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20种革命精神大集合.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种革命精神大集合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20种革命精神大集合目录井冈山精神 2长征精神 4大渡河精神 7铁军精神 9抗大精神 11南泥湾精神 14塔山精神 16上甘岭精神 18雷锋精神 20好八连精神 23硬骨头精神 26“两不怕”精神 28南沙精神 31红其拉甫精神 33“三个特别”精神 35勇攀高峰精神 37抗洪精神 39“两弹一星”精神 41载人航天精神 44抗震救灾精神 46 井冈山精神内容: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简介: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出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革命理想信念和革命人生观的生动体现。可以说,我党我军后来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对当年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光大,井冈山精神是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动力源泉。 1937年10月,毛zd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zd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调集重兵,轮番发动“进剿”、“会剿”。在毛zd、朱德领导下,根据地军民不畏强敌,巧用奇兵,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将根据地扩展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吉安、安福、遂川、酃县、茶陵在内的广大区域。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 井冈山精神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同志曾十分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zd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江zm同志在视察江西时指出:“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的斗争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点也不能忘掉。”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把民族精神与伟大革命实践相统一、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革命事业相结合的高度凝炼,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新世纪新阶段,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像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始终保持坚定的理念信念和崇高的革命追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以实际行动传承井冈山精神,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内容: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简介: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培育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万里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东北三省,虎视眈眈地窥视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广泛动员和组织抗日救亡运动。然而,国民党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围剿”。1933年9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1934年夏季,中央苏区由原来纵横千里,缩小到300余里,敌人重兵压境,形势日趋危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中央机关和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陆续撤离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在毛zd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英雄的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它以敌人的失败和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1996年10月23日,江zm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了精辟阐述,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正如继埃德加·斯诺之后全面地向世界介绍这一壮举的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以毛zd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所完成的这场远征,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以其特有的伟力推动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车轮,从而成为中国革命的熔炉,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这笔人类活动史上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已经属于全民族、全社会,并且早已超出国界而为举世钦佩。当前,我们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而团结奋斗,这是一次新的伟大长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还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革命意志,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像当年长征那样,始终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大渡河精神内容:听党指挥、勇往直前、敢打必胜、顾全大局简介:大渡河精神,是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生动体现了人民军队听党的话、敢打必胜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 1935年5月23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畔。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宽约300米,水深10多米,两岸群山耸立,河道陡峻,险滩密布,十几里外就能听见河水的咆哮,素有“天险”之称。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里全军覆没的,蒋介石也妄言让红军成为“第二个太平军”。为迅速摆脱10余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杀开一条生路。24日晚11时,红一团冒雨直扑安顺场渡口,仅半个小时即全歼守敌,并缴获了一条木船。他们在二连挑选17名同志组成突击队,乘着仅有的一条小木船,冒着北岸守敌密集的火力,顶着急流险浪分两组先后冲上对岸敌工事,击退200多名敌人的反击,占领渡口,为后续部队顺利渡河打开了通路,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幻想。这17名同志后来被人们誉为“大渡河十七勇士”。大渡河上孤舟勇,踩波踏浪杀敌寇。红军将士在强渡大渡河中,以自己英勇无畏的行动锻造了“听党指挥、勇往直前、敢打必胜、顾全大局”的大渡河精神。 **同志曾经说过,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五种革命精神”,是对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是我军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大渡河精神,就是“五种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更加残酷,战斗进程更加艰难,战机争夺更加复杂,对人的心理震撼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弘扬大渡河精神,从十七勇士身上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食粮,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战斗,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作战任务。 铁军精神内容: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简介:铁军精神,是以叶挺独立团为代表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的,是我军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指引部队攻坚破难、团结奋斗、无往不胜的传家法宝。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即“叶挺独立团”。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一路当先锋、打头阵,立下赫赫战功,赢得“铁军”美誉。1937年,叶挺独立团主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1938年4月,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井冈山,与毛zd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47年1月,新四军改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支英雄的部队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取得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和首战平型关、血战刘老庄等重大战役战斗的胜利。