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2021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2021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东兰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以来,东兰县认真贯彻落实新十年扶贫纲要和中央、自治区、市扶贫开发主要精神,科学把握新的扶贫标准,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扶贫攻坚,重点培育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不断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现将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东兰县基本概况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辖5个镇9个乡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2995个村民小组3582个自然屯,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1816人,贫困人口为151503人。全县土地总面积365.55万亩,其中,石山面积约23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耕地面积2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74%;石漠化面积135.84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7.2%,分别占全区2889.3万亩、全市1278万亩的4.7%和11%。东兰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的核心片区。  东兰县情可概括为“六区六乡六基地”:“六区”是县情的基本特征: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东兰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全县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解放后有2200多人被确认为革命烈士。东兰还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大石山区、国家级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工程岩滩电站淹没区。 “六乡六基地”是县情的基本概括:东兰既是我党早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百色起义领导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英模韦拔群的故乡,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仕冕等五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故乡,又是中国板栗之乡、三乌鸡之乡、铜鼓之乡、生态之乡,还是全国“东桑西移”基地、全国异地养老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广西中药材生产基地、广西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广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二、近年来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收入逐年提升  2011年、2012年、XXXX年东兰县分别有1.8315万人、1.8736万人、1.8万人脱贫,贫困人口分别下降12.09%、14.06%、15.73%,贫困人口脱贫比例逐年增大,脱贫数量逐年增多。2011年以来脱贫人口累计5.5051万人。  东兰县农民工有5.79万人,本地务工1.67万人,外出务工4.12万人。其中,区内务工0.72万人,区外务工3.4万人。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达到2.9万人。XXXX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9300万元,比2012年增加8100万元,增长15 %。  全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10年的2943元增长到XXXX年的4288元,增长45.7%。XXXX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占全国8896元、全区6791元、全市5198元的47%、62%和81.2%。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外出务工收入3000元,占70%。  (二)稳定增收产业初步形成,扶贫产业不断壮大  相对稳定的产业收入是东兰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已形成以板栗、山茶油、桑蚕、八角、核桃为主的能够给农民带来稳定收入并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全县板栗面积达30万亩,农民人均拥有板栗1亩。XXXX年全县板栗总收入1亿元,农民板栗人均收入355元。到2020年计划种植板栗面积达到35万亩。桑蚕面积3.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桑蚕面积0.1亩。XXXX年全县农民桑蚕总收入达7292万元,亩产收入2278.8元,农民桑蚕人均收入259元。山茶油面积10.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山茶油0.36亩。XXXX年全县农民山茶油总收入19730万元,亩产收入1934元,农民山茶油人均收入700元。到2020年计划种植山茶油面积达到20万亩。核桃面积19.2万亩,XXXX年底全县有19.2万亩核桃,农民人均拥有核桃0.68亩。到XXXX年核桃面积达20万亩,到2020年全县核桃进入初果期面积达11万亩,产量2.1吨,产值1.23亿元,实现全县5.4万核桃种植户户均增收2280元,人均增收492元。  (三)水电路等基础条件正逐步完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2011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村级路改造57条274.036公里,新建屯级路16条109.23公里,解决12.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所有行政村通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XXXX年可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家庭水柜1130座,人饮工程426处,解决6.76万人饮水难问题;改造危房(含茅草树皮房)6363万户,解决2.48万人的住房难问题;农网改造171个台区,解决3.3万多人用电难问题。  三、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贫困点多线长面广,扶贫投入成本高  全县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贫困村有103个,占70.07%。XXXX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9.6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全县农村低保人数达5.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26%。这些贫困人口多数分散居住在偏远山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要实现脱贫致富难度大,投入成本高。  (二)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行政成本和建设成本高  XXXX年底,全县二级公路仅有7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万人拥有量仅为0.02公里,远低于全市的2.47公里和全区的2.33公里,居全区、全市末位。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未通屯级道路的还有174个5600户24352人,未通里程412.5公里;11--19户自然屯未通屯级道路的还有236个3502户15945人,未通里程454.3公里;10户以下未通屯级道路的还有533个2900户13625人,未通里程916.6公里。