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领导讲话 > X书记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X书记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书记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月25日)同志们,这次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根据常委会讨论意见,我讲三方面的意见。一、科学研判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首先要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市委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上下一心、矢志不渝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上来,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作出了总体判断: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世界经济仍将缓慢复苏,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扬,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还可能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黑天鹅事件”;从国内看,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经济金融风险隐患增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省经济运行特点和总体形势也作了深刻分析,概括起来就是,在经济运行特点上,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出现了许多新的积极变化;在发展特征上,呈现出机遇叠加与矛盾凸显共存的特征,也正在遭遇即期发展与长期积累矛盾相互交织、产能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相互交织、传统动能减缓与新生动能偏弱相互交织等“成长的烦恼”。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2014年到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及经济运行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是,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且在全省位次逐年前移,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前行、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升。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用“基本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快、稳中有升”四句话概括。一是基本平稳,主要是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稳”的态势在持续。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8%,与全市增速持平,大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这是大势,是我们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目标的重要依据。二是稳中有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进”的动能在成长。全区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调整为22.4:22.6:55,三产比重逐年上升。这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新动能正在加快成长,经济增长稳定性在增加,为下一步转型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三是稳中有快,主要是经开区建设和开放开发迈出新步伐,“快”的因素在积累。去年,经开区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一批新项目引进落地,一批新企业建成投产,新的增长极作用逐渐显现;与新疆、青海等地及中西亚、中东欧等国家经贸交流更加活跃,甘州由一个传统内陆地区变成了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所有这些“快”的因素,给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平台、积累了力量。四是稳中有升,主要是城市承载能力和群众生活水平双提高,“升”的力度在加大。“清雅甘州”风貌改造、“六大类”专业市场搬迁等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临松西街等多条道路建成通车,拔除“钉子户”和打通“断头路”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有了新提升。可以说,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省市委对形势的判断是一致的,我们的基本面是好的。对此,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保持定力。二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上来,进一步保持清醒头脑。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林铎省长主要讲了八个方面:产业体系不完备,抵御经济下行的能力较弱;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民间投资增速的占比小;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有限,高技术产业示范带动能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富民强县的作用发挥有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明显,距离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融、房地产、就业领域风险隐患增多,防控工作难度加大;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的认识存在偏差,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基础工作不扎实,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毛书记也用很大篇幅列举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现代农业在徘徊中前进,工作实践中虽然探索找到了一些可行的路子,但整体突破能力不强;工业经济长期“短腿”,我们采取了必要的工作措施,但不是很有力,从上到下真正重视工业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并未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方式还显粗放,旅游品质提升和效益提高还需下大功夫;财政收入总量增长较好,但收入结构不合理、不可持续,且地方经济的财政贡献率过低;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改善,支撑发展能力增强,但重大支撑性项目仍然偏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局面尚未完全打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还在继续发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局面渐开,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仍然较慢,市场主体活力还未释放出来。这些问题,既是全省全市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全区发展中的问题,只是表现方式、轻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从我区来讲,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数工业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关联度低,工业“短腿”现状仍未得到有效改变。我们要打好做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的翻身仗,就必须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的问题。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去年统计入库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项目仅有42 个,投资潜力严重不足。今天的投资总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经济竞争力,如何扩大有效投资,是我们今后发展中要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三是创新驱动作用不明显,甘州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区域金融中心,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人才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利用率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与地处全市中心的地位不相匹配。四是城市综合承载力与“优秀旅游城市”要求有差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健全,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钉子户”“断头路”攻坚难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安排上来,进一步把握重大机遇。每一轮改革发展政策的调整,都必然会形成许多重大发展机遇。要抓住重大机遇,首先要吃透大政方针,领会政策精神,学会从政策中发现机遇。