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讲堂关于如何破局数字经济下传媒产业的“变”与“不变”PPT下载
【强国讲堂】 如何破局:数字经济下传媒产业的 “变”与“不变”
网络强国与传媒产业的重要性
建设网络强国是筑牢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一、网络强国与传媒产业的重要性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空间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数字经济时代,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新时代传媒产业是网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网络强国与传媒产业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在西方社会,人们还将新闻传播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喻为“第四权力”。可见,传媒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一环。传媒产业除了具有经济属性外,还兼具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
一、网络强国与传媒产业的重要性从传媒产业的政治属性来看 大众传媒具有社会控制功能。比如,2019年,为进一步深化打击整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净网2019”专项行动,对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国家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自媒体”乱象、网络戾气、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直播和短视频乱象等网络生态突出问题,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和账号,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有力震慑,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一、网络强国与传媒产业的重要性从传媒产业的文化属性来看1. 环境监测功能。人类只有及时了解并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发展。所以,传媒产业对社会起到了“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是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一、网络强国与传媒产业的重要性从传媒产业的经济属性来看
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1.语言媒介。人类相对成熟的语言产生于5—10万年前。语言让人类的信息传播有了质的飞跃。2.文字媒介。人类的文字大约出现在五千年之前。文字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被保存。这些被保存的文字可以将信息的传播距离加大。3.印刷媒介。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被誉为“文明之母”。根据现有的资料,无法确定印刷术的具体发明时间。但从文献资料和印刷实物来看,印刷术起源于隋唐之际。15世纪,德国人约翰·古登堡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的方法。4.电子媒介。1926年,电视被发明出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47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引发了电子技术革命;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91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向公众开放。传播革命(一)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传播学家施拉姆有一个著名的“最后七分钟”比喻。大意是说,如果把人类历史的100万年换算成一天时间,人类文明演进的关键集中在最后七分钟:晚上21点33分,人类出现了原始语言,人类文明萌芽;晚上23点53分 ,出现了文字,人类文明开启;午夜前46秒,约翰·古登堡发明了近代的印刷术,人类文明开始被更好地记录和传播;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人类文明以难以预想的加速度演进。 按照施拉姆的比喻,人类在前23个小时内的传播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直到“最后七分钟”,人类的传播技术才出现了大幅度的发展。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二)数字经济与新媒体 数字经济的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5年,美国复合技术联盟主席D.塔帕斯科特在《数字经济——联网智力时代的承诺和风险》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D.塔帕斯科特认为传统经济中以实体方式呈现的信息流,在新经济中将以数字形式呈现。 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一是数字产业化;二是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是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产业数字化则是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由此,网络新媒体作为第四媒体正式进入传播媒体范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数字时代的新媒体是应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播媒介,创新互动交互式传播路径,促进信息娱乐化倾向的一种新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旧更替是不变的常态。新媒体的内涵与范畴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某种“新媒体”的出现只是一个时间片段上的产物,它会变为下一个历史时期的“传统媒体”。可以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样式也在不断变化。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三)传统媒体转型 1996年,中国千人报纸拥有量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1997年,中国千人收音机拥有量为339台,日本为956台,美国为2118台;2000年,中国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293台,日本为725台,美国为854台;2000年,中国千人互联网用户为17.8人,日本为371.1人,美国为338.7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的媒体发展水平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但是到了现在,我们不再比较千人拥有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的数量了,因为,现在的电子产品都可以代替这些东西。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现在,我们更多比较的数据是有关互联网的数据。2022年,《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该报告对当年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德国、瑞典、荷兰、韩国、英国、加拿大、芬兰、丹麦。这时,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2024年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中国正在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广告渠道的日渐成熟,2012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出现向下的拐点,该年度传统媒体刊例花费增幅仅为4.5%,远低于2008—2011年13.5%的平均增速。其中,报纸媒体出现了7.5%的负增长,是传统广告渠道受到冲击最大的媒体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新的媒介、新的技术必然会给传统媒介带来冲击和革命。