未通里程共1765.5公里,每公里需投入28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4.9434亿元。全县尚有216个自然屯3860户1.6万人过河难,需建169座3364延米的独立桥梁。每延米需投入2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6728万元。  全县尚有1.1万户4.5万人饮水困难,需建2750座16.5万立方米家庭水柜。每座需投入1.56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0.429亿元。全县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共1283个,里程为1881.79公里,目前已硬化237个屯,硬化里程287公里,尚有1046个屯未硬化,需硬化里程1594.79公里,每公里需投入30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47843.7万元。全县需新建沼气池1333座,每座需投入0.445万元,共需投入扶贫资金327万元。  东兰距金城江有130公里,距南宁308公里,因道路较差,往返金城江需要4个小时,往返南宁需8个小时;各乡都地处大山深处,大部分乡到县城需要1个小时以上,进村屯所需时间就更多,无形中导致行政成本和建设成本增加,特别是基建材料价格普遍较高,钢材、水泥等材料费用平均比河池、南宁高出10%以上,严重制约东兰经济社会发展。  (三)稳定增收产业还未做强,农民增收渠道有限  一方面,稳定增收产业推进迟缓。自2009年以来东兰县整合资金0.21亿多元发展核桃产业,经过5年来的努力,发展到XXXX年的11.1万亩,都进入挂果期,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全县现有板栗30万亩、油茶10.2万亩,但种植成品没有深加工,无法实现产品增值,且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影响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东兰缺乏龙头企业,农民就业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县现有注册企业503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以上有50家,注册资金500万以上有14家,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的有12家,可安置农民就业1500多人。而全县年富力强的劳力仅有14万人,半数以上为动手能力差和45岁以上65岁以下的劳力。10余万年富力强的人外出务工或发展种养殖业,具有一定得收入,其中:女性平均年纯收入在2.6万元,男性平均年纯收入在2.8万元以上;剩余的劳力收入不多,甚至无收入。  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  (一)与农村产业相结合,重点培育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如何解决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一直是历届东兰县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八·七”扶贫攻坚时期,东兰县曾扶持石山区农民种植金银花、甜竹、腊月橙、岩黄莲等,但这些项目每亩年产值只有200-300元,只能初步解决石山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东兰县找到了一条符合石山地区群众的发展路子。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变人不变发展目标、换届不换发展产业,一届接着一届干。2011年以来,东兰投入7000多万元,扶持产业开发,惠及8万多农户,其中贫困户2.14万多户,占27%,形成了以板栗、桑蚕、山茶油、八角、核桃为主的能够给农民带来稳定收入并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支撑。同时,东兰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新的特色产业。一是采取“政府担保贴息、银行放贷”的方式支持发展林下养殖、特色农业。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给群众担保抵押发展养殖业,每个乡(镇)建设2个以上林下经济养殖示范点,打造东兰优质肉用黄牛、黑山猪、山羊、三乌鸡等特色品牌。二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健康食品加工业。加快黑山猪、三乌鸡、饮用水、核桃、茶油、八角、长寿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绿色食品开发步伐,着力打造绿色生态长寿产业发展品牌。在生态养殖方面,着重打造泗孟枫树林黑山猪,该产品在市场上出售达每公斤60元,市场前景非常好。  (二)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目前,东兰县城镇化率仅为23%,远远低于全区41.8%的平均水平。2020年,河池市城镇化率指标要求为40%以上。根据这一指标要求,到2020年,东兰县城镇化率将上升17个百分点以上,即每年要上升2.83个百分点,每年增加城镇人口数8530人以上。  为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向中小城镇集聚,解决贫困点多线长面广、扶贫投入成本高等问题,促使安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效恢复和改善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化率。2011-XXXX年东兰县投入2393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项目覆盖14个乡镇80个行政村128个自然屯, 受益农户3160户14740人。项目资金主要投向贫困村居住条件和生产条件恶劣的农村居民。工程建设内容和投资比例为: 建房补助0.2万元,占33%; 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0.4万元, 占67%。  从XXXX年起,东兰县计划3年搬迁5万名农民到县城居住,其中,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有5341户2.7万人。搬迁采取集中无土安置的方式,项目实施完成后可以使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通过整合资金,借助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等政策机遇,结合城镇化建设,采取整合部门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同时,认真解决好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整合部门项目资  东兰县在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招投标程序繁琐、项目实施地群众矛盾纠纷繁多、基层组织缺少公信力和凝聚力、项目的实施仅仅是群众结果受益而过程不受益等,极大影响了全县项目建设整体推进速度和社会效益。为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东兰县通过把分散在发改、扶贫、交通、民政、水利、科教文卫体等部门的资金、项目、资源有效统筹起来,向基层倾斜和汇集,把对实施技术要求不高,不涉及公共安全的项目统一下放至乡、村集中申报和实施。  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东兰县采取集中连片整治的措施,实行整乡推进和整村推进相结合,重点抓好4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和启动实施滇黔桂石漠化区(东兰片区)连片开发扶贫项目。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区间内4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1.36亿元,完成计划任务158%,平均每村32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279亿元(扶贫口),平均每村239万元。同时,选派强基惠农“三支队伍”(即:一村一名党组织第一书记、一村一名依法行政指导员、一村一警工作队员)共800名工作队员进驻147个行政村2个社区,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在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2021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东兰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