一部铁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史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形成了“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铁军”精神,蕴含了我军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新时期,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就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守党的纪律和军队的各项规章制度,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就要大力加强军队内部的团结,维护军政军民团结,把部队凝聚成一个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坚强战斗集体;就要着眼未来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从点滴养成做起,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培育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钢铁意志和作风,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抗大精神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简介:抗大精神,是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办学治校的艰难历程中锻造成的。抗大的教育实践,不仅在战争年代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军队院校和部队建设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抗大创建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担负着为民族解放战争造就大批干部的光荣使命。193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交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zd同志在会上提出办红军学校的问题。经讨论研究,决定在瓦窑堡创办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瓦窑堡米粮山上的旧庙堂前红旗招展,歌声震天,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毛zd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党中央和毛zd同志对抗大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毛zd同志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的校训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抗大学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部分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考验的老干部、老战士,一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战士,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这三部分同志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汇集于各个抗日根据地,团结在抗大的旗帜下,担负起抗日救国、人类解放的重任。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里,党领导下的抗大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蓬勃发展,相继建立了14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设中学。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有抗大的旗帜,都能听到抗大的校歌。抗大办校10年间,培养出来的干部达10多万人,其中许多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抗大在办学治校实践中形成的抗大精神,成为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一面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抗大精神,是党中央和毛zd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抗大创建距今虽然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抗大精神,抗大优良传统,以及抗大办学思想和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办好院校、搞好军队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抗大精神,根本的是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全军官兵都要进一步增强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代高科技知识和军事技术技能,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掌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要注重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要自觉养成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 南泥湾精神 内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简介: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我边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南泥湾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陕北、华北地区连年遭受水、旱、虫等自然灾害,抗日根据地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陷入严重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zd同志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受到了毛zd、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热情赞扬。南泥湾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南泥湾精神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业繁荣的可喜景象,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不但不存在敌人的“扫荡”和封锁,不必一切自己动手了,还可以在对外开放中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今天我国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南泥湾人遇到的那些生活上的困难已成过去,我们不需要像南泥湾人那样从事大量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但在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风险,仍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南泥湾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特别是在我军武器装备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更应该发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精神,立足现有装备苦练精兵,发挥手中武器的最大效能,真正实现**同志提出的“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的要求。 塔山精神 内容: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简介:塔山精神,是在著名的辽沈战役中,担负塔山阻击任务的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官兵,在与强敌血战中形成的。这一精神,在后来历次战役战斗和建国后遂行剿匪、海防、保卫边疆等重大任务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塔山阻击战是塔山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1948年9月12日,我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首先对锦州之敌实施攻击,准备将东北国民党军队就地予以歼灭。蒋介石急忙调集驻沈阳的12个师组成“西进兵团”,驻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经塔山驰援锦州,妄图挽救东北军即将覆灭的厄运。四纵接到固守塔山的命令后,急速赶到塔山、白台山、高桥地区,组成塔山防线。此时,国民党军已占据了塔山以南高地,居高临下,我四纵阵地全都处在其炮火控制之下。从10月10日4时开始,敌人在重炮、飞机和军舰火力的掩护下,向我防守阵地轮番发起疯狂进攻。英勇的四纵官兵抱定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无险可据的阵地上,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始终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塔山阵地上。到15日12时,援敌全线败退。塔山阻击战,不仅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锻铸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 在塔山精神的激励下,这支钢铁部队挺进辽东,横渡渤海,历经大小战斗400多次,出色完成了清剿残匪、守卫海防保卫边疆和军政训练、抢险救灾等任务,赢得了“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追如旋风、敢打硬拼”的美誉。“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抗洪勇士”李长志等重大典型,就出在这个英雄的部队。1990年11月,江zm同志为前身为四纵的某集团军题词:“发扬塔山精神,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种利益关系正进行着深刻的调整。