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ORD文档 > 领导讲话 > 秘书之家第12期_车俊讲话汇编专辑.DOCX 【图片、文字、动画均可编辑】

秘书之家第12期_车俊讲话汇编专辑

秘书之家第12期_车俊讲话汇编专辑
车俊讲话汇编专辑◆.在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 2◆.在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20◆.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的讲话 29◆.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的讲话 51◆.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6◆.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90在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浙江省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到优先位置,去年11月召开了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今年2月召开了高规格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4月印发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目标、任务、举措。可以说浙江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已经立起来了,乡村振兴“为什么要干”“干什么”的问题,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接下来,要弄清楚、解决好的就是“怎么样去干”“怎么样才能干得好”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全省“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中,到淳安县、建德市进行了蹲点调研,并陆续到海宁市、杭州市西湖区、余姚市、象山县、宁海县、永康市、武义县等地开展调研,先后走了下姜村等20多个乡村。我在广东、福建、贵州等兄弟省份学习考察时,还特意去当地有代表性的乡村看了看。随着调研的深入,我越发坚定地认为:浙江作为**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一定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担当、更管用的办法,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15年,为浙江乡村振兴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5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了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在调研中,我深深地为浙江农业的蝶变、农村的发展活力、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鼓舞,也为浙江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走在乡村振兴前列而振奋。基础之一:乡村美。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我看到的是竹海摇曳、绿水清波,一派诗画江南好风光。但在10多年前,当地因为开办水泥厂和开采石灰岩矿,环境受到破坏,村民意见很大,甚至还发生群体性上访。余村许多村民至今都清晰记得,2005年8月15日,**书记同志来到村里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余村是浙江众多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目前,在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卫生改厕实现建制村基本覆盖,“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改观,相当数量的乡村开展了村庄全域整治,“花在村庄里、村在花园中”处处可见。基础之二:农民富。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曾经是因穷出名的小山村,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茅草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2001年开始,下姜村作为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成为“了解省委决策在基层效果的一个窗口”。这些年来,下姜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村。这次我到下姜村调研时,村民告诉我,2017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578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045元。与下姜村一样,全省各地农民收入一直保持了很好的增长势头。2015年,浙江率先消除了家庭人均纯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6元,连续33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5∶1。基础之三:百业兴。下姜村的同志告诉我,2003年4月24日**书记同志第一次到村里时,先花6个小时从杭州坐车到淳安县城,又坐快艇三四十分钟到薛家源村码头,再换乘汽车翻山越岭约二十分钟才到达,非常不方便。而这次我到下姜村蹲点调研,从杭州出发一路走高速,到淳安后去村里走的也是有着“最美公路”之称的淳杨线,总共仅用了2个多小时。放眼全省,这些年来浙江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养生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百花齐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崛起了一大批特色村、专业村、明星村。在此基础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历史性进步,民生得到大大改善。目前浙江已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现了建制村客运“村村通”,2018年将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基础之四:人文和。2004年6月,后陈村为解决村务管理混乱而成立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村干部勤政廉政、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等进行全面监督,做到了“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村民做得主、发展好又快”。在调研中,村民告诉我,后陈村创造了连续十多年村干部“零违纪”、村务事项“零上访”、工程“零投诉”、不合理支出“零入账”的“四零”记录,“后陈经验”得到**书记的点赞,写进了国家法律。从我到各地调研情况看,现在的浙江农村,村庄治理的办法越来越多,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本地人与外来人关系越来越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文化礼堂已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书香家庭、孝义家庭、健康家庭、绿色家庭不断涌现出来,大操大办、厚葬薄养、赌博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在有的地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现象又回来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时代浙江乡村大振兴通过调研,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大战略,也是刚起笔的大文章。既然是大战略,就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既然是大文章,就要讲求高远立意和宏大格局。如果我们把乡村振兴简单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画等号,还停留在“我们美丽乡村已经搞得这么好,再稍微搞一搞、弄一弄,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认识上,还停留在种种树、修修路、刷刷墙、清清垃圾、修修厕所这样的层面上,那就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根本谈不上走在前列,也肯定没法向**书记、向全省人民交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对城乡、工农关系的重塑,进而在全省来一次思想大解放,首先在乡村振兴理念上力争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突破,从而彻底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路径依赖,以理念的创新引领我省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理念之一:规划先行、因村施策。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但要真正编制出既契合实际又适当超前、既有科学性又有可操作性的好规划,是不容易的。实事求是地讲,与城市规划相比,目前我省农村规划还是一个“软肋”。为什么有的村子搞建设东敲西补、杂乱无章?为什么有些村子左看右看总觉得差不多,让人犯“眼盲”?说到底,就是规划上有欠缺。在调研时有群众向我反映,村里办事,总的盘算少了些,一些工作往往是临时起意,就算原来有规划执行得也不好,存在“翻烧饼”“瞎折腾”等现象。这再次告诉我们,把乡村振兴规划搞好,实在太重要了,在这上面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无论是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还是促进百姓增收,都要编制规划,而且要注重各项规划的统筹和融合,不能各搞各的规划,更不能让规划“打架”。我们现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一定要着眼于优化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地域、民俗、发展水平、地方财力和农民关切,尊重科学规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照搬照抄,不搞大拆大建,切忌单一模式、千村一面。规划做出来后,就要抓紧组织实施,尽快从纸上落到地上。规划不仅要管用,还要管得住,有执行的刚性,不能现在规划了,没过多久就推倒重来,搞得劳民伤财,甚至贻误发展时机。理念之二:抓点带面、循序渐进。集中资源和力量抓好一个点,同时发挥这个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一个面的发展,历来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在乡村振兴中也是适用的。我每次去下姜村都讲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下姜村作为五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得到的指导帮助相对多一点,发展得相对好一些,这是正常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但光一个下姜村好还不够,下姜村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周边村带动起来一块发展,那才体现出我们搞联系点抓点带面的初衷。一段时间以来,我与杭州市、淳安县的同志多次探讨编制下姜村及周边地区振兴发展“1+4”规划。现在,规划已经张榜于各村,并逐步落到实处,正推动下姜村与周边30多个村在交通、旅游、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强统筹协作、优势互补,在做强做精下姜村这个点的同时,带动周边村这个面,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是著名的“浙东红村”,今年2月**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写了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在横坎头村调研时,我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要以**书记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挖掘红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努力把横坎头村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建设的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并发挥好榜样作用,带动四明山区的乡村乃至全省其他老区乡村紧跟而上、加快发展,打造一颗颗闪亮的红色明珠。理念之三:内外兼修、涵养韵味。乡村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山清水秀,更体现于文化的特色。如果一个乡村有独特的优秀文化,那就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搞乡村旅游、对外招引资金人才也就有优势。我在调研中看到,海宁市盐官古城和象山县石浦古镇坚持以文化遗产观推进整体开发,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深入挖掘当地的观潮文化、渔港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农房改造拆迁安置项目,巧借山水、依坡就势,每幢农房都融入了大天井、小花园等元素,同时又没有千篇一律,打造成了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的杭派民居群。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就应该坚持内外兼修,既塑形,也铸魂,既重视房屋、道路、管道、绿化等硬件建设,又注重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走好文化兴盛之路。特别是要全面移风易俗,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推动我省广大农村风清气朗。理念之四: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我每到一处,都与当地干部群众说,乡村振兴谁来干,农民群众是主角;乡村振兴怎么干,农民群众说了算;乡村振兴搞得好不好,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一个村庄只要把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往往村里的事就能办得井井有条,反之靠村“两委”大包大揽,那就很难办。海宁市丁桥镇梁家墩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坚持规划编制、经费奖励等重大事项都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环境改造提升的标准、项目、实施等都由村民决定,还组织村民监督评议队进行常态化考核,这样每个村民都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干,家家户户都建成了美丽庭院,整个村子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村。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帮助他们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从规划的编制实施这样的大事,到文化礼堂活动安排、钥匙管理这样的具体事,都发动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让他们都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真正做到“大事一起干、好坏一起评、事事有人管”。理念之五:固本强基、党建引领。我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村干部。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我在调研所到之处都看到,凡是搞得好的村子,都有一个战斗力、组织力、号召力强的党支部,特别是有一个有威信、有思路、有办法的党支部书记;相反,凡是工作没有起色、迟迟发展不起来的村子,该村党支部往往软弱涣散、在村里说话也不大管用。所以,我在调研中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特别是要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书记,抓好帮扶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整转工作,确保党的旗帜在每一个村子高高飘扬。“七一”前夕,我专门到医院看望了奉化区滕头村党委原书记傅企平同志,希望给基层干部传递一个积极信号。广大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按照**书记当年在下姜村提出的要求,争当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群众贴心人。同时要有点家国情怀,要有点奉献精神,敢于亮出党员身份,敢于喊响“跟我来、看我的、一起干”,带领乡亲们共谋乡村振兴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寄托着人们的乡愁,承载着发展的希望,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每一次脚踏农村厚重的土地,每一次深入乡村的调研,我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乡村振兴,对我们来讲,是政治使命,也是时代担当。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从最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抓起,从解决好农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做起,找准对策、精准施策,奋力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前列。一策: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在淳安县蹲点调研时,我实地走了大墅村向日葵种植基地、桃源凌家村兰纳现代农业园、西园村红茶加工厂、楼底村丸新柴本制茶公司和千岛湖品牌农产品馆,看到当地的彩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农村电商发展等初成气候、前景良好,感到十分高兴。我始终认为,过去和将来农业一直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现在和将来农业更是大有可为的产业,农业兴,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支撑。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路子,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放到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畜牧业绿色发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渔场振兴修复,完善乡镇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打造一批科技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增产增效。特别是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把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策: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补齐美丽城镇建设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在调研中我看到,浙江广大农村是比较美丽的,浙江的城市也是比较美丽的,但相对而言,很多城镇却不那么美丽。特别是城镇对城市的承接疏导作用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一些地方,城市只是城市、城镇只是城镇、农村只是农村,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我还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和规律:城镇建设得比较好的地方,周边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高。在调研中,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城镇是上接城市、下连农村的节点,城镇建设好了,就能够较好地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有效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问题;能够较好地统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供水、供气、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问题;能够较好地实现公共服务的共享,有效满足农民对教育、文化、医疗、科技、金融等需求。因此,我们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补齐美丽城镇建设短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发展。要围绕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城镇的桥梁和枢纽作用,认真思考“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该怎么用”等问题,认真研究“如何完善城镇功能、如何彰显城镇特色、如何强化城镇统筹能力”等问题,统筹解决区域内农民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等问题,让更多的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推动美丽城镇与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三策:着力推动工商资本和人才“上山下乡”。在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调研时,我看到当地以18个各具特色的农场为载体,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工商资本10多亿元,实现公司、村、家庭农场三方共营共利,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不足3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4亿元,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蜕变为耀眼的明星村。但也有一些村的干部群众向我反映,他们在乡村振兴上想出了很多招,可是由于资金捉襟见肘,也没有专业性的人才,以致一些好规划、好项目落不了地。我一直强调,乡村振兴不能靠政府包打天下,而要在运用好政府“有形之手”的同时,更好地运用市场“无形之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工商资本下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浙商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研究出台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进一步打开各种先进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通道,推动形成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的热潮。在调研中,我还欣喜地看到,随着工商资本向乡村的注入,人才向乡村的流入也在加快,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创业人员及后代、科技人员等纷纷到乡村创业。因此,我得出一个判断:年轻人愿意回归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良性循环。我们要加快研究出台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发展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年轻人、能人返乡创业。这样,我们的乡村振兴才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人才支撑。