、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根本动力。第四部分,提出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报告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部署,又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表明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提前15年完成原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彰显了我们党专注发展的定力和自信。第五部分,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贯穿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六个方面作出了安排部署。这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一攻关期的迫切要求。第六部分,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报告提出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六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用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七部分,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上升到了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从五大方面作出了安排部署。文化自信是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是全面推进“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力量。第八部分,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报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等六大方面,致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体现了**书记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九部分,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部署了推进绿色发展、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大任务。这是对**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化,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十至十二部分,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十三部分,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及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作出系统部署。这些重大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前进方向、重点任务。报告最后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三、关于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必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做到“十个深刻领会”,**书记作出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学什么、怎么学指明了方向。这里,我重点和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第一个方面,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主题就是方向。就如同我们镇里、村里开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先确立一个主题。刚才我们已经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作了了解,虽然只有4句话、68个字,但却举旗定向、凝魂聚气,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立足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总要求。第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句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要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同志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自十二大以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入报告的标题,始终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第三句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要郑重宣示,到2020年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句话,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要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第二个方面,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最大亮点和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十九大报告和党章的这些重要论断,明确了这一重要思想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反映了这一重要思想在理论创新上实现的新飞跃及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指导意义,突出了这一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意义和时代特色,深刻阐明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和自信,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必将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发挥巨大指导作用。二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贡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部署、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三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九大报告概括的“8个明确”,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内容。这“8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构成了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科学体系,阐明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四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围绕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讲的是领导力量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的是政治立场问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讲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坚持新发展理念,讲的是发展导向问题;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讲的是依靠力量问题;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讲的是法治保障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讲的是精神力量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发生,讲的是发展目的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的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讲的是国家安全问题;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讲的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讲的是国家统一问题;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的是中国和世界关系问题;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这“14个坚持”,既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五是要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书记新时代重要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思想的形成是有源头的,一个重要渊源就是**书记淬炼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深邃的理论思考。大家都知道,**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养下、在共和国旗帜下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他从黄土高原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干起,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来源。特别是经历了1969年1月到1975年10月的七年知青岁月,培养了他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2002年,**书记公开发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的文章,文章中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去年以来有一本十分畅销的书,叫《**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书中通过29名采访对象口述实录,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工作历程。其中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很深刻,就是“三个最”,一是年龄最小,当年仅有15岁;二是去的地方最苦,他插队的地方叫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四十多年前,进梁家河的那道沟是一条很难走的土路。两山夹一川的狭窄地方,中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往深山里。那条路窄到什么程度呢?两个轮的架子车都没法通过。可见梁家河村当年有多偏远、多闭塞;三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当时到延安的北京知青有26200名,1975年末只剩590人,而梁家河只剩他一个。现在,党内外对**书记的评价中也有“三个最”,就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袖。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当年**书记在梁家河的“三个最”正是现在成为大国大党英明领袖“三个最”的逻辑起点。第三个方面,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重点要把握五点。一是新时代的重要依据。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点。从发展看,人民群众对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从技术变革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的面貌和发展格局,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未来5-10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全方位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使人类文明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迈向新的“智能革命”时代。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看,**同志曾经讲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书记多次讲到“三大陷阱”,即表现为外部忧患的“修昔底德陷阱”、内部挑战的“中等收入陷阱”、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塔西佗陷阱”,这些都是发展起来以后必然要面对的历史性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九大作出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二是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十九大报告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高度,用“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意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落后挨打走向独立自主、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经过我们党96年的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曾遭受重大挫折,西方一些人弹冠相庆这一“世界性的胜利”,鼓吹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开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人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并未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西方中心论”者一贯认为,始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逻辑”,他们只认同一条道路,那就是西方道路;只接受一种观念,那就是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但事实证明,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可以选择,中国自主开辟的现代化道路摆脱了西方的制度框架、政治模式和文明体系,在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开辟了壮丽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新时代的旗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任务,就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用一百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路程,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新时代的中心任务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是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是要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上中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新时代中国发展一定能为人类繁荣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四是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毛zd同志曾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目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此后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阶级斗争被认为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党的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三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更加广泛,不仅局限于物质文化这些“硬需要”,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软需要”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里举两个身边的例子。比如,过去人们见面打招呼往往是“吃了没”,逢年过节吃饭要“四个碟子八个碗”,现在变成“吃什么”、“去哪儿吃”,而且讲究低脂低糖、无污染,追求的是“舌尖上的健康”;比如,以前农村很多小孩“上学难、没学上”,现在上学免费,家长不愁孩子没学上,而是希望孩子上好小学、好中学、将来上好大学。很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成为了现实,充分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书记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结为“8个更”,即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要认识到,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比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很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很多。比如,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五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就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第四个方面,深刻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同志的设想,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也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第一个目标马上就要实现了,十九大报告对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时,作出了分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本来是“两个百年目标”中2050的目标。表明我们党有能力提前15年实现这一目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呈现出崭新图景。这个规划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只要再过18年,中国人就能过上基本现代化生活。现在60岁以下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亲身为之奋斗、并亲眼见证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强国复兴的总蓝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上,强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建设上,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文化建设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社会建设上,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里,我重点结合农村的实际,谈三个方面。一要领会一个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四梁八柱”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看到,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人民”超过200次,而十八、十九两届政治局常委和中外记者见面会,总书记的讲话虽然都只有1000多字,但提到人民都不下十几次。在五年前的见面会上总书记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脍炙人口的话当时就成为全国热词。在今年的见面会上,他重申了这句话,还说了一句给人印象及其深刻的话,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一个不能少”,就是要确保到2020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一个不能掉队”,就是讲2050年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句话时间跨度非常长,但都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我们共同“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党的领导下朝着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二要领会一个战略,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七大战略之一。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报告第五部分第三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含金量”很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关于十九大对农村工作的重大部署,我觉得有三点需要重点领会。一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一大亮点。大家都知道,第一轮土地承包制是1983年开始的,承包期15年,第二轮则从1997年开始,承包期30年。再过10年就要到期了。期满后怎么办,非常令人关注。这次明确提出再延长30年,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十九大刚刚结束,10月31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这个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成功经验即将转化为法律规范,等于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二是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这是新时代描绘的农村发展蓝图。产业兴旺,就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村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宜居,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脏乱差状况,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我们正在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与这个要求高度契合。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治理有效,就是要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三要领会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就需要我们发扬“绣花”精神和钉钉子精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特别是要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要精准甄别,及时给予政策性保障兜底。同时,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广大党员的组织引导作用,扭转那些“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人的思想,改变简单给钱、给物大包大揽的做法,鼓励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四、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今天参加座谈的,大部分都是党员,不少还是镇里、村里的干部,我觉得有必要把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的要求部署单独讲一讲,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抓实抓好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政治报告”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报告共3.2万字,全面从严治党部分就有4100字,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同时,党的十九大认真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总共修改107处,其中总纲部分修改58处,条文部分修改49处,体现了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比如,在总纲部分,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修改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比如,在条文部分,充实了党员义务和发展党员标准等内容;顺应基层呼声,将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调整为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等等。这里,我们重点学习领会六个方面。(一)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报告中有一个表述上的变化,需要大家注意,就是过去党的自身建设表述为“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还需”改为“必须”,看似简单的文字变化,反映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梳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可以分六个层次来认识。即,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可以概括为“5+2”,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中政治建设、纪律建设是首次提出来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六个一”,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并提出“三个不能有”、“三个更加”的要求。“三个不能有”,就是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三个更加”,就是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二)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实现了五大突破。一是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摆在首位。这是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二是明确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四是首次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五是明确要强化政治担当。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三)认真学习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干部标准。一是明确好干部标准。党章第三十五条,强调要“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第三十六条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带头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二是突出政治标准,强调要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为推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三是注重专业能力精神,强调要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全面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做到既政治过硬,也本领高强。(四)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五个新变化。一是强调政治功能,明确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突出建设重点,强调把提升组织力作为重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三是充实基本任务,党章将认真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理想信念等写进相关条款。四是明确党支部地位作用,强调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五是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党章第三十二条中,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对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修改为“对每个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将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作用,由“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修改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首次明确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五)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章第四十条,增写了“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我觉得,要深刻认识以下三点。一是强调纪律建设的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此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二是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三是运用好“四种形态”。党章第四十条增写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六)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员的新标准新规定。一是明确发展党员政治标准是首位。党章第五条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二是充实党员义务。党章第三条增写了“认真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以上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做到“六个聚焦”。一要聚焦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二要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三要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四要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上;五要聚焦到**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六要聚焦到**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领袖上。这“六个聚焦”是党中央对每一名党员的要求,也是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着力点。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第二部分: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正如**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zm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记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记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不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需要新气象新作为;二是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水平和要求更高;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任务,但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五是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就在于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书记同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遵循**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得到弘扬,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提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说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达到了一个终点,而是说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中蕴含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潜力和活力。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贯穿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色。一是坚守真理、传承文明的继承性。**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丢掉老祖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特别是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直气壮驳斥各种奇谈怪论。这一思想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这一思想,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二是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风险和挑战,着力探索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这一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真挚情怀。这一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四是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的科学性。**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一思想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要求谋划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围绕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十四个坚持”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的思想来指引。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书记这个核心、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实际举措。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系统学习、深入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深入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要在全党全社会迅速兴起学习贯彻高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综合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形成强大合力,使**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着力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王岐山: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归其根本在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党的十九大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必将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党史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踏上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也是1840年以来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最大公约数。鸦片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警醒,无数志士仁人从来就没有甘心落后挨打,矢志不渝探索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带领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使“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清晰记录下中华民族从倒下去到重新站起来的漫长历程和高昂代价;经过改革开放前30年的艰辛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展现。96年不平凡的历程,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正确的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入,以新发展理念为支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书记不仅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时,就是实现伟大复兴之日,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5年来,**书记就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无不源自于党章,联系世情国情党情,结合党史、国史和中华文明史,把握历史、现实和未来,针对突出矛盾、破解现实难题,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要全面、科学、准确地学习领会,把握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掌握蕴含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用心学习、用心体会,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在考验磨砺中提高觉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以及由此积聚起的民心民意,是党执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激发出民族活力和创造力。我国人口多、地域广、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差异大,城乡、区域、行业、人群收入分配在快速发展中拉大了差距,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进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甚至违纪违法攫取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书记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正风肃纪反腐,挽狂澜于既倒,逆转了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总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风为之一新,试出了民心向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共产党人觉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果断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铲除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5年来波澜壮阔的实践充分证明,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战略布局英明正确,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校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航向,使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十八届党中央工作的最大亮点,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竭诚拥护,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共识越来越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拥有美好生活。**书记回应党内和群众期盼,要求党的十九大后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只要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党就必将无往而不胜。全面从严治党为历史性变革提供坚强保障。我们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出发,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补天填海的气概,带头履行主体责任,直接领导指挥,具体部署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不搞藏着掖着,把问题揭摆开来,牢牢抓住不放,狠抓整改落实,件件要有着落;严明党的纪律,监督执纪问责,解决“灯下黑”,打通“中梗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冲破利益藩篱,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制定修订90多部党内法规,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推动破解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确保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航船行稳致远。维护好党内政治生态。党章是共产党人的“原教旨”,实现共产主义是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不能因为目标遥远就丢弃了信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寻根溯源、返璞归真,坚信真理的力量,胸怀远大目标,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绝不能搞政治虚无主义。**书记指出的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七个有之”完全是有的放矢。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培育对党忠诚的品格。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要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尺子,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的状况,聚焦“关键少数”,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管理监督一定要见诸日常,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提醒,让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谈一谈,既是对本人的监督,也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体现严管就是厚爱,增强政治生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监督执纪是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审视问题,用党章党规党纪对照,用理想信念宗旨启发觉悟,唤醒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使有问题的干部反躬自省、悔过自新,体现党组织治病为了救人的良苦用心。党的干部要自觉在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锤炼党性,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始终坚定信念信仰,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政治定力,经得住各种诱惑,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赢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1993年党中央就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判断。2013年**书记在研究中央巡视工作规划时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严峻加上“复杂”二字是对形势的精准表述,一语中的。党中央坚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旗帜立场,明确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赢得民心,逐步迈向了标本兼治。440多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多名厅局级干部、6.3万多名县处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成效世界瞩目,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字必须长期坚持。要始终保持一份冷静清醒,深刻认识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是长期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松一松就会出现“回头浪”。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是结成利益集团,妄图窃取党和国家权力;二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腐败“打虎”、“拍蝇”冲着利益集团去,防止其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冲着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去,消弭政治隐患。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要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不敢”的威慑;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扎牢“不能”的笼子;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对人用好人,培育“不想”的自觉。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破解历史周期率。我们党长期执政,面对的严峻挑战是权力容易被侵蚀、党的干部脱离群众。全面从严治党,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问题,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在党和国家各项监督制度中,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党内监督失灵,其他监督必然失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利剑作用彰显;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组,消除了监督空白。党内监督全覆盖必然要求国家监察全覆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分散的反腐败力量,成立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党的十九大作出在全国各地推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各省区市党委、纪委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中央一声号令,就迅速贯彻落实到位。要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探索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凝结着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考,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纲领性文献。新党章明确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定位,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调整、充实、完善党的纪律内涵和执纪原则,细化了纪委双重领导体制,为做好纪律检查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重大政治任务。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高得上去”,精读报告和党章原文,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确立的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又要“低得下来”,把自己摆进去,密切联系实际,分析身边的案例,上下结合、学深悟透,在认识上不断深化、行动上真正落实,兑现党对人民的承诺。没有“四个自信”就没有“四个意识”,要伴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出一份忠诚,学出一份担当,学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是重整行装再出发。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责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能为之添砖加瓦无上荣光。要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张高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实际行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改革开放之初,**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步战略目标,已经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世纪末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从经济社会发展看:一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当前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3—2016年,服务业比重从46.7%提高到51.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提高到64.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9%提高到12.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3.7%上升到57.4%。“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过去5年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包括财税、金融、国企、“放管服”等方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动力。四是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2013—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农村贫困人口由824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8.5%下降到4.5%。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制定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7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5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0.6%。持续推进节能减排,2013—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9%。六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016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6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126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出境旅游1.22亿人次,年末外汇储备30105亿美元,均居世界前列。同时,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弱项。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风险有所积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目前仍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治理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淘汰过剩落后产能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生态修复方面还有许多欠账,北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任务繁重艰巨。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一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把“五位一体”建设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进各项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要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战略支撑。三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四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增量风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攻坚克难,勇于啃硬骨头,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大的短板。六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持续实施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要以最后冲刺的劲头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明确,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每个阶段15年。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实现。这是考虑到,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把握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要求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之后,到2035年跃升至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人权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为增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口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开发格局形成,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我国碳排放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态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那时的中国,通过坚持不懈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蓝图是宏伟的,目标是远大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蓝图和目标变为现实,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一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要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理解和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二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有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目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三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蓝图已经绘就,前景无比光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是顺应时代潮流诞生的,也是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和成熟的。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这一判断首先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这一判断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当前和今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这一判断同时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有必要进一步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心谋划。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仅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而且意味着原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则充实提升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宏伟新蓝图,同样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这一判断还基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同样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现在,我国发展同外部世界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不断增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也充分考量了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科学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已经遇到、将要遇到、可能遇到和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判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是党的十八大之后5年来全党全国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深厚思想内涵的。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6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同志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思想含量、政治含量、改革含量都很大,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目标,今后还有不少难关要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难关要过。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完成的,而我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因此,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历史上,中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顺应、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新时代要有新的思想武装。**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学习实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在以新的理念举措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要有新的党风党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汪洋: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正能量。一、深刻认识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一)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球贸易增速连续5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投资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近期,世界经济呈现回暖向好态势,全球贸易和投资回升,国际金融市场总体稳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但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的调整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有效解决,新的增长动力仍未形成,潜在增长率不升反降,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未来5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7%,不及国际金融危机前10年4.2%的平均增速。新旧动能能否转换,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是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二)更趋平衡成为国际力量对比的走势。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态势更加明显。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38.8%,较2007年提高10.5个百分点;金砖五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22.4%,提高8.8个百分点。过去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显著提升,这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承担更多责任。如何扮演好新的国际角色,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三)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经济全球化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疲弱,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更加突出,反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有所上升,给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蒙上了阴影。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大潮,深入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缓、动力可能有所转换、规则可能有所改变。如何更好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四)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开放型经济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配套齐全,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仍然具备综合竞争优势。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倒逼下,我国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外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如何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从而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对外开放工作必须把握的主攻方向。二、准确把握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命题。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虽然我国储蓄和外汇比较充裕,但不能因此忽视利用外资的作用。利用外资不是简单引进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外资搭载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机会等,带动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关起门来搞创新也不行。要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提升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加强在创新领域的各种形式合作,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同时也应看到,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拥有强大的产能、适用的技术和较为充裕的外汇,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的条件比较成熟。要按照报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部署,在提高引进来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支持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这既有利于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带动商品和服务输出、获取创新资源和营销网络,助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二)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取得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对外开放的洼地。西部地区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20%的经济总量,而对外贸易仅占全国的7%,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分别占7.6%和7.7%。内陆和沿边地区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富集,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要按照报告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部署,在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洼地变为开放的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时间较早、程度较深的领域,也是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的领域。今后,除极少数敏感领域外,其他制造业还要进一步开放,股比、业务范围等限制也要逐步放宽。相比之下,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仍是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的“短板”。报告明确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就是要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四)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去年美国、欧盟、日本占我国外贸总额的36.4%。加上经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比重更高。巩固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可以稳定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盘。同时,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也日益密切。2014—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3.1万亿美元,占同期外贸总额的1/4以上;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近500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10左右。要按照报告的要求,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并重,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平等互利合作,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进口来源多元化、投资合作伙伴多元化。(五)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世贸组织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区代表的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两个“轮子”。世贸组织有160多个成员,涵盖全球98%的贸易额,具有广泛代表性。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进程受阻,开放水平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引擎。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既是拓展自身开放空间的需要,也体现了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责任担当。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思想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明确了新时代的开放理念、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布局、开放动力、开放方式等,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推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主要包括:(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的工作重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报告强调,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此,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同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战略互信,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二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间,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与相关国家商谈优惠贸易安排和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四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五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二)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创新能力较弱,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报告提出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就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依靠模仿跟随向依靠创新创造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一是加快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鼓励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品牌产品出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鼓励文化、旅游、建筑、软件、研发设计等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打造“中国服务”国家品牌。三是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逐步完善监管制度、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打造外贸新的增长点。四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形象、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三)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目前,全球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要素成本比我国更低,政策优惠力度比我国更大。培育引资竞争新优势,不是竞相攀比优惠政策,而是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是加强利用外资法治建设。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与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要限期废止或修订。二是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我国11个自贸试验区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设立外资企业的时间由过去1个月减少到3天左右。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报告强调: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国政府将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四是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不以强制转让技术作为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报告提出了3项重要举措:一是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就是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完善口岸、跨境运输等开放基础设施,实施更加灵活的政策,建设好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打造一批贸易投资区域枢纽城市,扶持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在西部地区形成若干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二是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2013年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改革创新重要成果。下一步要着眼于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强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三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我国海岸线长,离岛资源丰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近10年,我国对外投资年均增长27.2%,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但总体看,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非理性投资和经营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领域潜藏着风险隐患。对外投资既要鼓励,也要加强引导。报告要求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一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二是加强对海外并购的引导,重在扩大市场渠道、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国际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引导企业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遏制恶性竞争。四是健全服务保障,加强和改善信息、法律、领事保护等服务,保障海外人员安全,维护海外利益。(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这不仅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开放水平,也要求更加主动塑造开放的外部环境。一是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落实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推进多哈回合剩余议题谈判,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等谈判。二是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达成,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三是提高双边开放水平。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以及各种形式的优惠贸易安排,妥善应对贸易摩擦。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赵乐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立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的奋斗目标,着眼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中华儿女的百年夙愿,与时俱进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这个总要求。一、深刻领会总要求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及相互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8个方面重点任务,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总要求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总要求开宗明义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和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人民事业;总要求明确了“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党的建设指导方针,“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党就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实现;总要求提出“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深刻昭示长期执政条件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永远在路上,必然伴随我们党执政的全过程、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阔征程;总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关键,突出了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和纪律建设这个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总要求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总要求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有机的整体。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目标,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目的是依据、是根本点,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时刻不能游离、偏离;方针是原则、是遵循,引领着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主线是纲和魂,纲举目张,魂在本在;总体布局是重点、是路径,总体布局立起来了,党的建设就有了实体支撑、有力抓手;目标是指向和落脚点,党的建设一切工作都要朝着这个目标来加强、按照这个目标来检验。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总要求的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坚持协调推进、统筹推进、一体推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二、深刻领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有着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旧时的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事实充分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才以这样的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近代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百多年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毫无出路,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天下大乱,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党兴则国强,党衰则国弱。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弱化的状况,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增强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事实告诉我们也警示我们,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三、深刻领会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蕴含着对实现执政使命长期性、艰巨性的深远考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政治领导力是政党第一位的能力,我们党必须始终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善于驾驭政治局面、有效防范政治风险;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思想引领力是保证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坚实基础,我们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群众组织力是我们党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不竭源泉,我们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我们党必须保持强有力的社会号召力,用共同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感召鼓舞人,形成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壮丽篇章。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始终保持先进和纯洁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除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特殊利益,所以才有资格有底气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依靠自身力量和与群众结合的力量解决自身问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厉整治“四风”,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打虎”“拍蝇”“猎狐”,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四、深刻领会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党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基层党组织,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大党、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同志指出,“党一定要有领袖,有领导核心”,“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个意识”不是空洞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做的效果上,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必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必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这是党的政治建设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两面人”恶化政治生态、损害党心民心。“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严格思想教育,严格管理监督,严格纪律执行,切实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甄别出来、清除出去。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基本做人准则,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五、深刻领会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一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必须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说过,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开新局谱新篇,根本的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战略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必须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融会贯通学。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使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六、深刻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好干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切实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落实好干部标准,解决好选什么人的问题。**书记鲜明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为选人用人树起了时代标杆。我们必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培养选拔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干部;培养选拔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炼、业绩突出的干部,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拓宽选人视野,统筹干部资源,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改进推荐考察办法,解决好用什么方式选人的问题。要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突出把好政治关,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把廉洁作为底线要求,有问题的坚决不用;着眼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事择人、依事选人,使领导班子成员专业素养整体覆盖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单位核心业务;广泛深入谈话调研,不搞“海推”“海选”,加强分析研判;坚持干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必查,防止“带病提拔”;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决查处说情打招呼、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解决好怎么管人的问题。选与管、严与爱、奖与惩是选人用人管人的辩证法。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健全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的制度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多做咬耳扯袖、防偏纠错的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改革发展上来。七、深刻领会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个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们必须着力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突出政治功能。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第一位的功能。要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切实在打基础、补短板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建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创新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经常性教育培训,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高度重视发挥党支部作用。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基础组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牢牢抓住402万个党支部,坚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教育督促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加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未来3年让4000多万群众告别绝对贫困,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建设要服务这个大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发展优势。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一把手,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确保党中央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掷地有声、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都作出重大部署,都必须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落实。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每名党员干部要肩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政治责任,全党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刘奇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一、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感使命感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也正是有了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旺盛生命力。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凝聚起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综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就在于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仅为自身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可以说,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是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不久将实现全面小康。随着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更加期待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戏曲,更加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更加盼望社会风气和文明风尚的提升。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当今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可以说,提高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使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硬支撑。二、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人民事业的理论基础,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决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含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要自觉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之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转化为新的思维理念和思路举措,转化为做好工作的科学方法,推动文化建设更好适应时代、跟上时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决不能把它当作口号,而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具体地贯穿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贯穿到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发展中,贯穿到对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吸收中,更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偏离大局,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大局观、全局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统一于文化建设实践之中。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加自觉地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坚持一切在大局下思考、一切在大局下行动,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才能成就文化理想、实现文化价值;只有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才能焕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当然,我们讲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无原则的尊重、无底线的包容,决不能让错误的东西、腐朽的东西、落后的东西滋生蔓延。要注意研究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凡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化,既渗透着历史基因又浸润着时代精神,既延续着本土文化的血脉又吸纳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守”和“变”、“中”和“外”的关系,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要坚持开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保持高度政治自觉,认真抓好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力推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指导和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到老祖宗没有丢、又写出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理论武装也没有止境。加强理论武装,首要的是坚持不懈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深入宣传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这一思想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地位,深入宣传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引导人们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认识,确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为载体,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发挥好理论工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推出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加深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来抓,持续用力、步步深入,大大增强了人们价值观自信,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同时要看到,立物易、立心难,必须保持定力、耐心和韧劲,不断把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之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方面,渗透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善于运用法律弘扬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体现到法治实践中,用法治的力量引领正确价值判断、树立正义道德天平。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生动局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国家、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的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社会思想道德主流始终是健康向上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社会风气呈现许多可喜变化。但值得重视的是,思想道德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信仰缺失、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等仍然比较突出。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引导和规范治理力度,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一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全体人民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二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三要抓好风气养成这个关键。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的是看文明风尚、精神风貌、人文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着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进入新时代,文艺更应感国运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展现新面貌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指引下,文艺工作打开新局,文艺事业欣欣向荣,文艺气象焕然一新,我国文艺站在了时代的高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负时代召唤、无愧人民期待,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筑就新的文艺高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要引导文艺工作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自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需要强调的是,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必须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自觉在追求真善美中成就艺术理想、实现艺术价值。