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2021党校学习笔记.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21党校学习笔记
党校学习笔记(1-33)党校学习笔记(一): 制度自信,底气在哪里党校学习笔记(二):羡慕你们,尊重实事求是党校学习笔记(三):马克思,值得我们凝望党校学习笔记(四):历史虚无,是自掘坟墓党校学习笔记(五):法治中国,莫负好时光党校学习笔记(六):第一“背锅侠”,媒体是也党校学习笔记(七):他的著作,改变了世界党校学习笔记(八):学习“两论”,指导“两论”党校学习笔记(九):埋头实干,与抬头望天党校学习笔记(十):理论与舆论,如何共舞党校学习笔记(十一):塔西佗陷阱的舆论反省党校学习笔记(十二):理论学习,不能太功利党校学习笔记(十三):没有“里子”,哪来“面子”党校学习笔记(十四):中国方案的历史必然党校学习笔记(十五):通俗些,再通俗些党校学习笔记(十六):理论通俗化的三大主体党校学习笔记(十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1党校学习笔记(十八):最生动的,是人党校学习笔记(十九):你我就是那一片雪花党校学习笔记(二十):文化力党校学习笔记(二十一):历史没有终结党校学习笔记(二十二):社会转型的活力与秩序党校学习笔记(二十三):事实与价值的维度党校学习笔记(二十四):韬光养晦与奋发有为党校学习笔记(二十五):一部党史,一曲华章党校学习笔记(二十六):理论民族化的圣地党校学习笔记(二十七):走出书斋,到现场去党校学习笔记(二十八):扶贫,抚平党校学习笔记(二十九):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党校学习笔记(三十):理论的味道党校学习笔记(三十一):舆论的脾气党校学习笔记(三十二):大有的冬党校学习笔记(三十三):安全之“舆”2摆渡人的歌赵 强2018年 9月之前,中央党校之于我,是一座崇高的殿堂,一方神秘的处所,甚或只是一个高大上的抽象概念;2019年元月之后,中央党校之于我,是一个严谨的学府,一处生动的所在,一段用学理与友情熔铸的美好记忆,将蔓延至未来的未来。受组织安排,我于 2018年 9月 1日走进中央党校大院,同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第 19 期)的 120 多位同学一起参加学习。为期四个半月的时间里,大家埋头苦读、深入研讨,交流情况、交换思想,用收获满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开学之初,有感于董振华教授导读《共产党宣言》时的一些观点,整理了一篇学习笔记,发在个人公众号里。不承想,分享到班级群里后,同学们纷纷点赞鼓励,由此激发了我继续整理学习笔记的兴致。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在单位里都承担了一定的管理责任,工作生活事务庞杂,或多或少总会有一种想歇口气的情绪拖拽着自己。除了自我加压,或是为了不负众望,外在的刺激和压力,也是我们对抗惰性的武器。其实,在推送第一篇学习笔记时,我就特地注明‚党校学习笔记(一)‛。这纯属给自己‚找事‛,3目的是逼着自己动动笔。有‚一‛必须有‚二‛啊,写完了‚一‛就没了下文,别人不说你,你自己都会觉得难为情。同学们的鼓励,给了我动力,但更多的是压力。这还不算,整理完几篇后,有同学‚撺掇‛说,四支部(我所在的支部)一共 31 位同学,还有两位组织员老师,你怎么着也得一人一篇才够数吧?我领命了。这就是 33 篇党校学习笔记的由来。我由衷地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可能整理完几篇后就鸣锣收兵了。没有人比我更知道自己的惰性有多强!33篇笔记,基本都是结合党校教学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有感而发,其间穿插了若干对工作、学习的思考,有些议题长久萦绕在脑子里,正好借着笔记整理,好好梳理一番。总起来说,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党校的课,党校的人,党校的景。中央党校位于京西北大有庄,南邻颐和园,东望圆明园,在京郊‚三山五园‛环绕之间自成一格,被认为是‚留在北京的美丽地标‛。据说大有四季各有特色,一时一色,一日一景。我们秋季入学,绵延入冬。大有的秋,是各种美的元素不规则地按着规律铺陈,杂乱而有序,美艳而清纯。大有的冬来临时,北风萧瑟间,枝向苍穹,叶落满地,整个校园蓦地豁然开朗。如果说大有的秋是一幅印象派油画,气氛浓烈、异彩纷呈,那么大有的冬更像是简笔素描,线条简洁、4风格质朴。我想尽可能地把大有的美景写进笔记中、留在记忆里,怎奈笔力不济,转念一想,缺憾也恰好可以成为美的补白,继而释然。党校是轮训和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学府,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阵地,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的熔炉。