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疫情防控 > 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
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对社会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高的阶段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他们大多刚刚出生,对那次事件没有深刻的经历与体会,缺少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储备。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场危及全世界、全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思想态度和社会认知,对我们分析研究危机状况下当代高知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此种考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于2020年2—3月组织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影响”的电子问卷调查,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13542份,回收有效问卷12897份。调查样本中,女生占51.7%,男生占48.3%,年龄主要集中于“95后”和“00后”,其中,18~23岁占81.1%,24~29岁占17.7%,30岁及以上占1.0%,18岁以下占0.2%。从政治面貌上看,以共青团员为主,占80.4%;其次是群众,占10.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9.1%;民主党派占0.4%。从学历上看,本科生比例最高,占61.7%;其次是硕士生和专科生,分别占20.4%和12.2 %;博士生占5.7%。课题组对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学习状态和担忧、期盼、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期望能够对有关部门了解大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状况、研判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动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为接下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两项工作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一、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既具有普通社会民众的心理状态,如人际交往活动减少、生活规律被打乱等,进而可能会出现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大学生由于青春期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对网络工具的熟练使用,其行为特征与普通社会群体相比又存在显著的差异。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1.平和中透出理性乐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对病毒来源及传播途径缺乏科学认知且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居家隔离、避免聚集就成为疫情防控、切断病毒传播的最好方法。但居家时间过长,亦会对个人情绪产生影响。调查中了解到,疫情暴发之初,学生心头不免存有畏惧感和恐慌感,但随着战“疫”的深入推进,学生逐渐认识到,病毒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过分畏惧病毒的心理。抗击病毒,不仅要依靠外在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医疗技术,更需要个人内在的积极阳光的心态和乐观主义的精神。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疫情期间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排名前三的选项依次是:关注疫情信息的同学占比63.5%,学习专业知识的同学占比45.3%,做家务、烹饪和手工的同学占比41.5%。此外,娱乐休闲活动也占一定比例,调查显示,看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同学占比32.5%,玩电脑、手机游戏的同学占比28.4%,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占比20.4%,听音乐的同学占比14.1%,看网络小说的同学占比9.3%,阅读经典名著的同学占比7.8%等。值得注意的是,另有少数学生选择“闲得发慌,但不知道做点什么”,仅占比3.9%。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居家事宜,生活丰富多彩。当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具体事情上后,负面情绪自然就会降低。在关于“大学生自我评价其情绪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调查中,选择“一般影响”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8.5%,选择“很大影响”的学生占比5.3%,选择“较大影响”的学生占比20.1%,选择“较小影响”的学生占比15.3%,选择“很小影响”的学生占比10.8%。整体来看,认为疫情对自己情绪影响大的学生占比为整个调查人群的25.4%,认为疫情对自己情绪影响小的学生占比26.1%,认为疫情对自己情绪影响一般的学生占比48.5%。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整体表现是好的,从最初的紧张恐慌到焦虑茫然,逐渐变得理智清醒。随着大学生对疫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心态也越发呈现出理性平和的态势。调查显示,有81.7%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很乐观,14.1%的学生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有待观察,只有4.2%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形势不乐观,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对疫情过后中国发展的强大信心。2.关注中映射思考深度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的代表,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相关问题高度关注。调查显示,在关于“疫情期间最关注的问题”调查中,有85.3%的学生选择了“疫情发展形势”,71.5%的学生选择了“医护人员健康安全”,排名前两位。疫情期间,学生们看到了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抗疫一线的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和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这种舍己为人的职业情操,激发起了当代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场举国参与的战“疫”,是一次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检验,涉及政府决策水平、信息公开程度、媒体监督状况、干部能力素养等多个领域,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次“大考”。