(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坚定不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拓展向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出300多项改革举措,重点难点改革实现突破,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积累的新鲜经验,围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改革一般性要求和特殊性要求,深化改革思路和举措,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增强文化引导力、创造力、竞争力。要着眼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推动文化小康顺利实现并不断巩固。要着眼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着眼扩大中华文化影响,重点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许其亮:牢固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大精辟概括**书记主席领航强军兴军的伟大成就和理论创造,鲜明提出**书记强军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牢固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对于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书记强军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军事实践的宝贵结晶和根本引领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课题,布局展开强军兴军的战略举措,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5年砥砺奋进,党的军事理论创新与军事实践创造同步发展,**书记强军思想在强军实践中丰富升华,强军事业在**书记强军思想引领下阔步前行。扭住忠诚于党、听党指挥强基固本,我军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斗争,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永远不变,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军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习主席始终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强军之魂,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领导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我军政治工作时代主题,开启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新篇章。全军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跟中央部署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搞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着力打造强军文化,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广大官兵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忠诚信仰不断强化,争做习主席的好战士、争当“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争创“四铁”过硬部队成为价值追求。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深化清理、祛除雾霾,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我军重整行装再出发、踏上强军新征程。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深化改革,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党的领袖、军队统帅的决心意志,是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和坚强保证。习主席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力度深度广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五大战区、五大军兵种、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裁减军队员额30万,调整军兵种比例,建设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部署展开武警部队改革,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得到优化。深化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改革,打造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改转并行,推进职能、作风、工作方式“三个转变”,完善法规制度和政策机制,为新体制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大变革大重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聚焦能打胜仗强化练兵备战,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的根本价值所在。这5年,习主席领导军事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硕,我军军事能力有了质的跃升。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引领我军积极进取、主动塑造,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实现拓展提升。树立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大抓战斗精神培育,大抓联合作战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建设联合后勤、打仗后勤,把我军练兵备战带到一个新水平。决策实施科技兴军战略,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设立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歼—20、运—20等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党中央、习主席领导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开展钓鱼岛维权斗争,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组织海空力量出岛链常态巡航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实施海外护航撤侨行动,建立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加强边境管控、反恐维稳等,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振了国威军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围绕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正风肃纪、厉行法治,人民军队实现浴火重生。作风优良是一支英雄部队的天然风貌,作风松散严重背离人民军队的本色形象。习主席和军委针对一个时期部队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军不放松,从制定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到全面落实《准则》《条例》,扎紧制度笼子,从践行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整顿思想、整顿用人、整顿组织、整顿纪律到“八个专项清理整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实现巡视全覆盖,一步步革除积弊、正本清源,部队新风正气不断上扬。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严肃查处一批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大力纠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保持高压态势、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紧跟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制定颁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完善纪检、巡视、司法、审计监督工作格局,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力,推动我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5年之功奠定强军基业,我军由内而外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这些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主席的坚强领导,在于**书记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书记强军思想引领着强军实践,升华于强军实践,凝结着习主席建军治军的创新创造,已经并必将继续指引我军奋力开拓一个强军新时代。实践昭示,沿着习主席开辟的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定前行,必须高举**书记强军思想这面旗帜不动摇。二、深刻理解把握**书记强军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指导意义习主席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和军队统帅,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不平凡征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战略智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筹划,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将**书记强军思想作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新时代的强军事业,标志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书记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等基本问题,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思想和方针原则,指引了人民军队的强军新征程。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军队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作用,拓展和规定了我军新时代使命任务。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引领,鲜明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提出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强调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立起了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强调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强化作战需求牵引,提高创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全面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提高国防和军队发展精准度,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发展的战略指导。提出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强调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最紧要的是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强调改革是强军必由之路,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的贡献率,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强调依法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强化全军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这些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战略抓手,科学确立了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提出军队要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加强练兵备战,强调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加强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为重点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形成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鲜明导向。提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提出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强调忠诚于党始终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着力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永葆武警部队性质、本色、作风,进一步明确了武警部队建设的永恒课题和时代要求。提出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战争与和平、军事与政治、发展与安全、威慑与实战、人与武器以及军事训练中的辩证法,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独创性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为强军打赢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书记强军思想与毛zd军事思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zm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道、制胜之道,升华了我们党对军事指导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提升到新境界,为我军实现强军目标、迈向世界一流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点亮了照耀强军征程的时代灯塔。三、坚定不移把**书记强军思想全面贯彻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各领域全过程党的十九大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绘就了把人民军队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图路线图,明确了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的实践要求。(一)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真理。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推进军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龙头”,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这次郑重写入党章,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我军维护核心、听从指挥,首要的是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习主席指挥。(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目标下运筹谋划,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意味着将原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体现了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强军的战略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加快强军步伐的决心气魄;强调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就是要以先进军事理论引领军事实践,以先进组织形态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以高素质人才方阵托举强军事业,以先进武器装备体系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实现路径。(三)统筹推进军队建设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深入推进强军事业,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战略任务,明确了战略要求。就是要坚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巩固拓展改革阶段性成果,在政策制度调整、运行机制创新、军事管理革命上聚焦发力,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着眼打赢明天的战争,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扭住智能化这个重要发展方向,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增强官兵法治素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四)聚焦备战打仗提升履行使命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要求我军履行使命能力有一个大的跃升。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展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这个作战体系,力量基础是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行动中枢是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运行支撑是科学完备的联合作战体制机制,根本保证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紧盯前沿紧盯对手,加快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这一能力形态,描绘了一流军队全域全维遂行任务的制胜能力,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的内在本质,明确了新时代我军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必须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深刻变化,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坚决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五)汇聚磅礴力量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人民战争伟力来源于人民,强军事业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深厚土壤。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扎实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完善和落实军人荣誉制度体系,加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凝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力量。杨晓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忧患感,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动员令,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一、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是英明抉择(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建设好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只有坚持人民立场,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解决好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二)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经历革命性锻造。全面从严治党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过去一个时期,市场经济的利益交换原则渗入党内政治生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突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已经发展到了再不解决就可能江山变色,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丧失,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重蹈苏东覆辙的地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责任担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坚决整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长期执政威胁最大的问题,清除党和国家重大政治隐患,使我们党经受深刻洗礼而再铸辉煌,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三)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每到党执政的重大历史关头,毛zd同志和黄炎培先生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就成为全党聚焦、高度关切的问题。党中央着眼于破解这一历史性命题,坚持党内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把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政治偏差,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探索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依然任重道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上,“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始终考校着我们党,解决党自身存在的沉疴顽疾仅仅开了个头,反腐败压倒性态势虽已形成,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总开关”尚未拧紧,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状况没有彻底扭转,政治生态“污染源”还未根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能进攻向前、决不能停顿松懈,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二、准确把握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一)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导。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在新的发展进程中管党兴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第一条和第十四条,阐释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引领和保证作用。建设好伟大工程必须与时俱进,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二)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执政能力建设前增加“长期”二字,更加凸显党长期执政、全面领导要经受的重大考验,凸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长期执政的考验将更加艰巨复杂,警示我们必须不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形势,时刻防止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倾向,时刻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的侵蚀,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针对近年来管党治党发现的突出问题,抓住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这个总根源,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建总体布局。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这一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为其他各项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推进、形成合力,不断提高质量和实效。(四)建设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党的建设总要求,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性质、根本宗旨、鲜明品格和精神风貌。勇于自我革命是核心要义,管党治党最终目的是为了兴党、建设党,使党自身朝气蓬勃,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宗旨是指引共产党人前进的火炬和灯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把好思想“总开关”,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人民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土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只要牢记根本宗旨,永远保持拳拳赤子之心,人民就会始终选择我们、认同我们、拥护我们。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是先进的政治组织,要紧紧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统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进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讲政治贯穿始终,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承担起在各级党委政治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同志关系应当清清爽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把正确政治导向树起来,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选对人、用好人上。党管干部,就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党委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培养锻炼、监督管理干部。“管”要体现在日常,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扯扯袖子、批评教育,校正干部成长的方向。要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掌握干部的日常表现,看组织交给每项工作的完成质量、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能否顶得上去,不能等到选任干部时考察一次,也不能到年终考核一回。要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基础上,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让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大熔炉中经受锤炼。(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性决定党风。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把党的群众路线化作扎扎实实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行动,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为群众所思所盼的奋斗之中。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更好地懂得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打赢作风建设持久战,决不能让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卷土重来。要以更大力度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督促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浮躁、不浮夸,追求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以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勤俭节约、崇尚清廉的家风,带动民风社风向善向上。(五)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既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也是管党治党的主力,不能当老好人,要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拿起党的纪律武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在新的形势下实践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维护好“森林”。要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主动性的纪律教育,使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的形势没有变,党中央巩固压倒性态势、赢得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坚如磐石。一个时期以来,领导干部被“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问题突出,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了个人仕途升迁搞利益输送;有的民营企业主在掌握经济权力后,谋求政治上的权力,“围猎”腐蚀党员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形成利益集团。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重点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案件,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严厉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对胆敢向扶贫民生款物伸手的决不手软。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堵死腐败分子外逃之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抓紧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制定国家监察法,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深化标本兼治,强化不敢腐的威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陈希: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这一要求,体现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原则,凸显了干部工作的政治定位,具有鲜明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选拔党的干部,毫无疑义要突出政治标准,这是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是保证政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毛zd同志指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干部要又红又专。**同志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江zm同志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的干部,政治上必须合格,要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胡锦涛同志强调,选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决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等要求,归结起来就是干部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标,选人用人首先要看政治素质。所以,突出政治标准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方针,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突出政治标准,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迫切需要。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同志讲政治的自觉性降低,有的甚至对一些明显的政治问题视而不见、迟钝麻木;更有少数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搞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封官许愿等活动,有的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同时,一些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管党治党责任缺失,在政治上不设防、不把关,让一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混进领导班子。近年来,党中央严肃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政治野心家、阴谋家,他们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刻警示我们,干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绝不亚于腐败问题,其职务越高、平台越大,给党造成的损失越大。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全党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更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队伍。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抓好选人用人这个源头和风向标,把紧把严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总的是要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来衡量,具体应把握以下5个方面。一看政治忠诚,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和政治生命线。如果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对党忠诚,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事业的忠诚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观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书记的核心地位,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四个意识”是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就要把是否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首要标尺,大力选拔那些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四个服从”,始终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看齐、保持高度一致的干部。对那些同党中央唱对台戏的人,那些对党中央大政方针态度暧昧甚至心怀不满的人,那些背离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的人,那些心术不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同党离心离德的人,绝对不能用,已在领导岗位的要坚决调整,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二看政治定力,是否坚定“四个自信”。政治定力,最根本、最紧要的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说到底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根基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问题。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理想信方术,不敬人民敬“大师”,精神极度空虚;有的把共产主义看成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思想消极颓废;有的把西方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奉为圭臬,价值观发生偏差;等等。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选拔干部,必须深层次考察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绝不能把那些没信仰或是具有伪信仰的人选进来。这方面,最主要的现实判断标准就是看干部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源于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检验干部理想信念的“试金石”。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背景下,党员干部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保持战略定力和前进动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三看政治担当,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政治上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有没有担当,最能检验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政治品格。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好像表现得政治上很成熟,但深入分析起来,其实是一种不问政治是非、不讲政治原则的圆滑。他们有的明哲保身、“爱惜羽毛”,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所谓“开明绅士”,甚至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无动于衷、置身事外;有的见风使舵、投机钻营,对自己政治前途有利的就上,没利的就躲,遇到重大政治事件和敏感问题没有态度,甚至故意耍滑头、当“墙头草”。这些人表面上很风光,但骨头不硬,关键时刻靠不住。如果干部队伍中这样的人多了,就会贻害党和人民事业。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既意味着我们已经积累起促成质变的历史性成果,也意味着我们到了最艰巨的攻坚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面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较量,面对激烈的国际政治斗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等等,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斗争精神,敢于亮剑、敢于碰硬、敢于攻坚、敢战能胜。各级党组织要在选人用人上树立鲜明导向,大力选拔使用那些敢担当、善作为,尤其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干部,坚决不用那些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溜肩耍滑的“骑墙派”“官油子”,大力营造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的浓厚氛围。四看政治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责任,必须有很强的能力作支撑。在所有能力中,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注意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政治能力的内涵很丰富,最核心的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应当看到,不少领导干部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比如,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深,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政治和经济、政治和技术、政治和业务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有的政治站位不高,全局观念不强,不能自觉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有的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政治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甚至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渎职,衡阳破坏选举案和南充、辽宁拉票贿选案就是例证。因此,政治能力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而是对领导干部的刚性要求。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必须把好这一关,对政治能力不足的不能轻易放行,否则就可能耽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五看政治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在所有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党员干部必须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就选拔使用干部而言,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底线和红线,对那些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儿戏,我行我素、无所顾忌,违反“五个必须”要求、搞“七个有之”等活动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不但不能提拔还要严肃处理,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前提和基础是把干部的政治表现考准考实。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干部活动空间越来越广,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再加上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并不容易。必须针对这些情况,改进完善考察工作的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确保精准科学选人用人。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通过与干部谈心谈话,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听取多方面意见特别是知情人意见等各种方式,把“听其言”和“观其行”结合起来,多方印证、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表现,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以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以看其禀性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以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的为人处世方式以看其道德品质,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看其综合素质,从中考察识别其政治品德和政治素养。要抓住重要行为特征加强分析研判,注重干部的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既从履行岗位职责中,又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特别是从关键时刻、重大关头的表现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能力。要全面辩证、客观准确评价干部,对干部政治表现既要有定性判断,更要用事实说话,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防止抽象的概念组合,避免模糊表述、千篇一律。特别是对个性鲜明、有魄力、能干事,但也容易得罪人的干部,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黄坤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持续深入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过近40年探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不断拓展,布局日益完善,内涵更加丰富。无论是作为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还是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有一套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提出和广泛实践,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思想理论、实践运动、社会制度层面,进一步发展到价值理念层面。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只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既具基础性内在性又具目标性规定性的重大任务来认识、来落实,才能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彰显着目标的宏伟、前景的壮阔、历程的艰辛、使命的光荣。**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伟大斗争需要众志成城,伟大工程需要坚定一致,伟大事业需要聚力推进,伟大梦想需要同心共筑,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深培厚植、广泛践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时代精神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够铸牢理想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聚合磅礴之力,让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观念碰撞激荡不断加剧,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科技优势和话语强势,对外推销以所谓“普世价值”为内核的思想文化,企图诱导人们“以西为美”“唯西是从”,淡化乃至放弃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最本质的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只有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牢牢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位的是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通过全面准确、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引导人们深刻认识确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书记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性贡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坚定自觉地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贯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提出新思路新对策,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深刻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全面进步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列宁指出,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培养和教育劳动群众。我们党在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培养一代新人作为重要任务,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就是要帮助劳苦大众认清苦难生活的根源,为摆脱压迫、实现解放而奋起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了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对核心价值观建设认识的深化和拓展。(三)探索把握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标准和要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当在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等方面,有着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有自信,就是有着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执着坚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尊道德,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讲奉献,就是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体现自身价值;重实干,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知行合一,求实务实、有为善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求进取,就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姿态,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勤于学习、勇于开拓,以新的实践创造成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四、切实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魂”。要强化对国民教育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教材教学、校风学风建设之中,体现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强化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内涵,鲜明价值导向。强化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身体力行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时代正气歌。(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深化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着力发展乡贤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三)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法律和政策在社会公共领域具有刚性约束力,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为法律政策的制定完善提供精神指引。要加快推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和纠偏机制,体现更加鲜明的价值导向,不折不扣地捍卫正义、毫不含糊地惩治丑恶,保障实现善有善报、恩将德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要更好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捍卫英雄模范及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更好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形成有利于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社会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全民动员,首先要干部带头。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稳思想之舵。要推动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表率,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加强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宣传,讲好身边共产党员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五)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孩子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生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外交部分开宗明义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一、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上,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并在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二、全面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5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往往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因素,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更大责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要增强各国发展能力,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各国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要创造良好外部制度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优化发展伙伴关系,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等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三、深刻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观、安全观、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在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书记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书记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已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在**书记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在中国等正义力量的推动下,《联合国宪章》等重要文件确立了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谋求持久和平、维护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进出口总额达到3.69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事实证明,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发展好,反过来只有中国发展好,世界才能变得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世界的支持合作,而日益崛起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中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能力塑造和影响世界,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我们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国际社会对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彷徨。在此背景下,**书记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了中国的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全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其核心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困惑,拨云见日,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方向。四、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界,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二)要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将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三)要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四)要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五)要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书记外交思想,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得到有力贯彻执行。扎实推进改革完善对外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各领域各部门对外工作的统筹协调。继续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对外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内外兼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蔡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书记非常关心京津冀区域的发展问题,多次深入三省市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5月,**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书记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其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2015年2月和4月,**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书记视察河北、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分别就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作出重要指示。显而易见,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构想到顶层设计,再到基本思路、方式方法和重大举措,都是**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大历史观来谋划这一区域未来发展,果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2016年,京津冀以全国2.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有25%的外商直接投资落地这一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也占全国15%。当然,京津冀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北京“大城市病”突出,水资源匮乏,人口规模已近天花板,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有利于破除隐形壁垒、打破行政分割,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进而言之,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3年多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有力领导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精心指导下,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编制实施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十三五”规划,出台了产业、交通、科技、生态环保等12个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政策,落实《规划纲要》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北京认真对接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严格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疏解,带动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增量、增速“双降”。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河北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率先打通一批瓶颈路、断头路,深入实施“6643”工程、禁煤区建设及各种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北京为中心、“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33%,“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同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开展,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长超过30%,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初见成效,京津两市助力河北张承保地区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要着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架构和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重点是继续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有序迁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承接北京中心城区40万—50万常住人口疏解。北京要把疏解功能与改善环境、控制人口、提升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腾退空间利用,推动老城重组,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二)着力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骨架,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点是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强化京津“双城”联动和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沿京津、京雄(保)石、京唐秦等主要交通廊道建设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形成区域发展主体框架;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统筹推动重点工作持续突破。共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便捷畅通公路交通网,打造“一小时通勤圈”,构建现代化机场群、港口群,提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大气、水等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燕山—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京津保湿地生态过渡带、环首都国家公园等建设,扩大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三省市产业发展链条,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等战略合作和功能承接平台,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集中力量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金融、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完善行政管理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同等机制,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建立交界地区协同管理长效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完善共建共享、协调集约的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体系,营造京畿特色、多元活力的文化体系,建设设施均好、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京津两市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保环京津相关地区任务。(四)共同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牵引作用。准确把握筹办冬奥会定位,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科学实施筹办工作总体计划,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加强筹办工作协调,确保主要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2019年底前建成、2020年测试赛成功举办。统筹赛事需求、赛后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确保各项设施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高水平做好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彰显民族和文化特色,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把普及冰雪运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以青少年为重点,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扩大冬季运动覆盖面。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打造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书记在审议《规划纲要》时就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握“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2016年3月和5月,**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设立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汇报,强调这是历史性的战略选择,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这件事情。2017年2月23日,**书记实地考察河北省安新县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区,就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设计建设。2017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地多方案比选、科学研究论证后所作的决策,凝聚了各方共识。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使之成为深入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实践。按照中央部署,雄安新区要抓好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七大重点任务,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党中央明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目标,到2020年,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新区雏形初步显现;到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新城将绽放光芒。陈敏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要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领域政治生态污染严重的现象仍然存在,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就能使我们党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首要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遵循和具体体现。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真正把“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诸效果。(一)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中央是最高权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书记的核心地位。要时时处处事事坚持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二)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就在于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自觉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政治局面。(三)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和部门的权威来自于党中央权威,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必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要自觉把地方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四)正确处理好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中央权威来自于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形成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实践,有赖于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坚持。党中央决策是从全局出发,集中各方面智慧,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作出的。在酝酿和讨论过程中,各方面可以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一旦党中央作出决定,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决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目的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现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严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要把自身摆进去,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成效取信于民。(二)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过程。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制定更加科学完备、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规章守则,继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健全保证规章守则贯彻实施的组织体系,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三)持续强化党内监督。监督缺失,党内政治生态就会恶化。要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聚焦党内监督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党内监督合力,精准运用党内监督方法抓手,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注重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党的自我监督同人民群众监督相统一,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有力支撑。(四)保持正风反腐的战略定力。腐败的“病灶”不除,腐败的行为不绝,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就难以形成。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惩治腐败的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的态度决不改变、猛药去疴的决心决不动摇、刮骨疗毒的勇气决不懈怠、严厉惩处的尺度决不放宽,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精准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关键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手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烧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真正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一)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政治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决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要坚持党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要提高政治能力,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坚决防止和克服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倾向。(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时代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离开时代性,党内政治生活就失去生机活力。要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根据时代特点和党的队伍新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适应大数据、互联网等带来的新挑战,与时俱进地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创新,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感召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让“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三)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原则性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准绳。在原则问题上退一寸,党内政治生活就松一尺,党员队伍就散一丈。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每一条都是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要切实按照准则要求,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原则、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工作原则,按原则开展党的工作和活动,按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战斗性是检验党作为一个战斗组织的重要标准,没有战斗性就没有战斗力。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在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碰硬,坚决同一切错误倾向作斗争,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基础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党内政治文化出了问题,政治生态必然受到污染。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一)大力倡导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涵养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二)深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精神力量的“根”和“源”。要坚定文化自信,始终自觉学习、感悟、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时常接受文化熏陶,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结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来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三)坚决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正面引导,又要祛除沉疴毒瘤。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做派,反对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反对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不断涤荡歪风邪气。五、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前提是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觉尊崇党章,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一)强化责任担当。强化责任担当不是一句空话,而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管党治党工作,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坚持以上率下。领导干部既有领导责任,还有示范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清醒认识自己岗位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三)始终严格自律。慎独慎微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境界。要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要在选人用人上把好方向、守住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坚决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保持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正确对待、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周小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金融系统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实力不断上升,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提高,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金融体系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是金融发展一般规律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科学部署,是指导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一、主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靠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书记对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重要决策和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通过竞争带来优化和繁荣。”“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应对系统性风险,主题是防范,关键是主动。改革开放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抉择。(一)改革开放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健康性。一是基本金融制度逐步健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制度立足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探索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控系统性风险冲击的能力增强。股市、债市、衍生品和各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四梁八柱”都已搭建完成,市场容量位列世界前茅。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了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地位显著提升。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参与我国金融业,促进了金融市场竞争,提升了国内金融机构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也取得积极进展,当前我国工农中建四大银行都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银行业较低的不良资产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改革开放促进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结构优化。金融体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着力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积极稳妥鼓励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系统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引进并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从2011年的76.7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56万亿元,直接融资比例从15.9%提高到23.8%。当前存贷汇、债券交易等传统业务合规稳健,与改革开放初期金融业存在的账外经营、挪用客户资金、乱集资等混乱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语,金融业已发展到了更高层次的市场准入,以及更广泛参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阶段。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准确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书记反复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一是宏观层面的金融高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在实体部门体现为过度负债,在金融领域体现为信用过快扩张。2016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47%,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165%,高于国际警戒线,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迟缓。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类“名股实债”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加杠杆。2015年年中的股市异常波动,以及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价格泡沫化,就与场外配资、债券结构化嵌套和房地产信贷过快发展等加杠杆行为直接相关。一些高风险操作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推动泡沫在多个市场积聚。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政策外溢效应等也使我国面临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等外部冲击风险。二是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近年来,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侵蚀银行业资本金和风险抵御能力。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明显增加,债券发行量有所下降。信用风险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甚至海外对我国金融体系健康性的信心。三是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和违法犯罪风险。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行为严重。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实业企业热衷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快钱。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少数金融“大鳄”与握有审批权监管权的“内鬼”合谋,火中取栗,实施利益输送,个别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获,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尚不到位。(二)科学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书记深刻指出:“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的金融风险是经济金融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叠加共振的必然后果”。具体而言,当前的金融风险隐患是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和逆周期调控能力、金融企业治理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不足,以及监管体制机制缺陷的镜像反映。一是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体制问题引致风险的系统性。在宏观调控上,对货币“总闸门”的有效管控受到干扰。在风险酝酿期,行业和地方追求增长的积极性很高,客观上希望放松“银根”,金融活动总体偏活跃,货币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偏快容易使市场主体产生错误预期,滋生资产泡沫。当风险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金融机构和市场承受力接近临界点,各方又呼吁增加货币供应以救助。宏观调控很难有纠偏的时间窗口。在监管体制机制上,在新业态新机构新产品快速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跨境传递更为频繁的形势下,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更加突出。监管定位不准,偏重行业发展,忽视风险防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监管方式,导致同类金融业务监管规则不一致,助长监管套利行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缺少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监管真空。统计数据和基础设施尚未集中统一,加大了系统性风险研判难度。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能不清晰,一些金融活动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二是治理和开放的机制缺陷引致风险的易发多发性。在公司治理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仍未完全理顺,资本对风险的覆盖作用未充分体现,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仍不健全,股东越位、缺位或者内部人控制现象较普遍,发展战略、风险文化和激励机制扭曲。在开放程度上,部分行业保护主义仍较流行,金融监管规制较国际通行标准相对落后,金融机构竞争力不足,风险定价能力弱,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平抑羊群效应、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境内外市场不对接,内外价差也造成套戥机会,一些机构倾向跨境投机而非扎实经营。三、防控金融风险要立足于标本兼治、主动攻防和积极应对兼备科学防控风险,处理好治标和治本的辩证关系,要把握4个基本原则: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避免金融脱实向虚和自我循环滋生、放大和扩散风险。二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体系,夯实防控风险的微观基础。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将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冲击降至最低。四是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各种干预对市场机制的扭曲。(一)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一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立业之本,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要着力加强和改进金融调控,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协调配合,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形成调控合力。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金融业要专注主业,注重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既要塑造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健康,也要促进公司治理、内控体系、复杂金融产品交易清算的健康。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金融机构股东资质管理,防止利益输送、内部交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等行为。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规制和监管,严格限制和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推进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遏制大案要案滋生的主体责任。二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减少市场价格(指数)干预,从根上消除利益输送和腐败滋生土壤。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完善市场化并购重组机制。用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利器,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推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统一监管标准,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深化市场互联互通,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拓展保险市场的风险保障功能,引导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不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以竞争促进优化与繁荣。从更高层面认识对外开放的意义,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大方向,不断推动有关政策改革,更好实现“三驾马车”的对外开放:一是贸易投资的对外开放。二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要积极有为,扎实推进,又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三是减少外汇管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便利对外经济活动,稳妥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同时,在维护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放宽境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促进金融市场规制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和提高。(二)坚持底线思维,完善金融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和改进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杠杆率、关联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要更好地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结合起来。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整体经济和总量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着力减缓因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中央监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建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切实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机构和力量,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产品,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全面建立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框架,强化综合监管。统筹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叠加共振。中央和地方金融管理要统筹协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全国一盘棋,监管无死角。中央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监管指导,制定统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监管规则,对地方金融监管有效监督,纠偏问责。地方负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处置,维护属地金融稳定,不得干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严格监管持牌机构和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活动要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一手抓金融机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一手抓非法集资、乱办交易场所等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动。稳妥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监管权力和责任要统筹协调。建立层层负责的业务监督和履职问责制度。(三)加强党的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对金融改革开放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明确了顶层设计。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一是按照党中央决策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树立全局观念,相互配合支持,坚决贯彻落实金融领域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改革开放战略及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金融监管改革、金融机构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各项措施。二是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同金融企业法人治理必须一体化,必须贯彻到公司治理全过程。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审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司治理原则》,我们有条件推进改革与创新,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三是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管人才优势。金融业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业。有优秀的经营人才队伍,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效率就可以提高。有优秀的监管人才队伍,金融安全就能得到保障。建设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系统要坚定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着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王晓晖: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握住了这个核心要义,就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象表达,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能搞西方模式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行得通、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才能得到更好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现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闯难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既规定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又规定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能打胜仗是核心,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作风优良是保证,必须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愿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条。这14条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重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坚持不懈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黄守宏: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正确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指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古人说,“辨方位而正则”。认清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决定发展成功的根本性问题,但要认清历史方位绝非易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发展上既有顺利推进、不断取得成就的时期,也有遇到挫折、走弯路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正确与否。