在宏观政策上,中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支出结构,保障民生、农业、扶贫、生态环保等合理支出,这个导向实际上最有利于中西部欠发展地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中央提出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特别是国家正在考虑进一步对小微企业减税,这对全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在扩大内需上,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了300亿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向薄弱环节倾斜,着力解决乡镇道路、城镇污水处理以及铁路公路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还有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棚户区改造等方面,今年中央和省上也将陆续出台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重点抓好五件大事,特别是对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工作作出了专门安排,这更加有利于我们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围绕率先全面小康“六大建设目标”, 提出了“八个着力重点”,这也必将使我们在实施“六六”发展战略中得到更多的政策利好。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机遇远不止这些,机遇重在发现,关键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一个时刻准备着的头脑,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和洞察能力。全区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中央大政方针,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准确地洞察政策的着力点,深入挖掘政策内涵,真正做到把政策找准、抓紧、用活,充分运用利好政策来推动发展、破解难题,不能让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不能在我们手中留下遗憾。二、聚焦重点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全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新部署新要求和市委“四二”总体部署、“六六”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四区”建设,增强“四大”动力,实施“四大”工程,强化“四大”支撑,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步伐,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围绕“十三五”实现全面小康总目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指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坚持稳中求进抓发展。就是要真正把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社会就业、物价运行、社会大局上求“稳”,在结构调整、方式转变、改革开放、质量效益、人民生活上求“进”,确保稳得牢靠、进得有力。二要坚持质效优先抓发展。就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把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要务,力求经济的结构更优、发展的质量更优、发展的环境更优,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三要坚持一以贯之抓发展。就是要真正把区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四个四”部署要求作为战略指南、化为实际行动,统一思想,保持定力,一个声音传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腔热血干到底。四要坚持守住底线抓发展。就是要真正把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树好树牢,全力抓实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综治维稳、脱贫攻坚等底线工作,坚决做到风险可控、底线不破、大局稳定。在具体工作上,重点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第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我们要牢固树立自然生态就是发展资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理念,彻底转变过去藐视自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忽视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生态损耗的“减法”、生态开发的“乘法”、生态保护的“除法”,进一步增强保护自然生态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牢固树立“六大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六项原则”(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建立“八项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解决“八个方面突出问题”(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权边界模糊,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污染防治能力弱,社会参与度不高,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等八个方面问题),着力抓好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争取黑河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黑河湿地产权确权登记试点等重点生态项目,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黑河湿地保护与恢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补奖等重点工程,争取实施黑河大林带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黑河城区段治理,加快绿洲农田防护林网提升修复和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突出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预防和治理,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水、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持续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违规违法行为,最大限度防止和减少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严格履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扎实作风,全面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和央视曝光问题,给中央和省市委一个满意的答复,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农业是我区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我们要充分发挥农业独特优势,坚持以绿色有机为基本方向,围绕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优化调整,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要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着力方向,按照市场引领、基地支撑、规模发展的要求,提质发展玉米制种、高原夏菜、草食畜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优食用菌、旱地谷子、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完善现代畜牧全产业链,突出精细农业特色,建立起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新模式,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快建设以贯党、紫家寨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园,新建连片示范点30个以上,带动发展食用菌2000亩以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建设,做强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做优绿色品牌的农业产品,健全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全面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要持续加大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支持前进牧业等企业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作业面积,着力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生产力。要狠抓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开展各具特色的规模化经营,积极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注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坚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不断扩大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第三,振兴实体产业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工业是甘州的“短腿”,我们要振兴实体产业经济,就必须把着力重点放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聚焦短板、持续发力。要以“两新一特+X”为主线,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以光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以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煤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促进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尽快形成,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要把经开区作为培育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扶持壮大一批骨干纳税企业,加快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源支撑基础。