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军人,要像塔山英雄那样,自觉讲大局、讲纪律、讲奉献,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上甘岭精神 内容: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 简介:上甘岭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的,它展示了人民军队为保家卫国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成为我军一往无前、勇敢战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无不为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英勇壮举所震撼,无不为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所鼓舞。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因上甘岭战役而名扬天下。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中止朝鲜停战谈判,从14日开始发动“金化攻势”,先后使用11个步兵团又两个营、300多门火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对上甘岭地区发动连续猛攻,企图攻下上甘岭,进而夺取五圣山,以改善他们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奉命防守上甘岭的,是志愿军第十二、十五军各一部分兵力。战斗历时43天,敌人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向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山头被削低2米。志愿军官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缺粮、缺水、缺弹药的严重困难,击退敌人650多次冲击,歼敌25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奇迹,锻造了“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上甘岭精神。 20世纪50年代初,毛zd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说过:“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种“气”,就是我军所具有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在这样的军队面前,不管多么强大的敌人、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都将一筹莫展,最终逃脱不了惨败的下场。志愿军官兵在上甘岭战役中显示出了这种不可战胜的英雄本色。现在,我军面临着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严峻考验,我国周边存在着许多不安全不确定的因素,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十分繁重,仍然需要上甘岭精神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全军官兵要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伟大的上甘岭精神,以只争朝夕、夜以继日的精神状态和昂扬斗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培育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雷锋精神 内容: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简介: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就成了孤儿。解放后,他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上了学,高小毕业后参加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手”。1960年1月入伍来到沈阳军区工程兵第十团汽车连当战士,同年5月任副班长,11月入党,次年6月担任班长。他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zd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2岁。雷锋牺牲后,国防部于1963年1月7日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同年2月22日,毛zd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刊出。**、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纷纷为雷锋题词,周恩来同志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1963年2月,总政治部发出了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通知,并编发了《雷锋日记》。从此,雷锋的名字和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学习雷锋活动在中国大地上持续兴起。1990年2月21日,江zm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再次把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学雷锋活动推向新高潮。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着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正如胡锦涛同志1993年3月5日代表党中央在纪念毛zd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形式,弘扬先进文化的生动载体。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要自觉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掌握观察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模范实践者,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知识,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努力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要自觉发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尽职尽心尽责,敬业勤业精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本职工作。要自觉发扬雷锋的“傻子”精神,坚持以大局为重,以革命利益为重,为党甘愿吃亏,为人民乐于奉献,正确看待名利得失,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在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展示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应有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崇高品质。 好八连精神 内容: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拒腐蚀、永不沾的浩然正气,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品格简介:好八连精神,是某部八连官兵面对刚解放不久的上海南京路复杂社会环境,以自己模范行动实践的一种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坚定信念,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刻苦磨炼不懈进取的意志品质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追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八连随之进驻上海南京路担负警卫和巡逻任务。上海是一座革命的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但旧上海又是“冒险家的乐园”。当时有人预言:南京路是个大染缸,不出三个月,叫他们“红着进来,黑着出去”。面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诱惑,刚刚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出来的八连官兵,牢记毛zd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要求,自觉发扬战争年代那股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劲头,站稳立场不动摇,“酒绿灯红”不动心,艰苦朴素不变色,以革命军人的凛然正气,顶住了资产阶级的香风臭气,成为全国全军艰苦奋斗、拒腐防变的一面旗帜,被誉为“霓虹灯下的哨兵”。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毛zd赋诗《八连颂》,给予好八连高度评价。**同志称好八连是“一贯保持光荣传统的、保证走向共产主义的、集体的标兵”。江zm同志称赞他们“艰苦奋斗代代传,一尘不染三十年”,要求全军“学习好八连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1997年5月4日,胡锦涛同志亲切接见好八连代表。领袖的亲切关怀,深深镌刻在一代代八连官兵的心中,激励他们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拒腐蚀、永不沾的浩然正气,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品格”,在全面建设连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党和人民的培养关怀下,尽管八连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任务转换了一次又一次,但连队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已从上海走向全军、全国,教育和鼓舞了千千万万个英雄模范人物和集体,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实践证明,好八连不愧是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楷模,是忠实实践人民军队宗旨的典型,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兵,是人民军队行列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苦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更加需要好八连精神。