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举措和各项工作切合国情实际、发展阶段的关键,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也是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本指针。要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变化趋势、外部条件等,精准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从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由发展阶段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呈现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出口大国、重要对外投资国。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为14.8%,比1978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近些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创造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经济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2013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增速位居世界主要国家前列。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半壁江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向依靠提质增效转变,为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就业稳定增加,近4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建立起覆盖全国13亿多人口的社会保障网。人民生活在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历史性跨越的基础上,正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积极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彰显深度参与和引领塑造全球治理的实力和能力。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旁观者,也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正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认清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此后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提法没有坚持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经过拨乱反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重新回到党的八大上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一论断,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实现历史性飞跃,在很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能生产丰富多样的商品、基本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制造”享誉世界。这说明,我国社会生产今非昔比,“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实际。同时,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再仅限于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有着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并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与之相比较,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出来。部分中低端产品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等。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与过去相比,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连续性,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提高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充分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不断变化的特点来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跨度来审视。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要延续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没有变。现在,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超过11万亿美元,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人均水平也仅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长期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阶段。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及其带来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上不断有新进展、在层次上不断有新提升、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内涵。当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水平及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与改革开放之初有很大不同,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本世纪之初也有很大不同。“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与时俱进的因应之策,推动发展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最终越过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更高发展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我们谋划发展、制定政策,都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最大实际为依据,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同时,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体现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要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96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冷溶: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书记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毛zd同志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要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就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既是一个朴素的哲学道理,更是总结党的历史得出的深刻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确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矛盾全局,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由于复杂社会历史原因,这一正确论断没有坚持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我们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改革开放近40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历史充分说明,党和国家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同我们能否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段精辟论述,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原来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表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这种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理所当然需要作出新的概括。先看社会生产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这是一个显著变化。再看社会需求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这也是一个明显事实。以上两方面都说明,需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思考,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和表述。这里的关键,是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现阶段影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期盼和需要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从社会生产力看,我国仍有大量传统、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衡。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还不够。从城乡区域发展看,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从收入分配看,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而且农村还有4000多万人尚未脱贫,城市还有不少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历史性的、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变化,对此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一是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着眼点不能发生偏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个新表述讲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以,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把握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思路不能窄了。二是必须坚持从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进行思考,从现实的社会运动上来认识和把握这一重大判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定,要跳出抽象的思想观念、状态表述、工作要求,这样才能使得出的结论站得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三是必须坚持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思考,使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引领和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不是一个纯概念的改变,必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的重点工作,紧密联系当前党领导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全局,紧密联系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要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合拍,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拍,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合拍,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合拍。四是必须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思考,充分认识这一新表述既不是一个狭义概念,也不是一个短期概念,而是瞄着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时间节点,要管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概念;充分认识这一新表述不仅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导向,还有很强的历史适应性和时间张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及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必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定要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问题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起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对初级阶段应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党的十五大报告曾经对这个问题作出过深刻阐述。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来都不是单纯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因素来看的,而是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来看的,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涉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正像很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一样,在这一长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三是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定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总之,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时,准确理解这种“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深刻论述,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如同党的八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具有重大意义一样,党的十九大作出这一新判断新表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起到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何毅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报告全面总结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辉煌历程,明确提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新要求。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党的使命意识、担当精神,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也昭示历史担当者的风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为人类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各式各样的尝试。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奋起。历史呼唤真正合格的使命担当者。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根本障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意味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矛盾和困难越来越多、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阻力和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必然对现有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但也有一些国家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对我们进行防范、阻挠和遏制。如何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急起直追?如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如何在参与全球治理中扩大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坚定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以新的作为作出回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直名列前茅。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形势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对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破解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难题?如何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些都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拿出新的理念和办法。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同时,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同样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新时代给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伟大梦想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体现了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历史传承、现实任务、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统一,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党对自身肩负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今天,新的伟大斗争的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必然复杂多样,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觉,随时准备进行斗争。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一切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对一切歪曲、丑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防止和反对脱离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在推进伟大斗争中,我们要强化斗争意识、鼓足斗争勇气、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摒弃一切贪图享受、一切消极懈怠、一切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挑战频仍、矛盾集中,越是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越是要求全党同志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有新的转变,素质能力有新的提升。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管党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动员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尤其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准确把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的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梦想指引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伟大事业宣示道路旗帜,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路径。在新时代,我们要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起来理解、协同起来贯彻,牢固确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曲青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才由于各种原因落伍了。但先进的中国人不甘落后,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拯救民族危难,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曾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都曾中断过,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据有关研究得出的结论,1750年中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8%。康熙年间,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起义还是戊戌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后,政党政治在中国兴起,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曾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很快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0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的不同性质的政党、政团也都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先进的阶级作基础,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它们的失败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走过96年光辉历程。96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救国,二是兴国,三是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三件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大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的光辉篇章。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1921年7月,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和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记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对中国的意义和世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的启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切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历史事实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告诉我们,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是一条死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绝路,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一条发展壮大中国、繁荣稳定中国的新路、正路、大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历史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建立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聚合起磅礴之力。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行的群众路线和爱国统一战线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曾经严重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历史事实表明,我们党和人民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弘扬践行的中国精神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王伟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的时代内涵,对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发扬斗争精神,开展伟大斗争,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把中国人民带上民族伟大复兴人间正道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告别贫穷和落后、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后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伟大梦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为实现伟大梦想与远大理想、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我们党在理想信念上对全体党员的党性要求。始终坚持伟大梦想与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统一,有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远大理想是最高目标,共同理想是现实目标。没有远大理想,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没有共同理想,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和空谈。中国共产党人是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论者,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实现伟大梦想,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凝聚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经受住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既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又为共同理想和现实目标不懈奋斗。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不断推进伟大社会变革。革命时期,我们党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起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伟大斗争规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体现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定决心和百倍信心。社会是在矛盾斗争中开拓前进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是在矛盾斗争中开拓前进的。充分认识和科学运用社会矛盾规律,坚持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我们党是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今天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开展斗争又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人民能从悲惨境遇走向光明前途,实现伟大历史转变,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中央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新特点的高度概括。就世情来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世界加速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就国情来说,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情况。就党情来说,一方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党内还存在严重的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松懈现象,管党治党出现宽松软和腐败问题,甚至出现搞政治阴谋的严重隐患,全面从严治党和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正确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要实现伟大梦想,逐步摆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进行长期的不懈奋斗。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也决定了进行伟大斗争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以更加自觉的精神状态开展伟大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动“奶酪”,敢于打攻坚战。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同一切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顽固保守、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伟大事业越发展、伟大工程越前进、伟大梦想越接近,遇到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大,就越要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勇于同一切风险困难作坚决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发扬斗争精神,区分斗争性质,提高斗争本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斗争打出来的,中国建设的成就是靠斗争干出来的,中国改革的推进是靠斗争闯出来的。进行伟大斗争要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既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能态度暧昧,不能爱惜羽毛,不能动摇政治立场;又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斗争、勇于创新,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前进;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斗争、敢于动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要区分斗争性质。党章明确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既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那种疾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也不能采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做法。进行伟大斗争要善于区分矛盾性质,针对不同性质的矛盾展开有针对性的有效斗争。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采取适当的斗争方式和方法,以期取得最大的斗争实效。当前,各种挑战不期而至,对伟大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斗争本领。只有不断提高全党斗争本领,伟大梦想才能真正实现。宁吉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书记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经济建设,为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上个世纪80年代,党中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势,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宏伟愿景,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形成先进的生产力,构建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进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市场建设也都取得长足进步,社会生产总体上已不再落后。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这正是持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增速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特点。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国民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只有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是我们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提高效率效益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目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90%,重点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6%以上。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相当突出。要进一步把提质增效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经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把科技、劳动力与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协同投入实体经济,必将有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关键是把各种要素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发挥资本、资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各类劳动者和人才投身于创业创新的作用,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发展。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有力激发和释放了市场活力。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9000多万户,其中企业约3000万户,再加上约2亿家庭经营的农户和城市非工商户创业者,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同时,宏观调控方式不断创新,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等措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各级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应尽职责,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明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结构失衡,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资源配置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巩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农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一是协调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二是协调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开放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创新,关键靠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三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性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三是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苗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书记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我们要深刻领会**书记同志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新变化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主要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我国应对这种“双重挤压”局面,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努力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新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日益紧迫。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但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凸显。面向未来,必须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关键。要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超前谋划、部署、行动,统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增材制造、高性能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加快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新一代材料产业体系。在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关系未来的核心领域强化军民融合发展,再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成长。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传统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使之焕发强大生机和活力。坚决打好去产能攻坚战,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除无效低效产能,促进先进产能发展。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和本质安全水平。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工业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促进军民融合型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和带动作用显著的特点,对于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重点领域,充分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鼓励优势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理念,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下决心把工业设计搞上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设计机构、国际知名的工业设计大师和有世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是大国产业博弈的重要领域。要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全面推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增强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基础能力,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努力取得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我国许多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集聚区成长不足。要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好结合起来,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好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顺应互联网时代变革趋势,支持大型制造企业、信息通信企业构建开放式“双创”平台,促进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优化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环境良好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大潮中。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成本高是影响当前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市场竞争,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用工以及融资和物流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改进工艺、节能节材,以降低成本。着力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系统创新链思想,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构建体系化、长效化推进机制,突破重点领域发展的基础瓶颈。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实行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产融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促进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良性互动。加快建设多层次制造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开拓新一轮制造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中国制造2025”国际对接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化布局。有序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完善制造业“走出去”顶层设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建设一批境外合作园区。加强政策指导和公共服务,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更好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中国经济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王志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刻认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法律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优良。创新型国家的本质是依靠创新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其测度指标主要体现在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现代化强国就会失去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要素驱动力明显减弱,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一个根本性变化,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唯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表明我们党把实施这一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了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突出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二是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四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深入推进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协同创新,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围绕“三个面向”推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面向”的前瞻布局和系统推进得到显著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明显加快。对标国际科技前沿,我国在量子通信与计算机、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跟随”“3G突破”“4G并行”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聚焦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我国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等战略必争领域,取得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深地钻探、超级计算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研究仍然薄弱。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必须更加有效地集成科技资源,加快突破。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新思想、新方法、新原理、新知识的源头储备。二是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三是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大空间、海洋、网络、材料、能源、健康等领域的攻关力度,突破并掌握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四是推动现代工程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面向海洋工程、重型装备、交通运输、电力电网、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强技术开发与集成、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基础,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的比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500米口径的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超大型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等重大科技设施,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同时,推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58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5.8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纳入统一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一批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国际排名中不断前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2016年企业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中占比超过77.5%,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当前,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系统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创新基地。二是聚焦能源、生命、粒子物理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科学中心。三是优化整合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进行布局,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四是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推动技术创新,建设一批引领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我们建设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要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建设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上的优势,谁就会拥有创新实力上的优势。我国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方面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将这一部署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先任务抓紧抓好。一是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选拔和培养。二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三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人才队伍,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四是继续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球引进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精准引进。五是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只有两个轮子协调运转,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在落实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一是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二是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三是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打造连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强化创新型国家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治保障。五是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李洪峰: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我们党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理论上十分成熟并且不断发展的伟大政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在理论建设上作出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重大理论成就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诸多风险和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书记同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以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历史担当,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攻坚克难,全面开创新局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有**书记同志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坚强领导,是因为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一部十九大报告,就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诠释和充分体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极富原创性、经典性、源泉性的强国论、战略论、人民论,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部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个主题,是对**理论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的继承、发展、深化和升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它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根据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阐述的“八个明确”: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且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和主要经验;四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体制制度保障;五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法治保障和治理方式;六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七是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外部条件;八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书记同志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坚持”,这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经验的深入总结,也是对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深度整合和升华,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总起来说,**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生机活力首先是思想理论上的生机活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首先是思想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动表现和根本标志。坚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党的理论创新、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过程包括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和从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后,摆在全党面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就是要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切实抓好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思想灵魂。全党要深刻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牢牢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牢牢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坚持”,认真组织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各级党委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和中心环节,用理论武装工作统领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每个时代都会面临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问题,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必然产生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时代推动实践,实践呼唤理论,理论又引导和推动时代和实践前进。这就是时代、实践和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中国共产党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党。我们党历来靠马克思主义真理吃饭,理论优势始终是我们党的核心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有更高的理论自觉,更加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建设,更加重视全党理论素养的提高。只要我们坚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能大大提高,从而更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党的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崇高使命。(作者为上海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甄占民:“四新”彰显党的十九大思想灵魂和精髓要义党的十九大取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实践要求和人民期待,在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系统谋划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中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里面,带有思想灵魂和精髓要义性质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新作为这“四新”上。进入新时代:标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等系统阐释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特征,反映出我们党把握中国发展大势的高度清醒和自觉,为推进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总的依据和坐标。回顾9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把握,并根据社会矛盾运动提出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zd同志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注重在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如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都是依据中国社会“时”与“势”的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确立的,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赋予党的目标使命、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新的历史内涵。对此,**书记同志指出,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在中国社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飞跃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又一次为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供总的引领。这是深入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深入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而作出的科学论断,是深入把握中国未来发展趋势而作出的科学论断。量变中有质变,渐进中有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我国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共同富裕,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产生了新的更高期待。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目的是要找准分析和观察问题的基点,找准推进和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点,把握好主攻方向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谱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与此相联系,党的十九大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要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崇高使命,把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在顺应历史、现在、未来的大势中继往开来,强化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使命的自觉担当。确立新指南: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汇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明特色,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全面系统阐述,强调它是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如何认识党的十九大的相关阐述?最基本的是要循着回应时代课题→得到时代检验→满足时代需要的脉络去理解,也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反复强调的:坚持老祖宗、讲出新话语,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新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深邃洞察当今时代潮流,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它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无论理论创新的广度还是透视现实的深度都是创造性和历史性的。可以说,在每个领域、每个方面都讲出了新话,形成一个主题突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实践所证明、有效管用的行动指南。判断一切思想理论的成败得失,最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用实践成效检验。5年来,我们党以坚定的政治定力革除积弊,以深厚的为民情怀推动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力量。人们赞誉管党治党带来的党心民心大凝聚,赞誉改革攻坚取得的重大突破,赞誉党、国家、军队、人民和民族面貌的新气象,表达了对这一新思想的高度认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人素有“天下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中华民族观照人类发展的基本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一系列关怀人类命运和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思想观点,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新发展理念、全球治理观等,都以强大的思想感召力和实践魅力得到世界上日益广泛的欢迎和认同。实施新战略: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谋划和实施,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两步走”战略,到改革开放后提出“三步走”、新“三步走”等战略,都有力引领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以系统、前瞻和发展的眼光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完整勾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一战略安排具有方向统领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进程来谋划,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来谋划,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个15年”,必将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起到统领作用,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这一战略安排具有现实可行性,它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面临的良好态势与重大挑战之间的关系,考虑人民群众当前需要与未来社会发展可能之间的关系,保证目标的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统一、可预期性与渐进优化相统一。这一战略安排具有很强激励性,具有强大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必将激发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实施这一战略安排,既是一个历史的奋斗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要的是保持战略上的定力和耐力,“一锤一锤接着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展现新作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顺利实现进入新时代、遵循新指南、实施新战略,最终要落到新作为上。**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他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劲头,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要求,又是落实大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可靠保证。我们党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是为崇高目标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和行动力量。从“进京赶考”之初毛zd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到改革开放之初**同志提出“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再到**书记同志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都是如此。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是历史征程的再出发、再赶考;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保证各项战略任务顺利实施,要靠顽强不懈的奋斗意志和敢于进取的实际行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全党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感,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联系各地区各领域的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变为具体的思路、举措和行动,贯彻落实好各方面任务。要勇于直面新时代条件下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扭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龙头,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伟光: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书记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提出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是指导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全党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又要积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实现重大创新,我们党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高决策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我们党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新阶段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成为引领发展实践、开创美好未来的思想指引;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历史交汇期新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期,并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书记同志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提出的战略任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丰富思想内涵。它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新时代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根本指针。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当前,全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最重大的任务,就是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深入把握、全面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冯俊:深入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阐发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继往开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书记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一个具有诸多历史特点的新时代。它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要求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书记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书记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不会一帆风顺,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等着我们去克服、去解决。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彼岸。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书记同志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分两个阶段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0年到2035年为第一个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为第二个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深化和拓展,既体现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决心,又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高度契合,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必将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起磅礴力量。(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时期,其特点不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创造力、领导力的具体体现。**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准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命运三个维度,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参照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显然,这些内涵和使命是紧扣中国梦包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目标来说的。也就是说,新时代是通过努力奋斗更真切地贴近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书记同志去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不断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时代变化的关头准确判断历史方向、正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大潮的走向。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出发谋划发展,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的变化或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提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理论创新。1956年,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党的八大的有关表述。**同志1979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把什么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和前提。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那以后,我们党一再强调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并且都是将其同国情、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同国情问题、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紧密联系的。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要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也就是说,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二是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面对新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供给还有许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谓发展不平衡,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有城乡发展不平衡;有供需结构不平衡,比如既存在落后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群体发展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等等。这就要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成为我国制定各方面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个变化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足以改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因此,应把对最大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与时代同行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和确立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定、调整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也是体现我国发展时代性的重要标志。毛zd同志在1962年就明确提出,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1987年,**同志考虑我国发展目标的时候,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党又把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明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算起,再有3年便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便出现一个新问题:怎样规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此,**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提升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一是把原来确立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超乎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已经并将继续深刻而快速地改变中国的面貌,我们有把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能够提前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自然也要升级。于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这个目标增加了“美丽”的要求和“强国”的表述,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中华民族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近百年时间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创造改天换地的奇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当前必须着力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伟大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诞生后即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随后又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zd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从那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首先是**理论,随后又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经过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它意味着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达到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伟大的理论创新意义。新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深刻阐述: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出发,**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纲领,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深远世界意义。深入理解**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覆盖全面、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人民性、科学性,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深入理解**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八个明确”的丰富内涵。深入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这两个布局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科学路径。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深入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深入理解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持“五个更加注重”,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要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完成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理论灯塔,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理论指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首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领悟蕴含其中的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学习,着重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它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增强对它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再次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书记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在实际行动中全面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科学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广大党员干部、广大群众所掌握,必将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季晓南: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国有企业、建设什么样的国有企业、怎样建设国有企业等重大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规律的认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科学指南。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如何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坚持发展国有企业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2014年8月,**书记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在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书记同志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把国有企业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明确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的重要基础地位和重大历史作用,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国有企业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深刻分析我国国情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书记同志多次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论断。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通过发展国有企业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找到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书记同志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确立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比重不断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有利于推动企业制度创新,调动各类市场竞争主体的积极性,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确立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重大创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总结近年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书记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核心就在于党组织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于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两个优势。因此,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国有企业应当在章程中明确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将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同时,应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承担的责任也较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2015年10月,**书记同志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上强调,要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思想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解决多年来国有资本功能不清、定位不准、目标多元问题,有利于解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针对性不强、考核评价不科学问题,有利于解决部分国有企业盲目决策、粗放扩张问题。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将会大大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巨大牵引作用。**书记同志强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有利于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有利于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为此,一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二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四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理论的创新,将会有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更好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国有企业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真正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书记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要履行主体责任。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理论的丰富发展,澄清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国有企业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书记同志强调,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既指明了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明确了国有企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主动作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对长期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力度,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带头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大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形成引领效应。(作者单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马建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具有宏大历史视野和清醒历史认识,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思维是**书记同志一直以来十分强调并注重运用的重要思维,他经常告诫全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书记同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接着又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专门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对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对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彰显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的历史视野、清醒的历史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重大政治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面对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应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概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们仍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重大政治论断,充分体现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对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在曲折中走过了500多年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升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要义,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破解了这一难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获得强大动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激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书记同志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理解,他从6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新境界、新阶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描绘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蓝图,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奋斗方向10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从那时起,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探索各种方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成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既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需要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奋斗指南和行动纲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书记同志明确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更加清晰,顺应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程度地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宜勇: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只有贯通理解、协同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才能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伟大斗争扫清前行障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任务艰巨而光荣,唯有不懈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取得最终胜利。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过程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正如**书记同志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又面临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书记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才能开拓通向实现伟大梦想的前行道路,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工程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把全国56个民族、十几亿人的力量紧紧凝聚起来。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日益巩固。但要看到,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党面临长期而复杂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尖锐而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要更好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为了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伟大事业宣示旗帜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近5年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如**书记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确立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伟大事业宣示旗帜道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伟大梦想彰显初心使命**书记同志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始终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经过96年的持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必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潮流中,汇聚实干兴邦的强大正能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我们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君如: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在党的历史上,十九大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书记同志在大会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联系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坚持从实际出发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客观真实性。就是要能够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包括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二是事物全面性。实际有大有小,有全局有局部,有现象有本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尤为重要的是认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是发展变动性。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后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新的矛盾仍在不断变化。因此,认识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必须密切关注和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分析和认识社会主要矛盾阶段性转化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书记同志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可以看到,今天我国社会发展确实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处在中等收入阶段,还有43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实体经济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反映在主要矛盾上就是:一方面,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和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通过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而科学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的。改革开放之初,**同志根据1956年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后来我们党经过深入研究,将这个重大的理论表述提炼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义非常重大。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而且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只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才能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今天,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就要认识到它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在学习领会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时,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问题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问题统一起来思考和研究,把“变”和“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所谓“不变”,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因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只要这个任务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没有结束,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改变。