要持续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以创新有效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释放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推动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要探索建立制种基地耕地供给、电力供应、银行贷款等与种子企业纳税贡献挂钩机制,实现种子企业就地纳税。要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充分释放“互联网+”力量,逐步实现管理网络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要牢固树立“帮扶一个企业快于、好于引进一个企业”的意识,真心实意帮企业解难题、渡难关,打好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组合拳,解决用工、用地、融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更好更顺更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全力推动经开区15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鼓励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从“蚁群”向“象群”转变。第四,加快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优势。旅游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要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积极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强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力度,加快重点景区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步伐,打破景区景点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实现“一体化”管理和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要以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开发建设弱水花海、滨河新区自驾游基地等一批休闲度假、科普探险、康体养生、生态体验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项目,精心办好品牌赛事活动,凸显“旅游+”综合联动效应,不断释放旅游经济发展红利。要集中挖掘研发具有甘州特色的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红色文化纪念品、佛教艺术品等旅游商品,满足游客多样化购物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和综合效益。要加快物流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吸引更多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吞吐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要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加快培育以金融投资、信息咨询、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交通通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供应链管理以及服务、培训、营销体系建设,利用“新乐购”等本地电商平台,以建设社区便利店为依托,实现零售实体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第五,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事业发展的动力。要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任务,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产权等农村资产抵押贷款工作,健全完善农村资产抵押担保制度和产权交易体系,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审批事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优做强投融资平台,加快推广PPP模式,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全面完成相关企业改制和国有农(林)场改革任务。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市场繁荣发展。要深化民主法治改革,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民主化、法制化进程。要统筹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在承接好国家养老保险、城乡医保整合等各项改革的同时,抓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方面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深化党建和纪检改革,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要抓紧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机遇,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甘州府城民俗文化产业园等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功能要素,加大招商运营力度,探索建立“创业+产业+投资”的创业生态链,努力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要开展区域科技合作,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鼓励支持发明创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和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商务进乡村”行动,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提升“甘州品牌”的影响力。第六,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推动甘州发展的重要动力、牵动全局的“牛鼻子”。要深入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和“引凤回巢”工程,充分利用各类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嫁接引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新商业模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要积极宣传推介优质资源、优势产业、优良项目,利用文博会、兰洽会、张交会等节会开展精准招商、专项招商,推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加速培植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要严把准入招商,落实项目预审、论证机制,注重资信、资质、资历和资本动向,对能耗高、污染重、资信差、生命力不强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确保招商质量。要全力打造招商服务“绿色通道”,积极协调解决投资人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全程跟踪服务,真正让客商进的来、留得住、发展的好。要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依托比较优势引进项目、开发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要创新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动协调、跟踪服务、落实推进、监察督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继续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项责任制和责任单位负责制,不断提高新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已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实现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要抓好项目储备,特别是PPP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十三五”规划投资方向,加强项目谋划,增强发展后劲。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社会投资等政策措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实施并获取收益。第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基础设施是区域枢纽城市建设的基本“骨架”支撑。我们要健全完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智能精细的综合支撑体系,为打造河西走廊经济区枢纽城市提供基础保障。要深入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大力实施路网优化、建制村畅通等工程,加快甘临、甘平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张掖机场扩建工程,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要大力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推进酥油口下库水源工程、大满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农村饮水巩固提升,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快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老城区电网升级配套、农网改造工程,新建330千伏甘州变和110千伏绿洲变输变电工程,改扩建110千伏平原堡变增容工程,增强电力外送和电网支撑保障能力。要全面实施“网络兴区”战略,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网络容量和传输能力。要深入推进“智慧城市”“数字甘州”建设,加强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物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促进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网络化建设。