四策: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乡村振兴,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重中之重是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目前,我省已宣布全面消除“4600以下”贫困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省就没有困难群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扶贫脱贫工作可做了。低收入农户这个群体始终是我最为牵挂的,也是我在调研中一直高度关注的。每到一处,我都要到困难农户家里去坐一坐,问问他们的衣食冷暖,了解他们今后的打算,为他们讲讲党的好政策,也给他们增收出出主意。特别是看到个别农户由于一场大病失去了劳动力,花光了积蓄,重新回到贫困,我很是心痛。我经常对基层干部讲,对困难农户要格外照顾,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特别是要着力破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难题。我还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对困难农户除了必要的“输血”之外,要更加重视“造血”,及时拿出管用的办法,强化对他们的产业和就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农户增加收入,确保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道路上做到“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五策:加快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从调研情况看,自**书记同志决策实施山海协作工程15年来,我省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提升,并培育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02年—2017年,在淳安等26县共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10634个、到位资金4875亿元,26县地区生产总值从850亿元增加到51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8012元增加到53492元。衢州市的测算显示,2017年该市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占到了全市新增生产总值的35%左右。我在武义县调研时看到,骆驼九龙砖茶公司依托武义—海宁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有效推动三次产业有机融合,不仅做茶叶、卖茶叶,还搞起了工业旅游,办起来黑茶养生文化园,去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随着调研的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山区乡村振兴主要还是要靠当地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也离不开发达地区适当帮扶、助力发展,山海协作应该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因此,年初我提议省委、省政府制定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的政策意见,提出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一系列举措。今后,省委常委会将每年专题研究山海协作工程实施情况,省里每年将召开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并考虑在财政投入、干部互派等方面逐步加大统筹力度,进一步把协作的强度提上去、把协作的效果增起来。结对市县要主动到对口地区进行对接,及时了解当地需求和协作意向,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做好省里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把产业协作做到位,把对口帮扶做到位。被帮扶地区要摒弃“等靠要”思想,在更好发挥生态优势、后发优势上下功夫,在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六策:高标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调研中,我看到很多的乡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恬静安然,清新可人,就像吴冠中笔下的水墨江南画一样美。但也有一些村庄房子还比较杂乱,环境尚不够优美,长效管理还跟不上;有的村庄面子做得很好,里子却有欠缺,一些长期性的工作效果不甚理想。比如,我看到不少村子里分类垃圾箱都配起来了,很多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做到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的比例并不算高,就全省来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也只有41%。比如,这些年,我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了一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了2.3万个村的污水治理,近550万户农户家里的污水实现了截污纳管。但一些村子在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出现了“晒太阳”的情况。比如,我省美丽乡村已经星罗棋布,但是有些村子里的犄角旮旯、村与村的边界等地方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我认为,环境美、生态好,乡村才能宜居,才能吸引人,才能创造商机。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继续大力开展全域整治,认真办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让乡村更加干净整洁、充满温度、各具特色、富有气质,努力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七策:加快推进以“四好农村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调研情况看,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我省还有个别县尚未通高速公路,一些主干道路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许多乡村公路在维护上出现了困境,农村电网线路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信息物流等方面的基础很薄弱,教育医疗等设施还需要加大投入。我真切地感到,要致富先修路,这个朴实的道理远远没有过时。没有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哪来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道路、信息、互联网、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带给乡村的不仅是人气、产业、服务,更是先进的观念、发展的希望。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尽快还上欠账、确保不添新账,特别是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着力消除“断头路、梗阻路、盲肠路”,重点解决山区、库区和海岛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让农民群众出行更安全更舒适、致富更有条件更有支撑。八策: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也是保障。在象山县西周镇夏叶村,我看到该村推行“村民说事”,坚持群众的事情“想说都能说,遇事要商议,有事马上办,好坏大家评”,通过“说事”说出了和谐、说出了民主、说出了发展、说出了廉洁。在宁海县胡陈乡梅山村,我看到他们对村级小微权力治理列出了36条清单,张榜公布,让村干部了然于胸,让村民时时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些做法和经验启示我们,村子治理得好与坏,关键要看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骨干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农民群众有没有充分动员起来、广泛参与进来,基层工作是不是依法依规、公正公开开展。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后陈经验”,完善村级民主恳谈会、五议两公开、村民票决制,加快推广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让全省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九策: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富村穷”,是浙江一些农村发展遇到的新瓶颈,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大拦路虎。2017年,我省启动实施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到当年底还有1867个薄弱村。我经常对基层干部讲,村集体家底子不厚实,村“两委”说话都没底气,怎么带着群众致富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出更多的门路和招数。在嘉善县调研时,我看到一些村集体打破地域界限,结合土地综合整治,以股份合作形式推进“飞地”项目建设,获取保底分红收益。当地干部告诉我,目前嘉善在建的13个“飞地”项目,预计可使村均增收135万元。我们推进乡村振兴,要高度重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工作,在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转变村庄经营方式等方面多动脑筋,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上多作探索,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下大力气把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性收入搞上去,确保“消薄”任务如期完成。“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当下浙江大地的乡村振兴,恰如这盛夏的热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的农业一定能够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一定能够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一定能够加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浙江一定能够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30日)山海协作工程是**书记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为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要以崭新姿态扛起新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献礼。深刻认识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书记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从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谋划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明确指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浙江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当时,**书记同志经常到浙西南山区调研区域协作情况,每年主持召开山海协作情况汇报会,亲自谋划工作思路,亲自部署工作任务,亲自督导重大项目,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夯牢基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要在历届省委接续奋斗的基础上,打造这一工程的升级版,必须从更高的站位去认识和把握其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是各地各部门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山海协作是“八八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是省委在新时代深化“八八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现象的重要举措。这和中央交给我们的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对口合作、东西协作任务一样,是省委的重点工作,是省委交给大家的一项政治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以“舍得给予”的气度和胸襟,做好“共创共享、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关乎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发展大局。当前,山区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众比较集中的区域,赶上全省发展步伐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发展的潜力。没有山区县的“两个高水平”建设,就没有全省的“两个高水平”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把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与美丽浙江建设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打赢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结合起来,与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结合起来,汇聚各方力量加快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共同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充分认识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既要求沿海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更上一层楼,也要求山区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迎头赶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协作必须有新思路、走新路子,传统的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模式需要调整,特别是发达地区将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产能转移至加快发展地区的做法必须坚决摒弃。我们要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打通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通道,把“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山区经济更快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始终**书记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搞山海协作工程,不能简单地推动欠发达地区去复制发达地区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合作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放在推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放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放在资源集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这些观点深刻隽永、历久弥新,是新发展理念的前瞻性探索实践,给我们指明了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的方向。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们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核心要义就体现在新发展理念上,要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工作的提升。实现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坚持创新引领。以创新合作为重点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是升级版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根据山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的实际,研究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山区转移的好办法,把山海协作平台打造成为项目孵化的摇篮、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推动协作内容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更多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区域协调发展是我省的亮点,要提升协调发展质量、把亮点做得更亮。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也不能忽视内部的不平衡性。我们要继续在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山海协作升级版这个重要抓手,把区域协调发展的质量提得更高。同时要看到,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绿水青山是山区最大的优势和财富,必须把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山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众多水系的发源地,是需着力建设的大花园,无论是推进山区的开发建设,还是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都要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重要工作理念,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要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信念,坚决摒弃生态保护是负担的陈旧观念,树立生态资源是宝贝的全新观念,打好山海协作中的生态牌,努力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富民资本,加快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浙江的开放是全域的开放,山区要充分挖掘潜力、塑造更多开放亮点。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对全面推进开放强省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浙江的开放不是一个市、两个市、几个市的开放,而必须是全域的开放。山区传统上是我省开放发展的洼地,但也是潜力所在、空间所在。要通过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加快实现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双向贯通,进一步打开山区开放发展的空间,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打造向国际社会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山海协作工程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山区群众的获得感上,必须突出共享导向、做好民生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山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放在山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上,放在山区人口素质的提升上,带着为山区人民谋福祉的深厚感情,把山海协作工程做得更实,让更多群众在山海协作工程中得到更大实惠,共同把山区民生保障提到新的水平。紧抓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重点任务不放松推动山海协作工程实现升级,最终要落实到一项项创新性举措上去,落实到一个个务实的项目上去。我们要坚持硬件与软件水平共同提升、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造血与输血功能共同增进、政府与市场力量共同加强,推动山海协作取得更大成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十几年来的发展积累,山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已大为改善,县县通高速正在推进,多条高速铁路通达,山区不再是落后闭塞的代名词。但客观地讲,交通仍然是制约山区发展的最大因素,无论是对外通道,还是内部交通网络,都需要继续改善。连接省外的高铁、高速通道,要深化谋划,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大盘子”;连接省内各地的通道,要在全省大通道建设的框架下加快推进;内部的“毛细血管”建设,要按照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抓实抓好。同时,要加强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山区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着力建好协作发展新平台。共建产业园区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协作平台。这次升级版提出,要重点谋划建设“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等三类平台。各类平台都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创新建设内容和形式,实现特色化高质量发展。“飞地”园区要突出发挥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方面的重要作用,既大力支持沿海地区到山区建设“飞地”园区,又大力支持山区到沿海地区设立“飞地”园区。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要依托山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引进沿海地区的资本和管理运营模式,打造山海协作工程的新名片。山海协作产业园要更加注重集约化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招引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打造山区生态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切实提升山区生态产业发展能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山区造血功能始终是关键。在提升特色生态工业上,结对双方要务实开展产需对接、产用结合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既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又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做强做优生态农业上,要大力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积极利用省级和沿海地区各类大型展会、营销网络和互联网平台,帮助山区开展产销对接,扩大山区绿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推进农旅融合上,要合理开发利用农、林、渔业资源和田园景观、农耕文化,打造一批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构建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目前,制约农家乐发展提升的因素还很多,省级层面要强化政策统筹,进一步优化农家乐发展环境,结对城市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帮助山区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加强高端要素和公共服务供给。