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对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对疫情相关问题的关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认识在不断深入。调查显示,有36.4%的大学生关注重点疫区的防控形势进展,35.3%的大学生关注疫情防控信息的公开透明,24.7%的大学生关注捐赠物资的合理使用和监管,11.1%的大学生关注渎职官员的问责,10.3%的大学生关注各地具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9.5%的大学生关注疾病预防控制制度的完善,8.7%的大学生关注确诊患者的收治及康复情况,8.3%的大学生关注公众采取的防护措施,5.1%的大学生关注重点防控物资的供应等。调查表明,疫情的突如其来,促使“象牙塔”中的学子们超越个体层面进而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么大规模的突发性危机和这么大范围的国家管控,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所难免,这是考验,也是促进。我们既要着眼当下,冷静思考、全面审视、深入总结,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更要放眼长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更加全面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形成更加精细化、更加高效的应急反应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社会的治理效能。3.认可中体现层级差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使得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显著提高了党和政府在青年中的影响与威望。**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一线,大学生从中央领导同志这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行动中看出,党中央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调查显示,有95.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政府使疫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93.5%的大学生认为疫情防控政策有力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92.2%的大学生对控制疫情的各项举措表示支持和拥护,91.4%的大学生认为疫情防控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84.3%的大学生认为此次疫情提高了自己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以上数据说明,中央的决策部署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高度认可和衷心拥护。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生对政府的态度呈现出层次性差异,对中央的防疫工作认可度要高于地方。调查显示,有92.5%的大学生认同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及时有效,而认同本地相关部门的防疫措施执行到位的比例则为87.4%。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对防控工作的层次性认知同样明显,居住在非湖北地区的学生对防疫措施的认可度为91.2%,而居住在湖北地区的学生对防疫措施认可度则低一些,为81.5%。调研中,学生们对湖北早期疫情信息公开不及时,错过了疫情防控的黄金期;感染人员排查不到位,社区防控网没有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干部作风不实,填表格“抗疫”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医患供需不平衡,很多感染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湖北省和武汉市红十字会表现欠佳,捐赠物品统计、分配、运输混乱,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有较多意见,希望针对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把在疫情防控中积累的经验教训真正转化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机制。4.灾难中感悟蓬勃力量大灾大难现人间真情。疫情暴发后,爱国情怀的集结号浩荡响起,五湖四海的力量如潮水般集结。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疫情中最感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88.9%的大学生选择“专家、医护人员在一线舍身忘我”,83.4%的大学生选择“集全国资源、力量驰援湖北等重点疫区”,72.1%的大学生选择“迅速建成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等集中救治场所”。此外,有38.7%的大学生选择“采取武汉‘封城’坚决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32.1%的大学生选择“快递小哥、基层工作人员的敬业奉献”,28.8%的大学生选择“各地纷纷为武汉加油,向重点疫区捐助物资”,20.3%的大学生选择“群众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志愿服务”,17.4%的大学生选择“海外同胞踊跃捐款捐物快递回国”,13.8%的大学生选择“新冠肺炎患者积极勇敢面对病情”,9.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机向武汉运送捐赠物资”等。在灾难面前,当代大学生看到了忠诚和奉献,看到了万里长城傲然不倒,也看到了中华民族英勇无畏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调研中,很多学生在谈论起疫情期间的感受时,“泪水”“无私”“守望”“大爱”等都是反复被提及的高频词汇。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对火神山、雷神山和终南山的期待”“方舱医院内的欢快舞步”“人民子弟兵奔赴前线的欢呼”“痛失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护士与女儿隔空拥抱的温情不舍”“医生和党员主动请缨赴一线的生死状”等视频和新闻感动着。大学生自己说:“苦中作乐、逆境前行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不可消磨的文化因子,民族的苦难、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成败,我们总在最困难的时候负重前行,找到出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真真切切发生的感人场景和动人故事,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情绪状态虽有波动起伏,但始终保持“三少三多”的大局稳定,即抱怨少、恐惧少、宣泄少;感动多、拥护多,期待多。