所谓“变”,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或者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分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时候是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后是初级阶段,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奔小康”是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还是初级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于是,中国是不是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不是已经发生了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摆到我们面前。党的十七大在肯定“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同时,提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党的十九大深入分析今天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利于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认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事关对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事关科学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作者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陈肇雄: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网络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立足我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围绕什么是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指导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网络发展道路,增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书记同志这个坚强核心的引领,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网络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书记同志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各领域的影响不断加深,日益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网络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朝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目前,网络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信息服务模式日益多样,信息产品形态快速更新,信息消费正从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快速提升,在社会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网络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适应人民新期待新需求,切实解决我国网络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和网络应用普及等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提升网络能力,不断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信息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把握好网络强国建设新机遇现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技术、产业和分工格局深刻调整,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网络强国建设面临难得历史机遇。我们要从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中把握好网络强国建设新机遇,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把握经济建设新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和基础支撑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自主创新,促使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以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顺应产业变革新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网络强国建设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比如,网络支撑能力和应用普及程度全球领先,网络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网络安全总体保障有力。当前,5G、下一代互联网、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量子通信等前沿性技术研发和商用进程不断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加速推广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驱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要顺应技术和产业变革大势,不断提升网络基础支撑能力、技术创新驱动能力、产业融合引领能力、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抢抓国际竞合新机遇。网络空间作为人类共同活动空间,使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新挑战,网络空间成为大国谋求发展的新赛场、维护国家安全的新领域。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未来竞争的战略方向,加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战略布局和推广应用,争夺网络空间发展国际主导权。面对日益深化的国际合作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把握好新时代的新机遇,加快构筑数字化时代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努力实现网络强国建设新突破网络强国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战略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统筹解决一系列重大发展问题。加快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必须深入落实**书记同志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强国首先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要瞄准全球领先目标,持续抓好网络演进升级。加快全光网络建设,部署4G及后续演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全面提升网络服务水平,积极稳妥推进电信市场开放,促进各类资本平等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动网络共享发展,进一步扩大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范围,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竞争制高点。发展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最大“命门”,受制于人是最大隐患。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必须突破这个难题,紧紧牵住互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强化基础技术研究,突出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自主可控操作系统、高端工业和大型管理软件技术;超前布局网络前沿技术,推进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研发和商用,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大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研发攻关力度,提升网络安全、系统安全、融合应用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打造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数字经济新形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持续强化网络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广泛开展应用和模式创新,丰富网络应用服务,夯实网络应用基础,不断完善网络生态体系;大力繁荣融合产业,支持制造业、农业、金融、能源、物流等传统产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优化升级,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做大做强融合应用产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提升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能力。没有网络安全,就难以保障国家安全。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自主和开放、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全面提升网络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探索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协同共治新格局;统筹推进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防御和威慑能力;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持续提升依法治网水平,切实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严密防范网络犯罪尤其是新型网络犯罪。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互联网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要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把握并顺应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治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结合、从单纯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的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支持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各类创新技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要贯彻落实**书记同志提出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四项原则”;贯彻落实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五点主张”,积极开展各领域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者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宏: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科学研判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形势,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了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海洋强国建设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海洋强国建设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学习把握其科学内涵、思想方法,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领会海洋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书记同志立足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就新形势下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根本目标等作出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管辖海域广袤,海洋资源丰富。**书记同志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世界大国,坚定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纵观人类发展史,走向海洋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但与一些国家为了殖民掠夺而走向海洋根本不同,我国坚定走向海洋,坚持走的是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全面经略海洋,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世界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要地。**书记同志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这“四个转变”深刻阐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构筑起全面经略海洋的“四梁八柱”。在新时代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转变”,不断提升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上日趋重合。建设海洋强国,就要不断提高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的综合能力,确保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书记同志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这为国际社会更好解决海洋问题、共同开发海洋提供了中国方案。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一方面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国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战略高度思考、设计、实施海洋权益维护工作,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另一方面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各国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均应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树立合作共赢的现代理念。准确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科学思想方法**书记同志海洋强国建设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蕴含着指导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的科学方法论。引领时代的创新思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思维,才能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当前,国际海洋治理体系进入加速演变与深度调整期,我国海洋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发展期,尤其需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书记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一系列重大命题,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重大观点,科学谋划我国海洋事业创新发展,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引领和推动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制定出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立得住、能管用的海洋战略,强化对海洋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统筹。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强化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在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大背景中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陆海统筹理念,从根本上转变以陆看海、以陆定海的传统观念,强化多层次、大空间、海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意识,既提升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又增强海洋意识、海洋文明等软实力;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统筹推进我国海洋事业整体向前发展,海洋及相关产业、临海(港)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国家利益至上的底线思维。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坚守的底线。**书记同志强调,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他还指出,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筑牢边海防铜墙铁壁。这划出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捍卫海洋安全的底线,表达了我国在涉及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严正立场、高度自信和坚定决心,彰显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底线思维。努力在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书记同志海洋强国建设思想既是内涵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理论,又是指导具体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必须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积极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书记同志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优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涌现出一大批海洋特色鲜明、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集群,较好完成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任务。出台《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在新时代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海洋经济提质增效步伐。健全完善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指标、指数和报告,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有力信息支撑。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四大体系”:以海域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为主体的资源管理体系,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修复为主体的环境管理体系,以监测、预报、调查等为主体的业务体系,以专门法律和督察制度为基础的法治体系。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入实施生态管海、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系统思维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海洋生态红线管控,优化海洋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坚持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方式,强化海洋污染联防联控,深入开展海洋生态整治修复。严格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控污染物入海总量,强化海洋资源环境执法力度,建立“湾长制”,逐级压紧压实党政领导干部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职责。深度参与全球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治理。当前,国际海洋事务进入快速发展期,海洋治理进入深度调整期,提供中国方案、获得更多制度性权利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战略对接,以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携手共创依海繁荣之路,实现人海和谐、共同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蓝色伙伴关系,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海洋公共产品共享、海洋安全维护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我国“蓝色朋友圈”。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法非正式磋商,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蓝色经济、极地、深海等,在全球性和区域性规则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作者为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王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书记同志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实施的国家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不同角度三次提到军民融合发展,并且对如何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真正学懂弄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是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认识的重大升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统筹经济和国防建设。1956年,毛zd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创造性地提出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形成“军民兼顾”战略思想。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和民用工业体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并胜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数次边境自卫作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为开创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世纪之交,我们党明确提出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注重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促进了经济和国防两大建设的紧密结合。进入新世纪,我们党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敏锐洞察和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在战略定位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在发展阶段上,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奋斗目标上,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在实现途径上,指出要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法治保障。这些重要讲话精神,赋予军民融合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完善、系统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境界、新水平。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书记同志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是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促进国家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可靠支撑。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兼顾发展和安全,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当今时代,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的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军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联度空前紧密,现代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更加强调实现军和民两种力量、两种技术、两种资源之间的转化与融合。在这样的态势下,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兼容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筑牢发展和安全两大基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所以能够对发展和安全构成支撑,是因为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向支撑拉动作用。一方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如,军用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会拉动民用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北斗系统”对国民经济技术产业群产生数千亿元的拉动效应;“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大型国家工程也都有力拉动了相关高端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以及风险防控等多重挑战,迫切需要更好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在国防建设中挖掘军民融合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经济建设发挥支撑作用。**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艰巨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离不开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只有通过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才能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增强国防实力。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定实施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所有这些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安全的发展环境,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仅能够为各项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安全保障,而且能够有效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仅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其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战略能力。**书记同志指出,要扭住军民融合不放松,善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统筹各方面力量资源,不断拓展融合深度和广度,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是以国家战略体系为基础的,只有国家战略体系中的每一项战略都得到有效实施、各项战略协调配合,才能生成高水平的国家战略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按照**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要求的,“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同时,同步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形成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文化等力量一体运用的战略态势,努力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能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合有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赢得国家战略优势。**书记同志强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这是从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军民融合打开了广阔发展空间,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了重大机遇。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无不展现出民用领域新科技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广阔空间。很多国家力争以最快速度先于对手把民用新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军事领域,以谋求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对我国来说,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必将促进各类军民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加速前沿性、革命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有利于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既使军事创新得到强力支持和持续推动,又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获得更大动力支撑,从而大大提升国家战略优势。**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他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我国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是顺应现代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目的是以全社会可承担的最小成本,保持对敌人的最大战略威慑,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大限度维护和平的目的。因此,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仅不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恰恰相反,它将为遏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贡献重要力量。(作者单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刘家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科学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呼唤我们勇于担当作为,新修订的党章对党员划定更高标准、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合格共产党员。努力做坚定践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合格共产党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科学指导和战略引领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思想理论清醒,政治才能坚定。学习贯彻好**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每个党组织、每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主题鲜明、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学习。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国际和国内相结合,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联系**书记同志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融会贯通、学思践悟,全面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看一看信仰信念、宗旨观念是否坚定,责任担当、创新精神是否合格,思想品格、工作作风是否过硬,不断净化思想灵魂、提升精神境界。要通过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要自觉运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努力把学习贯彻的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伟大时代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然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真理光芒。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用、学而行,真正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立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努力做坚定维护**书记同志核心地位、领袖权威的合格共产党员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新时代共产党人讲政治,第一位的就是要坚定维护**书记同志的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做到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忠于核心、坚定拥护核心、时刻紧跟核心、坚决捍卫核心。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必须深刻认识到,**书记同志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在重大国际斗争中、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雄才伟略、远见卓识和战略定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刻历史性变革。**书记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成为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始终心怀对**书记同志的崇敬之情、追随之志,始终做到深刻认同、衷心拥护、真诚爱戴,始终不渝向**书记同志看齐。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线。忠诚于党,首要的是对核心忠诚、对**书记同志忠诚。维护核心、维护**书记同志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我们必须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书记同志的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坚定不移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任何工作都必须以贯彻**书记同志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前提,这是每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要坚决做到党中央、**书记同志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书记同志决定的坚定执行,党中央、**书记同志禁止的坚决不做。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同一切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努力做坚定贯彻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合格共产党员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目标,需要每名党员具有担当精神,做到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努力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这是新时代向党员、干部发出的伟大召唤,也是检验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以坚定的自觉为党分忧。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做好山东工作,对全国大局具有重要影响。全省广大党员要自觉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自觉向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表看齐。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险防控、社会稳定五场攻坚战,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为大局添彩。把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始终牢记**书记同志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以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有没有务实管用的举措,能不能落小落细落具体。要对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照**书记同志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梳理重点工作,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一项一项抓推进,一项一项促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短板和薄弱环节,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拿出实招硬招,逐项攻坚突破。倡导真抓实干,强化工作督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懒政怠政问责查处力度,完善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纠错容错和正向激励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一以贯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创新的思路攻坚克难。**书记同志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坚决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目标、原则办事,又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要善谋划,树立全局视野、增强战略思维,从全局和长远出发谋划山东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体系、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医养健康示范省、港口整合等重点工作,切实把谋篇布局的基础筑牢。要善统筹,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转盘子”,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什么工作紧迫就在什么工作上聚焦,什么问题突出就在什么问题上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善创新,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以新思路谋划新举措,以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靠改革创新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努力做坚定落实**书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合格共产党员**书记同志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现了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标准、纪律标准、能力标准、作风标准。每名党员都必须认真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党章为总规矩、总标尺,努力锤炼更加过硬的素质,展现新作风新气象新作为。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树立更高标准。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全面落实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切实在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上严起来,自觉同违反党章、破坏党的纪律、危害党中央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的言行作斗争。在加强道德修养上树立更高标准。自觉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成为道德标杆。加强道德修养必须从小事小节做起,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时刻检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慎独、慎微、慎初,涵养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保持清正廉洁上树立更高标准。坚守法纪红线和道德底线,以时代楷模和先进分子为标杆,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腐败分子为戒,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常温入党誓词,拒腐蚀、不染尘,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书记同志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维护**书记同志的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坚定不移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成为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黄浩涛: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报告联系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书记新时代党建思想,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党的建设所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是一个显著标志。报告从五个层面阐述了这种变革,“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等。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使命担当。强调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始终”的历史担当,即“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报告阐明了关于党的建设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要求。在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八个明确”中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包括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保持长期奋斗的精神状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报告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主线、统领、着力点以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的整体要求和有机联系。从八个方面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目标、任务、原则、工作重点和主要路径。以上列举了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集中论述,我们的学习应该原原本本,力求准确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从报告的整体上,从更广阔的方面,去领会和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二)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尤其需要把握以下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关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重要表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领导定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处于统领地位。他指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建设要在严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上下功夫。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保持党的政治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法宝。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能够发挥纲举目张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一条红线。**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表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造福人民的执政追求。在执政方式和执政力量上,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强调依靠人民。**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深刻诠释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进一步指明了党的力量源泉、执政之基和党的建设根本价值取向。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重要思想抓住了固本培元这个党的建设的根基。报告要求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经验。**书记关于“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论述,与过去把制度建设与其他方面建设并列不同,是制度治党思想的最新概括。在思想建设、固本培元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书记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及其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书记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把党的建设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二是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思想路线,坚定全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突出党的自我革命,突出问题导向。勇于直面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刮骨疗毒,坚持以零容忍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书记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党兴党强党的光明前景。甄占民:领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本要义党的十九大内容极为丰富和深刻,在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需要从战略上全局上一步步加深理解。学习领会大会精神,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义特别需要深入把握:一是新时代,即大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科学论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二是新指南,即大会系统阐述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并写入党章、正式确立这一重要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三是新战略,即大会作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什么说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是大会的基本要义?是因为,这“三个新”是带有灵魂意义的方面,是带有纲举目张作用的要素,是贯穿整个报告的思想脉络,把握好这“三个新”,就容易理解大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容易理解大会所作的各方面决策部署的内在逻辑与遵循。也是因为,这“三个新”集中体现着大会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创造,彰显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把握好了这“三个新”,就能更好地掌握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就能以顺应历史大势的主动精神去履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大会重大意义、历史贡献最集中的体现。第一,认识新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准确判断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从而确立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的自觉认识和清醒把握,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这一科学论断有着科学的依据。就当代中国发展进程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雄心壮志、开新局新风,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人民自信心和向心力的全方位提升,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来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出新的愿望和期待。就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来说,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开启了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新的历史征程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战略谋划和部署。与这样的分析研判相联系,大会还对新时代的基本内涵作出系统阐述,作出“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明确概括。“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的概括涵盖面很宽,贯穿的是对中国历史、现在、未来大势趋势把握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民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前行进程的有机统一。这也必然赋予各方面事业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历史使命以新的更高要求。第二,把握新指南。理论创新优势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系统阐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正式确立这一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九大最具核心意义的理论成果,也是大会最根本、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对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些论述所贯穿的核心意蕴,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反复强调的: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首先,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的新的时代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会报告用“八个明确”阐明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也充分展示了这一重要思想在讲出“新话”上的广度力度和厚重程度。其次,这一重要思想在引领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中彰显了真理力量。5年来,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背后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力量。再者,这一重要思想以一系列关怀人类命运和占据道义制高点的思想观点,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以说,这一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阐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的同时,大会报告还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等14个方面,用很大篇幅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这就从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与“三个基本”有机统一的关系上,为我们把握好今后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指明了总的遵循和大政方针。第三,实施新战略。战略问题是赢得全盘主动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今发达国家,都是在运用正确发展战略中成就现代化的。我们党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政党更是如此,包括五六十年代的“两步走”战略,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大“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都有力支撑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使命要有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思想,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向标和路线图。这一战略安排,立足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整体福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进程,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大步”“两个15年”“两大阶段性总目标”,具有很强的方向引领性。这一战略安排,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体现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像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的目标追求,都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既体现长远追求,又体现逐步提升、渐次推进的特点,符合发展的一般特性和基本规律,具有很强的实际可行性。正如**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当然,强调对“三个新”的理解,并不是以此来代替大会内容的全部。重要的是把这“三个新”同大会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决策部署有机联系起来,在相互贯通中更好地领会大会精神。刘海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同志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再现了这一新思想的内在逻辑。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版《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年了,可划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时间段。尤其是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昭示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随着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意义。**书记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历史意义所在。这些年我国快速发展的事实足以说明,现代化的道路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也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还有更宽广的道路等待人们去探索。这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创造历史的活动更加自觉。同时也起到榜样的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论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社会,首先要求找到它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对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社会矛盾也悄然发生变化。30多年过去了,今天看来,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从而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从人民群众需求这个根本利益出发反观社会发展,则发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根据这个新的实际,**书记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这个论断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强调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认为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并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现代化目标增加了“美丽”的内容。阐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新思想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内容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些既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基本方略以党的领导开篇,以全面从严治党收官,令人印象深刻,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书记同志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远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经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经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提前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极大增强。因此,党的十九大也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远景规划,并分两个阶段作出了安排。**书记同志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发展作出了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这一新的战略目标,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将随之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明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强调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为强国强军提供了科学指南。系统总结新时代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理论自信与理论自强有机统一,在增强定力中保持理论创新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自强,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动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理论自信与理论自强相统一,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始终保持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等错误思潮,我们党坚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旗帜鲜明地捍卫真理、批驳谬误,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五年来,党、国家和军队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军正加速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我们更有底气增强理论自信。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自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和实践主题,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治理能力,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的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上,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坚持目标创新与路径创新有机统一,在梦想感召中激发理论创新活力。既提出科学、宏大的目标凝心聚力,又提出务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实现目标,是新时代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鲜明特色。以伟大梦想感召,用伟大事业激励,进一步激发了理论创新活力,增强了理论创新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出实现中国梦引领理论创新。在党的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强国的梦、富民的梦、激扬的梦、美丽的梦,昭示了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成为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提出实现中国梦,既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又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目标引领,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使党的理论创新目标更加明确、指向更加聚焦。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际上都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开,也是为实现中国梦服务的。规划圆梦路径丰富理论创新。我们党不仅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而且把目标图转化为路线图、发展图,提出了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清晰路径。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我们党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治国理政格局上的重大创新。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则推动我军加快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力量保证,也使中华民族百年强军梦梦圆可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用伟大梦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引领中国梦强军梦一步步变为现实。坚持“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有机统一,在问题导向中彰显理论创新价值。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代之问,在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使理论创新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和巨大的时代价值。破解“中国问题”、推进“中国之治”,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因。着眼于解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在军事领域,我们党着眼回答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书记强军思想,实现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飞跃。从根本上说,这些重要思想都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着眼解决中国问题而创立的,也是在持续解答中国问题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解答“全球问题”、改善“全球之治”,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党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摒弃“国强必霸”窠臼,超越零和博弈,提出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新理念新主张,提出设立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这些“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重要设计和举措,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战乱、贫穷、共同发展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根本之道,特别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问题”与“全球问题”更加紧密关联,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从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导,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统一,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理论创新境界。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创新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就越强大。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新境界。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原始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或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或国外现代化模式的翻版,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我们党坚持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实践中不断发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五年来,我们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无不是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汲取新鲜丰富宝贵的经验,使党的理论创新具有厚实的基础、不竭的源泉,不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以创新的理论指导推动新的实践。随着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指引下,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是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的光辉典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求我们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院长、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彭劲松: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认真深入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历史使命和基本方略落到实处的重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立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必须有灵魂有思想有信念,必须有追求有奉献有担当。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始终占领道义高地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来自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自于深刻的改造世界的长期实践。革命、建设、改革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诉说、行动乃至生命践行着对于理想信念的不变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与改革开放之初的**之问有联系,但体现了新时代强起来的特点,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新的问题。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基于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立场。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把握其中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始终保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牢推进“四个伟大“。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铸就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追求新时代历史使命的伟大实践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逻辑起点是新时代各种现实问题,其价值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来概括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学习贯彻中应该把握的关键。“八个明确”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题目下,明确了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方面有的是对于过去目标的提升完善,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其实现步骤的新设计;有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如“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国防和军队建设、全方位外交、党的领导等;有的是全新的理论判断,如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认识。这些思想集中回答了新时代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个坚持”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做好**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形成学哲学用哲学、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本领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来的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观点。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紧密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落细,把握人民群众需要的变化,在理论与实际的互动中切实推动各项工作。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工作方法而具有科学的彻底性,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要在把握其基本观点、基本内涵、基本方法基础上,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来分析各地各部门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解决问题导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推进“五个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在中国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牢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和国际责任,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逐步发挥引领作用,牢牢坚定“四个自信”,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运用,在于坚持中不断发展、发展中不断坚持。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党的十九大发出新时代的又一次伟大号召带来的催人鼓点、傲人阔步,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会更深入更丰富,党和人民的伟大梦想必将在世界面前次第舒展。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体现实践要求,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勤于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结合,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彭晓春: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党的十九大报告紧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了全面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四个伟大”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构成了新时代我们党的总抓手、总纲领。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个伟大”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实践和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党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伟大”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纵贯始终、指向鲜明,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深邃的时代价值。从历史维度看,“四个伟大”紧扣中华民族复兴,汲取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梦想和追求,汲取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历史成功经验,汲取了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发展的实践精华,把党深深植根的中华民族、中国大地、中国人民统一起来,集中展现了我们党新时代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实践的传承和升华。从理论维度看,“四个伟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重大特征,明确回答了我们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依靠什么力量、保持什么状态、达到什么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维度来看,“四个伟大”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大内容、大逻辑,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思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的集中宣示。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四个伟大”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伟大斗争责任担当下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有发展。伟大斗争是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措施、方式手段、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勇气、一种品质、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担当,在“四个伟大”中起变革性、创新性作用。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历史方位,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四大挑战”“四种危险”,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矛盾问题叠加交织,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必须坚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以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提高斗争本领,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永不懈怠,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各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思想斗争、意识形态斗争、政治斗争、反腐败斗争,深化改革开放,坚决战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必须锲而不舍、坚如磐石,咬住青山不放松,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伟大工程政治保证下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必须强化伟大工程这个根本性政治保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围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伟大事业旗帜指引下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旗帜指引胜利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高扬的伟大旗帜。在“四个伟大”中,伟大事业是旗帜方向和道路途径,起全局性、引领性作用。按照“三步走”战略安排,当前我国已经提前完成了解决人民温饱和人民生活总体小康这两个目标。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必须坚持高举旗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分步推进,稳步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并适应这一根本性变化,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补短板、强弱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在伟大梦想目标领航下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四个伟大”当中,伟大梦想是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起统领性、方向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必须坚持伟大梦想领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我国大踏步赶上新时代要求;必须坚持实干兴邦,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关键在抓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突出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等办法,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地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按照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完成决战贫困决胜小康伟大使命;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切实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力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牢基层组织基础,建强专业化队伍,切实为推进“四个伟大”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书记)郝鹏:在“四个伟大”中担当中央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九大以“四个伟大”集中宣示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四个伟大”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灵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路径,是凝聚全体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智慧力量的共同愿景。中央企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在“四个伟大”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磅礴力量。为进行伟大斗争当好基本队伍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靠纲领路线正确,靠人民群众拥护,也要靠可以信赖依靠的基本队伍。新时代我们党要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种危险”,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必须有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总书记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及其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就是这样的队伍。这是总书记的巨大信任,是党的殷切期望。我们要牢记嘱托,为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伟大斗争当好基本队伍。政治上绝对可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书记是当之无愧的新思想创立者、新时代缔造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航者。中央企业1400万职工、500万党员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决维护**书记党的领袖、党的核心地位,坚决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听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和召唤。思想上绝对忠诚。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七大将毛zd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指引中国人民站起来;党的十五大将**理论写在党的旗帜上,指引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必将指引中华民族强起来。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学笃用中打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把理论学习转化为理论自信,把真理力量升华为信仰定力,把对党绝对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入头脑、融入血脉、沁入骨髓。行动上绝对紧跟。绝对可靠、绝对忠诚,根本在落实、关键在行动。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战略部署,分两个阶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了战略安排。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十九大各项重大部署作为检验绝对可靠、绝对忠诚的重要标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办法,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党建的生动实践,把总书记标定的目标、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为建设伟大工程作表率当先锋党的十九大强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中央企业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经济领域的重要阵地,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严从实管党治党,不断强“根”固“魂”,为建设伟大工程作表率当先锋,努力成为践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堡垒。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总书记的报告指出,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宝贵经验。中央出台的《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重要制度成果,对传递党建工作压力,激发党建工作动力,全面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抓好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落实好四部委境外单位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制定落实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性文件,完善以中央企业境内单位党建为“主体”,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境外单位党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继续抓好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向国资委党委报告年度党建工作、党组织负责人向国资委党委党建工作述职以及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完善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党建工作“述评考用”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宽松软”问题,真正使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十九大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是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关键少数”。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重要干部的管理权,要总结“选”的经验,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选优配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提升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要提升“用”的实效,精准科学用人,不拘一格用人才,使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位置,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决治理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四不干部”。要完善“管”的制度,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抓住“三基建设”这个大工程。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修订的党章对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树立大抓基层、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大力加强中央企业基层党建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三基建设”。制定中央企业基层党委工作规则、基层党支部工作规则。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真正把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职工群众、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从生产科研一线发展党员,努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使企业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环节有党员把着、关键时刻有党员顶着。抓住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我们要巩固发展中央企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运用好“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深化政治巡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要推进党内监督同企业内控体系贯通起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监督合力。要继续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坚决夺取中央企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推进伟大事业夯实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坚定不移搞好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基础。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国有企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壮丽事业,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共和国宏基伟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打赢改革脱困三年攻坚战,国有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现在,我国国有企业正从跨越式发展追赶者,变成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并行者,有的领域和行业已经成为领跑者。**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国有企业历史功绩绝对不能否定,也绝对否定不了。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国有企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走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加坚信国有企业应有作为、必有作为、大有作为,国有企业一定要搞好,也一定能搞好!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确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要深化落实“1+N”政策体系,加快突破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要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增强活力、激发动力、释放红利,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中央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带动作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坚决打赢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专注实业、做强主业、创新创业,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一流企业企业强则国家强,伟大梦想需要一流企业支撑。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我们要响应总书记号召,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与伟大梦想相匹配的世界一流企业。要弘扬一流企业先进精神。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流的企业孕育先进的精神,先进的精神塑造一流的企业。中央企业60多年发展壮大历程中,培育了“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铁人精神,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锻造了“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高铁精神,这些先进精神植根于中央企业,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我们要坚持弘扬中央企业先进精神,努力塑造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回报股东、关爱职工、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中央企业优秀文化,汇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要锻造一流企业创新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只能自己干出来。中央企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高附加值尖端产品,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地位,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培育一批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使我国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要建设造福人民的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有资产全民所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中央企业既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也与国计民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央企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给人民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加油,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张忠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书记对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基点、战略使命、战略步骤、战略力量、战略保障等作了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绘制了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战略基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条件制定方针、描绘蓝图、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立足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蓝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战略的基点和依据。战略指导思想: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强大真理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思想灯塔、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战略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在对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不懈追求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13亿多人口的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意味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到哪里,国家的安全保障就到哪里;意味着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景得到更好的实现;意味着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将始终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战略步骤: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曾先后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现代化。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步走”“两个十五年”的新的战略谋划。第一步,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二步,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两步走战略谋划,既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化和推进,也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升级版,将我们党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这凸显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战略谋划的远见卓识和高超智慧,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战略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让我们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成为民族复兴的主心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肩负崇高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战略保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实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者系中央党校进修部主任、教授)董振华:担当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我们必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无能,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伟大的中华民族久经磨难。