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公文范文 > 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

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
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简报
第39期(总第375期)
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6年6月28日


河湖库塘清淤专辑

攻坚控源促长效 还原再生解出路——湖州市坚持“四法治污”科学推进河湖清淤工作
清淤控源 生态修复 长效管护——台州市黄岩区建立“五大机制”破解河湖淤泥处置难题
抓落实 重实效 保长效——永康市集中攻坚全域推进河湖清淤治污工作
天台县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掀起河湖清淤新高潮
常山县系统推进精准施策坚决打赢“清塘美河”攻坚战
攻坚控源促长效 还原再生解出路
——湖州市坚持“四法治污”科学推进河湖清淤工作
2013年以来,湖州市把清淤治污作为“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运用生态、资源、科学化手段,有效解决淤(污)泥的出路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除河道淤泥3000余万立方米,处理工业污泥、污水污泥约70万吨,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一、实施“项目化”攻坚,推进长效治污。一是自加压力,拉高标杆。去年以来,对全市7373条、9380公里河道进行排查,全面摸清淤(污)泥情况和底数。制定《湖州市“十三五”清淤泥治污泥实施方案》和《湖州市2016年度清淤泥治污泥行动计划》,提出“三年任务一年过半,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力争到2016年底前完成河湖清淤900公里1800万立方米以上,确保2020年实现河道淤泥全域清除,污泥处置全程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二是排出项目,挂图作战。在去年四大重点水利工程完成115亿投资基础上,梳理排出“十三五”清淤治污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16.1亿元,计划2016年实施项目23个、总投资4.5亿元。重点实施河湖清淤控源攻坚、规范处置与利用保障、长效管理提升三大行动,持续推进河道清淤整治、航道疏浚整治、排水管网疏通、水土流失治理、淤泥堆场建设、淤(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泥规范化处置等七大工程,一项一项抓推进,不获全胜不收兵。三是健全机制,助推落实。健全清淤轮疏机制,制定全市河(航)道五年清淤轮疏计划,每六年实施一次河道清淤轮疏,每年开展一次城市排水管道疏通。健全污泥管控机制,推进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目前已实现对全市工业污泥产生、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跟踪追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开启最严清淤治污模式,形成领导一线督导、部门一线参与、党员干部一线担当的强大合力。
二、狠抓“减量化”控制,推进源头治污。一是加固筑牢绿色堤防。采取沟壑治理整治、植物防护、封禁治理等措施,加强河(航)道两岸水土流失治理,切实减少沿岸泥沙入河。“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老虎潭水库上游、南郊风景区和西南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计划治理面积75平方公里。二是深化创建绿色矿山。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绿色矿山创建,全市累计关停矿山企业75家,矿山开采量由最高峰的2.5亿吨压缩
至当前的4500万吨以内;完成废弃矿山治理28座,废弃矿山治理率达100%;创建市级以上绿色矿山22个,在产矿山企业全部达到市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并完成提档升级。该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地区,近三年来因矿山开采产生的污泥浊水年均减少32%。三是改造催生“绿色产业”。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持“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强势推进印染、造纸、制革和化工4个高耗能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全市243家企业均完成整治任务。通过大刀阔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治水治污和节能减排,在全省率先消灭市控劣V类和V类水质断面,Ⅲ类水以上断面比例达到94.3%。
三、开展“还原化”处置,推进消纳治污。一是巧借工程之力“还土于土”。结合废矿坑、鱼塘和荒地平整复垦,将污泥处理后择地填埋,做到“以废治废”。比如,在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中将淤泥用于沿线废弃矿坑填埋,在航道疏浚工程中将淤泥用于废弃鱼塘和低洼地填埋,在太嘉河工程中将淤泥用于堤岸充填。通过填埋,累计增加耕地面积250亩,均用于占补平衡。同时,开展京杭运河整治项目“土方综合利用”课题研究,探索淤(污)泥在公路路基中运用,减少工程用土对生态的破坏。二是妙用绿化之手“还土于林”。将淤泥脱水处理改良成绿化土,用于园林绿化、育苗等,既解决淤泥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经食物链的“二次污染”问题,又节省绿化费用的支出。如吴兴区西山漾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真空预压法”,将淤泥就地转换为湿地公园种植花草需要的绿化土壤,目前已将85万方淤泥成功转化为11.5万方的植物绿化土,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三是善补桑田之需“还土于田”。沿袭湖州溇港文化的历史经验,还原传统“捻泥还田”之法,将淤泥直接填充于藕塘、桑地、稻田以增强土壤肥力。如南浔区菱湖镇的桑基鱼塘,德清县乾元、钟管等地都普遍采用人工捻泥保护河床生态,避免大型吸淤机械在狭窄农村河道“无用武之地”。清理出的淤泥被用来填埋废弃河塘,改造成水田,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探索“资源化”利用,推进技术治污。一是采取“变肥法”,实现淤泥农用资源化。针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河道淤泥,因地制宜采用还桑肥田、景观绿化等方式处置。


2.如果上述办法您仍无法下载,可以联系客服,微信号:办图网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五水共治2016年第39期(总第375期)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