与发达地区相比,山区的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存在明显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必须进一步丰富山海协作内涵,围绕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高质量建设一批社会事业和民生合作项目。要加大技术、人才协作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到浙西南山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沿海和山区人才引育合作,搭建高端人才共享交流平台,引导高端科技人才为山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服务。统筹全省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完善“双下沉、两提升”政策,创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师资交流,深化学校结对,提升山区医疗、教育质量。深入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坚决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消除薄弱村要推广“飞地”共建模式,下山脱贫文章要让群众“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同时,进一步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这两件事不能有一点马虎,务必做好。形成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强大合力山海协作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牵涉单位多,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协调推进。省级层面要加强统筹力度。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党委要每年专题研究山海协作工程实施情况。坚持每年召开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并在财政投入、干部互派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努力把协作的强度提上去,把协作的效果增起来。省山海协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推动作用,健全工作推进和目标考核机制,好的要表扬,差的要批评,加强对各地和部门工作的指导。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省直相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把支持山海协作工程当作部门职责,群策群力把山海协作工程推向深入。省山海协作领导小组十个专题合作组,要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按照职责分工、目标任务,切实行动起来,想市县同志所想,急市县同志所急,有所求就有所应,做好服务,做好协调,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结对市县要全力支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对口协作的责任,亲力亲为推动工作,主动到对口地区进行对接,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互动一次,及时了解当地需求和协作意向,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做到真重视、真协作、真互动、真落实。要在做好省里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把产业协作做到位,把对口帮扶做到位,努力推动山海协作工程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全省山区要奋发图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山区的发展要靠奋斗出来。全省山区要发挥主体作用,摒弃“等靠要”思想,铆足干劲,“人一之,我十之”,主动作为,主动联系,主动对接,主动合作,主动实施,在更好发挥生态优势、后发优势上下功夫,在做好贴心周到的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在建立更加灵活的利益共赢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把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机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在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中再立新功。坚持“一带一路”统领 全面推进开放强省——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9日)同志们,朋友们:**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和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郑重宣示了新时代开启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的坚定信念,旗帜鲜明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掀起了一波强劲的“改革开放热”。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大会,表彰对外开放先进单位,研究部署对外开放工作,就是要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动员全省上下高举**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定战略自信,推进开放强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书写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美好画卷,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40年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推动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浙江人民顺应时代潮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推动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17年,全省对外贸易连续跨过三个千亿美元台阶,出口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2.7%;实际利用外资从132万美元提高到179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1%;境外投资从基本为零提高到96亿美元,存量超过700亿美元。大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大发展。到2017年,浙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5.2万亿元,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土耳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连续32年和16年居全国省区第一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6万美元,成功迈进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这40年的历程,是一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强的辉煌历程,更是一段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的变革历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科学引领下,我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开放中深化开放,一步接着一步、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书写了开放图强的壮丽篇章。——开放图强的壮丽篇章,源自于“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历史抉择。改革开放之初,**同志深刻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浙江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探路先行。以宁波港对外开放为起点,从宁波经开区获批到自贸试验区挂牌,从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到“义新欧”班列首发,从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西湖藤器有限公司成立到17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从首家贸易机构亚利公司在香港注册到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吉利收购沃尔沃,浙江大地演绎了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对外开放图景次第展开、日新月异。——开放图强的壮丽篇章,源自于“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指引。新世纪之初,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机会窗口,时任省委书记**书记同志以卓越的全球意识和战略眼光,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将开放纳入“八八战略”,将开放图强纳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提出“立足全局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重要思想,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全面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开创了对外开放工作新局面。——开放图强的壮丽篇章,源自于“进一步打开国内经济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相得益彰通道”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全面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国家开放战略和主场外交战略部署,举全省之力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成功承办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谋划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等平台建设,大大提升了浙江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将浙江对外开放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的变化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新时代,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必须毫不动摇走开放发展道路。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历史的鼓音总是在时代转进的关键处擂响,纪念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的最好方式,就是旗帜鲜明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要坚持以**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开放强省鲜明导向,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在风云激荡中不断开辟对外开放新境界,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学习践行**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奋力走在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矢志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命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回答当今世界“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也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引领。当今世界正处在开放与封闭、前进与后退的十字路口,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引,越需要学深悟透**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是我们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强大武器”,是新时代推进对外开放的“指路明灯”。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格局,面对个别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冲击,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在凝心聚力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中彰显浙江作为,确保对外开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浙江是**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当好学习践行**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的模范生,我们责无旁贷。要通过“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结合**书记对浙江开放工作的具体要求,努力在学习践行**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上做到更进一步、更深一步。牢牢把握**书记提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战略方向,毫不动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战略部署,既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牢牢把握总书记提出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实践要求,以开放的扩大推动改革的深化,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业绩。当好学习践行**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的模范生,必须更好肩负起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使命。要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努力在三个方面走在前列。——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走在前列。“一带一路”,是**书记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伟大倡议,是我国为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我们要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最大使命、最大机遇、最大平台,充分发挥战略交汇、全球大港等优势,全面提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参与度、连接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枢纽、国际科创产业合作高地、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在此基础上接续奋斗,全面建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上走在前列。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放型经济也迎来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攻关期。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开放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到2020年,优进优出的国际贸易格局、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国际投资格局基本确立,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提升,初步建成高品质产品产销基地和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高水平对外投资策源地、高层次人才创业地,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列。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举措、作风,与优化营商环境高度契合。我们要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引作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推动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使各领域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际公认标准的先进水平,使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二、紧紧聚焦“一带一路”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先后明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学习践行**书记对外开放重要思想的重大战略安排,是新时代我省推进对外开放的重大创新实践。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围绕这一决策部署,一手抓谋划、一手抓实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平台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许多大事要事有了新进展,有力推动了全省对外开放进程。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已做的工作、已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我们必须牢牢扭住“一带一路”统领做文章,在“全面开放”上下足功夫,加快形成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一)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新时代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首要任务是实施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全面增强枢纽功能,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要找准中央总体目标与我省特色优势的结合点,积极争取国家层面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活动落户浙江。在国际合作中,始终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多做“一加一大于二”的事,多让沿线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在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建设浙江出口产业合作园等平台,助力对口地区打开开放发展通道。要把握地方参与互联互通建设的切入点,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为关键支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率先在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上取得突破。建设国际大通道,我省已有较好基础,下一步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海上通道重在提升综合竞争力,空中通道重在增强服务能力,陆上通道重在提高运营质量,网上通道重在强化领先优势。大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和义甬舟大通道建设,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向贯通、联动发展。在做好“硬联通”的同时,大力加强标准化“软联通”,实施标准国际化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拓宽技术孵化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契合点,围绕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瞄准全球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推动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在创新合作中,我们的企业既要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也要更加注重有效维护自身权益。要打造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更多特色亮点,积极推进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创建制造模式先进的全球精准合作示范基地,积极谋划、分步建设“一带一路”境外系列站。建设“一带一路”枢纽最终要落到一个个项目上。各地各部门要扎实抓好关键项目落地,加快建成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各方普遍受益的示范项目,打造一颗颗闪亮的“丝路明珠”。(二)全力优化省域开放发展布局。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空间布局必须进一步拓展和优化。要按照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总体部署,激活开放元素,强化开放优势,补齐开放短板,推动省域开放层次全面提升。浙江的开放不是一个市、两个市、几个市的开放,而必须是全域的开放。大都市区要成为开放发展的引领区。大都市区的开放水平,决定着区域的开放水平。要在全球大格局中找准四大都市区的定位,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努力成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主载体、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主平台,带动中小城市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杭州建设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支持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支持温州建设国际时尚智城,支持金义都市区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影视文化之都。大湾区要成为开放发展的主战场。大湾区天然具有开放基因,2017年全省对外贸易的72%、对外投资的74%、利用外资的92%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要把开放高地建设作为打造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的引擎,面向全球发“招贤令”、引新技术、聚好公司,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以此推动现代产业高地、“互联网+”科创高地目标的实现。