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上线,首次将原有的报纸内容、色彩、排版等复制到网络上;1998年1月,《人民日报》网络版开通英文版;2000年8月,《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更名为人民网。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009年6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同年8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对制播分离改革的总体要求、范围、方式等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说明。2012年,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节目”的《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制与播的分离,为传媒市场带来活力与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视觉享受,但是这种变化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010年之后,移动网络的速度越来越快,伴随着移动媒体的发展,各种各样的app应运而生。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这一产业现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人民日报在两会报道中首次试行全媒体平台(又称“中央厨房”)工作机制,通过运行新流程、探索新机制,引入新技术、创作新产品,进行了一场融合报道的“大练兵”,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组建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开启“动本体、改存量”的媒体融合3.0阶段。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3)》。根据“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统计,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29082.5亿元,同比下降2.11%。2022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一个波谷,出现了20多年来未出现的负增长现象。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出现波谷有若干因素影响。第一,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受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影响。比如,经济发展放缓,企业会控制生产成本。对于传媒产业,则会体现在广告投放、宣传费用的控制上。广告收入下降,传媒产业收入就会下降。第二,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传媒产业有较大影响。第三,游戏产业是传媒产业的一部分,我国对游戏产业的管控很严格,导致游戏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态势还是非常乐观的。2023年,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14126.08亿元,同比增长13.74%。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四)社交媒体的发展 社交媒体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雏形阶段。这一阶段以BBS的出现为标志。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中文译为电子布告栏、电子公告板、电子公告牌等。BBS这种形式被大众称为论坛。1994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是我国的第一个BBS站。从这以后,我们国家陆续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论坛。 第二,娱乐化的社交媒体阶段。像人人网、开心网都是娱乐化的社交媒体。 第三,微信息社交媒体阶段。2009年新浪微博的推出,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媒体形式,借助其简短、精练的文字和良好的传播性,成为中国最大的微信息社交媒体。 第四,移动化与智能化的多样化社交媒体阶段。
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微信的普及,抖音、快手的流行,社交媒体通过新的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使其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用户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来看看全球著名社交软件都有什么不同。Facebook 是一个联系朋友的社交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它和朋友、同事、同学以及周围的人保持互动交流,分享无限上传的图片,发布链接和视频等。 Instagram是一款运行在移动端上的社交应用,以快速、有趣的方式将随时抓拍下的图片彼此分享。Instagram与Facebook的区别是更加注重图像和视频的分享。 TikTok的主要功能有:视频创作、观看视频、直播等。
数字经济下的媒体创新
三、数字经济下的媒体创新社交媒体的新传播特性有四个方面:第一,平民性。平民性是社交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根本特征。社交媒体的平民性体现在5个C上,即用户创作(Create)、用户编辑(Compile)、用户传播(Communicate)、用户消费(Consume)和用户评论(Comment)。 第二,互动性。这一特性模糊了媒体和用户间的界限,媒体与用户间不再是单向的宣传传播而进化出双向对话的特质, 实现了信息传播方向的可逆。社交媒体创造的对话互动模式不仅包括媒体机构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纵向联系,还包括普通大众内部的横向结构。 第三,人际性。人际性是指社交媒体基于人际关系构建出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在关系网的作用下,人们生产和传播内容的目的不仅为了自我传播,也出于维护和拓展关系网络,树立个体形象和强化社区地位。 第四,混沌性。大规模内容、用户在创造活力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无序与混乱。由于社会媒体自由度高但控制机制较少,泛滥的信息与内容多重传播使系统变得无序和不可预测,所以社交媒体生态整体上处于普利高津的“混沌”状态。
三、数字经济下的媒体创新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名为《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哈罗德·拉斯韦尔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5W(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何种效果”)传播模式。 Who代表传播者。在数字经济下的媒体创新中,传播者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比如,在网络传播中,大量的社交机器人被使用。社交机器人是一种自主机器人,能够遵循符合自己身份的社交行为和规范,与人类或其他自主的实体进行互动与沟通。 says What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in Which channel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to Whom说的是受众的问题。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with What effect说的是传播效果,即信息被受众接收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
工图网提供强国讲堂关于如何破局数字经济下传媒产业的“变”与“不变”PPT下载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强国讲堂关于如何破局数字经济下传媒产业的“变”与“不变”PPT下载 Array
- 价格 会员免费
- 编号 12266087
- 软件 PowerPoint/WPS
- 格式 ppt,pptx
- 大小 54.5 MB
- 比例 16:9
- 页数 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