第八,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协调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形态、功能和结构布局,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坚持老城区服务功能提升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重现相结合,把国家城市“双修”项目的要求同“清雅甘州”城市特色风貌改造融为一体,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充分彰显城市建筑文化个性、理念和风格,创造性地推进东环路等12条街巷、9所学校特色风貌改造和特色街区、古建筑、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不断完善停车设施、便民市场、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全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形象和城市品位。要加快推进滨河新区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整体后局部的要求,对新城区基本功能设施“填平补齐”,从长远着眼配套完善新区供水供热、排污排涝、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网基础建设,合力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养老、综合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抓好重点片区及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增强新区发展活力和产业支撑能力。要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持续开展商贸物流市场专项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加大违法建设及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把房地产去库存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刺激购房消费需求,激活住房市场潜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快重点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第九,持续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积极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防控各类风险隐患,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巩固提高精准扶贫成果,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督促检查,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稳步推进贫困户脱贫。要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做好就业托底工作,抓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大力实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工程,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城乡医保整合等改革,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要围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快城区学校附属园向普惠性幼儿园转制,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思源实验学校等建设步伐,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方向发展。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重点稳控好各类特殊和重点群体,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严密、严格、严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排查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抓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是对各级党委的重大考验,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体现到党领导经济工作之中,更好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能,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绝不能走形变样、更不能阳奉阴违。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是“四个意识”具体化的表现,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决不允许选择性执行,决不允许搞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要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使甘州在全市经济工作中的分量更重、地位更高,着力发挥好服务、带动、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甘老大”作用。二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区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区委领导工作的职能和机制,通过采取定期听取汇报、专题研究等形式,深入分析研判形势,完善工作措施办法,解决突出困难问题,全面提升区委领导全区经济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全区各级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与全区经济工作做好目标任务对接,对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要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对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马上办”,对已经形成瓶颈制约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办”,对存在潜在隐患而又有瓶颈制约的问题要“抓紧办”。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问责制度要求,健全完善经济工作领域问责制度,对决策部署不落实、年度任务完不成的,该问责的严厉问责,以此促进和保证各项工作抓实见效。三是要强化能力建设。经济形势变化很快,发展领域深度拓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坚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自觉,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本领用在谋发展上、把智慧体现在抓改革促创新上、把功夫下在抓终端落实上,敢担当、做表率、讲奉献,带领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要认真学习经济管理、现代科技、市场金融、项目管理等方面知识,努力成为懂经济、懂政策、懂管理的行家里手。要把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工作,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发现薄弱环节,提出应对办法,整体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作风问题事关事业成败。近年来,虽然我们在作风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些干部服务意识差,在解决群众和企业诉求以及具体工作中,相互踢皮球、推诿扯皮,庸、懒、散、慢、混、卡、假、大、空等问题比比皆是。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到位,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苦干实干埋头干,只能靠良好作风做保证。要深入开展“治顽疾、转作风,强服务、树形象”作风专项整治,坚决向不会为、不愿为、不敢为、乱作为开刀,坚决整治庸、懒、散、慢、混、卡、假、大、空等作风顽疾,转变干部作风,调整精神状态,努力以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工作的大提升,展示甘州的新形象。这里尤其要强调,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领域,必须坚决纠正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普遍存在的工作造假,彻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优先的根本性转变。凡不履行职责、工作造假、欺上瞒下的,坚决依规依法严肃处理。同志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王韶华同志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去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锐意进取,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刚才,余书记站在宏观角度,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努力方向和用力重点,讲话通篇贯彻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理念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区委对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一、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认识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在挖掘潜力、调整结构中增添动力,在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前行、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67.4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23.3亿元,增长12.1%;大口径财政收入24.6亿元,增长1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亿元,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18元,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67元,增长9%。