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军队所面临的严峻考验,把艰苦奋斗作为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作风的重大问题来看待,坚持勤俭建军,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坏风气,经得起诱惑,抗得住干扰,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永葆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硬骨头精神 内容:战斗精神过硬、作战本领过硬、作风纪律过硬、班子队伍过硬简介:硬骨头精神,是某部六连官兵在长期革命战争和部队建设实践中铸就的,是我军基层连队实现全面过硬的一面旗帜。 六连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荣誉的英雄连队,1939年3月以14名红军战士为骨干组建而成,向以当尖刀、打硬仗而闻名全军。革命战争年代,六连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38次,靠着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拼出了“硬骨头”的名气,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等15名全国战斗英雄,西北野战军两次授予该连“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六连继续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硬骨头精神”,在参加剿匪作战、抗美援朝和完成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项任务中战功卓著,赢得了“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美誉。1964年1月22日,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4年,在边境自卫还击战中,敢打善打,完成坚守1个阵地和收复2个高地的任务,先后打退敌人排至营规模的9次进攻。1985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1991年10月,江zm同志为六连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部队。”并指出,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六连官兵认真学习领会江zm同志的重要指示,结合连队实际和新的实践,将硬骨头精神提炼概括为“四个过硬”,即“战斗精神过硬、作战本领过硬、作风纪律过硬、班子队伍过硬”。 硬骨头精神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既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内容,又有改造主观世界的切实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产物,体现了新时期基层建设所需要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打仗离不开它,和平建设离不开它,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挫折和牺牲。这就更需要我们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起来。全军官兵要像“硬骨头六连”那样,时刻牢记我军的神圣使命,大力培育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锻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努力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素质和本领,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断然出手、不辱使命。 “两不怕”精神内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简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著名的战斗口号,它反映了我军官兵为了夺取胜利,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首先出自进藏筑路大军,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得到充分显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用生命将其升华为“两不怕”精神。1952年4月,十八军奉命参加修筑川藏公路,面对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他们第一次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1962年10月,某部参加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广大官兵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1963年2月,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向毛zd同志汇报作战情况时说到,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zd当即给予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65年7月,某部地爆连五班班长王杰同志在帮助民兵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时,炸药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他临危不惧,扑上炸点,光荣牺牲,年仅23岁。11月6日,总政治部下发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正式向全军提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1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社论,号召学习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1969年4月28日,毛zd同志在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肯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口号。从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激励着广大官兵战胜一个个艰难困苦和强大敌人。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核心,就是“革命加拼命”精神。它是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勇于向一切敌人和一切困难进行顽强不屈斗争的精神,是革命军人崇高理想信念的直接体现。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把革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舍己为公,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为伸张正义、捍卫真理而奋斗到底。“两不怕”精神不仅是我军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法宝,而且是我军英雄辈出的重要因素。“两不怕”精神,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本质反映,是战斗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两不怕”精神,对于坚定官兵的政治信念,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对于锤炼过硬的战斗作风,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全军官兵要自觉锤炼和大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一股铁心跟党走的志气,听党的话,服从党的指挥;始终保持一股争创一流的勇气,奋发图强,争先创优;始终保持一股敢打敢拼的士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始终保持一股勇闯新路的锐气,不断进取,开拓前进;始终保持一股不怕牺牲的豪气,平时甘于吃亏,战时勇于献身,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交出合格的答卷。 南沙精神内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简介:南沙精神,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军某巡防区官兵在收复南沙、建设南沙、保卫南沙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海军爱舰爱岛爱海洋精神的具体体现。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北连中沙、西沙群岛,东邻菲律宾,南至马来西亚、文莱,西接越南,是我国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一组群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天然气和石油,扼太平洋和印度洋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周边一些国家在南海主权、南沙海域划界和南沙资源开发等问题上,经常对我提出非法要求,甚至公然侵占我部分岛礁及其海域,严重侵害了我国的海洋权益。1988年2月3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海军组成建站部队开赴南沙群岛,开始了人民海军收复南沙、建设南沙、保卫南沙光荣而又艰巨的历程。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南沙官兵经过占礁、建礁、守礁等斗争实践,逐步培育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南沙精神。南沙精神,是一面由几代南沙人编织的鲜艳大旗,也是激励新一代南沙人当好“天涯哨兵”的不竭动力。从1988年至今,已有70多批次官兵到南沙站岗放哨、施工建设,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涌现出“南沙守礁模范连”、“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我们发扬南沙精神,必须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守疆卫国的神圣责任,为了祖国安宁和人民幸福,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牢牢坚守住祖国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寸海洋、每一片蓝天,让祖国的主权因我而庄严,让祖国的长城因我而坚固,让祖国的山河因我而璀璨。    