中华民族面临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谋求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终究没有能够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课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成功解决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第一个时代课题: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面对第二个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虽然,在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曾经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失误,但是,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富起来了。经过长期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的辩证法,富于批判性、革命性和创造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一切事物看作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张不但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无止境,问题无止境。毛zd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我们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全部实践,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就当前中国的现实而言,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能有效破解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难以推进。因此,我们要在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团结带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来完成。历史一再证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最怕的就是一盘散沙,四分五裂。而能够把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十几亿人力量凝聚起来,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具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96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带领人民战胜它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根本原因在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打铁必须自身硬。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露。这些新情况,尤其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要应对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很严峻,责任很重大,使命很光荣,需要自身更加坚强有力,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推进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赵昌文: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时强调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当前,社会上对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仍存在认识不到位、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特别是在什么是稳中求进、为什么要稳中求进、为什么能稳中求进等基本问题上存在一些偏差。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以上关于“稳中求进”的基本问题,全面、辩证地理解稳中求进的内涵,破除认识误区,为自觉贯彻落实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夯实认识基础。什么是稳中求进回答“什么是稳中求进”,就是要讲清楚“稳”的内涵、“进”的内涵,以及“稳”与“进”的关系。早在2014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书记就指出:“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稳和进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预期和新的动力”。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与“进”的关系作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即“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2017年7月21日在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书记再次重申“要更好把握稳和进的关系,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强力维稳、机械求稳,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恰到好处,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以上论断已经对稳的内涵、进的内涵和“稳”与“进”的关系作出了精辟论述。当前关于“什么是稳中求进”的认识偏差主要体现为对“稳”与“进”的理解仍不到位。“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经济增速换挡期、增速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理解“稳住经济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机械地从增速维稳层面去理解,陷入不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调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经济指标不能适度向下波动的认识误区。“稳住经济运行”与增速目标适时适度下调、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内向下波动并不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贯强调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据“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客观因素,适时适度下调增速预期目标,从2013年的7.5%左右下调至2017年的6.5%左右,实际增速则从2013年的7.8%逐步下移至2016年的6.7%。实践证明,“稳住经济运行”并不意味着要对增速强力维稳、机械求稳,不意味着增速目标及增速不能下移。在不发生大的波动情况下,“退一步、进两步”,牺牲一定速度指标换取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升就是稳中求进。“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这一论断明确告诉我们,不能将“进”片面理解为短期内经济指标的回升,而应理解为决定中长期经济增长根基的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在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作出战略部署的情况下,理解“进”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调整结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对于结构调整,我们应超越企业、产业、区域、需求等视角,从宏观上、经济运行机制上去把握结构,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当前存在的重大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为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以及金融和房地产失衡。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结构调整,就要把“进”的重点放在推动三个重大结构性失衡的再平衡上。为什么要稳中求进回答“为什么要稳中求进”,主要是要讲清楚为什么稳是主基调,不能在短期经济指标方面一味求进。与稳中求进相反,一味求进论否定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追求短期经济指标的尽快回升或V型反转。我们并不是不喜欢“进”和快“进”,谁都希望一日千里,V型反转。但是,无论是从现实需要还是历史经验教训出发,都要求我们坚决反对一味求进。否则,不仅不能“进”,反而会产生反效果,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干扰。稳中求进是治理三个重大结构性失衡的现实需要。实体经济内部供需结构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阻滞了经济循环,降低了经济活力,导致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和金融风险不断积聚。要治理这些失衡,稳中求进是基本前提。如果一味求进,追求短期经济指标的快速显著回升,在内生增长动力仍然较弱的背景下,就不得不继续甚至更多依赖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依赖房地产投资和信贷快速扩张。结果毫无疑问是进一步加剧失衡:“僵尸企业”得不到清理、产能过剩难以化解,过度金融化无法抑制、金融稳定压力和要素“脱实向虚”进一步加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增加并存,等等。稳中求进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工作实践表明,若在指标上一味求进,追求速成,经济建设很容易遭受重大挫折。相反,坚持稳中求进,即便经济运行遇到巨大困难,也能将其克服,取得较好经济增长绩效并为未来发展创造潜力。1998—2002年期间,面临外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国有企业举步维艰、金融风险大规模暴露等严峻挑战,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动国企、金融、住房等领域改革,扩大开放加入WTO,在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稳住了经济运行,还为2003—2007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稳中求进也是应对目前国内外不确定性的战略思维。一方面,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疲软;去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阴霾仍未消散;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仍在攀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冲击全球金融稳定,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预期逐渐向好、市场信心不断增强,金融风险有序化解。不过,经济运行仍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还不够强,金融领域“灰犀牛”风险依然存在。面对国内外环境可能存在的负向变化,需要有底线思维,通过稳中求进为可能出现的冲击预留缓冲和腾挪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预期增速目标一直坚持留有余地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能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基本前提是能“稳住经济运行”。有一种错误的“硬着陆论”观点认为,中国很难稳住经济运行,不能稳中求进。在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情况下,这种“硬着陆论”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根源在于忽视了中国的三大核心优势,即后发优势、体制可改革性优势和大国优势。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史,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上靠技术进步和制度革新的双轮驱动。后发优势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构成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源源不断的潜力。体制可改革性优势为制度革新提供最重要的保障,使后发优势所蕴含的潜力得以释放。大国优势则意味着较强抗风险能力,充足的“试错”空间,为发挥后发优势和体制可改革性优势创造条件。稳中求进有后发优势的支撑。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属于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技术、产业平均水平与世界技术、产业前沿仍有明显差距,仍具较强后发优势并蕴含了较大增长空间。即便世界技术、产业前沿拓展速度显著降低,后发优势的存在也可以保障中国具有保持相对较快技术进步速度的潜力。重要的是,一个国家政党、政府是否具有稳定强大的执政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先决性条件,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可以确保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后发优势所蕴含的潜力不断释放。有人担心,与成功追赶型的较小型经济体不同,超大经济体后发优势的释放会受制于全球需求空间,中国块头太大,国际市场难以容纳后发优势的充分释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既没有认识到大国本身的内需可以构成巨大支撑,也没有认识到中国正致力于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为特征,以互利共赢为追求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希望通过促进全球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来实现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稳中求进有体制可改革性优势的保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制度唯有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受特定利益群体的影响,任何一种制度本身都可能存在蜕化的自然倾向。另一方面,有益于过往发展阶段的制度不一定能够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环境。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在体制可改革性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首先,中国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既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认识,也在全体中国人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烙印。其次,政治生态的净化为改革提供了好的环境。改革的探索或实施需要有为干部,需要政治领域的企业家。反腐的深入推进,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将领导干部的精力吸引到推动制度创新上,有利于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良好氛围。最后,当前遇到的矛盾和挑战也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古今中外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共识较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不当观念的束缚。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演进和现实的教育才能得以打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的弊端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也就不言自明了。稳中求进有大国优势的护航。首先,大国抗风险能力较强。由于经济体量大、内部市场大,在外部冲击下,通常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经济波动性相对较小。只要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中国完全能够应对和承受各类风险冲击。其次,大国有利于释放后发优势。后发优势释放不是对国外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简单照搬,也伴随着大量的创新。总体而言,大国的创新生态相对较好。庞大的经济规模及其伴随的多样性,为初创企业挑战现有的大企业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保障了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即创新型企业从小变大的可能性。最后,大国在体制可改革性方面更具优势。当改革本身蕴含较大风险时,大国的幅员辽阔为改革试点提供了广阔的“试错”空间,有利于通过试点总结经验,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之所以保持了较强的体制可改革性,正是由于充分利用了大国优势,通过地方或局部改革试点实现了对改革风险及成本的有效管理。(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张晓燕: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新时代意蕴创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告我们已经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是党的十九大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十九大党章修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时代记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蕴。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坚持和传承这一历史经验,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这是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最大亮点和历史性贡献。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人民、领袖的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充分肯定和突出强调**书记对创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强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强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强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明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及时对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新的重大判断,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提出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成功之道。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十九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使党章内容和报告精神有机衔接,为全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总纲部分,把原来党章规定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修改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是十九大提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及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出新愿景、作出新部署的基本依据。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原来党章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表述修改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原来党章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比,既有坚持和承接,也有新变化和新内涵,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内涵没有变,只是表述作了修改使其更加简练;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规定的“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预计可以提前十五年实现,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党章修正案里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接力奋斗、共同奋斗的目标,是一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通过修改党章,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增写了“美丽”,把原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修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顺理成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党章总纲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部分,增写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使全党增强“四个自信”有了党章遵循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在党章总纲增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经过五年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十九大修改党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写入党章总纲,水到渠成,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写入党章总纲,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需要,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此基础上,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还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适当修改,全面体现十九大精神和要求。要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持的首要基本方略。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及时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写入党章,在总纲中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要紧密结合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来深入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认识和把握党章作出这样修改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提出的新要求,紧密联系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定位和要求,在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领导核心。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使党章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规范,是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一个鲜明特点。这集中体现在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作出的新表述。这一新表述使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主线清晰、内容明确、更加完善,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一新表述具有新特点,包括调整和规范了五大建设的概念和内涵,使五大建设内涵更加清晰和明确;改变了过去关于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笼统提法,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和作用;增加了党的纪律建设内容;删除了反腐倡廉建设,解决了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之间的重复和交叉问题,将其要求融入到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调整了原来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五大建设板块之一的规定和做法,把制度建设贯穿新的五大建设之中,新的五大建设都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制度建设进行和展开,都必须以党的制度建设为依托和载体,都必须落实到党的具体制度建设上。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并在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中增写了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内容。在条文部分,增写了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增写了“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实现了巡视巡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增写了**书记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条标准规定;还相应地修改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内容、充实了党的纪律的内涵,充实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任务和完善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党章吸收、衔接和转化,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作者系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董根洪:论中国智慧的基本特性**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到“中国智慧”。不仅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知识智慧”和“治国理政智慧”,而且高度重视发挥中国智慧的当代意义,强调实现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强调在推动全球和人类发展中必须“体现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智慧”。什么是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通过对天地自然之道、历史治乱之道、为政治理之道的深刻认识和有效运用而形成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和战略谋略,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生存理想、明智的生存战略、高超的生存策略。中国智慧提供了促进中国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金钥匙,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依然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性。中国智慧是一种生生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明性。中国智慧是一种生存发展智慧,然而它不是单个个体的生存技巧和发展策略,而强调的是天地人万物一体生生。《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具有“大生”“广生”的本性。天地最根本的德性或本质在于生养万物,那人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人类要追求和行使的根本目标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就是促进万物和人类繁荣发展。生生者,纵向的就是一代一代可持续的“大生”;横向的就是所有生命的共享“广生”。在这里,“生生”凸显的生存智慧,既重视现实发展,又强调一体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一种仁民爱物、立己达人、民胞物与、厚德载物的情怀。**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方略就充满着这一生生智慧。他提出的“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的外交方针,都辉映着这一智慧。显然,当文明的核心就在于超越动物弱肉强食的野蛮生存法则时,中国“生生”智慧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体繁荣发展,显然体现了真正的人类文明特性。中国智慧是一种中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科学真理性。《中庸》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大道。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中国智慧之为智慧,根本上就在于它符合天地人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正确地体现了宇宙的“大本”“达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即事物具有最佳的结构和最佳的数量比例关系;和者,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即多样性的事物处于最佳的平衡协同关系中。显然,一切事物,能够具有最佳结构和最佳数量比例关系,处于最佳的多样性统一协同关系中,必然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最佳生存发展。正因如此,中和之道成为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重要原则,人们依中和之道而行,使自己的行为恰到好处。这被孔子视为最高的生存智慧,即“至德”。中和智慧赋予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和平、保和、太和的价值观和善于全局性、系统性、平衡性、协同性的思维方式。**书记强调,“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国际上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正是继承弘扬了这一中华最高的中和智慧。中国智慧是一种治理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世界价值性。中国智慧在今天为世界重视,在于它可以为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启迪,在于中国智慧从根本上是一种“治国平天下”的治理智慧。中国古代的圣人之道,本质上是治理之道或致治之道。尧舜禹相授受的是治天下之道,而先秦诸子百家也都是以“治”为核心主题而展开探讨的,如司马迁所说:“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此务为治者也。”“务为治”揭示了中国智慧的平治天下的本质使命。因此,中国古代的圣人智慧和诸子百家智慧都体现为一种治理智慧,如上述的中和之道就为治理之纲,“以中和治天下”成为根本治国之道,成为最高治理智慧。其余各家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基本治理思想,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儒家的三纲五常、以德治国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尚同尚贤思想,法家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阴阳家的“五德转移,治各有宜”思想等等,再包括在现实治理中得出的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王霸并用、公正为上、吏治为先等,共同构成了中华历史上丰富多样的治理智慧,即《易》所谓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今天,这些丰富的治理智慧可以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以及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书记在主持第十八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强调“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并具体列举和分析了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系列智慧,肯定这些智慧具有“重要启示”“有益借鉴”。中国智慧是一种民本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人民进步性。中国智慧其生生性,其治理性,都落脚到天下百姓,如王阳明说的“挟爱民之心,有爱民之政”。以民为本成为历代统治者基本的执政理念和治理智慧。一切治理围绕民心、民意、民生而展开。“以民心之心为心”“以利天下之民为心”“以民为务”都是治理的出发点,而如何和为何“以民心之心为心”?首先,顺应民心是执政治理的首要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一条基本的执政规律。如孟子所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其次,尊重民意是执政治理的基本途径。中国古代的治理智慧非常重视民意基础,强调“惟民之所欲是从,惟民之所愿是顺”。为了顺从民意,就注重从多方面了解民众百姓的实际民情,包括实地调研走访,也包括设立“榜木”“乡校”等形式收集倾听民众意见建议,一切围绕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而展开。最后,改善民生是执政治理的最后归宿。中国古代的治理智慧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治理为了改善百姓生活,解决民生温饱。《易》中记载伏羲、皇帝、尧舜禹等诸多圣人,其全心治理天下的目的就是改善民生:“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富邦国,以养万民”。历代经典史书频繁出现的“利民”“爱民”“惠民”“养民”等词都提示着中国古代的治理之道本质上是一种民本智慧。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本智慧的弘扬和升华。中国智慧是一种日新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务实创新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几千年绵绵不已,其独特顽强的生命力发展力源于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日新变通的中国智慧。中华文化强调自强日新,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进取精神和不屈的奋斗精神,《大学》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所提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生存智慧。中华文化强调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如宋代思想家张九成提倡的“唯实是举”“务实有用”;如黄宗羲提倡的“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不尚空谈、经世致用,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而强调务实致用就必然重视变通创新。因为客观世界不断变化着,万事万物不停发展着,因而,人们的行为也必须相应地变化发展,这一理念就构成以《易》为代表的中华精神和中国智慧。《易》认为,世界万物的本质在于“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因此人们正确的生存态度就是“唯变所适”,就是“变通日新”,就是“与时偕行”。显然,它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生存智慧,这种中国智慧赋予了中华民族永不衰亡的生命力。今天,这种日新务实通变的中国智慧,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灵魂,**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一系列战略安排、基本方略无不闪耀着这一智慧。以上是中国智慧的基本特性,也可视为最根本和核心的中国智慧,这些中国智慧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事业中大显身手。我们必须用好中国智慧。(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曲青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住精髓、抓住要义,准确领会和把握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虽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但不能把党的十九大作为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回望历史,从治国理政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方面得出一个重大结论:从党的十八大起,我国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使用过新时期、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等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世纪新阶段说的是从20世纪跨入21世纪,就是指21世纪。新阶段用的最广泛。新时代和新时期、新阶段的表述是怎样的关系呢?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和新时期、新阶段有相同相通之处,它主要是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从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这个角度使用的概念。新时代比新时期、新阶段更鲜明、更响亮、更具感召力,更能反映出时代本质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新时代,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总之,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是重大历史节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认识和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新判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因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来对这个正确的判断没有坚持下来,偏离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面。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专门在党的八大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表述,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以后,这个表述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算起,至今已有61年了;如果从1981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至今也已有36年了。这几十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来看,这个表述都不适应了。从社会生产上看,“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当前的实际。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千差万别,既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这些大都市、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用“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覆盖地域上的不同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等大幅提升,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居于第一,有许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超越。如果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仅说服不了人民群众,也说服不了国际社会。从人民需要上看,“物质文化需要”的表述也已经涵盖不了人民的需要。当前,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除了物质的、文化的需要以外,还有政治方面的需要,比如公平、正义、法治的需要;还有生态方面的需要,比如对改善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食品不安全状况的需要,等等。我国社会发展现在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要把握好“两个充分认识”。一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全局性的、历史性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这种全局性、历史性变化,给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要有问题导向意识,什么问题来了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矛盾问题突出,就集中力量解决什么矛盾问题。问题倒逼改革,我们就用改革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二是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事物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越过一个“度”,也就是达到一个节点。只有达到了节点,才会发生质变。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因此,不能因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就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另外,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也不能以经济一个方面的因素去看,而是要从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去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准确,既不能超越,也不能落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一度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搞了“大跃进”,最终欲速则不达,越想快就越快不了,受到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惩罚。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这里所指的长期到底长到什么时间呢?1992年,**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的是100年。他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100年不动摇。100年,这一方面表达的是一种决心、一种意志,另一方面表达的也是一个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一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大概是100年。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比以前规划的目标提前了15年。到2050年或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世界角度看,我国虽然“块头大”,但“虚胖”,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结构等方面还含有一定的“水分”。我国虽然大,但大而不强,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此,我们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在认识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只有抓住了上述“两个充分认识”,把握住“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和统一性,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四个伟大”的相互关系党的十九大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是有着严密逻辑关系的。“四个伟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方略、总框架、总坐标、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是按照实现伟大梦想这一条主线,也就是按照我们党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别展开论述的。“四个伟大”既有各自的内涵,其内在关系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必须强调的是,“四个伟大”并非平行的关系。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建设伟大工程,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历史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伟大斗争能不能取得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能不能取得成功、推进得好不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梦想能不能实现,也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凝聚起磅礴力量。同时,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不要空谈,不能脱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在关系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并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们要认识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是完全一致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理论上进行的高度概括和凝练,主要内容体现在“8个明确”,它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在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主要表述为“14个坚持”,它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契合的完整理论体系,必须贯通起来把握。不能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分割开来,机械地、呆板地、僵化地理解。当然,思想理论和战略部署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学习,加深领会,但必须始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对待,作为整体的一个系统来统筹、来思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致性,不能将“8个明确”和“14个坚持”生搬硬套地一一对应,要抓住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联系,基本方略本身就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步走”战略安排的表述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未来的30年,分两个阶段作出战略安排,也可称为“两步走”战略安排。现在,有人将党的十九大“两步走”战略安排表述为“又一个‘新三步走’战略”。这种表述,我认为应该慎重使用,否则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改革开放初期,**同志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小康”这一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话语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两步走”战略: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10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是对第三步战略作出具体安排。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九大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作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把原来“三步走”战略的最后目标提前了15年。第二步,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将党的十七大党章中的基本路线表述的奋斗目标增加了两个字、修改了两个字。增加了“美丽”,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此构成了“富强”对应经济建设、“民主”对应政治建设、“文明”对应文化建设、“和谐”对应社会建设、“美丽”对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格局,并根据目标任务的变化,将“国家”修改为“强国”。为什么有人说是“又一个‘新三步走’战略”呢?他们主要是将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仍然作为一步。虽然这个时间段有一个目标任务,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作了安排部署,我认为不应该作为单独的一步,还是应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表述称之为“两步走”战略或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为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奋斗目标的接续2014年12月,**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5年2月,**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构成完整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思想逐步发展成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有人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管长远的,是短期的、阶段性的。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就实现了。所以,这个战略布局到2020年也就完成使命了,也就完结了。党的十九大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学习时给予关注。事实表明,这个战略布局是管长远的。在新时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是始终有效的、管用的。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眼光观察问题,要在一般意义上、原则意义上、普遍意义上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不要局限于具体内容的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们大目标下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已经提出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强国)所替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然是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的完整体系,依然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至少要管到本世纪中叶即2049年或2050年。邱学强:把握新时代战略导向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重大思想,一是突出了理论创新成果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二是突出了理论创新成果的方位,就是新时代,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想结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三是突出了理论创新成果的形态,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深刻的思想体系;四是突出了理论创新成果的主体,是**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反映人民愿望,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而形成的,**书记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形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精神实质,是具有丰富内涵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立起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提供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导。我们要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反腐败斗争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中,从战略导向上确立反腐败斗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坚定不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新时代反腐败战略思想为引领,把握“做好坚持、巩固、深化文章”的反腐工作总要求新时代反腐败战略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书记反腐败战略思想,就要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按照**书记提出的“做好坚持、巩固、深化文章”的总要求,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讲坚持,就是要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高举党的旗帜,强化党的领导,树立党中央的权威。坚持做到“五个不变”。即:主题不变,始终紧抓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把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反腐败的最大政治;目标不变,建设廉洁政治,把维护党长期执政作为反腐败的基本立场;战略不变,坚持循序渐进,把持续推动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发展作为反腐败的重要方针;任务不变,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韧劲,把巩固和深化压倒性态势、取得压倒性胜利作为反腐败的新实践;尺度不变,坚持严字当头,把持续保持全面从严高压态势作为反腐败的取胜法宝。讲巩固,就是要巩固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同腐败的较量,从呈现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几年之间,攻守易位,源自**书记和党中央的无畏决心、坚定意志和责任担当。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最鲜明的特征,是党心民心上的压倒,是在政治上的压倒,是在正气上的压倒,扶正祛邪,正气上扬。最突出的成就,是打出了政治权威,优化了政治格局,净化了政治生态,形成了全党的领导核心。最宝贵的经验,是形成了新时代反腐败战略思想。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就是要毫不动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高度警惕和严防“四风”的变异反弹;毫不动摇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着力治懒、治庸、治散、治骄,常治不懈,坚决把那些混日子不干活的人从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毫不动摇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而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交织的腐败案件作为查处的重中之重。讲深化,就是始终保持弛而不息的韧劲和定力。提高发现问题精准度,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查处。细化“抓早抓小”,以纪律的无处不严来实现监督的无处不在。完善以案治本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制度规章。加强干部选任管理,追究导致“带病”提拔上岗的失职失察责任。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以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坚定决心与有力措施,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在深刻领会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时代新思想、实践新方略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增强反腐败执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受贿行贿一起查,就是要改变以往偏重查处受贿,而对行贿处理偏轻的现象。通过打击形成“不敢行贿、不愿行贿、不能行贿”的态势,从而实现腐败源头上的治理,净化社会外部环境,提升社会公众参与腐败治理意识。着力查处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腐败利益链结成的关系网,危害极大。必须把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作为反腐败执法的重要目标,充分揭露利益集团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危害国家政权安全的反党反人民本质。在查办案件中注意发现和查处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非组织活动的行为和搞“独立王国”,拉小山头小圈子,对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而不择手段等问题,把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到反腐败执法活动之中。继续加大扶贫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的扶贫领域惩治和预防专项活动,要以更强的措施和更大的力度深化发展。把打击胆大妄为的“村霸”,巩固基层政权作为专项工作重点。特别是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村霸”要依法严惩,确保党中央扶贫攻坚的庄严承诺如期实现。同时,要继续加大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的工作力度,将“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层层传导至基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反腐败执法力度,保障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认真总结企业境外投资经营中的教训,借鉴其他国际化公司合规经营的经验,加强境外资产投资运营风险和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加强集团管控与强化境外机构内控相结合,加强对境外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强“一带一路”法律风险和涉腐防控机制研究,探索设立“一带一路”反腐败执法司法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决查办破坏生态环境背后的腐败问题,保障和促进绿色发展。坚持打击刑事犯罪与查处职务犯罪相结合,注意从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背后,揭露和查处腐败问题。加强反腐败职能部门与公安、法院、环保、林业、土地等部门一体联动,加大打击和预防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和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增强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和保护环境意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把国外追逃追赃与国内追逃追赃结合起来,全面防控腐败分子逃避法律追究。建立健全公民证照管理和信息采集、现金管理、财产申报等相关制度,着力解决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平台缺乏,信息传递迟延的问题。在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追逃追赃机制的同时,利用好国际反贪联合会的交流平台,实现“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监察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的时间表、路线图整体推进。深刻理解“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检机关合署办公”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深刻理解“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理解用“留置”取代“双规措施”是反腐败手段的制度创新,是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全国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统一部署,坚决拥护、积极配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反腐败斗争中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郝永平 黄相怀: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形势、所具备的条件、所拥有的基础、所处的环境、所追求的目标、所承担的任务、所提出的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之初或推进过程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才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五年伟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基于长期努力的积淀,特别是近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成就。总的看,过去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解决难题方面看,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为解决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助推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优化;对于反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精准扶贫,使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进展,等等。从办成大事方面看,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水平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等等。重大理论创新是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标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如果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那么伟大实践成就是重大理论创新的坚实基础,重大理论创新则是取得伟大实践成就的理论指导。具体来说,**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祖国统一、国防、外交和党建等各领域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列出了14条,需要全党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在于,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快速接近民族复兴是进入新时代的最大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领上了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有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伟业开始由黑暗走向光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前提。改革开放的成功开启和不断推进,使得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为强起来奠定了基础性条件。尽管如此,面对当时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开创和推进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还是弥补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落差,“大踏步赶上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雄心和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匹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进程,综合国力稳居世界第二,中国道路彰显出世界意义,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大增强。放眼今天,这是一个应该强起来并且一定能够强起来的新时代。雄心和实力的前所未有匹配,使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入了加速圆梦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进入新时代的重大任务。具有明晰的战略步骤和战略安排,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步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而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层次递进的清晰的战略安排,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步前行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新的战略引领。在以往战略安排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再一次谋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总体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种战略安排布局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而且把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左右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升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是进入新时代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之初,**领导我们党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在没有历史先例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在多年成就基础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近4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重在渐进和渗透,重在敢冒敢闯的劲头和灵感,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今天既要渐进和渗透,又要高位设计、高质推进,重在智慧和勇气,强调发展的质量和高度。近40年前的改革开放主要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全面深化改革则主要是解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如何更好促进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近40年前的改革开放侧重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获得动力;近40年前的改革虽有设计,但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全面深化改革,还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但主要是在顶层设计的框架下摸着石头过河,突出了更加自觉的顶层设计。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之初着重解决“发展的问题”的1.0版本,升级到了着重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2.0版本。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个关键前提。1956年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判断,在一段时期内指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但并未得到很好坚持。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指明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需求和供给两侧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方面看,在共享小康社会成果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总体上呈现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生产方面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已改变了相对落后的面貌,总体上呈显著提高的趋势,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展工作,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进入新时代的国际佐证。从“融入世界”到“引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了4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步阶段和推进时期的重点任务是,抓住机遇并融入世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参与者而非主角,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所掌握的国际话语权并不多。经过长期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卓越努力,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作为和国际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进金砖国家深度合作等,这一系列重大外交举措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引领者、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备受全球瞩目的主角,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大幅提高,已经有条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已经有能力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进入新时代的政治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形势新任务向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由大党向强党的转变为前提和保证。开展伟大斗争,发展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保障。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矛盾和问题重叠交织,风险和挑战如影相随,各种愿望诉求纵横交错,这就更加需要党发挥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需要党中央担负起对于全党的领导核心职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综上所述,八个方面的依据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因为五年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来分析,这是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景目标为总体引领的,是以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战略追求的,是以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的,是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关键依据的,是以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外部条件的,归根结底是以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政治保障的。(作者系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教授,中央党校科研部干部)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和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概括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重大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九大最突出的亮点和最重要的贡献。深入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也要科学把握它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是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是顺应时代要求、响应人民心声、遵循执政规律的科学理论,从而增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丰富发展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有两个“老祖宗”,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其间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zd思想和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火热实践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博大文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也没有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脉”,而是使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根脉”在当今中国愈益焕发出真理的光芒、文明的光芒,使我们底气更足了、力量更强大了。这正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所在和独特优势所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创新思想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直气壮地强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旗帜鲜明批驳“共产主义渺茫论”“共产主义过时论”,进一步提振了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这一创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创新思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这一创新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吮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开辟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深刻体现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特别是多领域多层级领导岗位的历练中积累得来的,释放出深厚的“地气”和旺盛的活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邃政治智慧和独特理论创造,为这一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领袖的产生绝非偶然,领袖思想的形成必有源头。**书记的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其成长之路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生和孕育过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贯穿着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些无疑都源于**书记的长期磨砺和从政实践。**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和长期地方领导实践,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活水源头。不少思想都是在基层和地方萌发、生成和发展的,都能够在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找到“根”和“源”,都能够在总书记地方领导实践的讲话和著述中找到原点和注脚。从《**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等著作中,也可以清晰地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脉络。我们最近把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探索和实践的系列报道结集成《**书记同志地方领导实践》一书,印发给来党校学习的每一期学员,就是为了给领导干部提供回溯伟大思想生长、提高领导能力的鲜活教材。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七年知青经历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厚重底色和历史起点。作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书记经受了艰苦环境的考验,通过苦干得到了群众信任,通过苦熬磨练了意志,通过苦读丰富了精神世界和知识底蕴。正是这段苦难经历的洗礼,淬炼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无私无畏、满腹经纶、内敛厚重的领袖魅力。在那里,“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参天大树。在那里,他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真正感觉到“天下无难事”,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无穷底气和历史担当。凡此等等,从中可以领悟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过程,领悟到大党大国领袖的心路历程。正定是**书记施展政治才华、展现历史担当的最初“试验田”。他自己也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在正定,他敢为人先,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实施了不少新举措,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比如,出台“六项规定”“三令五申刹住吃喝风”,提出“不改革才是犯了大错误”“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力排众议建“荣国府”、抢救古树古寺古城墙、发展旅游经济,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干”、摘掉了“高产穷县”帽子,出台了广纳贤士的“人才九条”,大讲“知、举、用、待、育”的人才经,亲自向全国发出100多封“求贤信”,邀请包括华罗庚在内的5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担任顾问,还带队到美国考察农业,等等。这些思想、举措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改革思维、创新精神、开放意识、务实作风和责任担当。而这些,也正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福建17年多从政实践是**书记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历练和展示的关键期,也可以说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期。在宁德,他强调“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就“摆脱贫困”提倡“滴水穿石”精神、强调“弱鸟先飞”;提出“我们很有必要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提出总体改革的设计必须是目标方案、过渡性方案和分步实施方案相互衔接配套;坚持从严治吏,制定廉政建设“十二项规定”,严肃处理违规建房,展示出铁腕反腐的胆识和魄力。在福州,他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成为福州首个“试水”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吹响了福州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着力推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曾带领市区领导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个问题。任福建省长时,他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亲力亲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全程监管体系,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亲自主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福建山多、林多、树多,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领风气之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攻占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等等。这些思想和实践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构成**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和思想理论本源。主政浙江和上海期间是**书记的政治家素质和执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黄金期,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重要阶段。在浙江,他强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出推进浙江“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制定实施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纲的“八八战略”,强调“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强调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推动“法治浙江”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强调“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强调“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强调“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呼吁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等等。这些思想和实践把浙江带上了发展快车道,浙江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2007年,他临危受命担任上海市委书记,虽然只在上海工作了7个月时间,但马不停蹄考察了全市所有19个区县,提出不少新思想新举措。比如,他强调“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强调“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强调“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的问题,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强调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等等。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全方位思考和实践产生的影响是深入持久的。正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书记在地方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体现了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个人魅力、政治品格与理论品质的高度统一。正是这样的实践积淀和厚积薄发,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扎实根基,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成就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展现出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和无比强大的引领力量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今中国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近4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些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那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围绕回答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以全新视野作出战略抉择,以顶层设计谋划事业发展,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伟大”是催生**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显而易见,“四个伟大”就是时代的呼唤,就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就是建立在“四个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协调统一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全部事业发展之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无不植根于“四个伟大”实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从“四个伟大”实践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理论硕果,并将指导夺取“四个伟大”的新胜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八个明确”。“八个明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仪”,主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在“八个明确”中,有的是对于过去目标的提升和完善,有的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有的是全新的理论判断,有的则是对过去模糊认识的澄清。这些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续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最新总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方法论,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坚强保证。什么时候坚持这一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忽视这一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遇挫折。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这一创新思想的实践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成长而来的,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和造福世界的实践力量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开放兼容的国家才能走向繁荣昌盛,一个兼收并蓄的政党才能永葆旺盛活力。世界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色。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逆全球化趋势凸显,人类面临挑战进一步加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广阔深邃的世界眼光洞察世界大势,以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天下情怀和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宏大胸襟,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包括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些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产物,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人类发展史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愿望。中华民族复兴之时,也是世界治理大进步、世界格局大改观、世界面貌大变样之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使中国经济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领先位置。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对推动世界进步不仅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为其他国家(地区)和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力量,为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比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总和还多。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更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方案”。这是当代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最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自从**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已经更好地融入了世界,世界也更好地接纳了中国。这些不仅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的决议上,还表现在中国对金融危机影响下复苏缓慢的全球经济的积极引领上,表现在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上,表现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标志性事件上,表现在中国在世界治理中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作为上,表现在中国“朋友圈”的日益扩大上。简而言之,当今中国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书记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秉承“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统美德,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努力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用文明借鉴超越文明冲突、用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断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国际关系更加合理,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是作者2017年11月15日在第九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何立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新征程新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实现这一战略安排,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抢占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制高点,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塑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为实现“两个阶段”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应对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尽管过去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良性循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要求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规模为重点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只有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主动求变,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升级。新目标新要求,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经济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提质增效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动质量变革。**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矛盾尤为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供给侧上下功夫,向结构优化找出路,用改革的办法,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动效率变革。**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但还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这就要求,一方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并重、优化服务,创新监管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动力变革。**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减弱,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发展动力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为此,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书记强调,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持久战,也包括攻坚战,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一方面,要把该“稳”的稳住。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必须维护好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稳定宏观政策、稳定经济运行、稳定社会预期、稳守风险底线,为更好地“进”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在“进”上取得积极进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量的积累,更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必须要在改革攻坚、结构调整等关键领域勇于进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新任务新作为,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下大功夫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营造创新创业发展良好环境,促进新增长点不断培育、新动能不断壮大。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遵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胜法宝。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改进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领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落实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顾伯冲:党的思想理论之树常青的根脉支撑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和理论都雄辩证明,党的生机活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生机活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沃土之中的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之树,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其根脉支撑是非常博大而深厚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定海神针”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毛zd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我们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没有动摇过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并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为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找到了方向,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党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想;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以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观点新论断,等等,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这个思想的一条红线。所谓初心,就是我们党成立之初的心愿、目标、理想,本质的表现就是责任之心、信念之心、奋斗之心、为民之心。说到底,就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鲜明地体现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有力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所在。与时俱进有一个“进”向何处,创新理论有一个“新”在哪里的问题。“进”和“新”就是发展,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发展以什么为基点和目标,这是一个带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理论上停滞,不行;理论上走偏,也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不会迷失方向;不迷失方向才会奋勇前进、行稳致远,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理论的本源在于实践。