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总量在全市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1.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潜力,培植产业链,培育增长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4:22.6:55,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农业上,坚持适度规模发展,重点打造玉米制种、奶牛肉牛、高原夏菜和特色种植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玉米制种61.8万亩、高原夏菜35.8万亩、中药材3.1万亩、食用菌1248亩,养殖肉牛44.5万头、奶牛2.6万头。着力完善现代畜牧产业园基础设施,入驻大中型养殖企业13户,新建规模养殖场27户,新增养殖大户207户;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新增面积4000多亩。工业上,把经开区作为重要平台,投资1.97亿元完善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智慧园区”;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9项,完成投资20.4亿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订单、原料、资金等难题,全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同比增长8.5%。商贸旅游业上,加快绿洲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启动运行嘉信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恒滨建材市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一期开盘运营;深入实施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平山湖大峡谷晋升为4A级景区,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启动实施西洞堡大捷遗址恢复建设等红色旅游工程,成功举办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第二届全国冰雪山地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会,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80万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36.5%。2.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围绕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高台南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敷设供排水管网40.1公里,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和二中分校基本建成,殡仪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市第二人民医院、丝路文化街、金硕酒店、滨河小镇二期建设加快推进,新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老城区管网道路改造、城市增绿扩绿和“清雅甘州”风貌改造工程,完成9个老旧小区、163幢建筑物风貌节能改造,金安苑小区立体停车场建成投用。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深入开展违章违法建筑“百日攻坚”行动,原区教育局门口、东沙湾巷、广场巷、大佛寺景区及甘泉公园周边沉积多年的拆迁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取缔马路市场7个,清理占道亭室74座、露天烧烤200多户,拆除违法广告820多件,出租车宰客、石料车抛洒、违章驾驶等顽疾得到有效遏制。深入推进城区“六大类”市场专项整治,南关果蔬综合批发市场搬迁入住嘉信农贸市场,金张掖钢材、二手车交易、牛羊肉屠宰市场搬迁有序开展。坚持控制供给与刺激需求双向发力,着力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怡水园、乾和御园、豪盛金城商住小区建成,销售商品房157.27万平米,占全市的54%。3.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紧紧围绕“3341”项目工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工建设重点项目48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3亿元。甘平公路、天成金街等36个项目进展顺利,聚鑫达锰铁铅锌矿等15个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争大引强”工程,签约引进项目61项,落实到位资金91.44亿元,同比增长20%。紧盯中央政策走向,精心包装策划项目,争取无偿资金15.9亿元。积极推行PPP模式,储备PPP项目130项,入选国家和全省项目库12项。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5万亩,配套滴灌工程6.4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修建农村道路257.9公里、增长130.5%。4.发展活力动力明显增强。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0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2项,审批时限缩短30%;积极开展权责清单审核,建成“三张清单一张网”。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先照后证”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和水权确权登记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推进,启动实施丝路春酒厂挂牌出让,公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抢抓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机遇,精心打造张掖市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等七大创业创新基地,认真落实“黄金十九条”扶持政策,争取双创资金6720万元,发放双创示范财政资金8840万元;协调创业贷款1.5亿元,带动新增小微企业2800多户,扶持1500多人自主创业,分别增长35.2%和12.5%。5.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着力实施城区学校“全面改薄”项目,配套建设7所城乡学校校舍和教学设施,思源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学杂费减免、营养餐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扎实落实“3236”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区医院住院部大楼进入招标环节,龙渠、上秦、廿里堡卫生院改造工程完成。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三馆”建成使用,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狠抓就业政策落实,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3%。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成棚户区安置住房3058套、改造农村危房223户。持续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坚持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倾斜,整合各类帮扶资金5528万元,安排各类项目30多项,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富民产业,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农业上,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市场竞争力,真正拿得出手的品牌农产品数量少;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二是工业上,受市场低迷、环境趋紧和投资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工业投资缺乏市场带动型、劳动密集型、带动辐射型、财税支持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建材、电力等纳税企业效益下降,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财源体系建设尚未实现根本突破。三是旅游服务业上,仍处于粗放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服务市场主体散、小、弱、缺,旅游六要素中“购”“娱”严重短板,缺乏具有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适应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高端产品,可驻足性、消费性和回头性不强,对交通、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环境保护上,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问题尚未彻底整改,巨龙铁合金公司、石庙二级水电站破坏生态问题又被央视曝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黑河湿地保护、经开区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繁重,扬尘、炕烟、噪音等环境保护问题仍然突出。五是城市建设上,城市内涵发展不足,城市交通拥堵、交易市场不规范、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等问题突出,城市管理执法体系不健全。房地产去化周期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商业地产领域风险有积累加大的趋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压力仍然较大。六是风险防控上,各类矛盾纠纷相互交织,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特别是玉米制种、畜牧养殖、建筑工程转包等领域因借贷、融资、担保等行为诱发的恶性欠薪、借贷诈骗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对全区实体经济发展环境造成很大冲击。七是干部作风上,个别部门领导能力不强、思路不开阔、推动工作办法少,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致使工作成效大打折扣。