红其拉甫精神 内容: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高昂士气,服从大局、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优质高效、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简介:红其拉甫精神,是空军原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官兵扎根高原、艰苦奋斗精神的凝炼和升华,是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帕米尔高原的具体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戍边卫国、建功军营。 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是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是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1965年,我国政府为开辟通往西亚、非洲、欧洲的“空中丝绸之路”,决定在帕米尔高原雪积冰垂的红其拉甫山口建立气象导航站,为出国专机和国际航班提供导航及气象资料保障任务。根据中央军委命令,5月18日,空军某部17名官兵“一顶帐篷挡风雪,三块石头支起锅”,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艰险,按时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导航站。1995年,导航站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后撤销。30年间,气象导航站一茬茬官兵扎根雪域高原,不畏艰难困苦,忠实履行职责,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先后20多次受到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勉和慰问,在“生命禁区”谱写出一曲曲胜利凯歌,锻造出以“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高昂士气,服从大局、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优质高效、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为核心内容的红其拉甫精神。三十年坚守,三十年奉献,见证的是一代代红其拉甫人拼搏向上的辉煌足迹。红其拉甫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军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学习红其拉甫精神,就要做到不管环境条件多么艰苦,不管需要做出多大牺牲,都要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甘当军队建设事业这部机器上的“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个特别”精神 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简介:“三个特别”精神,是战斗在青藏线上的广大官兵在修筑青藏公路、建线固线拓线中形成的,是驻高原地区部队艰苦奋斗精神的升华,也是青、藏两省(区)军民扎根高原、奉献建功的强大精神支柱。1954年5月,为保卫和建设新西藏,开辟进藏通道,青藏兵站部第一代官兵进驻格尔木,拉开了修筑青藏公路的序幕。筑路工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均气温零下6℃,氧气含量不足海平面一半,紫外线辐射强度高出内地6倍,是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筑路大军以“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铁山劈两半,冰河变通途”的豪迈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住帐篷,吃干菜,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破冻土,靠铁镐、钢钎等简陋工具征服重重天险,仅用7个月就修成了全长1165公里的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此后,他们又相继架(铺)设了1680公里国防通信线和1080公里输油管线,出色完成了西藏平叛、边境自卫反击战等急难险重任务。青藏线的建成,使内地进藏时间由3-5个月缩短为半个月,结束了西藏物资运输靠人背畜驮、照明靠羊油点灯、通信靠烽燧传递的历史。青藏线官兵在奋斗拼搏中形成了“三个特别”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现在,军队建设和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部队担负的任务繁重艰巨,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需要大力弘扬“三个特别”精神。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锤炼不怕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在严格的训练摔打中锻造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过硬作风,在单调的生活磨砺中培育昂扬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了军队建设的加速发展,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甘愿吃大苦、耐大劳,苦中干事业,苦中有作为。要有不计得失、奉献为本的博大胸怀,正确对待个人的实际困难,以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安心基层,忘我工作,负重奉献。要有履行使命、敢打必胜的过硬本领,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特别要结合抢险救灾、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锻炼过硬的军事技能,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好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 勇攀高峰精神 内容: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高峰简介:勇攀高峰精神,是以某研究所为代表的广大科技人员,几十年来在完成国防科研任务过程中创造形成的,是战斗在国防科研战线上的官兵呕心沥血、为国争光情怀的真实写照。 研究所自1951年创建以来,一直从事多种电子技术装备研制工作。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接受了一项国防重点工程的接力式研制任务。当时,研究所驻地在深山沟里,环境艰苦,信息闭塞,技术上没有现成的资料可借鉴。当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时,又奉命实施远程大搬迁,给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所官兵怀着对国防科研事业的赤诚之心,枕戈待旦,顽强拼搏,大胆创新,经过8年艰苦奋战,解决了几百个技术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所搬迁至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某城市时,所从事的技术在地方十分“热门”,参研人员在地方也非常“抢手”。面对军地收入的强烈反差,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广大科研人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献身国防的崇高追求,在研究所这块阵地上锐意攻关、默默奉献,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2年的十几年间,多次取得该工程的重大突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同时,他们还先后为军队、地方研制生产了1万多台(套)电子技术设备。科研人员在攻关中所体现出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高峰”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科研人员不断进取、勇攀高峰,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战绩。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勇攀高峰精神源远流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科研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要想在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军事变革中“高人一筹”,就必须大力弘扬勇攀高峰精神,在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上取得新的进步。全军官兵尤其是奋战在科研战线上的同志,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加紧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高科技素质,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追求卓越,争先创优,在为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最高价值。 抗洪精神 内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简介:抗洪精神,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与全国人民一道,在抗击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中,所展示出的一种崇高精神。这一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1998年夏秋,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灾害。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根据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军委、总部紧急部署,组织指挥部队火速开赴灾区,在南北两大战场与自然灾害打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北京军区和空军、海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及四总部直属单位,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出动飞机2200多架次,车辆1.25万余台,舟艇1170余艘。