全面接轨上海,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契机,深化长三角区域开放合作,促进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大花园要成为开放发展的新亮点。衢州、丽水等地是我省开放发展的洼地,在生态文明时代,这一洼地的后发优势将日益凸显。要努力在更大范围发挥绿水青山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在全球打响“诗画浙江”旅游品牌,深化山海协作,提升经济全球化水平,打造向国际社会展示“两山”理念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三)全力发展更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放型经济的层次高不高,最终体现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水平高不高,不仅要看出口的增速,更要看出口的结构和附加值;不仅要看引进外资的数量,更要看外资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不仅要看走出去的规模,更要看带回来的价值。我省外贸发展这些年来稳居全国前列,出口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深入实施多元化战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千方百计巩固提升市场份额。要深入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贸易竞争新优势。以更大力度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把服务贸易放在突出位置,做大做强外贸新增长点。招引高质量外资是我省“三外”中的一块短板,要采取更大力度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着眼长远、有所取舍,在精准招引外资上多想办法,在优化外资结构上多做文章,在提高外资质量上多下功夫。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不能光看项目数量和投资量,而要重点盯引综合实力突出的“旗舰型”企业、竞争力强劲的行业“领头羊”、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高科技“独角兽”。深化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要像我们抓波音大飞机项目那样,亲自出马,紧盯不放,只要每个地方主要负责同志都能够抓好一两个大项目,引进高质量外资新局面就打开了。“走出去”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要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投资策源地。要按照市场规律开展海外并购和国际品牌创建,妥善应对国际投资限制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中小企业海外抱团发展、集群发展。跨国公司客观上就是开放平台,是所在区域连接世界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增强开放平台功能,在引进国际高端要素、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促进城市国际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今天,当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时,我们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在对外开放进程中,要始终把防范和化解国际经贸风险放在心上,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既坚定自信、保持定力,又综合施策、精准应对,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将挑战转化为发展动力。(四)全力建设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平台。目前,我省已形成多类型、多层级、广覆盖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但客观看,平台的能级还不够高,特别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引领性平台比较少。同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开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平台的差距上。平台能级高不高,关键要看制度创新的影响大不大,经济发展的实力强不强。所以,一方面要突出先行先试,着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特别是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承担着国家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创造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及时向全省其他地方推广。要在省级权限范围内赋予义乌改革开放最大自主权,支持义乌聚焦大众化国际贸易,构建中小微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把义乌这一重要开放窗口打造得更好。另一方面,要做强开放型经济,用发展实力、发展质量说话。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开放开发平台,要全域规划,做好腾挪空间、盘活存量的文章,做好集聚高端要素、扩大增量的文章,做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文章,做强实力、做优质量。目前,我省完成能源双控目标面临巨大压力,有的地方甚至5年指标2年就用光了。要完成这个目标,关键靠两条,一条是腾笼换鸟,一条是做大分母,实现这两条,靠谁?不可能靠小企业、小微园,就要靠大平台,特别是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平台。这里我给大家提一个明确的要求,各类开放开发平台,都要放到全国同类平台中去比拼赛马、争先进位,你们要有雄心壮志,争取进入到全国十佳甚至前五、前三。同时需要看到,重大国际会展也是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通常还是开展主场外交的重要舞台。要以一流担当办好重大国际会展活动,重视做好杭州亚运会筹备工作,做到标准更高、措施更实、服务更优,充分发挥“大事件”对提高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促进作用。(五)全力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不但要推动人文交流合作“走出去”,更要推动“走进去”,不断强化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要大力加强国际友城建设,优化国际友城发展总体布局,实施典范友城创建工程,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朋友圈”,推动地方政府间开展务实交流合作。鼓励各类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加强对外交流,深化与世界各地浙籍侨领、侨商、侨团、侨企的联系,更好发挥民间外交在国际人文交流中的作用。要从青年入手、从学生做起,把教育合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开放合作助力实施高水平大学引育工程,加大力度引进国际知名院校来我省合作办学;广泛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我省接受学历教育,进一步打响“留学浙江”品牌。要多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受益的交流活动,围绕文化、体育、旅游、医疗、养老等领域,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更好向国际社会展示浙江发展成果。发挥文艺春风化雨的功能,利用市场化力量,积极举办国际化高品质的文艺节目和活动。(六)全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一年多来,我们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必须锚定“国际一流”目标。对标国际最佳实践,聚焦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和技术变革,不断降低企业办事全流程的时间和费用,加快建成营商环境最优省。必须全面深化对外开放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成国内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确保今年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以上的基础上,到2020年再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力争贸易便利化程度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让外资“准入之门”更加宽敞、开办企业更加便利,同等享受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成果。深化出入境管理、外国人管理服务等领域改革,让群众办理涉外民生事项最大限度感受到方便快捷。必须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作用,系统集成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生产经营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也包括法治环境、平安环境。要加快形成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地方法规规章体系,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严格兑现向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新官”不能不理“旧官”的事,后任不能不理前任的事,必须保持一致性,这就是信誉,这就是信用。营商环境好不好,评判权在企业手中,归根到底要由企业说了算。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多到一线听取企业声音,鼓励企业大胆反映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将营商环境建设推向深入。加快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做好杭州、衢州国家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以评价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七)全力培育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关键要有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为王”的观念,建立健全引才用才制度,怎样有利于集聚人才就怎样办,怎样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就怎样做,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坚持培育国际化人才和引进外国人才两手抓,既立足浙江,加强本土人才国际化能力建设;更面向全球,创新海外引才方式,努力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中介人才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引进海外人才这件大事上,我们决不能缩手缩脚、斤斤计较,应该有大手笔、大格局,既要舍得下本钱、引得进,更要放得开手脚、用得好。完善国际化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千人计划”产业园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将我省打造成为全球人才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理想创业地。优化国际化人才管理服务,消除人才国际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社区建设,将我省打造成为全球人才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理想居住地。当前浙江正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际化人才,也将拿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力度广聚海内外英才,我们诚挚欢迎海内外人才来浙江工作、创业、生活,乐见大家在浙江实现人生梦想。以上七个方面,是新时代我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四梁八柱”,必须持之以恒抓实抓好。三、聚力实施“十大举措”,以更大的力度把新时代对外开放推向纵深为更好推动对外开放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最新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推出以下10项新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第一,大手笔谋划推进自贸试验区2.0版。浙江自贸试验区是我省最大的开放试验平台,成立一年多来,我们积极探索,123项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了60项。我们要对标国内先进,奋起直追,加快创造条件,尽快完成自贸试验区1.0版的全部试点任务。在此基础上,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要求,谋划推进2.0版,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抓紧争取新赋权,重点争取压缩油品贸易领域负面清单等政策,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借鉴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经验,争取医疗旅游领域开放更大先行先试权,建设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二是抓紧谋划并争取片区优化,跳出舟山,在开放程度高、体制创新活跃、战略带动意义强的区域设置新的片区,形成省内“一区多片”布局,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国际竞争力,努力把“最大试验田”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第二,先人一步打造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理应为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作出开拓性贡献。重点包括:争取设立中国(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与杭州、宁波综试区的联动和互补优势,合力建设全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区和“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战略门户;鼓励和支持阿里巴巴以市场化方式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全球化布局,推动平台秘书处落户杭州,建设杭州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实验区;高质量办好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博览大会,充分挖掘大会衍生价值,加快建设杭州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进一步打响世界互联网大会品牌,深化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办好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支持杭州申办“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峰会,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支撑。第三,下大力气把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新区打造成为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要发挥杭州大江东作为大湾区核心区和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优势,从全省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考虑解决交通、土地等瓶颈制约问题的办法,系统集成跨境电商、综合保税、临空经济等先行先试做法,努力在创新贸易和投资方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率先突破,在掌握高端制造和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范例。宁波要积极推动杭州湾新区提升发展,省级部门要积极给予大力支持。第四,以更大创新力度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和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在嘉兴、湖州率先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创新完善招引高质量外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为全省利用高质量外资创造先行经验。在绍兴、台州等地先行建设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在产业基金引导、研发创新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加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推进高质量境外并购项目回归发展。第五,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打造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和“义新欧”班列统一品牌。宁波舟山港要在港口智能化、现代航运服务发展、综合环境优化上下功夫,对标新加坡港、上海港实施新一轮降费提效行动,进一步降低通关时间和通关费用,加快建成运输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国际强港。整合力量、握指成拳,组建“义新欧”物流联盟,把“义新欧”班列打造成全省统一的中欧班列品牌,推动物流通道和贸易通道双拓宽,到2020年双向开行每天1列,力争全年1000列,成为我国运营效益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中欧班列。第六,加快培育进口商品“世界超市”。把握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机遇,积极承接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重点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进口商品展销平台:杭州发挥电商之都优势,建设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和特色街区;宁波依托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建设以中东欧为特色的进口商品展销平台;温州举办国际时尚产品博览会,建设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发挥小商品之都、“义新欧”班列等优势,建设大型进口商品展销区和特色馆;舟山依托中澳国际产业园、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第七,充分发挥世界浙商作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华商之窗”。浙商因改革开放而兴,也必将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走向辉煌。在对外开放新征程中,浙商理应有新作为,也必定有大作为。希望广大浙商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开辟“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新境界。为更好动员天下浙商、带动全球华商,积极参与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火热实践,我们将鼓励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华商之窗”,支持温州建设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金华建设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衢州推进与南南合作促进会合作项目建设、丽水建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义乌建设捷克小镇,引导华商回归发展,依托华商开展国际精准合作,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联动发展。第八,精心打造一批国际人文交流平台。支持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建设国内一流的“一带一路”智库,支持义乌引进一流高校设立“一带一路”学院,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人才培训、留学生培养,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政策研究,在建设“智力丝绸之路”上发挥更大作用。将遂昌与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市的友好合作推向深入,共建汤显祖—莎士比亚戏曲小镇,定期举办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节,打造地方参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样板。第九,下决心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在各方反映比较多、方向看得比较准的三个方面率先突破:一是各类开放开发平台整合有新突破,加强省级层面规划统筹,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的原则,以最高层级平台为核心,对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进行实质性整合。二是服务业扩大开放有新突破,支持杭州、宁波争取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率先落实金融、医疗、教育等国家已经明确的服务业开放举措。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新突破,重新组建省知识产权局,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维护好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第十,实施新的富有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政策。我们研究制定了“1+1+5”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第一个“1”为省委、省政府《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这是我省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为《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这是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5”就是促进外资增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全球精准合作、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加强境外安全保障等5个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很高,省委、省政府是下了大决心的,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统筹财税、用地、用海、金融、产业、科技、人才、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政策资源,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政策协同,切实提高政策绩效。