5.危机中展现责任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引领当代大学生看清宏大与渺小中的价值选择和使命担当,使青年更加领悟到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内涵,检验着大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他们首先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调查显示,大学生高度配合应急管理的要求,有98.6%的大学生表示会尽量避免出门聚集,98.3%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由于大学生本身知识水平较高,在认知上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科学预防疾病的方法,对用科学战胜病毒有着坚定的信心。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大学生还努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防控。虽然很多学生不能去一线抗疫,但是他们在村口、社区守一方平安,在高铁站和高速口的人流和车流中恪尽防治职守,在防疫用品生产工厂参与保障复工,更多的学生自觉上好线上课程,准备好升学备考和求职就业,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调查显示,有9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愿意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在具体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有71.3%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向亲人朋友宣传防护知识,35.8 %的大学生能够配合社区做好防控工作,20.3%的大学生能够做到举报网络谣言、积极辟谣。此外,当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地的“云监工”(占比17.5%)、为重点疫区捐款捐物(占比15.9%)、转发求助信息(占比14.3%)、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占比10.6%)、创作以防控疫情为主题的短视频(占比8.1%)等活动,大学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调研中有学生说:“在疫情之下,我们更加明确了自身的时代责任,时代洪流中我们很渺小,但也有塑造伟大的能力,防控战疫有医生、护士、警察、基层干部,也一定有我们大学生的身影。”可见,疫情当前,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体现出自身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他们意识到在这场斗争中不能当看客,这是一种时代责任,是使命担当的具体表现。正如**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所指出的:“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二、疫情期间大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学生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如无法按期返校、学习计划被扰乱、求职就业延后等。此次调研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引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律性差影响学习效果新冠肺炎疫情虽发生在春节寒假期间,但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使得既有的学习安排突然中断。调查显示,有8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计划被打乱,52.3%的大学生认为周末和暑期生活受到影响,33.5%的大学生认为资格水平考试受到影响。此外,认为实习见习受到影响(占比28.7%)、毕业论文和设计进度受阻(占比17.3%)、求职面试难进行(占比15.4%)、升学考试推迟(占比6.8%)、出国留学和交流项目受阻(占比2.9%)等情况也都有出现。由于延迟开学,学生选择在家学习,但学习氛围和自律程度因家庭而异,学习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证。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比15.3%,1~3小时的占比41.1%,3~5小时的占比28.4%,综合来看,有84.8%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长低于5小时。从主要学习方式上看,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学习的大学生占比45.6%,线下自学的大学生占比31.2%,另有15.1%的大学生为老师网络指导,8.1%的大学生为线上集体讨论。居家学习考验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对于需要大量实践操作的理工类学科,学生技能的掌握会受到一定影响。疫情暴发后,高校陆续开设网上课堂,学生可以在线选课。这些措施和课程丰富了学生疫情期间的生活,以充实有序的“学习重建”,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疫情初期,很多学生上网学习存在技术障碍,对学习方式不熟悉,进入状态较慢。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丰富,技术障碍的排除,学生逐渐适应了线上学习方式。但调研中仍有部分学生反映,网上开展问题研讨较为困难。每次围绕主题讨论时,总有一些话题会引发漫无边际的延伸,不知不觉之间就把研讨变成了聊天,而且学生提出问题和老师解答问题之间往往会有一段间隙,导致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把提问的主要意图忘记了。此外,线上讨论不像玩网络游戏,内心没有“罪恶感”,以为自己在学习,其实是在聊天。可见,对于网上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需要不断磨合和继续探索。2.居家隔离导致生活紊乱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高科技、强信息、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各类与疫情有关的消息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学习问题等都可能激发其不安定状态,使心态发生失衡。调查显示,当被问及“疫情对自己生活造成哪些负面影响”时,大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疫情导致生活节奏混乱”(占比55.1%),其次是“社会交际受到影响”(占比41.3%)。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家庭收入、身体、精神、睡眠及饮食等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来源受到影响(占比25.6%)、身体状态变差(占比21.4%)、精神状态欠佳(占比17.3%)、睡眠质量变差(占比15.3%)、饮食质量下降(占比11.2%)、与父母关系变得紧张(占比8.8%)、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占比4.4%)等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占比。