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产生的渊源,又是检验和丰富理论的标准与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有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另一方面,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中,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既具有科学的理论向度、缜密的思维向度,也具有鲜明的实践向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的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成功的经验,用实践的观点号准时代脉搏、判断事物本质、发现事物规律,思想理论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相反,必然停滞或落后于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魅力。“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党的思想理论锐意进取的“基本途径”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每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我们党总是强调要“善于重新学习”,以解放思想来汇聚共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2013年3月1日,**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正是在长期的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书记非常重视全党、全社会的学习,提出形成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学习型政党,并认为学习首先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知识,同时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在**书记的带领下,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内容涵盖依法治国、反腐倡廉、作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我们学会了许多新的东西。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党正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从而更加娴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紧密结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基本体系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必然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是被反复证明了的并将证明下去的一个固有规律。社会实践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也必须随之不断提高,并根据实践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打破思维定式、拓展思想视野,提升理论素养。“把思想活泼一下”:党的思想理论不断保持先进的“重要条件”1958年3月,毛zd同志在成都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每取得一个重要理论成果,都是我们党发扬党内民主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提出了不断提高党内民主质量、不断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要求,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2013年中央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明确强调民主集中制要具体化。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再次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具体化。2016年11月,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5年来,以党内选举制度体系、民主决策制度体系、民主监督制度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得到加速构建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了具体化、程序化。在**书记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全党迅速形成。高质量的党内民主,必然会孕育高质量的思想理论。作为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诞生,就是践行党内民主制度的一个典范。仅今年2月20日至3月31日,按照党中央部署的21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59个承担部门和单位组成80个调研组,深入1817个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召开1501次座谈会和研讨会,参会或接受访谈人数21532人,形成80份专题调研报告。一次次访谈,汇聚了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一次次调研,带回基层群众的深切期盼。截止到提交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讨论,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共作出增写、改写、文字精简98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864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搞得好、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党内政治生活就积极健康、充满活力,党的思想理论就会不断创新;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党内政治生活就出现不正常的状况,党内矛盾和问题就滋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会遭受挫折。这是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接接地气,充充电”:党的思想理论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关键一点就是讲的理论要接地气。2013年7月11日,**书记来到30多年前工作过的河北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时指出:“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其实,“接接地气,充充电”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反映了思想理论创新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间,**书记先后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整个中国版图。他多次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书记系统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整套重大举措,规划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从严治党、强国强军的一整套战略部署,把问计于民的政治智慧与民本情怀写在了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同时,**书记中国式的、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境界,更增强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话需通俗方传远,只有将深奥的理论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而这样的理论的产生必须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并且这个过程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理论是深奥的,也是严肃的,但也应该有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味。只有把握好深与浅的关系、雅与俗的关系,才能够推进严肃的党的思想理论生活化、通俗化,真正被群众所接受、理解、运用。崔禄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说明党的十九大不仅内容重要,本身的历史地位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坐标。从历史的时间轴来看,党的十九大展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过去五年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正是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召开的。从历史方位上来看,党的十九大承接了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与卓越实践。客观地说,过去的五年,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逻辑基础。因此,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在对过去五年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深刻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所谓历史交汇期,就是指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既是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完成期,又要在此基础上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奋进。党的十九大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上,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视角来定义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方位。从这样一个更宽广的历史视角来看待党的十九大,意义十分重要。在改革开放之初,**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此后,被赋予现代化含义的“小康”,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改为“建成”,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吹响了最后冲刺的号角。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书记立足现实,谋划未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战略规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实际上就是两个十五年。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三个深刻认识到”正是对我们党成立以来所取得历史功绩的深刻总结,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回望近代以来100多年的中华民族复兴史、建党96年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68年以来的建设史、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史,充满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历史方位来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深刻把握十九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重要论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作者系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孙绍骋: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党的十九大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冠以“美丽”二字,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涵和基本方略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成美丽中国的政治考量、战略抉择、坚定决心和信心。国土资源部门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生态国土建设,为加快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作出应有贡献。充分认识生态国土建设的重大意义**书记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国土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属性和功能,是国家基础和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生态国土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生态国土建设是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境界。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生态国土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生态国土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国土资源工作肩负着“为民族谋复兴”提供资源保障和生态产品服务的双重功能。生态国土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国土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国土建设,就是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着力解决国土资源领域存在的重开发轻保护、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总体粗放、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的同时,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国土建设的重要实践和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工作认真落实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大力推动国土资源绿色发展,为生态国土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耕地严格保护开创新格局。贯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构建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形成“明责任、算大账、差别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方式。全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0亿亩,超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15.46亿亩保护目标,并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9740万亩,同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一起构成城市建设生态屏障。资源节约利用取得新成效。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十二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4.2%,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下降58.4%,整治闲散建设用地233.7万亩,改造城镇低效用地150万亩。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发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33个重要矿种“三率”指标。黑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提高5.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普遍提高1~2个百分点。建设40个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盘活了一大批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实现新突破。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退出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加快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更加注重清洁能源和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勘查开发,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深海进入、深海勘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页岩气勘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探明地质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新发现一批铀、锰、金等世界级超大型矿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资源储量最多的时期,也是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情况下实现保有资源储量普遍增长的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新增耕地24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万亩,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2个等级,新增粮食产能约440亿公斤。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661个,形成一批煤炭资源绿色开采、金属矿山资源综合利用、非金属矿山绿色发展新模式。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面积80多万公顷,解决一大批矿山历史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有效提高了矿山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新进展。始终把防范地质灾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出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本查明全国地质灾害现状,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建立31个省级、179个市级、990个县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1120个。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561起,避免人员伤亡31.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7.4亿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管理形成新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按照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等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性制度,形成一批顶层设计、政策文件、试点示范等改革成果,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立足新时代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境界**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总体形势,生态国土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源头保护、高效利用、系统修复、改革创新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贯穿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全过程,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生态国土建设,努力开创生态国土建设新气象新境界,在国土资源领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全面落实和完善用途管制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着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组织实施《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面编制省级国土规划,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推动形成集疏适度、优势互补、集约高效、陆海统筹的国土集聚开发空间格局。及时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国土资源源头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绿水青山。**书记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综合运用管控性、建设性和激励性措施,推进国土全域分类、分级保护。完善自然生态空间管护制度,坚持生态红线以内自然生态空间严禁占用、生态红线以外自然生态空间限定使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调整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控制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与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一起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坚决退出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勘查开发项目,建立健全退出项目公平合理补偿机制,按照不欠新账、还清旧账的要求,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坚持陆海统筹,强化海洋生态空间保护,健全完善海洋保护区网络体系,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贯彻节约优先方针,推进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书记强调,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强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坚决落实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继续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实现“十三五”期间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20%的目标。严格执行重要矿种“三率”指标,牢牢守住影响全局的能源、大宗矿产和战略新兴产业矿产资源供给底线。编制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实施涉海产业用海面积控制标准,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以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为重点的“四区一带”综合整治格局,针对性采取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海岸带治理等措施,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加强绿色矿山建设,联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分区域实施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因地制宜恢复国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生态国土建设注入新动能。**书记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向地球深部进军”,以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为牵引,加快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国土空间监测技术体系,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着力研发耕地质量提升、荒废土地利用等工程化、生态化技术,推广应用对生态环境无扰动、易恢复的勘查开发技术。加快地质找矿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取得更大突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质量和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生态国土建设制度基础。**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提供可靠保障。认真清理国土资源领域与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快立改废释。按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三个统一”的要求,依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资源产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为重点,持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支撑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体制改革,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快推进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舒国增: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内涵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下大力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提出的科学命题。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章修正案和中央纪委工作报告这3个重要文件,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也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清醒认识形势、勇于直面问题的鲜明态度,充分展现了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定自信,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不懈抓正风肃纪、反对腐败没有休止符的坚强决心。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党将继续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持续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必须持续进行党自身的革命性锻造,在“全面、严治”上下功夫,牢牢把握“永远在路上”的过程性特点,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从“全面”来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个命题的内容范围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既要从多个角度看清这个“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注重“以点带面”。“全面”意味着管全党、治全党,从严治党覆盖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层级。坚持全党8900多万党员在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教育和督促全体党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这个“面”上,重点要聚焦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特别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牵住“牛鼻子”,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意味着从严治党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来讲,必须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责,注重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在这个“面”上,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其他各项纪律严起来。要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组织中的合格党员,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弘扬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全面”意味着“老虎”“苍蝇”一起打。必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有霹雳手段,动辄则咎,严肃查办违纪行为和腐败案件,又要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既要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注重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及时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是,紧盯扶贫攻坚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抓严查精准扶贫工作中作风不实、漠视群众、欺上瞒下的行为,严抓严查工作落实中失职渎职、敷衍塞责、不敢担当的行为,严抓严查对扶贫款项和涉农资金动脑筋、伸黑手的侵占贪腐行为。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提高纪律执行力,维护纪律严肃性,使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自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这个“面”上,重点要严肃查处十八大甚至十九大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的行为。从“严”和“治”来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个命题的要求标准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严”的方面,要坚持寸步不让。必须抓政治从严、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制度从严、反腐从严。对党员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严明纪律,严惩腐败,严肃治理党内的各种歪风邪气,尤其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一是严格监督。扎实做好清权、确权、分权、制权、示权各项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继续落实巡视派驻全覆盖、巡视巡察一盘棋,扫除监督的“死角”“盲区”。二是严肃执纪。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不搞法不责众、不搞情有可原、不搞下不为例,持续释放执纪必严强烈信号,避免出现“破窗效应”。三是严厉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加强对“两个责任”“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失管失察、失职失责的党员干部,坚决予以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形成一级抓好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良好局面。在“治”的方面,要坚持标本兼治。惩治,治是根本,要治标治本、治理治疗,“惩前”的目的是“毖后”,“治病”的效果体现在“救人”。要加强纪律建设,管住纪律、看住权力、匡正风气,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一是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要加大惩治力度,抓好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查处案件的警示作用,运用好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这个反面活教材,使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二是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要坚持制度治党,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要求,在制度机制上管起来、严起来、硬起来,把篱笆扎紧,保证权力受到监督。三是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要坚持思想建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使党员干部自觉向高标准努力,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腐朽思想的“防火墙”。从“永远在路上”来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个命题的时间维度“永远在路上”从时间维度来理解,就意味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体现的是过程性特点。这种过程性特点,既涵盖不忘初心、一路走来的历史,又昭示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前瞻;既强调注重日常、抓在经常的持续发力,又突出反复治理、狠抓顽症的久久为功。“永远”是“长期”的同义语,“路上”是前进的进行时。“永远在路上”,需要的是信念的执着和常抓的韧劲。注重历史性。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他所强调的“不忘初心”,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驾驭现实,以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知道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将奔着奋斗目标到哪里去。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也是一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历史。“永远在路上”,必定有上路的起点。从起点出发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把握历史时空,进行历史回放,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注重前瞻性。既然“永远在路上”走,就不可能不看前进的方向、不想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执政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站在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和时代高度,登高望远,明确方向,增强预见性,提高洞察力,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注重经常性。注重日常、抓在经常,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永远在路上”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党抓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要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要从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党支部“主题党日”、定期交党费、佩戴党徽等基本组织制度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坚持自我革命,解决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党性观念,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管党治党成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要坚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防止和克服紧一阵松一阵、表面化形式化、学习教育与工作实际“两张皮”等不良倾向,有静气、有定力,积小成为大成,积跬步至千里,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注重反复性。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我们要清醒认识,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歪风邪气树倒根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还在。特别是一些方面的顽瘴痼疾积习难改,往往抓一阵好一阵,即使在高压态势下,也有可能隐蔽变种,稍有放松,就会卷土重来。根治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还要下大功夫、深功夫、硬功夫、长功夫。“永远在路上”的题中之义,要求我们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根治顽症,一定要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保持恒心、具有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盯住节点、精准发力,驰而不息、锲而不舍,以披坚执锐、攻坚克难的执着,狠抓问题的顽固性,以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韧劲,破解问题的反复性,推动形成党内政治生态和新风正气常态化长效化。注重长期性。既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管党治党宽松软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过程。我们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大力弘扬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在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中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者系中央纪委驻中央办公厅纪检组组长)王君正:坚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全面践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的,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人民”两个字镌刻在旗帜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至上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系统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必然肩负起为人民解放、为人民立言、为人民幸福提供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党赢得人民拥护与爱戴、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对党的根本立场的传承和弘扬,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奠定了扎实根基,汇聚了磅礴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作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鲜明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在适应这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过程中,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全过程,这是践行新战略、适应新要求、实现新目标、开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要的现实选择。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与党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又展现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准确把握,坚定不移地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履行好人民赋予的职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和研究问题,带着感情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把这个重大思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下去,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始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提供了根本工作方法。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价值取向。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我们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准则,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始终代表和体现人民利益,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肩负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责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待什么,党和政府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辛福感、安全感,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过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顶层设计、现实需要和人民期待的高度契合,根本上是为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作出的战略部署。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增进人民福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着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弘扬城市精神,塑造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建设体制机制,以改革的办法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前进。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全过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新发展理念之魂,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幸福,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发展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变;把协调作为共建共享的内在要求,注重处理好区域、城乡、国有与民营等重大关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把绿色作为发展的本色和底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把开放作为造福人民的战略选择,加快构建以平台、通道、枢纽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和水平;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完善社会保障、居民增收等一系列共享制度,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全过程。以人民为中心,要靠实践检验。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优化一产、抓牢二产、提升三产”的思路,积极促进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实施稳定脱贫,降低贫困发生率,解决好深层次贫困问题,确保脱贫的结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解决好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城市对外有形象、对内有品质。(作者系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军: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普法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普法工作的思想旗帜、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真正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实现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新发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新时代意义1986年,我们党决定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目前正在实施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起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什么党的十九大要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新时代全民普法有哪些特别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把握。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九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予以揭示,作出新的表述。从社会生产方面看,“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社会需求方面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包括全民普法在内的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促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以有力推动全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化解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法律如何得到普遍遵守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问题。毫无疑问,全民普法与法律实施具有完全正相关关系,全民普法力度越大,全民法治意识就越强,法律就越能得到尊崇和遵守。全面依法治国的爬坡过坎,迫切需要全民普法转型升级,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要通过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落实“七五”普法各项措施,使法治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以破解“孝公难题”,促进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特在何处?特就特在党的领导,特就特在全民普法。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使法律为人民所用,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全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法治建设模式,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在我们这个人治传统深厚的国家,运用国家力量开展全民普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誉。全民普法不仅是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一条成功经验。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在全球依法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新使命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全民普法,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推动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提高。党的十九大要求,“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只有不断养成和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把法治基因融入民族血脉,造就具有法治素养的现代公民,法治中国这座大厦才能建立在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核心在于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大量的法治实践证明,只有内心尊崇法治、信仰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新时代全民普法就要更加注重从宣传法律知识转变成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引导公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尤其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平等地行使权力或权利,平等地履行职责或义务,一切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党的十九大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时代越是强调坚持党领导一切,就越要求把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规定落到实处,就越要求全体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做到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已有的制度需要很好地执行,并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强化刚性约束。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突出学习新修改的党章,推动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提倡一把手带头讲法治课,推广政府常务会前集体学法等做法。加强法治培训,把宪法法律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其他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必修课。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切实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不经合法性审查程序,不得作出决策。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足见其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治中国的精神构成要素,日益成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代全民普法不能停留在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上,更需要润物无声、立心铸魂,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养民族法治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现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就要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力作。还要充分用好文化传播的手段,创新对外法治宣传的平台和渠道,努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树立中国法治形象。推动新时代全民普法实现新发展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重要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新时代全民普法要有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就要牢牢抓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落到实处。变普法与执法“两张皮”为普法与执法的有机融合,增强普法实效。执法过程中的普法是最有效、最具针对性的普法。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意味着普法的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把执法的过程变成普法的过程,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执法,就由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普法,在哪里执法就在哪里普法,使单纯、静态普法变成综合、动态普法,使宣传书写着的法变成说明解释执行中的法。把普法融入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求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不仅要在每一起案件中实现公平正义,而且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严格执法,还要让人民群众知道为什么这样执法,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大力开展以案释法,推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充分利用案例释法说理、解疑释惑,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推行说理性执法,把普法融入案件受理、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告知听证、处罚决定和处罚执行等执法活动全过程,加强各类执法文书的说理性。针对网络热点问题和事件,组织执法司法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权威的法律解读,正确引导法治舆论。庭审是最生动的法治课,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是最好的调研形式之一。推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变普法主管部门“独唱”为各部门“大合唱”,形成大普法格局。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意味着国家机关既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也是普法释法的责任主体。没有执法权但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部门行业也担负着普法释法的职责,“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成为“谁执法谁普法”的必然延伸。这将使普法工作由普法主管部门一家的“独唱”,变成各部门行业的“大合唱”,由过去的“小马拉大车”变成“群马拉大车”,由最适合的人干最适合的事,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就要充分发挥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发挥成员单位带头作用。注重总结交流、推广典型经验,建立“谁执法谁普法”示范点,促进形成在执法全过程普法、全员普法的新局面。建立普法信息化大平台,使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普法工作在网上实时更新,做到可视化、可量化、可考核评估,使全国普法工作形成有机整体,产生集约效应。变普法“软任务”为“硬指标”,以普法责任制的落实推动普法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新发展,关键是落实国家机关的普法主体责任,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就要配套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本系统需要解读释明的法律法规规章目录和重要举措,为落实普法责任提供基本遵循。推动各责任主体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统一向社会公开,便于社会监督。建立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加强“谁执法谁普法”考核工作,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把普法工作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郝全洪: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战略目标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之一。能否顺利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直接取决于能否顺利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其一,从经济活动类别看,经济体系主要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组成,生产环节构成经济体系的先决环节。从系统论角度看,经济体系包括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产业体系等方面。其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含着经济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涵之一,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其三,学界通常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含义因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而不同,因国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而不同。笔者认为,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呼应和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类型,并且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相衔接,是专指与当前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它具有先进性、动态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等重要特征。其四,现代化产业体系着眼的是供给侧和结构性,瞄准的是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劳动、资本、技术三要素,认为经济金融化甚至虚拟化是发展水平较高的标志。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重走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老路。我国的现代化征程,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大发展,更加依赖经济投入三要素的质量和效率,不能任由经济的无限制虚拟化,要开发质量更高的人力资源,依靠现代金融给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劲的血流,追求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上的科技创新,特别是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产业发展总体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差距。面对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特别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十分重大。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战略任务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战略措施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的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结构失衡,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金融、人才等资源配置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巩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培育更多经济新增长点,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源是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我国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2%,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相比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显滞后。科技创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分配不合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足、科技与实体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持,发挥科技创新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独特作用,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持续驱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血脉是现代金融。目前,我国金融总资产已达200多万亿元,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但还存在着供给约束和资金配置扭曲的问题,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或在金融系统内空转,产能过剩行业占有大量资金,新兴产业和中小微型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致使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得不到金融供给的有效支持。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止和治理各类经济泡沫,降低过高的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以现代金融为保障,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绿色金融、风险投资、并购投资、保险等金融工具的功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供高效便捷、功能多样、成本合理的融资服务,强化金融的实体经济输血功能。人力资源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宝贵的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目前,我国劳动从业人员超过7亿人,其中各类知识和技能人才超过1.5亿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人力资源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劳动力资源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研人员队伍大而不强、高精尖人才相对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脱节等。必须以人力资源培育为支撑,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提供符合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和各类实用型人才,以人力资本提升弥补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的不足。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协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拖其他领域发展的后腿,从而影响整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水平。只有把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组合起来,以质的适应性、量的均衡性、时间的有序性、空间的聚合性和配合的协调性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总体而言,我国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和竞争优势,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还没有形成有效组合、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的协调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发挥资本、资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各类劳动者和人才投身于创业创新的作用。要把科技、劳动力与人才、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调动好、配置好、协同好,协同投入实体经济,注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效应,协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供求衔接和产业优化发展,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和产业体系优质高效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开放的体系。只有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好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才能更多地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作者系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李海青: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的成就,特别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这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通过新质的产生与积累逐步发展升级从而进入新的阶段与时期。事实上,也正是基于这种历史性成就与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的飞跃、新的特质、新的境界、新的格局、新的气象、新的高度、新的价值,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新的开创性。新时代虽然以已有的成就为基础,但具有不同于过去时代的开创意义,具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荣光。对这一点,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集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解决温饱与实现小康的战略规划。时至今日,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之相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需求侧和生产的供给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开始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需要新的行动指南与基本方略。96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中,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与基本理论的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中国化,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此而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新的实践、新的问题必须确立新的行动指南。正是在此意义上,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概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那就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严密的逻辑体系、创新的理论观点、宏阔的思维视野以及全面的思路举措,尤其体现出鲜明的行动指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古荒:奋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明方向、绘制蓝图,刻画出了一条无限风景的光明之路。使命发端于初心。近代以来,遭遇深重灾难的中华儿女虽在痛苦中徘徊,但却从未忘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轰轰烈烈的历史运动中,这就如灯塔闪烁着来自彼岸的光明,踩在脚下的道路则铺满荆棘。在血水、汗水、泪水交织而成的道路上,我们有过各种各样的探索,一系列挫折并没有消灭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勇气,而是由人民、由历史将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交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上。自诞生起,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便以“谋复兴”为初心,负重前行,谱写出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正是在对这一价值的不懈追求中,我们不断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命扎根于规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价值目标能够激发内心的渴望与动力,但却无法成为支撑使命的全部根基。我们从不否认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满腔热血,但他们却失败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工具。共产党人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看家本领,更是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为在价值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中来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撑。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就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应用和坚持发展。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正是抓住了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我们的革命才成功了,我们的建设才发展了。十九大报告作出重要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做足文章。而矛盾又是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统一,并且,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就意味着,首先,伟大斗争源生于影响国家发展的突出矛盾。放弃斗争就意味着回避问题,也必将与民族复兴的使命渐行渐远。其次,民族复兴的历程必然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道阻且长,必须以充分的思想准备来迎接新的挑战和斗争。使命担当于品格。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一伟大工程,便是“党的建设”。这就回答了我们以什么来为光荣使命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障的问题。中国民族构成复杂,统一大业尚于途中,面对“四股势力”不可掉以轻心,国际挑战更是复杂严峻。没有坚强的领导,不仅复兴使命难以实现,国家甚至可能陷入一盘散沙,犯下颠覆性的错误。要凝聚并引领十几亿中华儿女走向复兴,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谁可以担当起这一历史重托。但是,这份担当的底气不会源自自我吹捧,更不会坚强于骄傲自满。领导权不会理所当然地属于某一个团体,而一定会选择能够敢于、勇于并善于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优秀政党。这些品格弥足珍贵,也是共产党人担当使命的自信源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历史多次表明,凡是党自身出了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凡是当党路线正确、干净纯洁、真抓实干之时,再复杂的局面也都化解了、再艰巨的困难也都克服了、再伟大的奇迹也都创造了。党中央在管党治党、反对腐败、执政本领等问题上所展现出的决心与成绩,都彰显出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无愧于这份历史担当。使命成就于奋进。**书记同志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我们要举的旗帜,要走的道路。这一道路走到今天,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一路前行,伴随我们的却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国内有过踌躇、国外有过质疑,甚至有着这样那样的攻击和诘难。但历史证明,我们为之拼搏的伟大事业正是那条苦苦求索、来之不易并不断引领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表明,驻足于解释和认知难以成就伟大,唯有以奋进的姿态拥抱实践,才会书写下气吞山河的壮美诗篇。正是在血汗交织的奋进中我们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怎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奋进是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为此,**书记同志特别告诫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如托克维尔所言,有的大国“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中国的复兴之路不可能也绝不会坦途一片,但其精彩之处也恰恰在于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正在展现和必将继续展现出的奋进与拼搏。唐爱军:新时代需要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倾听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当代共产党人面对的“时代之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让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初心”、无数民众为之感动的“使命”,在回答“时代之问”中形成了“时代之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对“时代之作”进行“定性”?十九大报告用“五个是”描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质。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新时代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说一脉相承,这个“脉”,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以我们正在做的、即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我们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主要就体现在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明确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立足于我国由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书记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进取中,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从领袖与群众的关系看,它是领袖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看,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共同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变化和我国发展的新阶段,用一系列新的思想成果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整个民族的梦想和追求,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行动指南。面对世界发展的潮流,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强烈追求。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来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的出路和社会的走向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曾是现代化的落伍者、之后是现代化的追赶者,今天乃至未来,中国已然成为现代化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时代潮流最前列,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实际上是不走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是不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苏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双重超越,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通达新的文明类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熊若愚: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值得我们欢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值得我们自豪。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必须深刻理解把握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新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第二部分专门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力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新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新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报告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1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迈进。报告将这个30年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部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报告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对未来5年乃至今后30多年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报告强调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徐延彬:学习十九大报告要“悟其道而出”贯彻落实**书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指示要求,既要“学进去”“得其门而入”,更要“学出来”“悟其道而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书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指示要求,笔者体会,既要“学进去”“得其门而入”,更要“学出来”“悟其道而出”。也就是要通过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用报告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部署要求,改造主观世界、校正思想行为、推动工作发展,做到学用贯通、知行合一。学出忠诚“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弘扬忠诚老实”等价值观,忠诚是提拔重用干部的重要政治标准。十九大报告的这些要求,根本在于讲忠诚。忠于初心。十九大报告主题开宗明义要求“不忘初心”。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都进行了庄严宣誓。入党誓言就是初心,必须一诺千金、时刻牢记、终生无悔。忠于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是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一个是阶段性要求,必须把二者统一落实到履职实践中。忠于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章》第十条规定的“四个服从”,是党的组织制度的基本原则。必须在内心深处把党置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党组织不讲条件地服从、无怨无悔地付出。学出自信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有理由、有底气也应该充满自信。这一自信,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极大增强了中华儿女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心。这一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老祖宗,又谱写新篇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使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一自信,归根结底来自对党坚强有力的领导的自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正是在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分展现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学出格局学习十九大报告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国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广阔胸襟。一是天下观。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就把中国特色政党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纳入人类政治文明大范畴,郑重宣示要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展现出匡世经纬的天下观。二是历史观。十九大报告沿着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分“两步走”对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建设发展谋篇布局,展现出**书记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三是正义观。十九大报告在大国外交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民主政治上,强调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依法治国上,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展现出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四是人民观。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展现出人民至上、人民为大的人民观点。学习十九大报告,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拓宽视野格局,克服本位主义、部门主义、事务主义、经验主义,始终站在全局角度谋划推动工作。学出担当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担当精神。在为什么人担当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重申“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为什么要担当上,强调“牢记使命”,直面党内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考验与危险。在担当什么上,明确“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如何担当上,强调“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坚持实干兴邦”“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些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优秀政治品格。学出情怀十九大报告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3次提到“人民”一词,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情怀。讲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讲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讲就业,强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讲住房保障,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讲脱贫攻坚时,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讲健康中国时,强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讲社会治理时,强调“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讲生态文明,强调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讲全面从严治党,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等等接地气、暖人心的话语随处可见。学出本领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个本领”是从全面增强执政能力角度提出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干成事的真本领”。党员领导干部应注重提高政治思考能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政治为起点、以政治为底线、以政治为标准、以政治为考量思考决断工作。注重提高系统谋划能力,坚持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统筹整体和全局。注重提高执行落实能力,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提高执行力、操作力、落实力。注重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善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化解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学出定力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并且整个报告八分之一多的篇幅部署党的建设,宣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根本原则、目标方向和任务要求。对一级组织而言,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从实抓班子带队伍、立规矩优作风,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持续正风肃纪,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不放纵、不放逸,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廉洁上的清白人、品行上的老实人。学出精神十九大报告深刻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履行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问题,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一是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进取精神。十九大报告开篇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结尾告诫全党同志“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以及当中所提的目标要求、所作的战略安排、所列的具体举措,都充满了强烈的进取精神。二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要求“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告诫“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三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于党的建设则强调要自我革命。可以说,十九大报告处处彰显了创新求变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不仅要落实具体工作部署,更要汲取精神营养,并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凝结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性盛会。**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绘就了新时代伟大梦想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划时代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凝结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宣示旗帜和道路的政治宣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些重大论断,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定力、政治定力和前进定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党的十九大在旗帜道路问题上作出的历史性抉择,必将进一步聚合起13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磅礴之力,指引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到新境界。贯通初心和梦想的战略设计。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初心是从党成立那天起就树立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雄心壮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而言,梦想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召开这个重要历史关头,承接厚重历史,赓续红色基因,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入大会主题。同时又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宏阔擘画决胜全面小康、走向强国复兴的目标蓝图,有了这样的战略设计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我们就能承前启后,推动形成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洪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推向光明的未来!引领奋斗和决胜的精神旗帜。历史表明,越是伟大的胜利,越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越需要精神旗帜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还有不少重大挑战需要我们有效应对,还有不少重大风险需要我们坚决抵御,还有不少重大阻力需要我们顽强克服,还有不少重大矛盾需要我们强力解决。我们要实现从奋斗到决胜的跨越,就一刻也离不开精神旗帜的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旗帜,凝聚了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的全部智慧和厚重经验,是放射着真理光芒的“金钥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我们就有了改造思想、加强修养、指导实践的“看家本领”和锐利武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高举起这面旗帜,我们就有了凝心聚力的精神内核,就能在各种复杂环境和艰苦斗争的考验中知所趋赴、奋勇前行、决战决胜。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通篇展示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大略和伟大创造,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辨方位而正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标定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科学判断,是整个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改革开放近4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现实依据的。十九大报告从10个方面阐释了5年来取得的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以及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进一步从中国历史性变迁、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现代化道路三个维度对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作了全面阐述,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揭示。立足新时代,报告提出了另一个全新的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要求我们一方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历史方位决定历史使命。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几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关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就是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旗帜高高举起来,确立了其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八个明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其中,总任务是龙头和贯穿始终的主线,主要矛盾是完成总任务的问题导向,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四个自信”是完成总任务的系统谋划和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总任务的改革动力和法治保障“两翼”,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完成总任务的军事安全保障和外部环境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成总任务的根本政治保证。报告面向未来,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作了深刻阐述,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彰显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伟大实践必须坚持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体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思考。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两大任务,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报告高瞻远瞩,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同时,又对“三步走”战略有新的发展。“三步走”战略,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把这一目标提到2035年,后面15年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此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战略部署,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举措,大手笔绘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十九大报告把党的领导摆到了极端重要的位置,就是要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来实现人民利益,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及必须抓好的八个方面重要任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必须具备的新气象新作为。强调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强调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强调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强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调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等等,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新要求。高举**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闪耀着**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以高度政治自觉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根本在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只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书记同志这个核心,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就有主心骨;只要全面深入地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的事业就有行动指南,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进程,联系习主席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不断增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强烈使命担当贯彻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奋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踏石留印的作风落实新时代的战略部署。为政贵在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效果怎样,最终要看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成效,要看是否把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到了实处。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的作风、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提高贯彻执行战略部署的能力和效率。保证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不能搞随意变通、更不能打着“创新”的旗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背党中央精神另搞一套。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新时代的伟大华章。(执笔:赵周贤、刘光明、徐志栋)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着眼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理解和系统掌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用思想引领行动,将理论化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理论创新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时代新特征、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科学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彩篇章。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继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胜利,需要在实践上进行新探索、理论上实现新突破。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新特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党、国家和军队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确立、检验和发展,以巨大真理威力和实践伟力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开拓了认识把握“三大规律”新视野。