这些问题,既有全国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的客观原因,也有自身发展基础薄弱、主观努力不够的原因。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积极转变惯性思维,尽可能把形势考虑的更加复杂一些,把措施准备的更周全一些,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穷尽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二、新的一年,我们要突出重点,不畏时艰,迎头赶上,奋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当前,全国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目标直指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强调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着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集群和发展支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些核心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今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新部署新要求和市委“四二”总体部署、“六六”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四区”建设,增强“四大”动力,实施“四大”工程,强化“四大”支撑,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步伐,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上述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发展需要确定的,最主要的基点是体现稳增长的要求。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1.致力抓项目、扩投资,夯实发展后劲。把项目作为促进投资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强基础、稳增长,切实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一是全力以赴建设项目。今年区上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2项,其中亿元以上71项,是近年来亿元以上项目最多的一年。要尽最大努力抢时间、赶进度,力争早开工、快建设、促投用。加快推进福来登温泉豪庭、德瑞牧业万头奶牛牧场、百著实业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配送等5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协调服务,力促甘平一级公路、滨河新区基础设施、碧桂园等42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二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制定考核认定办法,逐级落实责任,通过节会活动招商、小分队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方式,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确保到位资金109.8亿元以上。要全面提高招商项目帮办、代办、包办及跟踪服务水平,强化责任落实、资金调度和督查考核,促进意向项目早日签约、签约项目加快建设、建设项目尽快投产。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紧扣中央和省上资金支持重点,加快与省、市对口部门衔接沟通,重点在保障性住房、水利工程、能源和民用空间、“互联网+”重大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争取项目投资和政策性补助资金,争取到位资金18亿元。积极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PPP项目,全力抓好经开区基础设施、屋兰古镇旅游景区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PPP项目在储备、合作和落地方面取得成效。四是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谁的问题谁负责解决”,环保、国土、建设等部门要跟进做好项目环评、供地、招投标等环节工作,集聚合力,倒排工期,加快进度,促使项目应开尽开。实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挂项制,推行保姆式全程服务,区属相关部门要做好项目跟踪服务,认真分析未开工原因,逐个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绝不能讲客观、讲条件,贻误项目建设时机。要注重项目运行监测,既要如期开工建设,还要达到均衡进度,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2.致力抓质量、塑品牌,增强农业竞争力。着眼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思路,统筹推进房屋建设、产业发展、绿化美化、基础设施配套、精神文明建设,力争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打造特色旅游小镇2个。今年区上所有涉农资金优先向美丽乡村示范村整合,区财政对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每个分别补助100万元、50万元,对特色旅游小镇每个补助100万元,重点用于项目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数村一品”“数乡一业”的定位,在打造特色种养殖村的基础上,倾力打造集绿色农产品采摘、情趣休闲种植、果木花卉观赏、乡土风味餐饮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业。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道路沿线和村社内外、房前屋后环境为重点,着重解决杂物乱放、柴草乱堆、垃圾乱烧、污水乱倒、地膜乱飞、粪便乱排、畜禽乱养等农村乱象。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以绿色有机为发展方向,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比重,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食用菌“三元双向”循环发展。加强玉米制种产业规范化建设,稳定发展玉米制种50万亩;加快培育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基地,力争全区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立足现有市场基础,加快“东进西出”战略步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重点城市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和直销窗口,与中亚国家建立直接贸易网络,年内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培育完善现代畜牧全产业链,持续加大现代畜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高度重视农畜产品品牌这个“市场通行证”和竞争力建设,做响擦亮“金张掖夏菜”“金花寨小米”等传统名优品牌,年内推介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创建2个知名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三是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力推进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酥油口下库、长安水库、大磁窑河河道治理工程,不断夯实水利基础。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整体提升全区农机化发展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强化乡镇公路管理养护,建成农村通畅工程70公里,改造危桥危涵14座。全面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构筑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四是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果。紧扣“1+19”精准扶贫方案,全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重点强化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村容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扶持沿山沿滩贫困片带有贫困户的32个非贫困村,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家庭实用技能技术和“两后生”学历教育等培训,增强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和致富能力。拓宽帮扶方式,抓好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同贫困片带扶贫协作联姻,确保全面完成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任务。3.致力促开发、延链条,力促工业扩规升级。围绕特色资源禀赋,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打造新型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工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工业经济扩量增效。一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原料加工上下游集聚发展、联动发展体系,大力扶持前进牧业、甘绿集团、金南瓜高科、贯党珍稀菇业、华瑞麦芽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快推进三元乳业500吨鲜乳加工、发忠牧业3000吨牛羊肉精细深加工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粮油、畜产品、食用菌、果蔬、乳制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比重。二是着力提升经开区承载力。把经开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围绕打造千亿元级工业园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扩建园区道路21.1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一期2.5万吨主体及管网配套工程;实施景观改造、道路亮化、人行道铺设工程,建设生态科技产业园2号孵化楼、公租房及孵化中心附属配套工程。