调研中有学生反映,居家隔离期间,白天有时会过于紧张,无心学习,晚上又会觉得虚度时光,从而产生负罪感,每天既恍惚又焦虑。此外,长期居家生活,由于观念、作息和行为上的差异,青年人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广泛,包括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社交软件等。但与以往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同,此次疫情中电视广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现场”。调查显示,有72.2%的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为电视广播,在所有信息来源中占比最高。电视广播这一传统媒体能在疫情信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与家人共同居住时间增多、电视作为“客厅媒体”使用率上升有关。同时,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当下,凭借庞大的青年用户基础,网络平台、社交软件也成为大学生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官方媒体网络平台(占比68.1%)、社交软件转发(含微信、QQ等)(占比51.3%)、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大V)(占比45.0%)都是在大学生中排名仅次于电视广播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此外,报纸杂志(占比13.4%)、身边亲人好友告知(占比12.1%)、社区和小区公告(占比11.3%)、短视频(占比7.0%)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是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补充渠道。3.就业受阻引发焦虑情绪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长约40万人,加之去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存量,就业问题极为严峻。目前春季招聘的黄金季已经来临,但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招聘市场需求下降,毕业学生就业压力陡增。三四月份这一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沉寂,对大学生就业签约造成沉重打击。有的学生在疫情前已和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需要进一步沟通交流,但由于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单位无法正常运转,学生无法出门,一些公司的招聘、面试计划也随之更改,学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从上文分析中可知,大学生情绪整体受疫情影响不大。但若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影响程度因年级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情绪受疫情影响更大,大三和大四学生情绪受疫情影响的占比为27.3%,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占比为22.2%;研二、研三学生情绪受疫情影响的占比为31.6%,研一学生的占比为26.4%。此外,大三和大四、研二和研三、博三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占比分别为2.8%、3.4%和3.6%,也要高于大一和大二(占比2.1%)、研一(占比2.2%)、博一和博二(占比2.5%)的学生。可见,年级越高,情绪受疫情影响越大,这与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密切相关。高年级学生对就业服务的需求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研二和研三学生及博三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全面有效就业服务的占比分别为6.9%、15.1%和4.6%,而大一和大二学生、研一学生及博一和博二学生这一需求占比分别只有3.2%、4.3%和3.3%。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且紧迫的任务。4.延迟返校亟须资源支持随着返校时间的延迟,对居家学生加强学习资源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保障学生各项学习任务顺利开展越发重要。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高校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资源支持,如提供线上课程学习(占比79.8%)、组织老师线上对学生进行学业和专业辅导(占比63.1%)、免费远程开放图书馆数据库(占比52.3%)等。但从学生角度来看,仍期望学校能够加大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有61.2%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50.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时间更加灵活的学习课程和计划,44.7%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尽快确定开学时间,34.8%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放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31.4%的学生希望学校准备好开学后的防疫物资。此外,大学生还对疫情防控期间其他服务保障存在一定期待,如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占比27.5%)、提供全面有效的就业服务(占比24.1%)、提供身体健康指导(占比16.9%)、提供居家隔离生活指导(占比14.4%)等。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学校给予支持的期望存在群体差异。低年级学生对丰富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要高于高年级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丰富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及研一学生的占比分别为65.3%和65.4%,而大三和大四学生及研二和研三学生的占比则分别降至61.2%和56.8%。但高年级学生对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的需求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研二和研三学生及博三学生希望学校开放数字图书馆和数据库的占比分别为34.5%、53.2%和58.3%,而大一和大二学生、研一学生及博一和博二学生这一需求占比则分别只有27.5%、50.1%和52.4%。这与不同学历、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相关。学生年级越低,越需要通过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也就相对较高,而年级高的学生已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论文写作、毕业设计的场景增多,对文献资料及数据库的需求也就相应增加。