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以上新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是我们宣示开放的重大信号、庆祝开放的实际行动、部署开放的重点措施。各地各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把对外开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要扑下身子亲自抓,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亲自联系,重大外资项目亲自招引,重大开放体制创新亲自谋划,重大开放活动亲自参加,推动对外开放的各项重大举措一一落地见效,向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献礼!同志们,只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才能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以奋斗者、排头兵的气概书写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美好画卷,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走向世界、开辟未来!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月2日)同志们:**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省委决定在新年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就是要向全省上下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为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40年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的先发性优势;较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扶持欠发达地区政策体系,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书记同志率领十一届省委制定实施“八八战略”,历届省委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16年,我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是同期全国经济增长的1.3倍,是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的4.4倍,我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大幅跃升并稳居全国前列。5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向全党发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5年来,我们在**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全省机场整合、欠发达县集体摘帽、杭州互联网法院等亮点纷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河长制、特色小镇、“四张清单一张网”、“城市数据大脑”等做法和经验向全国推广。特别是我们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百姓纷纷点赞,企业普遍叫好,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中央深改办明确要求向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全面撬动各领域改革,浙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40年的浙江发展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史;40年的浙江发展路,就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路。回顾40年特别是5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浙江发展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关键在改革;浙江未来要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关键还在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我们深切体会到,浙江改革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走在前列,根本在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引;浙江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唯有改革开路、负冀前行。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过去先行,现在和将来也要先行;浙江是**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更要成为**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地。**书记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第一条就指向深化改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四个强省”工作导向,第一个就是改革强省。我们要全面贯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牢固树立改革强省的鲜明导向,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以干在实处的改革举措、走在前列的改革成效,勇立新时代的改革潮头。**书记指出:“坚定改革方向,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对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改革定力和一往无前的改革姿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突破,根本就在于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站在新的起点推进改革,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省各地各部门在谋划改革工作时,要统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改革任务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改革部署,纳入总盘子一体推进,投入更多力量狠抓落实。对党中央作出的改革部署、通过的改革方案,对中央放在我省的各项改革试点,不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定不移抓好落实,来不得半点含糊。这要作为一条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肩负起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无尽魅力的重要使命。道路是党的生命。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浙江是沿海发达省份,是**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各方面都非常关注。这些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针对先发早发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了许多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发挥了重要的探路者作用。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这一棒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全国面上改革提供浙江素材、作出浙江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无尽魅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成效如何,要由群众说了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改革之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各地各部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入分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本地本部门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认真查找体制机制上的症结在哪里,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多推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改革项目,真正做到改在民生的关键处,改到人民的心坎上。只要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顽瘴痼疾,只要是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弊端,我们就要坚决地改、坚决地破;只要是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做法,只要是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政策和举措,我们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立。2016年,我到基层调研时,一些群众和企业反映,希望在审批制度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使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就能办成。当时,有的同志觉得这个要求过高,不可能实现,一旦提出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为此,我们进行反复酝酿、深入研究,最后决定人民有诉求、难度再大也要向前推进。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担当!在2016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毅然提出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年来,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合力攻坚,推动改革从理念化为实践、由承诺成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使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大家普遍反映,这项改革抓得准、抓得实,现在到政府办事省心、省时、省力,政务服务和发展环境更好了。最新的权威调查显示,“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满意率达到94.7%。实践充分证明,本来以为办不成的事,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符合人民意愿,只要方向对、决心大,只要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办成。只要办了对人民有益的事,人民就会真心拥护。“最多跑一次”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站在群众的视角思考改革,用群众的语言设定改革目标,以群众的感受确立改革标准,将改革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二是忠实践行**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勇于担当、攻坚破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把党中央倡导的改革精神、作出的改革部署、明确的改革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深刻把握改革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规则引领、标准先行,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大胆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指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形成上下呼应、左右联动、全面开花的整体格局。四是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体现到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去,发挥撬动作用、引发聚变效应,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创新活力。五是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以贯之、持续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每个节点、每个环节盯着抓、反复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直到抓出成效。六是坚持一把手抓改革,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带头干,各级各部门自我求变、主动协同,人大、政协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这六条经验,也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指导原则。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果、更好发挥这项改革的撬动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红利?这些都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努力方向。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精力聚焦到这项改革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擦亮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认识要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探索创新“八八战略”实践载体的重大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实际行动,是我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战略抓手。这项改革,对政府来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标志性、关联性、引领性改革;对人民来说是整体受益的普惠式改革,是一项使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已经破题,但要赢得最后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多跑一次”改革也仍然在路上。各地各部门要站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推进这项改革,坚决摒弃“最多跑一次”纯粹是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简单认识,坚决摒弃接近大功告成、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意识,坚决摒弃这项改革无法再深化拓展的消极态度,切实增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内涵要再丰富。“最多跑一次”改革由群众的需求引发,从优化审批流程切入,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改革举措,更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随着这项改革的持续推进,其基本内涵也要不断深化,贯穿到政府依法履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办事服务看,“最多跑一次”就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形成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从咨询投诉看,就是建设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实行“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从执法监管看,就是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做到服务零距离、监管不扰民。外延要再拓展。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要延伸覆盖到哪里,改革的效应就要体现到哪里。今年,要重点在三个方向拓展外延:一是在事项上拓展,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二是在层级上拓展,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代办制,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三是在机构上拓展,向涉政中介机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提高全社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改革就是要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群众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这是拓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外延的核心要义,必须加大力度集中攻坚克难,努力取得更大实质性突破。要瞄准焦点,在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这一改革主入口上持续加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推进各条线业务系统与“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加强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要打通堵点,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上持续加力,推动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发挥我省移动支付、移动商务全国领先优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移动办”,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支持杭州等城市争创“移动办事之城”,打造移动办事最方便省份。要突破难点,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持续加力,加快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标准地”制度,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努力实现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要聚焦热点,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持续加力,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大众创业活力。质量要再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真谛是实实在在、细化量化,“一次”就是“一次”,来不得半点虚的。我们必须重质量、见效果、常态化。群众是通过“窗口”来认识和感受“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窗口”建得好不好,“前台”人员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大力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增强网络界面友好性,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各级媒体、办事指南、咨询平台也是面对群众的“窗口”,要用群众语言开展宣传、提供指引,让群众一看就明白、一来就会办。“最多跑一次”底线是“一”、要害在“减”。要减事项,能整合归并的整合归并、能联动办理的联动办理,让不需要跑腿的事项全部不用跑。要减次数,能少则少,变“跑多次”为“跑一次”、变“跑一次”为“不跑腿”,变“现场办”为“网上办”、变“网上办”为“移动办”,在“干部跑、代办跑”代替“群众跑”的基础上,加快减少“干部跑、代办跑”的次数。要减材料,能简则简,只要是政府部门出具的材料,只要是企业和群众已经提供过的材料,原则上都通过政府内部数据共享获取,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另行提供,努力实现更多事项“一证办理”。要减时间,能快则快,办理期限能压缩的进一步压缩,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标准化制度化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的重要保证。要结合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全省统一的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以标准化引领权力运行方式变革;加紧梳理和修改完善与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政策文件,强化改革的法治保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复制推广,加快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性成果。“最多跑一次”是现代管理服务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优良作风,不仅对政府自身改革管用,而且普遍适用于各领域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通过打造“有为政府”推进建设“有效市场”;基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便民惠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本质是构建透明规范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撬动这个系统工程的杠杆和支点。必须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同时,在“撬”字上狠下功夫,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我们要把这种思路和做法体现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去,以动力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有经济优、民营经济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必须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优势。近年来,我省大手笔组建海港集团、交投集团、机场集团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下一步要紧紧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制约我省发展的突出短板,聚焦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重大建设,聚焦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发展,以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铁柱钢梁,民营经济兴则浙江兴,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存量改造提升,重点是深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和凤凰行动、小巨人培育行动,加快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扶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小微企业园;一手抓增量引进培育,重点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快在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领域培育形成一大批独角兽公司,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打造一大批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加大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政府必须当好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制定规则、标准,要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基本导向,以不抬高市场成本、社会成本为限,以不取代市场规则、扭曲市场配置为限,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基础制度支撑。