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力争使经开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集中区、吸引资金的聚集区、汇集要素的聚合区。三是强力推动骨干财源体系建设。努力扩大骨干企业总量和规模创造主体财源,筛选确定一批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实施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包挂企业项目制度,一个企业或项目确定一名区级领导,组建一套班子、制定一套方案,盯紧盯牢,直至见到实效。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电价返还补贴、技改项目补助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着力破解玉米制种企业不在当地纳税的老问题,加快推进种子企业联合上市,研究建立制种基地耕地供给、电力供应、银行贷款等与种子企业纳税贡献挂钩机制,通过“以地控税”“以电控税”、金融配合等措施,推动制种企业在我区设立财务独立核算法人机构、财务结算中心或运营管理分部,实现种子企业就地纳税。4.致力强三产、增后劲,创新发展服务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打造融合式经济发展新体系、新高地。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全域旅游典范城市为目标,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升完善大佛寺、平山湖大峡谷、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屋兰古镇、喀尔喀小镇建设,启动运营甘州府城,力争沙漠体育公园景区创建为4A级景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纲要,加快建设金张掖游客综合集散中心、旅游文化特色餐饮购物街区,培育完善红色文化体验、徒步越野探险、生态景区观光、健康养生等新业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探索建立“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旅游床位工程”,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精品节目创作,规范整顿旅游市场,不断满足游客消费需求。二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数字博物馆、图书馆工程,完成市博物馆装修布展、免费开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黑水国遗址保护项目,加快古民居、西来寺、土塔修缮保护工程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切实抓好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甘州史展厅和高金城烈士生平事迹展厅提升工程。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抓好乡镇文化广场和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八之戒》《甘州乐舞》《甘州民谣》剧目创作演出。实施乡镇和社区群众健身工程,加快滨河新区体育公园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质量举办中国·张掖汽车拉力赛等品牌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壮大商贸物流产业。加快绿洲现代物流园区业态培育和招商入驻步伐,规划建设生产资料类、农畜产品类、建筑装饰类、机动车销售维修类等专业市场和大中型商业网点、特色商业街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绿涵、发年等农产品外销企业发展冷鲜配送、冷链仓储等现代物流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开拓西亚、中亚市场。完成南关蔬菜果品便民市场改造,实现物流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甘州区电商运营中心,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50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0个。5.致力扩内涵、提品位,提升城市档次。紧紧围绕优秀旅游城市定位,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充实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档次,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独居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步伐。以改造提升新老城区道路管网为重点,全面打通滨河新区14条“断头路”,实施西、南二环路和新建街、长寿街道路改造工程;启动三水厂扩容提升项目,改造城区13条道路老旧供水管网,整合二、三水厂及污水处理厂,建成供排水一体化系统。加快推进滨河新区客运综合枢纽站建设,新增张掖西站至湿地公园南口、物流园区至鸿宇广场公交线路。配套完善滨河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务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思源实验学校、陇桥学院张掖校区建设,继续抓好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功能区建设,有效提升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启动新区三大湖区景观提升、甘泉公园、润泉湖公园整体景观改造、新区夜景亮化、湿地公园绿化等工程,进一步提升旅游城市魅力。二是突出专项整治,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城市管理年为契机,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建城管特勤大队,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行为。加快推行新老城区环卫作业、园林绿化市场化运营步伐,启动建设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形成四级城市管理网络。扎实推进老城区“六大类”专业市场和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加快老城区老旧平房拆迁速度,全力抓好公厕、便民市场、立体停车场、居民休闲小广场规划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整治脏乱差,加快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区黑臭水体治理,继续抓好“清雅甘州”既有建筑风貌改造,深入推进殡葬服务改革,切实改善城市环境和风貌。三是持续双向发力,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从“供”“需”两端不断加大“去库存”力度,科学合理制定房地产土地供应计划,严格控制老城区房地产开发规模和强度,加快培育和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通过货币补偿、组织棚改居民选购商品房、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棚改安置房等方式,加大棚户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房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使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以上。6.致力抓创新、促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内在动力,凝聚创新活力。一是全力推进创业创新。借助张掖中小企业孵化园平台,牢牢抓住省、市双创资金向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倾斜政策机遇,配套完善财政、税收、土地、融资等创业创新政策,用好用活“双创示范”基地项目资金,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无门槛、低成本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甘州府城民俗产业园、滨河新区综合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基地等创业创新基地,新入驻企业100家以上。积极打造“互联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种养加销”现代农业新模式。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并规范应用国家和省市下放的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筹建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先期实现企业手续、个人手续两条服务主线在政务大厅“一站式”办理,凡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办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联合审批和行政审批领办代办业务,实行“窗口受理、窗口送达、承诺服务、限时办结”运行管理模式,坚决杜绝窗口和机关两头受理、窗口只受理不收费不出证,不让服务对象“两头跑”甚至“多头跑、多次跑”的情况发生。三是持续深化其它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集体林权、国有林场、供销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丝路春酒业集团公司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落实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及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深入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环境卫生、网络维护、旅游宣传、文艺演出、“三馆”后勤保障等方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紧盯重点领域,在城市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统计管理、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职称制度改革、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破冰起航。四是努力加快金融创新。探索多渠道融资路径,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及新三板挂牌交易,做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总量。立足打造全区投融资体系,做大做强城投、旅投、农投、交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撬动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扩大融资总量。