可见,在疫情期间给学生提供资源保障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资源需求的差异程度。此外,在疫情期间,很多高校没有统一的直播平台,各个学科老师选择了各种不同的直播平台开课,学生跟着老师上演网课平台“大逃亡”,需要根据不同老师的选择来下载不同的软件。各个直播平台的稳定性无法保障、统一的教学体验无法满足、直播后数据留存的法律问题等也暴露了此次疫情期间在线网课的乱象和不足。5.疫情回流仍是最大担忧当前,全国上下对新冠肺炎的认识逐渐加深,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效显著,疫情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持续低位运行,全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在各地配套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各项经济复苏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于当前疫情防控的认知有哪些变化,需要及时了解,以便跟进工作。调查显示,当被问及“关于疫情防控,当前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有81.3%的大学生担心“海外疫情回流”,占比最高;62.3%的大学生担心“复工复产复学扩大疫情”;57.1%的大学生担心“经济社会短期内难以恢复”;43.2%的大学生担心“一线医护人员未来的身体健康”;33.4%的大学生担心“自己和亲友存在感染风险”;9.1%的大学生担心“中国国际形象受到影响”,3.1%的大学生担心“重点地区疫情难以控制”。由此可见,大学生最担心的问题还是疫情回流的防控问题,以及复工复产复学导致疫情扩散等现象。因此,高校除了开设网络教育课程之外,有必要根据疫情局势的发展变化,通过在线平台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经济复苏信息,普及各地复工复产举措,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疫情防控的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20年的重点工作上来,如精准扶贫等。此次疫情,很多国家都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大学生对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57.3%的大学生认为“这是让我们暖心的举动”,占比最高;45.3%的大学生认为“各国理应保持友好的态度”。此外,认为“体现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占比36.8%)、“彰显了我国多年来对外友好交往的成效”(占比35.5%)、“体现了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上是命运共同体”(占比34.8%)这三种看法的学生占比相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我国近年来外交工作的高度评价及对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内心认可。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占比不大的看法,认为是基于人道主义关怀(占比13.4%)、是一种对外交往战略(占比12.3%)、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占比11.5%)、更明确了谁是中国的“朋友”(占比10.4%)等。6.治理提升抱有更多期待调查显示,有70.2%的大学生认同“疫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干部个人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现行体制无关”,说明大部分学生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于个人,而不是制度。但有14.3%的大学生对这一说法不认同,认为疫情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反映的是制度的深层次问题。此外,还有15.5%的大学生对是“制度原因”还是“个人原因”不置可否。调研中有学生谈到一些地方官员作风漂浮,连最基本的防疫情况都“一问三不知”;有的担当意识不强,行动缓慢,消极敷衍,严重影响疫情防控效果;还有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扯皮推诿,弄虚作假。很多学生通过此次疫情,开始对体制机制有更多反思,并提出“我们的制度为什么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屡禁不止?这不是个别现象,值得深入研究”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同时,在疫情发生初期,形形色色的疫情信息涌动、反转,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让人难辨真假。虽然主流媒体在净化谣言、安抚民心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但疫情早期的防控不力,仍然影响到大学生对信息透明度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75.3%的大学生认同“此次疫情相关信息公开透明”,但仍有24.7%的大学生不认同这一说法。当被问及“此次疫情防控中最需要改进的部分”时,有63.3%的大学生认为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应该公开透明”,在有待改进的问题中占比最高。而且,居住于湖北地区的学生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更高,有68.2%的湖北学生认为需要改进信息发布的透明度,而非湖北地区学生这一选项的占比只有62.8%。可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政府仍需在信息透明度上加大力度,加强有效信息供给,治理信息污染,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此外,大学生认为此次疫情暴露出来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对医护人员加强保护、严厉处置暴力伤医行为(占比44.4%),疫情防护用品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品(占比36.7%),依法治国落实到位、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占比34.2%),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和非法售卖、食用行为的打击(占比31.3%),稳定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群众日常生活(占比25.7%),打击网络谣言、规范网络传播秩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占比21.8%),加大对中小企业、农户、农场主复工复产的支持(占比23.3%),加大对社会捐赠物资使用和监管的公开透明度(占比15.7%),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防护物资等违法行为(占比8.5%),宣传引导科学防疫、调整和引导公众树立健康心态(占比5.1%),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占比3.1%)等,从内容上看,涉及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三、对未来一个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建议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和持续性决定了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是一场遭遇战,带有比较明显的“战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启动预案,进入应急模式。