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经验事迹 > 2021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经验交流.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21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2021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经验交流互助资金是创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矛盾的重大举措。20xx年8月,xx市从xx区镇北堡镇华西村开始试点,拉开了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序幕。经过十年的运行,华西村创新互助资金使用管理方法,力助扶贫开发建设,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互助资金运行管理中积累出了好的方法和经验,被移民群众誉为 “身边的银行”真正发挥作用。近年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也积极开展创新扶贫机制的有益尝试,将互助资金作为激活农村民间金融资本的有力抓手,作为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的重大举措和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立足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夯实基础,创新方法,使互助资金成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民生项目(一)加强领导、严格制度,架起了联系服务移民群众的“连心桥”。领导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事物发展的深度。两个村都把搞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创新工作作为促进移民群众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把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定位为以全体村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移民群众为重点群体,以扶持村民自我发展为主要方向,力争把村级互助资金办成农村金融机构,办成农民自我理财、自我发展、自我受益的平台;办成建设和谐农村的主要载体。为推进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能够严格按照规划顺利进行,让广大移民群众掌握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两个村都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举办宣传培训班等形式,从政策依据、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逐渐消除了部分村民的疑虑,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移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并使此项工作做到了三个联通。一是思想联通。通过对互助资金政策、互助社章程的学习研讨、专题辅导、观摩交流,积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触动思想,不断增强联系服务移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行动联通。村干部深入农户,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下发相关政策文件,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发放“如何使用互助资金一封信”及调研摸底等方式,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确保互助资金项目顺利运行。三是感情联通。两村通过开展“村干部把移民群众当亲人,移民群众把村干部当人家人”活动,系牢了干群感情纽带。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政策制度的规范上墙,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夯实基础,加强管理,打造出联系服务移民群众的“主阵地”。互助社的管理是否规范是互助资金运行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互助资金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加强互助资金运行管理,两个村都制定了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情况、入社情况、借款发放、资金回收等方面进行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互助资金管理透明度。二是实行报账制。严格按照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进行报账管理,对贫困村村级互助社的经营活动实行报账管理,各村互助社会计在完善平时资料的基础上统一到管理中心核对、记账,两镇互助资金管理中心坚持“社财乡管,管而不代”的原则,做到服务不代替,帮忙不干涉。三是实行考核制。两个村互助社管理人员对互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考核、评估,并实行奖罚制度,对出现回收不力或违规操作的互助社,一律停拨资金,直到整改完成后再研究考虑是否拨贷,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三)延伸触角、搭建平台,铺就了联系服务移民群众的“致富路”。突出产业发展,将互助资金、农民入股资金、社会捐赠资金进行融合,放大互助资金的扶持效益是两个村的最大亮点。以往的财政扶贫资金多用在“消费”环节,没有注重积累和发展那是“输氧”,资金分配出现了“撒胡椒面”现象,扶贫效果也是“年年扶贫年年贫”。转变思想观念,变“输氧”为“输血”是解决扶贫工作思路、创新扶贫机制的核心。互助资金矫正了部分贫困群众对扶贫资金“不用白不用,白用谁不用”的认识,解决贫困农户生产、发展和积累问题,最终实现脱贫致富是真正的“输血”。如原隆村在项目资金设定的种养业、加工业等每一项借款用途都与村民的生产密切相关,重点解决本村贫困农户在增收中“无路”、“无本”、“无法”、“无力”、“无助”的难题。通过互助资金项目实施,农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农民增收相对有了保障。为使更多的贫困群众了解互助资金,走进互助社,华西村民胡田田借款2万元添购了一辆客货车,到影视城联系拉道具和剧组人员,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他非常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感谢互助社搭建了发展平台。华西村村民徐进学、柴成柱2家选准凉皮生意,但缺资金,向别人借,别人怕还不起,不愿借,就向互助社申请借款2万元,做起了凉皮生意,年收入10多万元,互助社快捷方便的贷款模式使他快速创业。在他们的带动下,有3户村民开起了麻辣烫店,有5户村民发展成了零售批发店,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创业平台。到如今诚信经营,生意红火。(四)服务民生、兴办实事,回应了联系服务移民群众的“关切点” 。针对互助资金这样的新生事物,永宁县扶贫办在闽宁镇原隆村采取召集群众大会的方式,对新搬迁的移民进行互助资金广泛宣传,使原隆村的农户对互助资金有所了解。起初,由于新搬迁来的移民群众不熟悉环境、没有发展目标、思想波动较大,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互助资金,针对这样的现状,村支部书记、理事长王升一方面细致耐心的给移民讲解互助资金政策,另一方面鼓励移民群众要打破传统的“等、靠、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生活目标。经过反复讲解沟通,使移民群众对互助资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积极性有了提高,很快愿意加入到互助社中来。为切实提高农户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能够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选定项目,两个村在项目的选择上,按照扶贫部门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因人选项,科学规划,按照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原隆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现已形成了万头肉牛集中养殖、光伏发电、光伏科技农业、红树莓和酿酒葡萄规模种植、屋顶光伏发电六家企业进驻的产业布局,依托村内产业的布局情况,确定移民自身能够发展的产业为个体工商服务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产业,劳务产业成为移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截止目前,原隆村共培养发展劳务经纪人xx6人,注册成立劳务公司2家 ,发展个体工商户及服务业82家,参与托养肉牛的xx2xx户,互助资金撬动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将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选进互助社任职,发挥村委会、互助社的协调作用,引导互助社社员参与产业发展,使贫困农户进入了肉牛养殖业、葡萄种植业,形成了“村两委+互助社+合作社+新农村”四位一体项目运行管理模式,促进了互助资金的综合效益充分涌现。