在具体操作上,省级层面主要是制定面向市县的规则、标准,引导资源要素在市县之间优化配置;市县层面主要是制定面向企业和项目的规则、标准,引导资源要素在企业和项目之间优化配置。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工业领域推出了“亩均论英雄”改革,不但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而且推动了新动能的培育发展;在项目领域推出了“标准地”改革,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不但有利于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更为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基础;在生态建设领域推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制度,不但有利于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更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原创素材。要继续坚持标准引领、规则先行,制定实施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资本、技术、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规则,全面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科技贡献率。同时,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市化战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要统筹考虑优化国内要素配置和提升国际优质要素配置能力,坚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建设,积极申报自由贸易港,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我们要把这种理念和机制运用到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中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实效、得到实惠。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八个更”来思考问题、谋划改革,从老百姓最期盼的“关键小事”改起,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领域改革。比如,省委提出要以超常规举措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这个超常规“超”在哪里?高等教育强省怎么“强”起来?具体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何提高,普高和职高分流比例如何放宽,省内优质高教资源如何放大,国内外一流大学如何引进,等等。有关部门要对标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体的政策意见和改革举措,在省级层面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属于国家部委权限的要积极争取。比如,如何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养老服务,解除老百姓养老的后顾之忧;如何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等,有关部门都要抓紧研究,拿出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建起了文化礼堂,在城市建起了文化公园,在社区建起了文化家园,如何建立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让这些公共文化设施“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在”,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再比如,今年是“枫桥经验”55周年,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上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大家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造福人民,滥用权力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权力运行方式的革命,在减权限权的基础上,实行权力运行后台化管理,实现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我们要把这种创举和模式贯穿到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中去,切实扎紧权力的制度笼子。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权为民所用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本领、锤炼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要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任性,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历史是发展的,历史也是公正的,历史从来都眷顾那些与时偕行的奋进者、直面挑战的勇敢者、善作善成的实干者。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但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那么一股子劲头。改革要有一股闯劲。浙江是革命红船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这些年来,我们正是凭着一股闯劲,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干成了许多大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实践表明,只要敢闯敢冒,就能抢占先机,就能无中生有,没有资源可以整合资源,没有市场可以创造市场。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领跑,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区”等着我们留下第一个脚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大家有没有敢喝“头口水”的胆气?有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有没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硬气?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改革业绩。改革要有一股拼劲。改革路上并不总是布满鲜花和掌声,往往伴随许多荆棘和质疑。什么是改革者?改革者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惜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人。经过40年的改革,“帕累托最优”式改革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利弊权衡的重大关头要敢于决断,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去,切不可在患得患失中错失改革机遇。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敢不敢拼的试金石。改革要有一股干劲。40年来,浙江的改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前段时间,**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文章反映的情况,我省个别地方和部门的改革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抓改革实招少、效果差,用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抓改革坐而论道,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文字上的改革”;抓改革习惯于造“花瓶”、搞“噱头”。出现这些现象,根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对此,各地各部门都要引起重视,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好整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不仅要当好改革的组织者,更要当好改革的施工队,不仅要当好改革的促进派,更要当好改革的实干家,说到做到、立言立行,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往前推,真正做到干在一线、改到实处。改革要有一股韧劲。改革就像煎中药,只有到了一定火候才有药效。近些年来,各级各部门部署了许多改革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很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确保真正见效。这两年,省、市、县、乡四级都在集中换届,一大批新鲜血液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一把手务必发扬钉钉子精神,接力探索、接续奋斗,把既定的改革部署进行到底。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深化深化再深化,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另起炉灶翻烧饼”。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越到攻坚期、深水区,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今天会上印发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认真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文件稿中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各地各个部门,下发后各地各部门必须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部门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俗话说:“一棵大树抓住根儿,带动树叶和树枝儿;一团大绳先找头,捆在一起牵着走”。改革中的这个“根”和“头”,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各级领导干部是真心实意而不是敷衍塞责地抓改革,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就没有蹚不过的“险滩”。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以上率下作用,理清责任链条,落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改革的统筹协调、方案制订、工作推进和督促落实,对改革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亲自过问。地方党委书记作为本地区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有一副改革的铁肩膀,切实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多谋实招硬招、多出管用的招,挑起一方改革的重任。要完善试点推广机制。试点是改革的金种子。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试点的先行探索。前段时间,省委改革办对我省改革试点作了全面梳理,省级及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共164项,其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有21项,省委、省政府及两办批复的有21项,国家部委批复的有101项,省级部门批复的有21项。对这些试点,省委改革办、各改革专项小组要实施分层分类统筹管理,扎实做好试点复制推广工作,成熟一项、推广一项,每年推出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的实践样本,每年提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改革试点清单,每年总结一批富有浙江特色的改革试点示范案例。试点的目的是为了复制推广,不能为试点而试点。要牢牢把握“试验探索、复制推广、深化运用”三个关键环节,解决谁来许可、谁来推进、谁来评估、谁来推广的问题,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盆景”变“风景”。改革只有进行时,但试点必须有完成时,不能“只摸石头不过河”,更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要用好改革督察“利器”。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召开19次会议,审议了65项改革方案。立了军令状,就要看结果。对省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和改革方案,要完善督察台账,盯住不放,时时跟踪,每项改革都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都要有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对账销号,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督察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屡推不动的,要严肃问责追责,确保政令畅通。要搞好督察工作统筹,把督察与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年度改革考核、第三方评估等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探索、宽容改革失误,是省委一贯的做法和要求。2016年8月,我们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政策文件,许多地方和单位也制定出台了实施办法。总的看,我省广大干部抓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有思想顾虑,认为“不干不出错、越干错越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结果导致“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主观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的因素。在去年市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和省直机关届末考察时,省委支持保护了一些为改革担风险的干部,公正评价了一批因改革遭非议的干部,提拔重用了一批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今年省委将选择一批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在改革这个问题上,省委的态度是鲜明的,就是要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者鼓劲。各地各部门都要突出实干担当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推进容错纠错要求具体化制度化,将容错纠错机制嵌入改革工作部署,容改革之失、解干事之忧、释担当之虑,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句话,允许改革有失误、但决不允许不改革,只要符合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精神、有利于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按程序进行决策、没有谋取私利,大家就放手去干,省委坚决给你们撑腰。同志们,改革是浙江的富民之源、强省之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的画卷已经铺展。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知危图安、尽职尽责,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摘自车俊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核心提示:浙江“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前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继续走在前列。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全面实施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五万工程”,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是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浙江“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前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继续走在前列。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全面实施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五万工程”,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特质发展,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到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塑城乡关系、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的关键一招,是新时代我们党在农村开展的一场全面、系统、深刻的改革。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继续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把改革强省的导向落实到“三农”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落地,着力解决农村改革碎片化问题,真正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坚持正确的农村改革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坚持城乡等值化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进一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大力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四个不能”是红线、底线。我们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守“四个不能”,不能犯颠覆性错误。突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导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关系。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来建设,加快挖掘利用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乡制度无差别、发展有差异的融合发展、特质发展。浙江发展到今天,更要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做得更好,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充分释放农村改革红利。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全面发力、一抓到底;对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制度、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等改革试点,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快复制推广;对“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等各项农村改革措施,要抓紧梳理、加强集成,更好地发挥组合效应、协同效应、叠加效应,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这有利于利用农民的闲置住房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城里人可以到农村买房置地。对于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绝对不能开口子。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环境美、生态好,乡村才能宜居,才能吸引人,才能创造商机。这些年来,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土地综合整治型;二是旧村特色改造型;三是拆迁重整型;四是旅游带动型;五是产业融合型。新时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几个点、几条线如何布局的问题,更不能搞单一模式、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而是要立足实际做产业文章、特色文章、改革文章、优势文章,把全省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因村制宜,把“点上美”和“面上美”统一起来,变“盆景”为“风景”,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启动实施“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完善具有浙江特色的“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推动多规融合在村一级落地实施,加强村庄特色风貌引导,协同推进“四边三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县城建设、森林村庄建设,点面结合、串联成片推进村庄整治,力求使每一个乡村都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入,又各具特色、富有气质。特别是要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全面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消除劣V类水成果,到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农户家庭水冲式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系统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加强绿色空间守护,推进美丽海洋建设,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滩长制、湖长制,探索湾长制、山长制,切实把浙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保护好,让浙江处处是花园、村村是美景。让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我们要坚持富民为本、富民为先,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好日子。