科学理论是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凝练升华,是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对国家民族、人类社会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始终致力于探索和揭示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一系列富有时代底蕴、揭示本质特征的观点论断,例如新发展理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美丽中国、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涉及党的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诸多重大问题及其内在本质,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和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一新境界,不仅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理论、军事理论等进行了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的丰富和发展,例如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等,而且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构成要素、实践要求、精神实质等进一步创新、完善和延展,书写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崭新篇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形势与任务、目标与方法、长远与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有机结合、相互统一。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持续努力、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紧密结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标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切合实际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不变”与“变”中科学定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这一重大判断,既包括对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深入总结,又包括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目标愿景,在全面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中清晰勾勒出奋斗足迹和美好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定位,是建立在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觉运用和对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科学把握基础上,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鲜明实践指向,为制定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郑重宣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准确判断,既看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又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由此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深刻阐释推进伟大事业的基本问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阐述。其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居于引领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成根本价值取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起战略支柱,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法治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力量支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外部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和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进行全面概括,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主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14条,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既聚焦解决矛盾问题又着眼实现长远科学发展,既具有理念的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实践的指导性操作性。基本方略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新时代的具体延伸和科学展开,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把握以伟大复兴为使命的历史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肩负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重宣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清晰描绘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实现步骤和方法路径,号召全党同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投身于极具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斗争,彰显出高度使命意识和强烈担当情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鲜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立场,有力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所在。牢牢把握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建设美丽中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大举措,无不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世界发展演进中的重大问题,在直面挑战、攻坚克难中,自觉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分析矛盾、解决问题、实现突破,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牢牢把握以严实为特征的实践品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具有科学的理论向度、缜密的思维向度,也具有鲜明的实践向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与求实务实落实、敢严真严长严紧密相关,展示出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在实践中的巨大威力。**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发展、党的自身建设等存在问题的直面指出,对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工作要求的明确,以及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无不体现出严实的鲜明特征,对于科学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执笔:沈志华崔连杰)吴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点新要求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贯穿报告全篇、具有统领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创新亮点。认真学习领会好这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深刻理解把握好十九大精神至关重要。历史性变革推动进入新时代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实践基础和客观依据,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分别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回顾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常的胆略和力度,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中国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豪情满怀,信念无比坚定。理论新飞跃引领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理论标志,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系统完整、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这是十九大标志性成果、历史性贡献,是十九大诸多亮点中最大的亮点,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其武装官兵头脑,把科学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战略新安排描绘进入新时代的美好前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是根据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提出来的。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050年中间的30年作了新的战略规划,描绘了新的路线图,制定了新的时间表。按前后两个15年分别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奋斗目标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设想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这反映了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高速发展,发展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发展了的新实际,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战略目标和部署,标志着我们国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斗进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求进入新时代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个新的深刻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发展。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由1956年党的八大正式提出。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一直沿用这个提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作出重大修改,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极大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已经不符合实际;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需要日趋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也可以说是对中国社会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客观实际的肯定。进入新时代对强军兴军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由此有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强军兴军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习主席提出的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之一。报告强调,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报告对新时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新的规划,即: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第二步,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等等。其中每一句话都是一篇深化改革的大文章,都是一项浩大的改革系统工程。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全军官兵要认清形势,珍惜机遇,更加奋发努力,不断书写军旅生涯新的辉煌篇章!古琳晖 汪玉明 刘鹏:牢牢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们要深刻理解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自觉增强贯彻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内在逻辑“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就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作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的政策指导,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任务表和路线图。强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力量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完成光荣艰巨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必须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基本方略立足于“四个伟大”的有机统一,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提高能力定力,从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基本方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恪守的基本原则。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确保党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一定能凝聚起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优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基本方略立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结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扭住重点着力优化。基本方略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抓住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更高要求,确立更高标准。落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举措。基本方略立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战略举措作出更加周密细致的部署安排。从确立改革目标、清除弊端障碍、构建制度体系等方面,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更加强劲的动力。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培塑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文化等高度,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以自我革命的勇气、驰而不息的韧劲、向纵深挺进的魄力,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夯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基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良好的安全环境、强大的人民军队、祖国的团结统一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基本方略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战略支撑;强调“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有了上述强大的安全基石,我们就拥有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充盈底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鲜明特征体现强烈历史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96年的奋斗征程中,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烈历史担当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引领人民咬定目标继续奋进,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扛起的时代重任。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方略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勇于直面问题、破解矛盾的勇气自信,昭示了我们党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的决心意志。彰显坚定政治定力和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是我们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乃至无数生命换来的,符合近代中国社会演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选择来之不易,坚守彰显定力,发展依靠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带来的严峻复杂挑战。基本方略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充分体现了党始终致力于领导和依靠人民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如磐政治定力和鲜明人民立场。秉持命运与共理念和博大胸怀。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和合相成,命运与共。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命运共同体”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有机衔接的结构整体。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中,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构成了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构成了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在基本方略指导下,强调两岸同胞“命运与共”“骨肉兄弟”“血浓于水”;强调国与国之间“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强调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充分体现了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关照现实、放眼世界、擘画未来的气度情怀,高度展示了一个成熟自信的伟大政党为本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崇高追求。蕴含科学思维方法和政治智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构成有机整体的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确定性因素与日俱增,一刻也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的有力指导。基本方略在科学准确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对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根本力量、总体布局、战略举措、安全基石等贯通结合,体现了鲜明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展示了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高超政治智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实践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驱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是活力的源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充分认清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破解时代之问的金钥匙,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百宝箱,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贯彻基本方略,必须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驱动,善于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勇于在创新中破解矛盾,通过对新矛盾新问题的不断破解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迈入新境界。善于统筹兼顾,坚持协调推进。“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贯彻基本方略,要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自觉做到胸中有全局、眼中有整体,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引领各项事业整体跃上新台阶。潜心真抓实干,力求久久为功。理论再科学,蓝图再美好,思路再缜密,举措再完备,离开了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只能沦为一纸空文、镜花水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贯彻基本方略,我们必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树立重落实、敢落实、善落实的强烈意识,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必须立愚公移山之志,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夯锤铆钉的韧劲毅力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崭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续写新时代的伟大辉煌。(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陈曙光: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成果和贡献,就是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理论品格、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等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标志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又一次与时俱进,标志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迈出了坚实步伐。时代背景任何真正的理论总是时代的产物。黑格尔说,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理论结晶。只有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变化的新特征、新趋势,才可能准确理解**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语境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从国情来看,中国发展方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新时代的理论产物,也是指引新时代前进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世情来看,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翻转,从融入全球化转向塑造全球化,从输入型现代化转向辐射型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下产生的,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中国所处的国际方位决定的。从党情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同时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依然摆在全党面前。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迫切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历史地位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清晰地揭示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致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两步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等观点,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等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承上的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zm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这个“理论总体”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奠基之作。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全党的选择,标志着我们党的指导理论实现了又一次飞跃,标志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根本遵循。体系结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地说,“八个明确”的主体内容、“十四个坚持”的具体方略在总体上构成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件。“八个明确”更加侧重于回答时代课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明确侧重于国家发展,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战略步骤,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个关键词界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特征。第二个明确侧重于人的发展,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表达了宏伟的理想愿景。第三个明确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强调推进两大布局,建设充满自信的社会主义中国。第四至第七个明确分别从改革、法治、军队、外交四个方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动力、法治保障、军事安全保障和外部环境保障,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蓝图。第八个明确侧重于政治保证和领导力量,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四个坚持”更加侧重于回答时代课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种意义上说,“十四个坚持”是“八个明确”在实践中的具体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须坚持的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将贯穿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分别侧重于回答时代课题的两个方面,这种区分仅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重大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也与先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遇到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很大不同。**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既坚持了“老祖宗”,又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过去的五年,我们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在于有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坚持**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只有坚持这一思想,才能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是多方面的。如在经济层面,中国提供的新型全球化方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坚定全球化发展方向作出了突出贡献。如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上合组织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在文化和价值观层面,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引领,为重塑全球交往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作者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周立存: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党的十九大着眼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和强国强军新要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新的战略筹划和全面布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等一系列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遵循。军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要求上来,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奋斗。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总要求,既体现了强军兴军的内在规律,又蕴含着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强烈担当,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高擎新时代伟大旗帜。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我们清醒地看到,之所以能够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根本在于**书记强军思想的正确引领,也彰显了**书记强军思想的巨大伟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牢固确立**书记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样就提起了“纲”、抓住了“魂”,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不胜。认清新时代基本特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起点。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对我军发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对我军力量支撑提出更高要求;军队由大向强发展,对改革的深度广度提出更高要求;安全环境错综复杂,对我军打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进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系列时代特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奋力建成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强大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这一使命任务,要求我军始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必须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凝聚强大意志,汇聚磅礴力量,为党在新时代领导中华民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力量支撑。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紧密相连、高度契合,用两个十五年的时间分期,既为我们规划了2020年之后未来30年军队的发展蓝图,又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时间节点。信息化建设是基石。实现军队现代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必由之路,又是发展基石。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强化信息主导、信息制胜理念,将信息化渗透到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力量体系、人才建设、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等各方面各领域,做到认识和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设计筹划和准备战争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要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真正使思想观念完全浸润在信息化之中,使信息力在战斗力生成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使信息化在现代化中发挥奠基作用。“四个现代化”是关键。习主席提出要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践路径。军事理论现代化是先导,只有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才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撑。组织形态现代化是保证,只有构建形成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和力量结构体系,才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体制支撑。军事人员现代化是核心,只有拥有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特别是联合作战人才队伍,才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武器装备现代化是重点,只有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才能为实现军队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战略能力是根本。国家越是发展强大,安全环境越是复杂多变,越要加快提高军队战略能力。提升战略能力,一个是软能力,主要指战略指导、战略运筹、战略塑造、战略布局能力;一个是硬实力,主要指战略威慑、战略打击、战略防御、战略投送能力。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突出现实可用性、对抗博弈性和长远预见性,使战略能力发展始终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需求同步,满足实现强国目标需要。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抓手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须臾离不开统摄全局的战略指针。习主席明确提出“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和“五个更加注重”,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提供了基本路径和方法论指导。铸就永远不变的军魂。坚持政治建军是我军最大的政治特色和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要求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我们要把铸牢军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推进军事制度深度变革。在习主席的亲自决策推动下,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变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新体制的巨大功能作用和强大威力正逐步释放出来,同时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特别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大政策制度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必须坚持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大力推进军事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思想。习主席提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这一重要论断,反映出我们党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信息化战争作战指导的把握更加科学。落实这一思想,就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创新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对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军,首要的是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关键是从严治官、从严治权,真正做到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彻底实现从单纯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要强化大局意识,打破利益藩篱,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路子,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深刻把握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鲜明导向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是军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军人生来为战胜。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备战打仗意识,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提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带头在重大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演训活动中磨砺自己。自觉摒弃旧观念,真正把带兵打仗、练兵打仗作为神圣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备战打仗当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工作,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推动备战落实。坚决贯彻战斗力标准。始终坚持用打赢的标准搞建设,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检验和衡量一切工作,从根本指导上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要深刻把握战斗力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要素,牢固树立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理念,真正运用信息化思维、信息时代的行为方式来搞建设,用打仗的要求、打赢的标准来抓准备。着力加强打赢能力建设。习主席指出,要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把握的关键和要害。在工作指导上,正确处理各战略方向与各安全领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在建设重点上,高度关注新型领域安全挑战,把新质战斗力建设突出出来;在能力导向上,着眼国家安全发展需要,聚焦生成和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为以战领建、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提供牵引。(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任天佑: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从民族复兴的历史维度、人类社会演进的制度维度、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实践维度,以宽阔的视野和透彻的把握,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为我们高举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从民族复兴的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探索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各国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提供了最生动借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地位,前仆后继、不懈奋斗,历经艰难曲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十分罕见的奇迹。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跟上时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尤其是先进的思想理念、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卓越的战略领导力、高效的资源统合力,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独立自主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这是实现国家强大的最大优势和关键性因素。中国取得成功的世界意义在于,它深刻表明,中华民族复兴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努力成功解决了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正在走向富强,这本身就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看到,虽然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命运相似,但中国走自己的道路取得辉煌成就,而不少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模式则陷入困境。当今世界,西方中心主义、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一些国家仍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强行推销西方制度和价值模式,新干涉主义、“民主”输出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造成混乱和动荡。中国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中国的发展实践,生动说明了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要实现繁荣富强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有一个先进政党作为坚强领导核心,这样才能把分散的意志力量凝聚起来,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万众一心,开辟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要靠自己掌握,既不能迷信外来的思想、制度和文化,又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落后国家只有“走自己的路”,坚定、自信、勇敢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制胜权,最终成功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从人类社会演进的制度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道路决定命运。习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根本结论。中国道路,是在对关于中国前途命运的各种主义和方案的反复比较、选择和较量中最终确立的,是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历经历史低谷的顽强坚守中成功逆转的,是在资本主义的强大压力、阻力下突破重围柳暗花明的,也是在世界大变局风云激荡的各种严峻考验中艰难开辟的。这条道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适应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坚持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探索完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探索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放射出强烈的制度之光。我们坚持走中国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这条道路是中国自主开辟的新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西方制度模式的伟大创举,是破解人类面临共同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它证明社会主义是一条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光明前途的人类发展道路,人类历史不可能“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国家的富强之路、人民的幸福之路。它生动说明,社会主义具有巨大优越性,特别是在拉美新自由主义政策破产、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的世界形势下,中国道路不仅经受住了各种危机和困难的考验,而且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中国道路具有的鲜明优势和巨大潜力,打破了西方经验唯一正确的神话。它生动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把握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鉴人类文明发展有益成果,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开辟了一种成功的制度模式。从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实践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并逐步形成了适应时代要求和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模式。习主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西方在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上率先发力,最先完成了现代化任务,最先享受到现代化成果,最先在探索走向现代化道路上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尚未发展起来的先机,以西方国家经济科技领先的优势,以强大实力为后盾,建立殖民体系大肆掠夺他国财富,从而走上快速崛起之路。而中国的发展则主要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改革发展,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形成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最终形成了依靠自身的内涵式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化和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模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形成适应时代要求和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从贫穷落后状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路径。其世界性意义在于,它改变了长期占主导地位和垄断话语权的西方现代化模式,打破了把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以西方社会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主宰世界的传统认知。中国的成功雄辩证明,西方的发展模式只是实现现代化的一种选择,而非唯一选择,通往现代化并非只有“华山一条路”。中国开辟的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光明大道,进一步生动说明了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以文明的姿态崛起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优先选项,中国的强大意味着人类有望迎来一个消除霸权、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立足本国实际独立探索形成自己的道路和模式,同样能够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国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崭新模式,开启了一条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路。(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邓一非: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是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意义。(一)旗帜标定方向,真理焕发力量。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教育官兵,是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磅礴力量,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根本思想保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的时代召唤。重视理论武装,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注于军队,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的宝贵历史经验和重要建军原则。**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广大官兵的思想和意志聚合到党的旗帜下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信念,筑就的是在新征程上有方向、有灵魂、有力量的根基。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真理召唤。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把握时代大趋势,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是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威力、让真理之光照亮强军兴军新征程的必然要求,从而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精神动力。夺取复兴伟业新胜利的实践召唤。一个政党、一支军队要开拓未来,就一刻不能没有先进思想导航领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国家和军队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是充分发挥党的理论创新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的巨大作用、努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提振创新精神,经受新考验、迎接新挑战,奋力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思想引领。(二)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必须坚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并自觉用于实践。坚定政治信仰这个根本。理论武装的根本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把坚定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信仰作为理论武装的根本,带着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学、对先进思想的真诚渴望学,以理论认同增进政治认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掌握理论体系这个核心。**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必须完整把握这一理论体系,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理解把握其内在逻辑和思想精髓。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国强军的非凡历程,深入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联系习主席治党治国治军的生动实践,着力学习领悟蕴含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崇严尚实作风、开拓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开辟深化理论武装的新境界。突出强军思想这个重点。**书记强军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鲜明回答了在世情国情军情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的时代课题,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行动指南。必须牢固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把**书记强军思想贯彻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和各方面;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智慧和力量。抓住转化运用这个关键。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必须抓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转化运用这个关键,确保在进入头脑、进入工作、提升素质、推动实践上见成效。强化思想导向,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增强锤炼党性、修为品德、净化灵魂的内生动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坚定理想信念、绝对忠诚品格和崇高价值追求。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用科学理论之“箭”射部队建设之“的”,着力研究破解制约强军打赢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战斗力建设的先进理念、正确思路和有力举措。(三)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和艰巨任务,必须把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官兵作为铸魂强基的首要工程。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要坚持把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官兵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头等大事、核心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指导政治工作机关和基层部队制定好学习贯彻具体方案,确保形成浓厚氛围、深入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抓好自身的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置,以更高标准发挥好带学促学的作用,运用自身学习成果搞好宣讲辅导,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官兵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掀起深入学习贯彻的热潮。进一步拓展理论武装的思路举措。充分运用锐利思想理论武器,旗帜鲜明地把先进正确的思想观念立起来,针锋相对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形成坚持真理、正本清源的强大正能量。搞好结合渗透,充分发挥理论武装的强基固本作用,把学习贯彻贯穿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型军队,深化主题教育、创新战法训法、抓好干部培训等各项建设和活动中,形成理论引领、思想先行、武装落地的推进态势。加强典型引路,发现和用好学理论、用理论的先进典型,善于用典型引路,活泼学习形式,推动学习走向深入。进一步完善理论武装的制度机制。以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为重点,健全完善领导责任、计划管理、指导督查、述学评学、考核评价等各项制度。围绕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积极探索创新制度机制。在决策重大问题、筹划重点建设项目、执行重大任务等时节,坚持运用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搞好把关定向;对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结合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和重点工作、攻关课题,有针对性地深化创新理论的专题研究,让理论指导实践有的放矢、落地见效。(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李瑞兴徐贵忠:迈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时代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带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立起了新时代强国强军的大方略,必将谱写开新图强的时代篇章。深刻认识新时代军民融合的战略定位习主席多次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新时代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深刻领悟这一战略定位,统一思想认识,校准行动航标,强化战略引领。实践探索创新的重大成果。如何处理经济与国防的关系,这是一个事关国之兴衰、民之福祉的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进行通盘考虑,把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探索新时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规律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着眼战略全局的重大决策。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安邦。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国之策,更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强军之道,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习主席将“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将“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之一,将“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作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途径,这是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的深远筹谋。赢得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军事领域的竞争,实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也是最为激烈、最具创新活力的竞争。环顾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军事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军民融合成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加速期,习主席把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将富国与强军融为一体,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实现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准确把握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习主席对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往哪融”“融什么”“怎么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军民融合的历史方位。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这一历史方位,准确定位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长期以来,军地各级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军地资源共享程度得到提高,军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呈现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同时,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离深度融合发展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乏力、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重要领域先改先行,尽快拿出思路举措,加快推进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军民融合的总体目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要素”是指融合程度,就是要在国家层面整合军地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多领域”是指融合范围,既包含基础设施领域、产业领域、科技领域、教育领域、军队保障领域、国防动员领域等传统领域,也涵盖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兴领域。“高效益”是指融合效果,要求注重军民共建共用共享,做到一份投入、多份产出。这一目标定位,把融合的程度、范围和效果三个维度有机统一起来,为我们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军民融合的运作方式。既要强化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强化国家主导作用,是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强军地各领域各部门各层级的统筹协调,最大程度地凝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要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积极引导经济社会领域的多元投资、多方技术、多种力量更好服务国防建设,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只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突出问题导向,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把军民融合发展搞得更快更好更实。着眼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切实把新时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落到实处强化统一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全面加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军地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防止“我的地盘我做主”“共享别人的资源可以、分享自己的资源不行”等现象,自觉抵制“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不良倾向,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跳出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误区,更好把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当好先行者,闯出新路子。强化顶层设计,抓好军民融合新兴领域谋篇布局。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是抢占国际战略博弈制高点、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要途径。这些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运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突出问题,实现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按照先行探索、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滚动发展,着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强化改革创新,推动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整体跃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持续深化改革,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向纵深推进。强化资源整合,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共用的最大效益。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军民融合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清单,让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突出政策创新,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调整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在军民融合发展上有更大作为。注重法治保障,抓紧清理、废止和修订不适应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强化重大项目落实,打造军民融合发展龙头工程、精品工程。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央军委颁发《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一批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和重大示范项目。这些工程和项目是实现强国强军目标的重要支撑。要强化重大项目落实,精准筹划、精准实施、精准检验、精准督导,制定专项计划,拿出时间表、施工图,细化任务标准要求,明确具体举措。加强军地协调和检查督导,及时解决矛盾问题,强力推进规划计划的执行。总结推广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的试点经验,选择若干战略地位重要、军事需求突出、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地区,持续开展军地联合创建示范区活动,带动资源要素向新型安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汇聚,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升级。(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表明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坚定决心,也表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风险考验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需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这表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革新全球治理制度、提升全球治理能力、重塑全球治理秩序,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党需要面对的新任务。在我国处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我们党必须顺应新的国际形势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统筹自身发展压力与全球治理责任,需要我们党有更大智慧。随着我国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外围逐渐走向核心,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已成为必然之势。但是,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意味着中国必须为国际规则载体和平台运行担负更多成本。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提出的比较高的、不太符合中国实际的要求,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较大压力。如何在秉承量力而行原则上,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大智慧大谋略,这都将成为新时代我们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考验。平衡发达经济体与新经济体之间的利益诉求,需要我们党有更大担当。维护、获取、增进自身利益是任何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标。但现行全球治理制度是传统大国霸权的产物,而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等“新”治理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观意愿日益迫切,两大阵营的摩擦与博弈不可避免。要在这场利益摩擦和博弈中降低风险提升收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求我们要有世界眼光、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来整合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全球治理改革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党有更大贡献。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说明有着“天下为公”情怀的中国共产党,在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但依据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积极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力量的培育者、治理进程的推动者,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重任需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这期间新老问题交织,复杂矛盾凸显。问题越多、矛盾越复杂、改革发展任务越艰巨,越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凝聚改革共识,治国理政要有新谋划。破解发展难题,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而要推进改革发展的整体步伐,必须凝聚13亿多人民共识。尤其是面对公平与效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改革发展两难问题时,朝什么方向改、以何种方式改,必须做到积极稳妥。同时在辨明总体与局部、主流与支流,在坚持“求同”与“存异”相结合基础上找最大公约数,如何牵住“牛鼻子”、对症下药,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改革热情等方面,需要我们党有新的智慧、新的勇气和新的谋划。破除改革阻力,治国理政要有新魄力。随着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也遇到了新问题、新阻力,如担心改革风险大、难度大,消极观望,维持现状的“怕改革”阻力;担心改革触动现有利益格局,不愿改革也不敢改革的“不改革”阻力;假借改革之名行部门之便,导致改革改而无效或越改越乱的“伪改革”阻力。这些阻力是典型的为官不为、为官不正、为官乱为现象。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上,要继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我们党就必须拿出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敢于碰硬,敢于亮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通过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动新时代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共享改革成果,治国理政要有新举措。改革发展的成效,最终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这就决定了,改革既要朝着有利于注重发展效率的方向推进,也要朝着突出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生、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如何提高改革的精准度,在扩大改革实际成效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现实获得感,如何提高改革的公平性,在使小康水平线“水涨船高”时不断让覆盖面“拾遗补缺”,这些都需要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任重道远的赶考命题需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表明,处在新时代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依然繁重,要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场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就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员结构变化对党的先进性构成了新考验。目前我们党党员总数已达8944.7万,超过七成是改革开放后入党的党员。虽然这些党员文化程度都有了很大跃升,但和平年代的宽松环境也容易让人降低要求、放松警惕。决定党的战斗力的,不仅是党员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如何教育好和管理好庞大的党员队伍,把党员的数量优势化为我们党的巨大执政优势,把世界最大政党化为世界最强政党,这是新时代党员结构变化给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新考验。执政条件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领导十三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自身更要现代化。但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仍有不小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许多必然王国需要我们去闯去试去探索,有许多改革发展任务需要我们落实。全党唯有进一步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生机活力,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上扬鞭策马、行稳致远。党的建设薄弱环节对党的执政形象带来了新挑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使得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但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依然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依然未除。因此,要想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继续取得胜利,就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领导人民共同奋斗,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执笔:袁赛男)汪象华: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当前,必须贯彻落实好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越往深里走,越需要科学清醒把握形势,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决心定力;越需要有攻坚克难、挖根除弊的智慧、策略和担当,坚决啃掉硬骨头、清除病原体;越需要综合运用惩戒的力量、群众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深化标本兼治,切实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定力习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法宝。只有提高讲政治的实际能力,才能在复杂环境和考验面前看清大势、把准方向,才能在各种矛盾和问题面前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领导这个核心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历史经验警示我们,忽视管党治党,党的事业必然遭受挫折甚至失败;重视管党治党,党才能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事业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因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从狠刹吃喝送礼之风、严惩腐败分子这样的具体事抓起,更要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跳出历史周期率,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大事上着眼。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才会更自觉、更坚定、更彻底。当前,最重要最现实的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纯净政治生态这个目标指向。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新时代我们管党治党就要朝着这样的目标方向努力迈进,把从严治党与本单位政治生态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政治生态这个“重要标尺”衡量管党治党成效。政治生态曾经遭到破坏的地方和单位,应坚持思想作风上拨乱反正、组织人事上端正导向、查案惩腐上减存量遏增量相结合,坚持强基固本、整纲肃纪、激浊扬清相促进,形成崇廉尚洁、纠谬绳违的强大势场。即便是政治生态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和单位,也应始终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无病常防、初病早治,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牢牢把握越往后越严这个发展大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而且越往后越细越紧越严。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今年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大抓“微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不少人就因为一餐饭、一顿酒受到处分、甚至丢了“饭碗”。这充分表明,监督执纪问责只会越来越紧、越来越严。厘清是非界限,立起全面从严治党鲜明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先后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余人。这组数据着实触目惊心、令人警醒。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引领,就要把这些反面典型作为生动教材,从中总结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引导各级从思想根子上解决是非观念问题,彻底扭转以非为是的错误认识,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要明白有病“早治”比“晚治”好,好就好在惩前可以毖后、治病能够救人。割瘤子、切病灶虽然痛,但长痛不如短痛。拔烂树是为了更好地护森林,正歪树是为了更好地促生长。当下,各级普遍感到,巡视与没有巡视、调查与没有调查过的单位,在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对问题的警觉度上是有明显差异的。有的单位眼睛失明、耳朵失聪、嘴巴失音,甚至都快“塌方”了,依然像值夜的更夫似的重复地喊着“平安无事”,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对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治,看似与人为善,实质上是养痈遗患,是对单位建设不负责任、对党员干部不负责任。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快刀斩乱麻才能争取主动。要明白“听骂声”比“听哭声”好,好就好在红脸出汗才能防微杜渐。抓早是为了不出事,抓小是防止出大事。监督执纪问责,首先是监督,监督抓好了,门槛就抬高了,党员干部出问题的几率就小了,被问责也就少了。抓监督的关键是克服好人主义,敢于唱黑脸。眼看同志坠入深渊不提醒,也是一种精神和良心上的犯错。哪怕是当面吵一吵,也要比事后看着掉眼泪强。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的最后一道关口,一定要坚守阵地、守好防线,即便可能暂时会背负一些骂名、受到一些误解和委屈,但时间和实践终将证明,这才是对干部政治上和家庭上的最大保护。要明白“权力进笼子”比“人进笼子”好,好就好在受约束的权力最安全。有的人权力越大、欲望越大、胆子也越大,最终导致权欲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结果是坏了风气、害了单位、毁了自己。权力的边界是法治,必须在制度笼子内运行,权力出了笼子,人就要进笼子,这是权力运用的辩证法。只有做到“个性任性服从党性、想法办法遵从国法”,用权的严肃性规范性才会越来越强,揽权霸权滥权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小,进笼子的人才会越来越少。掌握科学方法,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把管党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把抓主要矛盾与抓全面落实统一起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落实。在管理对象上,始终突出“关键少数”,既抓“关键少数”、又靠“关键少数”抓,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严格履责,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示范推动作用。在治理领域上,始终突出管人管钱管物等重点部位,持续整肃行业不正之风,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始终在有效监督监管下规范运行。在纪律建设上,始终突出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特别是把政治纪律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落实“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在落实环节上,始终突出压实“两个责任”,坚持权责对等,以追责问责倒逼负责尽责,实现上下贯通的良性互动,推动任务落地落实。把“破”与“立”统一起来。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关键是要用好“破”与“立”两手,把全面从严的要求体现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破”,当务之急是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按照除恶务尽、不留隐患的要求,深化思想、组织、作风、体制等方面的肃清工作。特别是要突出维护核心、维护权威、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这个根本,着力在清理空头表态的“伪忠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以及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方面下功夫。“立”,核心之点是把军队好干部“五条标准”真正立起来。要坚持为岗位选人、而不是为人找岗位,突出政治标准,切实以对党忠诚之心用好对党忠诚之人;多到基层官兵中了解干部,在上下结合中多角度、全方位考察识别干部;严格落实“谁提名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主持会议讨论决定谁负责”,实行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领导干部推荐干部实名制,用人失察失误的严肃倒查责任,用制度的门槛把权力、利益、关系等干扰因素挡在门外。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在继承中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始终从党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增添力量,善于在创新实践中总结经验、开拓新路。传承好群众路线这个根本工作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各领域、全过程。尤其要善于发挥群众在巡视巡察中的监督作用,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让“隐身人”无处藏身,打一场正风反腐的人民战争。紧贴新时代新要求,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当前,主要是适应军队改革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围绕如何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思想教育、监督体系、法治建设、文化涵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为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多积尺寸之功。(作者单位:武警部队纪委)何雷:新时代推进强军伟业的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书记强军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书记强军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推进强军伟大事业的科学指南,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书记强军思想具有巨大的真理价值和无穷的实践威力**书记强军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围绕强军兴军伟大实践,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彰显出巨大的真理价值和无穷的实践威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书记强军思想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充分运用和全面展开。习主席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筹划和设计,着眼实现中国梦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成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突出强调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等等。这些都使**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更加丰富完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书记强军思想,紧密结合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历史方位、战略目标、使命任务、指导方针、强大动力、根本保证、科学方法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的崭新境界。**书记强军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时代性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比如,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把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确立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总原则;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等等。**书记强军思想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思想宝库,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新飞跃。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九大把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归纳概括为**书记强军思想,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牢固立起来,其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理论价值与实践需求都十分巨大。这是军队紧跟党的步伐,坚定维护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破解军队建设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用党的意志主张贯注部队,统领全军官兵思想和行动,汇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磅礴力量的迫切需要;是科学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新鲜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不断推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书记强军思想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必将指引和推动我军实现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书记强军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邃的理论品质**书记强军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等基本问题,是一个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书记强军思想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一体擘画了新时代我军建设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引领。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强调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科技兴军是核心驱动,依法治军是强军之基,与练兵备战、军民融合等着力重点一道,共同构成了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提出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提出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强调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在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指导上坚持“五个更加注重”,确立了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提出军队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明确了军队的核心职能和根本价值。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打造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作战体系,极大升华了我们党对建设什么样的军事力量体系、怎样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体系的认识。提出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现代化后勤,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推动加快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明确了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提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明确了富国强军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途径。提出全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军事问题,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明确了观察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军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重要内容,涵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领域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强军方略,共同构成了**书记强军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书记强军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必将随着强军事业的前进步伐而不断创新发展。坚决把**书记强军思想全面贯彻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不断续写强军伟业的新篇章、创造新辉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牢固确立起指导地位。必须以鲜明的政治态度牢固确立**书记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真正立起统领部队建设的“魂”、指导各项工作的“纲”,切实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书记强军思想全面准确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做**书记强军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这是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维护核心最实际的体现,是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好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坚定高举。全面系统学习掌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领会**书记强军思想,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整体把握**书记强军思想的科学思想体系,学深悟透其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坚持把学习领会**书记强军思想,与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结合起来,在融会贯通中领会精髓要义、掌握精神实质。深刻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把握战争与和平、军事与政治、发展与安全、威慑与实战、人与武器等军事辩证法思想,不断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努力把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到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转化上见成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重改造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扭住着力重点,切实用**书记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统筹推进军队建设改革重点任务落实,不断把强军伟业推向新高度。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聚焦备战打仗提升履行使命能力,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使命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金民卿: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矛盾变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虽然是当代发生的事情,但决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建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发展成就之上。一方面,主要矛盾变化是历史成就的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分析: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探索中出现曲折甚至是重大挫折,但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那时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这个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开创阶段、推进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了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坚实基础,我们决不能离开或割断历史,孤立地看待主要矛盾变化。另一方面,主要矛盾变化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的高度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深刻变革。这些伟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个历史性变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当代中国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主要矛盾变化是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内在动力主要矛盾变化既是长期发展成就的体现,同时也意味着新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就需要党带领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一方面,主要矛盾变化对发展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需要不断推进实践上的创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胜利。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的需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向着更高层面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了重大的时代性课题,需要在理论上作出科学回答,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科学理论之所以有说服力,就在于其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思想本身的建构。**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和解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要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系统完整的回答,并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对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基础和核心内容。**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主要矛盾变化与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和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不变与变”我国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国家地位、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集中地体现在它们都呈现出“不变与变”的特征,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不变与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从基本建立到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总体量变过程。但是,在总体量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上必定要发生阶段性的部分质变,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调整就是阶段性部分质变的结果。这就是说,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根本性的质变没有发生。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是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制定我们的政策,不能犯主观主义的超越阶段错误;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而不能精神懈怠、裹足不前。