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党组和属地有关部门防疫工作要求,火速响应疫情命令,切实扛起防控责任,健全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全力筑牢防疫战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调查显示,各高校已经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主要有:每天调查登记学生的所在地、旅居史及健康状况(占比95.2%),对学校进行封闭管理(占比94.9%),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舆论引导(占比87.2),关注疫情严重地区师生的状况(占比85.3%),对学生提供抗疫指导和帮助(占比78.1%),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危机干预(占比75.4%),组织学生参与当地抗疫志愿服务(占比31.5%),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提供补贴(占比24.5%),提供疫情防控物资(占比21.7%)等。可见,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通过党组织、团组织、班级、导师等渠道密切联系青年学生,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通过思想引领和提供精品课程,稳定学生心态,并积极组织师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努力。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对于疫情期间以及返校后的有关工作,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1.常沟通疫情期间,要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做好相关摸排调查工作,并提供在线或电话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的心理支持与应对危机的各种方法。高校要把心理咨询列入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日程,把心理咨询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向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恢复其心理平衡与动力。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文化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这些活动中来,避免焦虑、烦躁情绪在学生中滋长和蔓延。要把开展文化活动与传承民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活动的思想性、艺术性,要通过开展这些文化活动,达到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目的,为夺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提供思想保证。此次疫情结束后,高校可在平日增设或渗透对突发疫情或突发性危机事件应对方面的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自身预防保障工作。2.善引导抗击疫情,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场难得的经历和磨砺。高校要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全员覆盖、全面覆盖,以及对学生培养的全程覆盖。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此次疫情,开始对公共安全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健康教育问题、法律道德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忧与关注,这种关注是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思想成熟的切入点。要注意淡化批评教育者的形象而代之以更为平等的沟通谈心者形象,少用大道理,多从具体案例出发,根据大学生在疫情中关注的不同问题,定制小切口议程,与他们展开互动,做到对症下药,把理说透、把话讲到、把疑解开,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引领而不替代,交心而不灌输,在尊重差异中增进共识,在包容多样中促进和谐,在分辨多元中确认主导。3.分重点要关注特殊群体,进一步增强高校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一段时间,要重点做好毕业生答辩和特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给毕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证论文答辩、毕业鉴定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毕业生按时、保质完成学业。积极推进网上就业活动的开展,协助通过空中宣讲、空中双选会、视频面试、网络签约等方式,开展春季招聘。进一步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要特别关注特困生群体在疫情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建立特困生档案,实施贷学金、资助金、奖学金、缓减学杂费制度,以及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进一步解决好特困生在疫情期间的特殊问题。4.强本领高校教师要将此次疫情防控作为加强MOOC(慕课)建设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机遇,做好积极应对新的教学形式挑战的准备,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熟练掌握互联网教学的操作方式和使用技巧,积极采用“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优质课程资源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课程资源,提升所承担课程建设水平,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课程教学新形态,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学生疫情期间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调研报告(高校),调研报告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公司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分析总结报告包含

职工思想动态分析范文工作汇报总结报告包含

大学生疫情期间做志愿者的心得体会11篇包含

2021大学生疫情期间实践报告 3篇包含

大学生疫情期间思想汇报范文五篇包含

2021大学生疫情期间思想汇报范文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