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要继续帮扶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海岛和与江西、福建、安徽交界边区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使26个县跟上全省发展步伐。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目前,我省已全面消除了“4600以下”绝对贫困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省就没有困难群众。要继续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绿色经济,不断提升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质量。深入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指导,转变村庄经营方式,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增强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和发展活力,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今年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000个。目前,有的地方打破村域、镇域界限,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村集体以股份合作形式推进“飞地”项目建设,获取保底分红收益。这种“飞地”,市与市之间可以这样搞,县与县之间可以这样搞,乡镇与乡镇之间也可以这样搞。持之以恒改善农村民生。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着力打通乡村断头路,推进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强乡村通信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工程,确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实施卫生医疗“双下沉、两提升”,着力破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难题,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农业兴,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支撑。虽然农业在我省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是很高,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放到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继续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抓好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进一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大力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着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畜牧业绿色发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渔业转型发展、海上“一打三整治”等农业生态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加快实现我省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努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以开展“标准化+质量强农”行动为抓手,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监管机制,推广全程标准化生产,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使农业生产也像工业一样有标可循、按标生产,努力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覆盖所有县(市、区),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追溯信息平台管理,牢牢守住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底线。大力促进乡村文化兴盛文化是乡村的根脉所在,优秀乡风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的魅力不仅体现于山清水秀,更体现于文化的特色。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邻里、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评选评议活动,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坚决守住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留住农耕文明的“根”和“魂”。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化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保护和利用好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我省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更好地展现魅力和风采。加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使用。实施万村文化礼堂引领工程,力争每年新增3000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上规模村全覆盖,加快把文化礼堂打造为乡村历史文化陈列馆、农耕非遗文化传艺馆、乡愁乡情记忆博物馆、思想文化道德教育馆和群众文化大舞台。全面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总体上看我省农村风清气朗,但也有一些农村不良风气仍然盛行。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发挥好村规民约、乡贤理事会的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农村的兴衰治乱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否的基石和标志。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抓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大力推进乡村治理集成化。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到村一级,进一步加强县乡统筹,完善“综合指挥中心+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科网格员”的运行机制,更好地实现统一指挥、及时响应、协调联动和有效处置,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向村级延伸,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快建立村平安建设、村容村貌、秩序管理协作组,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上门提供全科服务,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一般事务都在村级层面解决。完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坚持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充分发挥自治化解矛盾、法治定纷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争取5年内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00个以上。对下山脱贫、治危搬迁而产生的移民,要抓紧创造条件纳入属地化管理,不能原住地、移居地两头不顾,或者名义上两头兼顾但实际上两头不顾。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创新。以筹办纪念毛zd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书记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活动为契机,总结、提炼、创新、推广新时代我省农村基层治理经验,进一步深化“后陈经验”,完善村级民主恳谈会、“五议两公开”、村民票决制,不断推广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象山“村民说事”等制度,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的投入,也离不开要素的聚集。坚决打破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促进城市的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相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支持返乡农民创业,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动能。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在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预留一定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设施等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流转使用,流转收益用于乡村振兴。大力加强农村人才开发,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实施农村“归雁计划”,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工商业主、新乡贤、退伍军人、科技工作者、教师、医生、律师等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注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年底各市党委、政府要向省委、省政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情况。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到农村看一看,凡是搞得好的,都有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组织力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有一个有凝聚力、有号召力、有办法的党组织书记;相反,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个村就一定没有起色、没有生机。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深化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旗帜鲜明加强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切实抓好帮扶重点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整转工作,实现村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全覆盖。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巡视巡察,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明确工作思路,细化政策举措,主动对表、积极作为,在计划安排、项目立项、资金投入、力量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省农办要切实承担起乡村振兴牵头部门的职责,善于抓住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发挥总牵头总协调作用,统筹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广大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切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隔山打牛,努力以作风的提振推动乡村的振兴。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 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 事业大发展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今年省委工作的一条主线,就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是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内容,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扎扎实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大学习是筑牢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基础,要迅速兴起大学习的热潮,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书记就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我们开展大学习,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首先,要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这样,浙江改革才不会因为站位不高、认识不深、脱离实际而偏离方向。浙江作为**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这些年改革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全省上下深学笃用**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浙江如果有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其根子也在于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得还不够、不到位。客观地说,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认真的、努力的,但对这一光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创新观点领会得还不能说深刻、不能说透彻,对这一光辉思想在浙江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把握得还不够全面、不够具体。比如,“八八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八八战略”的丰富内涵有哪些、“八八战略”蕴含了怎样的优势论和方法论、“八八战略”实施得怎么样、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短板、“八八战略”与**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这些对我们浙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都是必须全面准确掌握的,而一些同志在理解和把握上尚有差距。各级干部要把深入学习领会“八八战略”作为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从政履职的必修课,认真研读“八八战略”文献资料,全面领会“八八战略”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八八战略”精神实质,自觉从“八八战略”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办法,自觉运用“八八战略”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的具体举措。其次,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事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各种新知识。当今时代,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完成新任务。一句话,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就不能胜任工作。比如,省委、省政府把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那么数字经济到底包含哪些新技术新产业?兄弟省份发展数字经济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本地本部门为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做什么?这些都需要学习和研究。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心、敏锐性和学习的饥饿感,多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再次,要结合各自工作,在学习中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不能是一个被动的、机械的过程,而必须是一个主动思考、积极消化的过程。我们在先进地区学习,向新的实践学习,要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考察边研究,才能学有所获。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活学活用,把学习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起来,与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大调研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基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际情况摸得更清更透**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之江新语》开篇就讲到,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书记是这样要求的,自己更是带头这样做的。我们要向**书记学习,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调研推动,落实好工作方法,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为什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特别提倡调查研究?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抓改革,需要大调研。调查研究摸清民意,改革才能有针对性。“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需要大调研。改革就是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错综复杂。必须通过大调研,找到改革的难点痛点进行突破。三是坚持系统推进抓改革,需要大调研。改革之难,难在各种束缚、各种掣肘纠缠。只有通过大调研,摸清脉络,抽丝剥茧,才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要按照开展大调研活动通知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施“八八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一线、解剖麻雀,既注重总结成绩经验,更注重查找短板不足,努力提出一批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和工作举措。当前,要着重调研和思考至关重要的重大问题。我们提出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龙头,引领各方面各领域特别是重点领域的改革。怎么去引领?哪些是重点领域?改革中遇到了什么样的突出问题和难题?这些突出问题和难题如何破解?等等,需要下大力气调查研究。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东、福建两省的自贸试验区建设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既要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又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始终保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劲头,千万不能陶醉于过去的历史,千万不能陶醉于现有的几块“金字招牌”。各级干部要行动起来,走出大院、走出大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本地本单位改革工作情况做个大摸底,并想一想:以前有没有干成几件有影响的大事,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得出、叫得响?现在能不能在工作中创造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全省乃至全国学习借鉴?今后能不能团结带领干部群众闯出一条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彰显特色的发展路子,在浙江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有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搞明白了,才能做到深思而毅行、谋定而后动,才有可能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工作的着力点,才有可能打造更多引领性强、公认度高、让人服气的浙江改革“金名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如何做强做大实体经济,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态势怎么样、有哪些竞争优势、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实体经济中科技创新的贡献度怎么样、现代金融的服务水平怎么样、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怎么样?如何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等等。需要在调研中重点关注和了解掌握。特别是在当前中美发生贸易摩擦的形势下,要高度重视我省涉外企业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应对措施,深入走访企业,认真听取企业呼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要进行重点帮扶,并完善应对预案,做好政策储备。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但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技术有多少呢?对全省的核心技术,我们也要摸摸底,搞清楚我省在哪些细分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搞清楚我省哪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搞清楚我省发展哪些关键技术最有可能、最有潜力。在此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一批前瞻性强、扶持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举全省之力,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在我省一些优势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但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什么样的实现形式效果最好?土地流转规模多大比较合适?如何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如何积极稳妥地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怎样有效破解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的用地困境?要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尊重农民意愿,探索提出符合本地实际、富有本地特色的工作举措,真正把中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好政策落实下去。
点击查看更多