加快保险领域创新,开发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创新创业、“三农”等众多领域保险产品,建立“政银保”“政保”合作新机制。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采取财政性存款调动、产业基金撬动、存贷比考核等多种手段,刺激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总量,全年贷款投放达到330亿元,存贷比保持在90%以上。7.致力强监管、抓治理,坚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保护优先,强化整改监督,努力营造美好家园。一是切实加强环保问题整改。深刻汲取教训,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效的措施、最快的进度,全面整改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中央电视台曝光及自查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销号制度,整改一个、验收一个、合格一个、销号一个,严防问题反弹。扎实开展“回头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清查整改水利水电、工业企业、资源开发、畜牧养殖等领域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问题;严厉打击停运治污设备、排放污物烟气、乱占乱挖湿地、非法采石采砂等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倒逼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加大扬尘、煤烟和烟雾污染治理力度,继续抓好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湿法作业,坚决落实工地围挡、堆场覆盖、封闭运输、车辆清洗和洒水压尘等措施,严肃查处渣土和砂石运输车辆覆盖不严、带泥上路、道路遗撒等行为。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升级,严格规范煤炭市场经营管控,提高餐饮单位清洁能源使用覆盖面,淘汰不达标机动车和黄标车,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双下降”。三是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围绕绿色通道、景观绿化、农田林网等方面,大力实施省道213线黑河大桥景观、黑河大林带堤坝景观、省道213线、连霍高速甘州段、兰新高铁甘州段、西洞公路、三闸北部滩畜牧产业园区等绿化造林工程,力争完成义务植树1.56万亩、150万株,着力打造张掖绿色生态长廊。四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从严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杜绝搞变通、开绿灯、瞒实情、擦边线等行为;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零容忍”,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企业和单位,该整顿的整顿,该关停的关停;对严重违规违法、屡查屡犯的企业,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8.致力抓保障、惠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政策和财力向民生倾斜,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提高社会事业水平。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张掖二中分校实现秋季招生,第二幼儿园搬迁新校园,抓好金安苑学校运动场等16个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着力解决“入园难”“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创新职业教育,迎接国家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示范区验收。全面推进健康甘州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区医院住院部大楼和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掖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综合楼建设。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加强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监管力度,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二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以上;扎实推进全面参保计划,切实抓好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政策落实,不断提高低保、五保等重点领域群体的补助标准,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困难群体服务体系,创新城乡贫困人口帮扶方式,扫除救助盲区,补齐保障短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进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新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及老人互助幸福院20个。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大力推进“平安甘州”“法治甘州”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突出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初信初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9.致力抓作风、转机制,提高落实能力。新常态需要新状态,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责任,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把发展思路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发展目标转变为具体现实。一是强化作风建设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推广全程代办服务、提前预约服务、委托服务等模式,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强化大局意识,保持政令畅通、步调一致,不折不扣完成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尤其对民生实事及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要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遇事不推拖、不回避,不抓到位不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强化创新意识,针对项目建设中土地、资金、环保、审批等瓶颈制约因素,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多运用市场的办法、多采取变通的措施,努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依法行政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学法懂法作为必备素质和应尽义务,切实加强干部职工法律法规教育培训,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率先垂范,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要遵照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坚守法律底线,任何部门不得法外设权,以法律法规保障经济发展,以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做到重大决策于法有据,重大改革合法合规,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三要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完成今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集中精力谋划实施好每一个项目、协调解决好每一个问题;把才干体现在“会干事”上,做到关键时刻敢于负责、重大问题勇于担当、突出矛盾敢于碰硬;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不摆困难、不讲条件、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将已经确定的工作任务落实到项目、分解到人头,制定“作战图”,明确“时间表”,确保每项工作、每个环节不落空、不脱档。全面落实包点挂项服务机制,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点挂项目、联系乡镇,部门包对口项目、联系贫困乡村,班子包重点项目、党员干部联系农户的“三包三联”制度,实行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督查考核抓落实。创新督查督办机制,将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经常性工作跟踪查、阶段性工作定期查,严肃督查问责,形成一级督办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制度,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区编委办、人社局要建立健全干部流通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对城区工作部门不思进取、作风漂浮、年终考核和民主测评靠后的干部要进行岗位交流,对乡镇工作认真、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干部,可以选调到城区部门工作,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通机制,倒逼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落实。按照“区分等次、体现差别”的原则,以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发放干部科学发展绩效奖,确保先进得实惠、后进受惩罚,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同志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X书记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X书记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X书记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