抗洪部队始终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奋勇争先,战斗在最艰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险的关头,成为抗击三江洪水,保卫武汉、岳阳、九江、大庆、哈尔滨等重要城市的中坚力量,保护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1998年9月28日,江zm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抗洪军民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作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在惊涛骇浪面前,我军经受了严峻考验,也得到了全面锻炼,取得了重大收获。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的军队建设,可以从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吸取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全军同志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为把我军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要保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永远不变,奠定部队战斗力的坚实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不断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后勤技术保障能力。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军的方针,培育官兵惊人的意志毅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增强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军政军民团结,壮大战胜困难和矛盾的力量,形成一个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争创一流工作成绩,为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功立业的热潮。 “两弹一星”精神 内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简介:“两弹一星”精神,是在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一种崇高革命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在我们党领导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zd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广大科研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迎难而上,刻苦攻关,勇于创新,大力协作,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一曲高亢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响彻浩瀚无垠的宇宙太空。从此,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不断取得辉煌的进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1999年9月18日,江zm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两弹一星”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中国人民的攀登之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之路。正如**同志曾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2004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参观中国核事业50周年成就展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严格细致,团结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使之成为广大官兵在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的潮流,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深化科技练兵,掌握新装备,用好新装备。尤其是战斗在科技战线上的同志,要时刻盯着科技发展的前沿,继续保持当年研制“两弹一星”时的那么一种干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奋斗精神,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努力成为新世纪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载人航天精神 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简介: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工作者在推进载人航天工程这一宏伟事业中孕育产生的一种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一项伟大工程。40多年前,以毛zd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长远眼光和非凡胆略,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以江zm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郑重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科学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从1999年11月20日至2002年12月30日,我国成功进行了4次神舟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新世纪新阶段,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遨游,于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安全返回。这一伟大壮举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程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全面建设的关键作用,着力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立足现有条件,创新战法训法,革新装备器材,发挥手中武器装备的最大效能;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军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不断强化质量效益观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军队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努力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始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系列工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军队建设发展。 抗震救灾精神 内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简介:抗震救灾精神,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所展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升华和财富,是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震撼了中华大地,震惊了五洲四海,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地区各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灾区广大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魂凯歌,军队和武警部队作为主力军和突击队,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承担起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以忠实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2008年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胡锦涛全面阐释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他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一支军队要强大,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而且需要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既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又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98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一样,将穿越历史,光照千秋,成为党和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种革命精神大集合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20种革命精神大集合,革命精神,公文范例,领导述职报告,机关公文写作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以自我革命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支部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包含

弘扬井冈山革命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包含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包含

革命精神及主题故事汇编(20个)包含

传承革命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大别山精神学习报告包含

党课讲稿: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