工图网提供秘书之家第12期_车俊讲话汇编专辑供会员免费下载。更多精彩公司介绍PPT素材,尽在工图网。 

秘书之家第12期_车俊讲话汇编专辑,秘书之家第12期_车俊讲话汇编专辑 Array

本网站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
猜你喜欢

秘书之家第8期_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的报告和汇报专辑包含

秘书之家第6期_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专辑包含

秘书之家第15期_招商引资工作讲话稿及经验汇编专辑包含

秘书之家第17期_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辑包含

秘书之家第16期_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辑包含

秘书之家第3期_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辑包含

您当前未开通企业VIP 加入企业VIP即可获取商用授权书 立即加入企业VIP
您当前未填写企业信息 完善企业信息即可下载授权书 前往填写信息
在线客服
工作日:09:00-18:00
电 话:400-1600-950
联系在线客服
收藏成功
升级VIP后可收藏更多内容
继续浏览 加入VIP
工图网VIP
全站资源终身免费下载
立即加入
今天下载太多文件了
请明天再来
我再逛逛 升级VIP继续下载

举报作品

该作品违反相关法律规范
侵权/盗版问题

请详细描述并提供原作品链接

其他原因

请详细描述举报原因

提交

工作日:09:00-18:00

工作日:09:00-18:00

客服热线:400-1600-950

Ctrl+D
收藏工图网

建议反馈

联系方式

提交
QQ登录 微信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工图网