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经验事迹 > 2021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21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

2021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
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近年来,**县大力实施大旅游、大扶贫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以山水田园风光和茶旅一体化为主线,以县城为中心、乡村为依托、节点景观为支撑的全景域山地旅游体系,有力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近三年来均居遵义市第一位。2016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70.8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55.3%,旅游从业人员达5483人(其中贫困人口达658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效果明显,已促进4个贫困镇“摘帽”、19个贫困村出列,4.08万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6.45%下降到6.4%。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改革引领,盘活资源。一是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文件和规划,成立旅发委和旅投公司,每年筹集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二是依托“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入市、集体产权制度、“两权”抵押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有效推动旅游业发展。如**“七彩部落”通过“三变”改革,引导农民以“三资”入股参与旅游开发,构建“公司+股份合作社+股民”的联合经营模式。2015年5月运营以来,“七彩部落”旅游综合收入达1200余万元,占该村民组总收入的85%以上。(二)保护生态,守住绿色。一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重大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2.8%。二是大力实施“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建成“印象**”滨河景观公园、桃花江湿地公园等景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三)城乡同步,构建全景。一是以城镇带动为引擎,建设“三宜”新城镇。以“文明中国茶城”创建为总抓手,构建产城景融合、县镇村一体的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大力实施县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环境风貌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建设,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打造了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国际温泉度假城、**航运观光、仙谷山风情小镇等特色旅游产品,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荣获“2015中国十佳宜居县”,使城镇成为重要的旅游聚散地和目的地。二是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扮靓最美新农村。大力实施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整县推进“小康寨”建设,着力打造“依山傍水、自然村寨、村庄集镇”三种新村模式。全县己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206个,实施村庄整治820个,**民居新(改)建率达66.8%。依托新村示范点,实施提档升级工程,配套旅游设施 ,保护人文自然景观,实施乡村旅游创意,建设旅居人家,推进产村景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2016年上半年,该县**、**、“七彩部落”、奇洞天等乡村旅游点游客“井喷式”增长,共接待游客9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47800万元,同比增长68.7%和64%。(四)融合创新,一体发展。一是农旅一体多姿多彩。加快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茶叶、“优质稻+”、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茶产业全省第一县、全国第二县,出产“**翠芽”“遵义红”“茅贡米”等驰名优质产品,形成万亩茶海、千顷稻亩、十里果香、山水田园等景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建设中国茶海、翠芽27°、**万花源、水湄花谷等景区,形成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点,打造全国知名的茶旅一体化示范区。二是工旅一体富有特色。推进园城景一体化发展,在工业园区和企业配套旅游设施,加工展销旅游商品,将工业园区打造成绿色园区、旅游景区、新型城区、购物街区。三是文旅一体相得益彰。保护挖掘茶文化、浙大西迁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建成象山茶植物博览园、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茶工业遗址博物馆等茶文化景区景点,修缮展陈“**浙江大学旧址”系列文物,保护红军长征旧址和乡村农耕民俗文化,唱响“十谢共产党”文艺品牌等,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县建设。(五)强化配套,做优服务。一是做好“吃”的文章。建设桃花江美食流域、绕城农家乐美食环线及县城特色餐饮街,高标准打造一批餐馆、茶庄、酒吧,开发特色美食,开办美食节活动,打造出“吃在**”的饮食文化品牌。二是提高“住”的能力。建成圣地、天壶、仙谷山、兰江等一批星级酒店和游客接待中心(站)、乡村宾馆、家庭旅店,全县共有住宿接待单位286家、床位7527张。三是推进“行”的畅通。国省干道和县乡公路提等升级改造,旅游公路加快建设,配套完善木栈道、自行车道、观光车道、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指示标识、公厕等基础设施,构建“快进慢游”体系。四是打造“游”的主题。规划建设“2554”(2个5A、5个4A)精品旅游景区,重点打造茶文化休闲观光、浙大西迁历史与红色文化体验、乡村生态观光休闲等旅游线路,精心设计一日游、多日游、四季游、自驾游,加强“中国茶海?休闲**”“问茶山水?养生**”等旅游品牌宣传,举办形式多样的旅游促销活动,切实解决“过路游”的尴尬。五是做足“购”的特色。大力开发茶、米、酒、根雕等系列旅游商品,建成一批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商业街、土特产专卖店,加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举办旅游商品展销活动,繁荣旅游商品市场。六是完善“娱”的功能。建成一批影视院、健身中心、演唱场所等娱乐设施和茶博会展中心,加快推进体育场馆建设,编创一批**本土的书籍、歌曲、电影(微电影)等文艺产品,承办“贵州茶一节一会”、全市旅发大会等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茶事茶艺等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乐在娱中。二、经验启示一是旅游脱贫须改革强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旅游脱贫的基本前提。要用好用活上级有关政策,同时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经营体制等改革,盘活茶园、水田、山林、旱地、房屋等沉睡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村要素“动”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二是旅游脱贫须配套增活力。做强旅游业配套服务,是旅游脱贫的重要要求。要以旅游点为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闲、情、奇、商、养、学”新旧六要素,增加有效供给,精心布局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夯实贫困镇村经济发展基础。三是旅游脱贫须融合聚合力。将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是旅游脱贫的关键所在。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与大健康、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形成“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的全域旅游新模式,实现相互搭台,形成发展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四是旅游脱贫须全景添魅力。坚持全景打造,形成旅游业的大格局,是旅游脱贫的有效抓手。要充分发挥贵州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的优势,形成城乡互融、类型丰富的旅游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让旅游业成为百姓致富新路子。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县旅游扶贫主要经验做法成效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