党校的课,或分专题,或成体系,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学术讲政治,以科研促党建,承担着资政育人的神圣使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典籍充栋,皇皇大观,几个月的学习,只能学得一鳞半爪,但却已经足以管窥马克思主义的深邃与厚重。系列学习笔记中,我用了不少篇幅,尽可能简明扼要地记录授课要点,以求分享同仁。不少朋友看到笔记后说,读完笔记,如同一起参加了党校的学习。这也恰恰是我的初衷之一。党校的老师和同学,是党校生机与活力的人格载体。这里名师荟萃、方家云集,许多老师个性鲜明,远不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这些刻板偏见可以描摹。比如,罗平汉教授一口浓重的乡音,讲座中却要执着地解释他说的的确是普通话。举座皆惊,继而哄堂。个性化的幽默风趣最终‚拯救‛了他。卓泽渊教授是一位诗意盎然的法学家,据说讲课皆以‚定场诗‛开场。同样乡音顽固的卓教授一开口,就让人深感之前错怪了罗教授。不说二位教授的学术造诣,单就5方言而论,二位恐怕难分伯仲、各有千秋。我在笔记中展现了党校课堂的部分生动场景,只是想要说明,如果以为党校的课堂四平八稳、了无生趣,实在是一场误会。还有我这帮可亲可敬的同学们。一帮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学得那么刻苦,练得那么积极,聊得那么开心,全无暮气,像孩童般生机勃勃。作为一名媒体人,作为社会现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看着身边这群生动活泼的人,这群摩拳擦掌的人,这群怀有理想主义的实践者,这群可以称得上中坚力量的人,甚觉鼓舞,甚觉感奋。这个时代塑造了他们,他们也在塑造这个时代。身边的这些‚官员‛样本,从统计学意义上说,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但他们却是鲜活的、生动的、立体的。他们至少可以说是中国‚官员‛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身上迸发出的党性立场、为民情怀、创业动力、勤勉学风、踏实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笔记中情不自禁地感叹:党校最生动的是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的职业生涯,同理论和舆论工作紧密相连,舆论工作七年有余,理论工作整整十载。这不能不让我把学习笔记的篇幅,更多地向这两个领域倾斜。其中一点想法尤其强烈。2013年 8月 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一个道理能深入浅出阐释清楚,走到哪里能很快同群众打成一片,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看,这样才主动,才能得心应手。各级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6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这契合了我长久以来的思考——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到底应该是什么?新闻舆论工作者每天接触的新鲜事物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个领域,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各方面信息都要了解一点,各方面知识都要学习一点,这就注定了媒体人必须做一名‚万金油‛式的‚杂家‛。这不丢人,真能做到这一点,已然不容易。当然,如果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广为‚撒网‛的同时,又能专攻某个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也是值得赞誉的。但是,正如一名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位教育家一样,我觉得媒体人更应该追求的,是成为‚翻译家‛,成为‚传播家‛。一名称职的媒体人,必须是一名好的‚翻译‛,要善于把冷僻的知识、深刻的论断、繁复的逻辑、晦涩的术语‚翻译‛成普通读者能够看懂的文本。如果别人都看不懂或都不爱看,你还怎么说服人、怎么引导人、怎么完成这个社会赋予你的使命?要做好‚翻译‛工作,就要深谙传播之道,准确把握受众需求、深入研究受众心理,用合适的语言、合适的形式、合适的载体,把想说的‚道理‛传播出去,在同受众的良性互动中进一步推动下一个环节的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人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摆渡人‛,他把实践中的舆情收集过来,又把理论中的思考投放过去,在理论和舆论间穿梭,在思想和实践间互动。摆渡人最需要7做的,是让两岸的人们安全、顺利进而尽可能舒适地到达彼岸。