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不变与变。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后,我们党就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毫不动摇。与此同时,我们党又与时俱进地根据发展着的实际,对基本路线进行丰富和充实。党的十七大在“富强、民主、文明”之后加上了“和谐”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加上“美丽”一词,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基本路线“不变与变”的辩证法。之所以不变,就是因为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必须牢牢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使奋斗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不变与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不变”的一个方面;报告又特别强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就是说我们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原来的处于边缘的、影响力不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又是“变”的一个方面。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总体上没有改变,但是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功能和世界影响力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新的情况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对策。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实现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上领先,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瑞敏: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国情社情党情深刻变化,着力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基础之上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准确把握目前我国所处的新历史方位,是现阶段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征程的现实起点。从历史性变革到历史新方位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个时间节点,它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屈辱的终结,解决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主题。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解决的是“发展起来”的问题,中国也由此进入了“富起来”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站在了“强起来”的历史起点上。68年来,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性变革:从缺吃少穿到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重工业几乎为零,到经济总量雄踞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在许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展现“风景这边独好”的魅力。这充分反映了数十年来几代人久久为功不懈努力的奠基,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所铸就的辉煌。5年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而今,已经“发展起来了”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上的优势更加显现,所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当惊世界殊”已经成为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定内涵: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昭示了中国更加美好光明的前景,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从纵向来看,它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开创到不断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的一个新阶段,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从横向比较来看,则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影响更加深刻,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明确主要矛盾新变化,规划未来发展新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转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从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有着质的飞跃。之前提出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建立在当时中国社会“不发达”、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历史大背景之下。今天的中国已经告别了贫困、跨越了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是习总书记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需要着力解决的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解决的是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如何更好地高质量地发展的问题。“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不仅包括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行好住好,从数量满足到品质享受,从衣食住行到全面发展,这些既有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方面的客观“硬需求”,也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对未来更高的期许。为此,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14个坚持”基本方略是我们着力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把握阶段性特征,踏上历史新征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也都会面临着每个时代具体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时代难题,既是事业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发展新动力。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就是因为认识到其内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今天,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八千美元左右,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却依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由此应该看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依然山高水长,必须长期艰苦奋斗。习总书记号召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96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前面;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是进一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奋斗历程,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民族复兴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李伟: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核心观点●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历史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机遇,也充满矛盾和挑战。●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注重法治建设,注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现在,我国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多到好”“好上加好”的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开启现代化新征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在此谈三点初步认识。进入新时代,必须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时代,我们既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又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展望未来,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那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现代化的新起点,必须在此基础上,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一方面,不论在总量层次上还是在结构层次上,不论在经济领域还是在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明显的差距。从追赶发达国家的需要出发,必须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另一方面,随着新科技革命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其广泛应用,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将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必须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开启新征程,必须准确把握现代化的新目标现代化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方位转变的历史过程,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一系列变迁,也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既充满机遇,也充满矛盾和挑战。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一个自发扩张、资源侵占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在经济社会出现严重问题之后,才采取矫正和补救措施。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的、赶超型的现代化,在现有历史条件下,应当也有条件以明确的目标和前瞻性的战略作为引导。为此,十九大提出了两个阶段的现代化战略新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所提出的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和新部署,是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总的遵循。其中,把握好以下四点至关重要:其一,实现新目标,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紧迫感。十九大把“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提前了整整15年。中央做出这样的战略新安排,建立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超过预期水平的基础之上。对这样的新安排,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另一方面,则要以时不我待、坚韧不拔、百倍努力的精神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其二,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十九大所提出的现代化目标是全面的目标,是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大领域的目标。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注重法治建设,注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其三,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要更加注重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过去30多年,在社会财富总规模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收入分配、供需结构等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制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化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持久的发展动力。其四,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强国建设。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因此,我们更需要全面发展;更需要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更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在全球价值链体系分工中占领越来越多的制高点。实现新目标,必须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在推进新时代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矛盾,必须要有新的理论作为指导。**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推进未来中国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广博,主要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体系完整,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务实科学,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我认为,贯彻落实新思想新方略,应重点把握以下五点。其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内在规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时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多到好”“好上加好”的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更加注重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其二,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有两百多处提到“人民”。这说明,人民利益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还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解决传统发展动力减弱、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形成发展的新动力,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协调发展,补足发展短板,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平衡发展的格局。通过绿色发展,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开放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通过共享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财富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积累条件。其三,统筹布局、协调推进现代化各领域的发展。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又巨大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发展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只有协调推进各领域发展,才能把现代化持续地推进下去。当然,协调推进各领域发展,并不要求各领域同步发展,可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但是,这种先与后、快与慢,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现代化也可能出现停滞。当前,我国现代化在协调推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比如,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迫切需要。这些短板的存在,必然要求推进新时代的现代化时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统筹布局,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各方面的建设。其四,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更加高效、更高质量、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概念。我理解,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首先,是一个高效率的经济体系,它能够实现资源在地区、行业间的优化配置,能够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其次,是一个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它能够实现速度与效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再次,是一个有助于实现平衡发展的经济体系,各地区、各阶层都能在这个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都能分享应得的成果;其四,是一个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它不仅会使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化,而且能不断地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使产业体系建立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之上。其五,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必须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必须有效应对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这就必然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更加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在,各领域改革和制度建设业已取得显著进展。未来,要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完善产权制度,公平保护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留下更广阔的空间;继续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继续推动政治、司法等领域的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韩震: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而是积极地对待矛盾,把矛盾看作是工作的动力,把矛盾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契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应当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提出更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对于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通过解决矛盾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中,我们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全面深化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没有改革的深入,我们就不可能在全球经济低迷、世界贸易停滞以及各种风险缠绕的情况下取得这么好的发展成就。比如,正是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建设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也正是由于政治体制和机制改革,才促进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比如,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有效推进,更加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同样地,正是由于《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才使得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才进一步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并且获得人民群众的喝彩和拥护。正如**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和方式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意味着改革进程历史阶段的跃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今,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根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在新时代对它们的继承与发展,同样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真正的改革是问题导向的,也是问题倒逼的进程。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矛盾若无法化解可能造成社会失序,而解决矛盾的努力也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而是积极地对待矛盾,把矛盾看作是工作的动力,把矛盾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契机。改革是为了解决矛盾,矛盾是普遍的,改革也永远在路上。必须认识到,一方面,过去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结束,而是意味着矛盾的转化。**书记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另一方面,改革要完成的任务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就是说,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姿态和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待新时代的改革。新时代的改革是对过去改革的继承与提升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不变的,变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新时代继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意味着过去的改革是“片面的”“局部的”,而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应当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提出更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小康社会时我们主要关注经济目标,因为那个时候物质的匮乏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到比较全面地关注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协同发展的目标,再到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推进,这个进程本身就反映了社会进程与社会认识、社会问题与解决社会问题是一同发展的。这个发展进程从局部启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进入现在更加协调、更加包容、更加公正、更加绿色的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的变革,稳妥地进行建设性探索,这必须有一个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到全局、由浅入深的过程。这种情况保证了中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改革,让中国在没有社会震荡的情况下积累了丰富的改革成果。然而,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好改的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必须通过全面协同的系统性改革才能完成整体性、全局性、深层次的改革目标。“摸着石头过河”仍然有效,同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例如,法治建设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但是法治也必须有从一个领域到更多领域再扩展至所有领域的过程,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必须基于历史进程的经验,按照合法的程序进行立法,也要有一个培育全社会的法治文化和信仰的过程。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是黑格尔式先验的“绝对理念”,而是随着历史活动的前进步伐不断往前延伸的地平线。今天,我们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仍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步骤展开,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表现为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正如**书记所指出的,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张志明:“伟大工程”建设的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重大创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件大事的关键更在党,关键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新时代课题。**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一重大课题。涉及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方面,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才能建成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课题。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政治领导能力,作出了科学论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实现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党的领导的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有了更高更自觉的把握和遵循,标志着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越来越走向成熟和自信的同时,在党的自身建设上也越来越走向成熟和自信。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全新思想表述。二是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新表述。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是党的组织建设中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党的组织建设中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最新要求,特别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一定要注意强化自身的政治功能。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这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的新提法新表述。强调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是反腐败斗争的新表述。强调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提出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强调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是把**书记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重要论断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实践成果写进政治报告的展开表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这是首次就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水平所作的新论述。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个方面具体要求是把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落地生根,变成全党可以贯彻执行的党建部署。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和创新是,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讲政治,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意识的高度自觉,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必须把党的政治能力建设放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首要位置,必须把党的政治文化建设放在党内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必须把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放在党内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政治更加成熟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高度自觉的集中体现,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党在新时代的政治定力,影响深远。 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重大意义十九大报告把我们党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认识水平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有了高度自觉和成熟自信,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不可限量。就党的建设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大创新和意义。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发展创新了执政党建设理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保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保证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而只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下,我们才能把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成功。二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发展创新了党的领导理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对党的领导的新定位,是对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领导核心地位的新定位,把党的领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解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宽松软问题,为各级各地党组织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担当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为切实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法理支持,大大发展了党的领导理论,体现了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的彻底性和通透感,必将大大促进加强党的领导的实践。三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保证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如何切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如何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成果能够久久为功,沉淀升华为全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和优良政治生态,关键在切实按照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八条要求去做,用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贯彻。总之,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对于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值得信赖的主心骨,保证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  潘维:持续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00周年。十月革命让马克思主义首次落地,在那之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曾高居世界第二强国长达30年。然而,马克思主义俄国(苏联)化的实验却在苏联立国近70年后崩溃了。近30年过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罗斯还没显出复兴迹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70年,就从世界最贫困落后的国家之一顽强攀登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实际目标和最大动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比苏联落后得多的条件下,我们党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中国不断演进的实际需要,一直在深化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从起初的“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又到“富强民主文明”,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九大报告则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如今在党领导下,以市场为创造财富的基本手段,以社会主义原则指导财富的分配,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强劲复兴,带来了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希望。**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我看来,这意味着着重解决“患寡”问题的历史时代进入了尾声,着重解决“患不均”问题的时代开启了大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1.0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2.0版,演进到了高举共同富裕旗帜的3.0版。我国人民理解的“现代化”一直是“民富国强”,也就是让中国人民像发达国家人民那样富裕,让中国像发达国家那样强大。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党的实际目标和最大动力。而且,我国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我们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从“患寡”转为“患不均”提出了发展新要求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在解决“患寡”问题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世界上没有不花代价的成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成本越来越大,这日益增高的成本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人民从“患寡”转为“患不均”,要求比较均等的教育、医疗、退休和居住条件等。于是,十九大报告宣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从以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为现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深得民心的重大认知转折。十九大报告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生产,继续依靠市场机制和深化开拓与世界市场的对接是我们持续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报告同时宣布了我们的新方向:从2020年到2035年,让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政治的最大特征。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是不是坚强有力,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成败。而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取决于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于认同人民、信仰人民,在于依靠民心、获得民心。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地在大会主题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的结尾则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是天下为公。报告有多达203处提到“人民”一词,而且旗帜鲜明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我认为,只有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社会生活里,才能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里。党的基层组织在我国的每一个居民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领导群众,并让居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守望相助,弘扬社会正气,过井然有序的现代和谐生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关键。我国的社会治理主要依赖党领导下的人民自治。所以,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党支部要担负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人民,应当让人民监督权力。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我们党有8900多万党员,其中约800万在党政科层体系里,而在科层体系外的8000多万党员植根于每一个居民区,植根于人民,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并在组织群众中显现出色的组织本领,为科层体系输送人才。这就是我党之所以强大的基础,是我党人民性的根基。所以,动员科层体系外的8000多万党员,在他们居住的每一个社区里建立基层组织,为新时代的新目标而奋斗,获得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也是一场涉及我党根本性质的伟大斗争。(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陈晋: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核心观点 ●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表述讲的是社会主要矛盾,而非经济发展或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矛盾。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着眼点不能偏移,要把握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思路不能窄。●至于基本国情,则主要是从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本质的社会性质角度来定位的。经过努力奋斗,随着一般意义上的国情演变的积累,基本国情会出现某些阶段性局部性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这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生根本转变很不容易。●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全面深入领会这个新的重大论断,是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逻辑前提。 理清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基础 此前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源于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当时处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的历史方位,八大明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理清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确立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依据。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坚持得不够明确和牢固,甚至还经历了一些曲折,这给国家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八大的有关表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正式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对比八大的提法有两点变化:一是不再从国家发展层面讲“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改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两处改动,既承续了八大表述的本质内容,也反映了国情的某些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更精炼、内容更集中。此后,历次党代会都要重申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同时,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从十六大开始,在重申的同时语境有了一些变化。基本都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具有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然后在社会主要矛盾前面加上“仍然是”,或者在后面缀上“没有变”。这是因为,十六大提出我国“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从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主要矛盾确实隐含着将来会出现转化的可能。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升华了,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切实和及时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了。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其二,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确实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比较起来,我国一些领域的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甚至差距还比较大,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社会供给上还有许多差距。由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客观上在新时代凸现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谓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发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比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比较明显,社会上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必须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产品更精细,供给更有效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前进的动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势必带来很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关系全局的变化,说明它不只是带来经济发展方面的新要求,而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提出了新要求;历史性变化,主要指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当我国发展到当前阶段,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便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物质文化需要相对比较具体,主要是一些硬性的需求;而美好生活的需要,则不仅要以物质文化需要为基础和前提,还包括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和选择,常常从自己是否感到“满意”来理解美好生活,而社会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理解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我们党的勇敢承诺,也是一个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高层级的努力方向。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会更复杂,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遭受的挑战会更大,需要的努力会更为艰辛。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表述讲的是社会主要矛盾,而非经济发展或物质文化生活的主要矛盾。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题进行思考,着眼点不能偏移,要把握住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思路不能窄。 怎样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基本国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怎样理解这里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这首先涉及到怎样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国情和作为社会性质判断的基本国情的问题。一般意义上说的国情,主要指国家面貌和时代特点,人们使用这个概念比较宽泛,比如我们这些年经常说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国情所发生的变化。至于基本国情,则主要是从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本质的社会性质角度来定位的。经过努力奋斗,随着一般意义上的国情演变的积累,基本国情会出现某些阶段性局部性变化,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这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生根本转变很不容易。近代以来的中国,基本国情只经历了一次根本性转变,就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革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这个转变,经历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漫长历史过程,有一百余年。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起码有“上百年”的时间,这是我们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国情依据,也是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历史依据。社会主要矛盾是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涉及奋斗任务的一种定位。它虽然也相对稳定,但比较起基本国情来,则容易变化一些。它会因为一些阶段性奋斗目标的实现,或一些影响全局的重大变革的发生,出现新变化,从而使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拥有新的历史方位。据此,十九大报告在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同时,强调基本国情没有变,就比较好理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出现,虽然表明基本国情在局部的量上起了变化,但实质上仍属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不是说旧的社会主要矛盾就不存在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依然存在,生产力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依然比较落后,旧的社会主要矛盾实际上隐含到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中去了。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变,从“数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优质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转变。这个变化确实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属于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变化,是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的。深入全面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后“变”与“不变”的关系,要求我们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把握时代到引领时代,就在于能够把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科学辩证地联系起来,在和时代一道前进的过程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第三部分:附件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书记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五年来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同志们!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同志们!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同志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二)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三)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五)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同志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同志们!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志们!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同志们!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同志们!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2.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总 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以毛zd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zd思想。毛zd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zd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理论。**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zd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zm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对党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书记强军思想,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全国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五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使它们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作用。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共产党员必须同党外群众亲密合作,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第一章  党  员第一条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条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第三条  党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第四条  党员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第五条  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介绍人要认真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品质、经历和工作表现,向他解释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并向党组织作出负责的报告。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党组织在批准申请人入党以前,要派人同他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他提高对党的认识。在特殊情况下,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接收党员。第六条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第七条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第八条  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第九条  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把他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第二章  党的组织制度第十条  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一)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三)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四)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五)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六)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第十一条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选举人有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的选举,如果发生违反党章的情况,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调查核实后,应作出选举无效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第十二条  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第十三条  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上级党组织决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可以派出代表机关。第十四条  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中央有关部委和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巡视工作。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第十五条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对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在通常情况下,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他们的职权。凡属应由下级组织处理的问题,如无特殊情况,上级领导机关不要干预。第十六条  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第十七条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党员个人代表党组织发表重要主张,如果超出党组织已有决定的范围,必须提交所在的党组织讨论决定,或向上级党组织请示。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第十八条  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第三章  党的中央组织第十九条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中央委员会决定。第二十条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一)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四)修改党的章程;(五)选举中央委员会;(六)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十一条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五分之一。第二十二条  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期相应地改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三条  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中央委员会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每届中央委员会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在下届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党的经常工作,直到下届中央委员会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领导人为止。第二十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根据中央委员会的指示进行工作。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对军队中党的组织体制和机构作出规定。第四章  党的地方组织第二十五条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大会,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会,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召集。在特殊情况下,经上一级委员会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第二十六条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一)听取和审查同级委员会的报告;(二)审查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三)讨论本地区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决议;(四)选举同级党的委员会,选举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十七条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这些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这些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三年以上的党龄。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由它选举的委员会的任期相应地改变。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分别由上一级委员会决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出缺,由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方的工作,定期向上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工作。第二十八条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在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职权;在下届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经常工作,直到新的常务委员会产生为止。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第二十九条  党的地区委员会和相当于地区委员会的组织,是党的省、自治区委员会在几个县、自治县、市范围内派出的代表机关。它根据省、自治区委员会的授权,领导本地区的工作。第五章  党的基层组织第三十条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第三十一条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第三十二条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二)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五)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六)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七)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八)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第三十三条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引领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第三十四条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第六章  党的干部第三十五条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第三十六条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并且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带头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第三十七条  党员干部要善于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尊重他们,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工作,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三十八条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第七章  党的纪律第三十九条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第四十条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党内严格禁止用违反党章和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违反这些规定的组织或个人必须受到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追究。第四十一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留党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经过留党察看,确已改正错误的,应当恢复其党员的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应当开除党籍。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各级党组织在决定或批准开除党员党籍的时候,应当全面研究有关的材料和意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第四十二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如果涉及的问题比较重要或复杂,或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应分别不同情况,报县级或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县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直接决定给党员以纪律处分。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给以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报党中央批准。对地方各级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给以警告、严重警告处分,应由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批准,并报它的同级党的委员会备案。对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给以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的处分,必须由本人所在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在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可以先由中央政治局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待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对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上述处分,必须经过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由这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严重触犯刑律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除其党籍;严重触犯刑律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由同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开除其党籍。第四十三条  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第四十四条  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必须问责。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应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作出进行改组或予以解散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第八章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第四十五条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上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对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每届任期和同级党的委员会相同。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报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并由同级党的委员会通过,报上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的基层委员会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由它的上一级党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设纪律检查委员。党的中央和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同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党的纪律检查组。纪律检查组组长参加驻在部门党的领导组织的有关会议。他们的工作必须受到该机关党的领导组织的支持。第四十六条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受理处置党员群众检举举报,开展谈话提醒、约谈函询;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进行问责或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特别重要或复杂的案件中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向同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同时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在向同级党的委员会报告的同时向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涉及常务委员的,报告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进行初步核实,需要审查的,由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它的同级党的委员会批准。第四十七条  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检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于案件所作的决定。如果所要改变的该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已经得到它的同级党的委员会的批准,这种改变必须经过它的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如果对同级党的委员会处理案件的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请求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复查;如果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或它的成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情况,在同级党的委员会不给予解决或不给予正确解决的时候,有权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协助处理。第九章  党  组第四十八条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团结党外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第四十九条  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党组设书记,必要时还可以设副书记。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第五十条  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党委,党委的产生办法、职权和工作任务,由中央另行规定。第十章  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第五十一条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第五十二条  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党要坚决支持共青团根据广大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生动活泼地、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下各级委员会书记,企业事业单位的团委员会书记,是党员的,可以列席同级党的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会议。第十一章  党徽党旗第五十三条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第五十四条  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第五十五条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3.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一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作出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了**书记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同志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对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将更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未来的征程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要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深刻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zd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个坚持”。**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3.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6.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7.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8.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在经济建设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文化建设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社会建设上,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9.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贯彻**书记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0.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认真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着力点聚焦到**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1.切实抓好学习培训。紧密结合党中央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将举办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举办培训班、学习班,集中一段时间对全国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编辑出版《**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组织编写《**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权威读本。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对相关教材修订工作,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学习培训中,要运用好《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材料,运用好《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强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电视专题片。2.集中开展宣讲活动。从现在起到明年初,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11月上、中旬,党中央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赴各省区市开展宣讲。各地要参照这一做法,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宣讲团,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进行宣讲。坚持领导带头,中央政治局同志和各省区市、中央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分管领域亲自宣讲,各级党政军群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宣讲,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开展面向党外人士的宣讲工作,增进党外人士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知认同。要充分用好网络手段,通过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网上交流等形式,做到全网跟进,积极回应广大网民的关切。要着力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思想性,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3.精心组织新闻宣传。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宣传把**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宣传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宣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宣传全党全社会对党的十九大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激发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进一步鼓足干劲、奋勇前进。中央主要媒体要通过推出权威访谈、开设专栏、开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等形式,刊播系列评论言论和理论文章。要积极开展网络宣传,用好“两微一端”等新技术新应用,充分调动网民参与积极性,增强网络宣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精心组织对外宣传,主动宣介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介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分反映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生动展示我们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4.认真组织研究阐释。要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确定一批重大研究选题,组织广大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增进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组织召开系列理论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不断深化认识。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阐释要深入解读内涵、精准把握外延,防止片面性、简单化。对错误观点和歪曲解读,要积极引导、及时辨析,解疑释惑、明辨是非。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提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的实际,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体现到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和安排好明年工作之中。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推动全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切实推动改革发展。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精心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合理利益诉求,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3.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要坚持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深入理解和把握**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1.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作出专题部署,提出具体要求,着力抓好落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各级组织、宣传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组织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宣传部门要扎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营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取得实效,切忌形式主义。2.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着力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要主动设置议题,加大引导力度,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做解疑释惑、疏导情绪的工作,多做增进共识、增进团结的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绝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3.着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面向不同受众开展宣传,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探索方法手段,努力增强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既严谨又生动,善于运用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方式,采取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在拓展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增强宣传的实际效果。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情况报告党中央。(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4. **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书记同志19日上午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气氛热烈。孙志刚、谌贻琴、余留芬、潘克刚、周建琨、钟晶、杨波、张蜀新、黄俊琼等9位代表分别结合实际,对报告发表了意见,畅谈了认识体会。大家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报告,是一个动员和激励全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一致表示拥护这个报告。**书记边听边记,同代表们深入讨论。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发言时说,广大农民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十分满意,**书记听了十分高兴,说这是要给广大农民吃个“定心丸”。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讲到乡村农家乐旅游成为乡亲致富新路,**书记说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讲到把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发展脱贫攻坚讲习所,**书记强调,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医生钟晶讲到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书记详细询问现在农民一年交多少医疗保险费、贫困乡村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有没有改善。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波谈了自己连续8年坚持当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体会,**书记表示,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关心爱护,各方面素质好、条件具备的要提拔使用,同时要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书记还对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说,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大力度,让更多乡村和基层教师受到专业培训。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书记表示,很高兴作为贵州省代表团的代表参加讨论。**书记向在座各位代表和贵州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书记指出,5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方面工作不断有新进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书记希望贵州的同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我们确定的目标前进。**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书记指出,大会之后,要认真组织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工作和学习培训工作,注重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注重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让干部鼓足干劲。要组织好集中宣讲活动,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5. **书记出席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而奋斗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李宣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书记26日下午出席了在京召开的军队领导干部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军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范长龙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军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中央军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大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扭住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特别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带领全军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开创了强军事业新局面。**书记总结了上一届中央军委的主要工作。他说,5年来,中央军委直面问题、勇于变革、攻坚克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创新军事战略指导,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狠抓练兵备战实战化,扎实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提高依法治军水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恢复了一些带根本性的东西,破解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取得了一些开创性成果,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书记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开得很成功,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安排,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记强调,全军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部署要求,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努力走在前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要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一致,坚持领导带头,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书记强调,要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上取得实效。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等重要文件,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突出学习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引导官兵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要在认清使命、强化担当上取得实效。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考量,充分认清强军的光明前景,充分认清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只争朝夕,紧抓快干,确保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要在推动工作、见诸行动上取得实效。把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强化落实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决定了新一届中央军委组成人员,这是我们党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政治安排。新一届军委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重托,牢记全军官兵期望,全力以赴做好军委工作。我军高级干部是强军事业的中坚力量,身上千钧重担,身后千军万马,必须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必须善谋打仗、能打胜仗,必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须科学统筹、科学管理,必须厉行法治、从严治军,必须作风过硬、作出表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党工作,忠实履行好职责。**书记强调,要按照军委部署要求,继续做好年底前军队各方面工作,确保高标准完成年度各项任务。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从严从紧加强军队党的建设,保持政治整训劲头和力度。要毫不松懈做好练兵备战工作,把各项工作抓得很深入、很细致,坚定维护国家战略全局稳定。要加快推进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要继续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按计划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要狠抓全面从严治军,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把全面从严治军贯穿我军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筹划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深入思考我军建设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为明年工作开局做好准备。会议召开前,**书记亲切会见出席党的十九大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体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人员,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和中央军委委员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以及赵克石、吴胜利、马晓天同志出席会议。解放军各战区、各军兵种、军委机关各部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武警部队主要领导参加会议。6. **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 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于31日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31日上午,**书记等一下飞机,就来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1952年9月修复并对外开放,在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中庄严肃穆。96年前,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成立中国共产党。**书记等在兴业路下车后,步行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曾3次到这里。在这里,**书记首先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这个18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会议场景复原布置。**书记久久凝视,叮嘱一定要把会址保护好、利用好。**书记动情地说,毛zd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这个比喻很形象,我看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随后,**书记等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陈列着大量实物和图片,有的还有雕塑和沙盘,**书记一边听取介绍,一边询问细节。他对着浮雕一一列数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书记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题为《追梦》的视频短片,浓缩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书记等驻足观看。**书记表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纪念馆宣誓厅,悬挂着巨幅中国共产党党旗。面对党旗,**书记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书记领誓下,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让现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书记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当天下午,**书记等从上海乘火车来到浙江嘉兴市,继续追寻中共一大足迹。当时,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红船由此得名并名扬天下。微风习习、清波荡漾的南湖,下午4时40分许迎来了**书记一行。**书记等走到湖边,瞻仰红船,详细了解利用红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情况。**书记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离开南湖,**书记等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这座纪念馆2006年6月28日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书记亲自奠基,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前夕落成开放。纪念馆圆形序厅里,精美的红船雕塑栩栩如生,硕大的镰刀锤头图案鲜艳夺目,二者交相辉映,寓意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书记等由此进入以“开天辟地”为主题的展厅,先后参观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专题展览。这里展出的实物和图片,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互为印证,详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全貌。**书记不时同其他常委同志交流。**书记表示,从纪念馆奠基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想着落成后要来看一看,今天如愿以偿了,确实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参观结束时,**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我们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这次集体出行,目的是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书记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临行时,**书记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握手,勉励大家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贡献的同时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大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丁薛祥、李强、陈希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上海市、浙江省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上述活动。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100篇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100篇,十九大精神理论文章精粹100篇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8”讲话精神和李鸿忠同志讲话精神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包含

网络安全与网络治理相关经典评论文章、理论文章汇编(17篇)包含

新党章学习心得、理论文章、研讨发言汇编(35篇)包含

(20篇)基层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范文汇编包含

2023认真学习团章严格贯彻团章PPT精美简洁学习贯彻共青团团十九大精神团课课件(讲稿)包含

2020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2020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心得感悟范文三篇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