通过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情况可以看出,村干部不仅仅是村级事务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村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依靠者和引路人。(五)着眼长远、抓细抓长,构建起联系服务移民群众的“稳定器”。两村都建立起互助资金管理培训长效机制。一是注重业务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华西村除参加区、市业务培训以外,还因地制宜举办了适合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培训班和管理系统软件操作培训班,对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人员、互助资金社理事会理事长、会计也集中进行培训。二是注重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原隆村互助社理事长、财务人员在永宁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带领下到四川省旺苍县考察学习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运行情况;到甘肃省景泰县学习考察了互助资金与金融扶贫结合的管理经验。考察中通过看档案、看账务、看资料等方式与兄弟省市互助资金管理人员座谈等方式,相互学习交流了互助资金管理经验,对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起到积极作用。三是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激励互助社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但加强了对业务人员的素质培训,而且有力推动了互助资金项目发展步伐。两个村在(区)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每年对互助资金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在账务处理方面经常下乡指导,财务人员负责及时记账,定期对账,做到手续完备,日清日结,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做到上账不清,下账不借,严禁现金流动和公款私用,严禁贷款垒大户,从制度上保证了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六)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确保了互助资金服务移民群众“压舱石”作用。一是开设专用帐户,严把基金流向。两个村按照(区)县扶贫办指定互助社在所在乡镇的信用社开设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专用帐户,专户由各乡镇民生服务中心代管,资金的提取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村管委会主任、会计印章及“村级发展基金”专用章备印签,会计负责日常帐务登记与银行帐户的管理、出纳保管基金专用章、管委会不提存现金。二是规范借款程序、严把基金使用关。互助社对基金的管理发放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执行农户借款必须说明借款事由,并填写申请审批表,每一笔借款均要有申请审批表、借款合同、借据、收据等财务凭证有借款人、担保人、管委会成员的签章各项借款责任明确、帐目清楚。出台了互助资金“五不准”即不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准对外村放贷、不准变为地下钱庄资金、不准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不准私分、平分。三是明确违约责任,防范基金风险。对农户借款明确规定,最高上限为10000元、使用周期为每户借款半年或一年、不能超过一年期满如需再借、必须先还款然后按审批程序申请再借,严格互助资金的使用和谁放谁收的原则,确保互助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安全。规定借款户所贷资金必须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发现改变资金用途资金将被立即收回,对造成资金流失难以收回的,由放款人偿还承担连带责任。四是建立借款诚信卡,基金发放公开透明。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村建立借款诚信卡、村民借款时除办理手续外,要在诚信卡上做记录,每一笔借款何时到期本息多少借了几次款、都笔笔在案一目了然。对借款户还款情况做出诚信度评价记入诚信卡。同时,互助社利用公开栏等渠道定期向村民通报基金发放情况,定期召开会议,清查帐务、基金运作公开、透明杜绝虚报、挪用和外流现象的发生。五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两个村为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作,除了对互助社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规范运作程序外,还加强互助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相关部门对贫困村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对互助资金运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区)县扶贫办、财政局定期不定期到贫困村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村在运作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互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二、受益基层,惠泽百姓,增强了服务移民群众的新动能(一)加深了与移民群众的感情。通过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两个村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更加尊重群众、感情上更加贴近群众、行动上更加依靠群众,使干部党员成为移民群众的“娘家人”“知心人”和“贴心人”。在近期调研中,一些县(市)区扶贫干部由衷地表示,过去我们认为移民群众总喜欢给我们干部难堪,甚至跟我们对着干,通过互助资金项目实施,扶贫干部、互助资金管理人员与群众以心交心、以心换心,发现广大移民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使我们认识到: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二)拓展了联系移民群众的渠道。通过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两个村互助资金管理人员能够经常深入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地方,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了解移民群众所需所盼,移民群众也对干部的信任多了、怀疑少了,有难事先找村干部帮,有心事愿与干部说,党群之间的“隔离墙”推倒了。同时,增进了移民互助友爱的良好关系,增强了移民群众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形成了互助互济、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邻里矛盾纠纷也明显减少,关系融洽,民风得到了改善,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证了当地移民村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三)夯实了服务移民群众的基础。通过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两个村互助资金管理人员主动顺应移民群众期盼,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心所向定标,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加快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创新服务载体,通过 “贴心式”代办、“快捷式”承办等形式,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有效地破解了移民群众“跑断了腿也撵不上人、办不了事”的问题,提升了服务移民群众质量和效率。调研中,移民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村干部说话算数了、办事靠谱了,反映的问题解决得也快了,党的良好作风又回来了。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经验交流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助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工作经验、典型经验交流发言(3篇)包含

202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材料包含

党建群众政务公开经验交流包含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2021年全县关工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包含

2021县政府办公室群众路线工作经验交流包含

2021地税局群众路线工作经验交流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