媒体人也一样,更应该专注的是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让‚道理‛入眼、入脑、入心。这是媒体的职能,也是媒体人的本分。‚党校学习笔记‛沿袭了我在上一本书——《舆论的脾气》里的表达风格,在保持一定学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不是把它写成教科书或是教科书的翻版。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是能力问题;追求这样的效果,是价值取向问题。所以在系列笔记中,我花了三分之一的篇目来讨论这些问题——《理论与舆论,该如何共舞》《‚塔西佗陷阱‛的舆论学反省》《理论学习,不能太功利》《没有‚里子‛,哪来‚面子‛》《通俗些,再通俗些》《理论通俗化的三大主体》《理论民族化的圣地》《理论的味道》《舆论的脾气》《安全之‚舆‛》,这些都是多年工作实践中生发的一些思考,感谢党校期间的学习,不仅让我有了更多思考的路径和新鲜的启示,也让我有时间相对系统地梳理这些心得。很多年前,喜欢上一首歌——《摆渡人的歌》,歌词有云:黎明冉冉苏醒 尘雾中/他慢慢走来/晚霞渐渐昏暗暮色里/他将要离开……歌声悠远,意蕴绵长。今天想来,感触尤甚。是以为序!8党校学习笔记(一)制度自信,底气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讲《共产党宣言》,董教授的一些观点,听来很有启发。比如,要客观看待文化的差异。在读西方经典原著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你就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因为你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反之亦然。你说:‚这两天我上火了‛,中国人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对一个从没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言,理解起来可能会很难,因为他没有中医的文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在国际交往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些冲突的实质是文明背后的文化冲突。对此有共鸣。我在《舆论的脾气》里,专门写了一节‚鸡同鸭讲‛,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讲好中国故事,这个问题一定要理清,不能埋着头写剧本,却不看观众。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董教授说,黑格尔认为人类有三种文明:西方文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他认为文明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灵9魂是哲学。在《哲学史讲演录》里面,黑格尔谈到了三种文明背后的三种文化和哲学源头: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中国文明起源于先秦哲学,印度文明起源于古印度哲学。黑格尔还对这三种哲学的基本特点和文化差异做了深刻而又尖刻的分析和概括。西方哲学就是古希腊的纯粹的理性:非此即彼,不是真就是假。这绝对不是中国逻辑,而是西方逻辑。黑格尔认为,中国的哲学是实用的理性,是三值逻辑:除了‚真‛和‚假‛以外,还有第三值,即可能与真假无关,也可能真也可能假,也可能既不真也不假。中国的逻辑是辩证逻辑。黑格尔还认为,印度哲学是无节制的想象力,也就是没有逻辑,没有理性。印度电影脑洞大开,想象力很丰富,但是你要和他们一块共事,你就会发现很难,不靠谱,因为他没有逻辑,缺乏理性。董教授说,这种哲学的不同,就造成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和文明的冲突。例如美国是西方思维方式,在他们的逻辑中不存在共赢和共享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就是非此即彼,不是好就是坏,不是利就是弊。而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恰恰超越这种二分的思维方式,强调共赢和共享,所以我们可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提倡的共享就是三值逻辑的哲学思维。对于二值逻辑的人来说,他们很难理解三值逻辑的思维方式。10这段阐述,除了依然可以运用到讲好中国故事的事务中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党校学习笔记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党校学习笔记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